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居民收入差距影响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2016-04-27 05:34沈光生童百利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收入差距基尼系数经济增长

沈光生,童百利

(1.安徽大学,安徽 合肥230039;2.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铜陵 244061)



安徽省居民收入差距影响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沈光生1,2,童百利1,2

(1.安徽大学,安徽 合肥230039;2.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铜陵 244061)

摘要:文章运用安徽省1998~2013年相关数据,利用改进的非等分组基尼系数计算方法,在分别测算出安徽省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基尼系数基础上,用“城乡加权法”测算出城乡居民混合基尼系数;并构建人均GDP增长率和基尼系数计量模型,运用协整理论研究发现,长期内安徽省居民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大于抑制效应,安徽省居民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之间是一种正相关关系。

关键词:收入差距;基尼系数;经济增长

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建设,安徽省经济保持快速增长态势。2000年安徽省国内生产总值为2902.09亿元,2005年迅速增加到5350.17亿元,2009年突破万亿大关达到10062.82亿元。2013年安徽省国内生产总值接近两万亿元,达到19038.8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12年增长10.4%,增幅位居中部省份第一位。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安徽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也迅速得到提升,2013年安徽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3114.22 元,是2000年的4.4倍,年均增长1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8097.86元,是2000年的4.2倍,年均增长11.6%。虽然随着经济增长,安徽省城乡居民收入绝对水平近年来得到显著提高,但在收入分配领域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劳动者报酬占GDP比重较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所缩小,但城乡居民内部间、地区间和行业间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1]2013年城镇居民高收入户人均可支配收入为低收入户的4.84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的马鞍山市为最低的阜阳市的1.64倍,职工平均工资最高的采矿业和金融业工资是最低的农、林、牧、渔业工资的3.23倍。一般而言,收入分配公平合理与否,会直接关系到社会各阶层群体的经济利益,如果收入差距过大,不仅可能会让社会群体成员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流于形式,严重的还可能影响社会的和谐和稳定,甚至引起社会矛盾和冲突。同时,收入分配差距过大,也可能会对经济可持续增长产生负面影响,进而会带来一系列的经济和社会问题。因此,研究安徽省居民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关系,从收入分配视角找到促进安徽省经济可持续增长的路径,在当前社会政治环境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文献综述

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两个方面,即经济增长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效应和收入分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前者以西蒙·库兹涅茨[2]的倒“U”型假说为代表,在长期内随着经济增长,收入分配差距先扩大,而后相对稳定,最后差距缩小。为了验证倒“U”型假说,很多学者通过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截面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对经济增长过程中的收入不平等程度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倒“U”型假说在不同国家存在非常大的差异。后者以琼·罗宾逊、卡尔多[3]和帕西内蒂等新剑桥学派为代表,他们将收入分配引入经济增长模型中,指出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通过调整利润和工资两者之间的分配比例,以实现经济稳定均衡的增长。美国经济学家刘易斯[4]通过二元经济结构模型,提出如果使国民收入集中于少数人手中以加快资本积累,则可以推动二元经济增长及经济结构的转变,因此,收入不均等是启动和加速二元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无论是新剑桥模型,还是倒“U”型假说,抑或是二元经济结构模型,均建立在以“经济增长为资本积累的函数”这个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假设基础之上,但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由于其自身的局限性受到了很多质疑。因此,将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内生于经济增长模型中的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应运而生,而在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关系上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主要探讨了收入分配影响经济增长的机制。

在实证研究被广泛运用到收入分配影响经济增长的路径后,克拉克[5]使用基尼系数、泰尔指数、方差系数等测量不平等方法,得出一个普遍适用的结论即收入不平等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佩罗蒂等[6]运用多个国家的横截面数据,得出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具有负向作用。但也有部分学者通过研究得出了不同结论,如巴罗[7]通过研究,得出发达国家收入不均等与经济增长之间是正向关系,但在发展中国家二者却是负向关系。国内学者在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关系上也做了大量研究,如乔榛[8]通过研究认为,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具有特殊性,即在我国经济处于尚不发达阶段,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可以提高投资需求,进而加快经济增长;陆铭[9]等运用联立方程模型和分布滞后模型,研究得出收入差距对于经济增长始终呈现出负的影响;陈安平[10]利用面板协整方法,研究表明长期内收入差距的拉大对经济增长有害。

