大学英语教学的通识教育内涵

2016-04-27 07:46陈茜
新校园·上旬刊 2016年2期
关键词:教育生态学通识教育大学英语

摘 要: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而作为高等教育组成部分的大学英语教学,既是语言基础课程,也是涵盖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世界文化的综合教学体系。文章首先简要介绍了通识教育和大学英语教学生态系统,再以教育生态学的视角剖析了大学英语教学的通识教育内涵,最后提出大学英语教学应进一步发挥通识教育的作用。

关键词:大学英语;通识教育;教育生态学

一、通识教育的内涵

通识教育翻译自英文General Education,所以有时也会被译成“普通教育”或“一般教育”等。英国教育学家纽曼(John Henry Newman)在其著作《大学的理念》中提到,通识教育的目的是打开心灵,纠正它、净化它,让它能认识、消化、掌握、统治、使用其知识,给予它控制其才能的力量,具有应用性、灵活性,方法、批评的准确性,聪慧,谋略,举止,流利的口才。换言之,通识教育所追求的是“全人”教育,也就是通过学习,受教育者发掘自我内涵,实现自身价值,在智力、身心和品格各方面能协调、全面发展,成为对社会的发展有促进作用的人。就性质而言,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是所有大学生都应接受的非专业方向的教育;就其目的而言,通识教育旨在培养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有社会责任感的、全面发展的社会的人和国家的公民;就其内容而言,通识教育是一种广泛的、非专业性的、非功利性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通识教育覆盖面广,涉及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与技术三大方面,但通识教育所强调的“通”是融会贯通的“通”,即不同学科的知识都能够互相通融,遇到问题时能够从比较开阔的、跨学科的视角进行思考,收集资料,与人交流合作,达到不同文化和不同专业之间的沟通。

二、教育生态学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学

按照教育生态学观点,大学英语教学体系是一个以大学英语教学活动为中心而构建的生态系统。这个生态系统由教学主体(学生、教师等)及其相应的教学环境组成。其中,教学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规范环境。自然环境是社会环境的基础,而社会环境又是自然环境的发展。教学的规范环境是指被社会普遍接受的、符合教学群体需求期望的教学规范、教学态度和价值观,也指教学要求、评估标准、课程的设置目标、教学理念、师生的认知观等。教学主体(学生、教师等)和教学环境(非生物因素)共同构成了一个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具有物质、能量和信息传递功能的统一整体,这就是大学英语教学生态系统。它是一个蕴含着深刻的通识教育内涵的,以语言基础课程为中心,以普及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世界文化知识为目标的半人工、半自然的生态系统。

三、大学英语教学生态系统的通识教育内涵

大学英语教学生态系统的运行目标和功能都显示出大学英语教学是高校通识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大学英语教学生态系统的运行旨在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综合文化素养等。按照教育生态学的观点,这些目标要素都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存在着或者将会发生内在的联系。这些目标因子相互关联地组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具有逻辑关系的整体,成为完整统一的目标体系。这个逻辑关系就是,在我国目前的情况下,大学英语教学要注重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的培养,这是为了学生今后能用英语进行有效交际。仅仅这样还不够,大学英语教学还要使学生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这就必须同时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而考虑到人的全面发展,还要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这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使学生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成为一个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全人。另一方面,通识教育倡导学习者发掘自我内涵、实现自身价值和全面发展,成为对社会的发展有促进作用的人。由此可见,大学英语教学生态系统的运行目标实际上也是通识教育的最终目的。

1.大学英语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按照教育生态学的观点,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只是对教学资源被动地、囫囵吞枣地接受,而没有对教学资源进行生态化地分解与吸收,就谈不上之后协助、配合教师对教学的生态资源进行再生产。大学英语教学极力倡导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为自主学习是实现学生主动吸收和分解教学资源的基础。大学英语教学倡导以学习者为中心进行自主学习,就是要求学习者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对自己学习过程的监控、学习效果的评价和反思形成一套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提高语言学习的效率。语言学习所需要的不仅是例如刺激反应活动的一般大脑活动,而且是更高级的大脑活动,特别是创造性思维活动。英语学习的诀窍在于各种认知策略和学习形式的交替使用和有效调和。无论是在大脑将要抑制时及时地变换学习形式和学习方法,还是学习者对自己的认知策略的创造,都需要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而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培养起来的自主学习能力,将会被学习者迁移到其他任何学科和领域的学习以及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学习者学会思考,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以此获取更多的知识。这真正体现了大学英语教学生态系统的通识教育内涵,而在高等教育阶段培养起来的有效学习的能力将使学习者受益终身。

2. 大学英语教学有鲜明的跨学科性和包容性,能拓展学习者的视野

教育生态学认为处于英语教学生态系统中的生命个体(教师和学生)也是开放的,不断与系统内部各因子以及系统外部生态系统进行着能量、信息和知识的交换转移。正是这种交换和转移使得整个大学英语教学生态系统生机勃发,而处于这个生态系统中的教学主体即学生,也源源不断地获取知识的滋养,从而不断发展和进步。众所周知,大学英语课程具有鲜明的跨学科性,这和通识教育强调学科知识融会贯通相一致。大学英语涉及众多的社会知识、世界知识、自然科学知识和人文科学。教学材料覆盖人物传记、社会、文化、日常知识、科普常识等,在提高英语听、说、读、写技能的同时,学习者同时也汲取了众多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领域的知识,将学习者带入了其他的学科领域,激发其对本专业以外学科领域的兴趣和探索,帮助其建立宽厚的知识结构。文科专业的学习者通过阅读自然科学方面的英语文章和报道,可以弥补其自然科学知识的不足,而理工科的学习者通过阅读人文社会方面的英语文章可以拓展其人文视野和思考深度。在挖掘专业领域才能的同时,对其他领域的知识有所涉猎,从知识整体性的角度出发,帮助学习者全面看待学科知识,理解专业之间相互独立又彼此影响的关系,能够灵活地学习,发现知识,创新思维。通识教育强调受教育者用包容豁达的眼光看待他国文化和本国文化。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的学习必然涉及文化的感知,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文化氛围,相异的文化氛围会引起误解和隔阂。多学一种语言,就是多了一种思维方式和视角,多了一种理解事物的方式。大学英语学习帮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和社会风俗习惯,了解不同地区人们的思维模式和言语表达方式,提高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有系统、有步骤地将英语国家的民族价值观、时间观、解决问题的方式等展示给学习者。高校通识教育要培养学习者的民族文化的自我认同,大学英语教学也要引导学生对本土文化和西方文化进行比较和反思,最终能公平地、包容地看待不同文化,培养学习者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摆脱狭隘自大、故步自封或者自卑崇洋、妄自菲薄的心理,形成正确的文化观、积极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英语课程的教学模式能提高学习者与他人的交流能力。通识教育首先关注的是人的培养,一个身心健康的人必定是能和他人有效沟通和合作的。能采纳他人的正确观点,发现自己观点中的缺点,或者有理有据地说服他人接受自己的观点。相较于其他课程的教学模式,大学英语的教学模式更加强调培养学习者的合作精神和协调能力。以听说课程为例,目前广泛采用的互动教学模式和任务型教学法都强调教师和学习者、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互动合作。在互动的过程中会出现知识的汇聚、思维的碰撞、思想的交锋和情感的融合,学习者所收获的不仅是英语技能上的进步,还有表达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以及综合归纳不同观点的能力的提高,这些都是通识教育的目的和内涵所在。

3.大学英语教学的评估方式体现着人文关怀

大学英语教学是生态化的教学,其评价方式也是生态化和多元化的。所谓生态化和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就是指适当选择诊断性方式、终结性方式、形成性方式和其他评价方式分别进行组合,并形成科学完整的评价体系和实施方案,组织评价活动。大学英语课程的评估方式为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的生态化的评估方式,重视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和每个发展阶段取得的成绩,而不以终结性测试的结果为唯一评价标准。以大学英语听说课程和读写课程为例,这些课程的评价尊重价值多元性,评价主体和评价对象多元化,比如强调学习者的自我评价、学习者之间的互评、阶段性学习成果的评价等,通过课堂活动的记录、网上自主记录、学习档案记录、访谈和座谈等形式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观察、评估和监督。这样的评估方式使学习者的眼光不再拘泥于学期终的分数,而是更多地关注自我的发展和成长。大学英语教学采用生态化的评价方式还将教师外部评价与学生内部自评相结合。传统评价方式要么侧重外部的评价,忽视了学生自我评价;要么侧重学生自我评价,忽视外部的评价,结果都有失偏颇。事实上,将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评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大学英语教学广泛采用的生态化的评价方式体现着通识教育强调的人文关怀,通识教育关注“人”的发展,关注将“人”一步一步培养成为“全人”,其首要目的不是将受教育者作为一个职业的人来培养,而是强调受教育者在不断的学习和探索中,发现自我和发掘自身的潜力,强调人发展的过程性。

四、小结

以教学生态学的观点看来,通识教育的内涵贯穿大学英语教学的始终,大学英语教学应进一步承担大学通识教育的责任。目前部分高校过分强调语言的工具性,这将极大地削弱大学英语教学的通识教育功能。虽然英语的工具性是绝大多数学习者在大学阶段学习英语的直接动机,但完全抛开语言的文化性而谈语言的工具性,并认为ESP(专门用途英语)是大学英语发展的必然结果,这种看法有待商榷。因为ESP中如计算机英语、会计英语、法律英语等,其本质还是专业教育。仅注重语言的工具性,将语言和文化割裂开来,语言不再是承载着广博的文化和丰富的世界知识,而是被局限在专业知识领域,学习者则少了一条了解不同专业学科知识和世界文化的重要途径。实际上,大学英语课程作为高校通识教育培养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仍旧有其强大的生命力。忽视大学英语这块阵地,再想有效开展高校通识教育的工作难度将会增大。

参考文献:

[1]李曼丽.通识教育:一种大学教育观[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15-18.

[2]何秀煌.从通识教育的观点看——文明教育和人性教育的反思[M].香港:海啸出版事业有限公司,1998:74.

作者简介:陈茜(1979- ),女,湖北武汉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

猜你喜欢
教育生态学通识教育大学英语
教育生态学视阈下创业教育育人功能与孵化园建设的互动研究
教育生态学视角下的离异单亲家庭教育问题研究
通识教育与自由教育
工程教育认证模式T的人才培养模式
教育生态学视阈下的《基础日语》课堂教学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程中语音教学现状与重要性简析
浅析支架式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