针对安徽省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文献较少,没有发现有学者系统计算过近年来安徽省基尼系数,仅有部分学者以城乡收入比作为衡量居民收入差距变量作过相关研究。本文拟在前面学者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安徽省1998~2013年相关数据,在分别测算出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基尼系数的基础上,用“城乡加权法”测算出安徽省城乡居民混合基尼系数;并构建相关计量模型和运用协整理论,全面分析安徽省居民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

二、基尼系数测算

衡量居民收入差距的指标有很多,但基尼系数是国际上通用的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收入分配是否平等的一个重要指标之一,它可以借助洛仑兹曲线直观反映出来。如下图所示,横轴OX表示累计人口百分比,纵轴OY表示累计收入百分比,对角线OD表示收入分配绝对平均线,折线OXD表示收入分配绝对不平等线,将累计人口百分比和累计收入百分比一一对应即得洛仑兹曲线。该曲线与对角线OD所围成图形A的面积代表每个家庭收入不均等的量,该面积愈大表明每个家庭收入不均等愈严重。用SA表示OD和洛伦茨曲线围成的图形面积,SB表示洛伦茨曲线和折线OXD围成的图形面积,则有基尼系数G=SA/(SA+SB)。因为洛仑兹曲线位于收入分配绝对平均线和绝对不平等线之间,所以基尼系数介于0和1之间,基尼系数的大小可以用来衡量收入不平等程度,一般把0.4作为收入不平等“警戒线”的判断标准。

图1

其中Wi表示按收入分组后的人口数占总人口的比重,Yi表示按收入分组后的各组人口所拥有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Vi表示累计到第i组的收入比重,即Vi=Y1+Y2+Y3+…+Yi,N表示总分组数。以2012年为例,首先从《安徽统计年鉴》中找到最低收入户、低收入户、中等偏下户、中等收入户、中等偏上户、高收入户和最高收入户共七组人群的城镇居民家庭基本情况,根据每组调查户数和该组平均每户家庭人口数可以得到每组人口数和该组占七组总人口数的比重;再根据每组人口数和该组平均每人可支配收入可以得到每组收入数和该组占七组总收入的比重,利用前述非等分组基尼系数计算公式可计算出安徽省2012年城镇居民基尼系数为0.247。再从《安徽统计年鉴》中找到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为十组,年鉴中分别给出了每组调查户数占十组总调查户数的比重和每组纯收入总额占十组纯收入总额的比重,为简化计算本文没有通过户均人口数来调整测算各组的人口比重和收入比重,暂以年鉴中各组两个比重分别代替农村居民各组的人口比重和收入比重,按照上述非等分组基尼系数计算公式可得到安徽省2012年农村居民基尼系数为0.091。利用此方法可以分别计算出安徽省其它年份的城镇居民基尼系数和农村居民基尼系数。在分别计算

表1 1998-2013年安徽省城镇居民、农村居民

出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基尼系数后,按照Sundrum(1990)提出的“城乡加权法”公式计算出安徽省各年度城乡居民混合基尼系数,计算公式为[12]:

其中Pc、Pr分别为城乡人口比重,Uc、Ur分别代表城乡人均收入,U代表安徽省人均收入,Gc、Gr分别代表城镇居民基尼系数和农村居民基尼系数。从《安徽统计年鉴》主要年份人口指标中得到各年份城镇人口比重和农村居民比重,以及各年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并通过年鉴中农村抽样调查人口数和纯收入总额、城镇抽样调查人口数和收入总额算出安徽省城乡居民总体人均收入,再利用上述基尼系数计算公式计算出安徽省各年度城乡居民混合基尼系数,最终计算结果见表1。

三、实证分析

由于本文主要研究安徽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所以建立以下简单计量模型:

LNRJGDPZt=α+ βLNGINIt+μt

其中,LNRJGDPZt表示第t年人均GDP实际增长率, LNGINIt表示第t年城乡居民基尼系数,μt表示随机误差项。为了避免数据中可能存在的异方差性,对变量RJGDPZt和GINIt分别取自然对数。LNRJGDPZt序列数据根据各年《安徽统计年鉴》人均生产总值指数计算得到, LNGINIt序列数据根据前文安徽省城乡居民混合基尼系数计算。由于大多数经济时间序列数据是非平稳的,如果直接回归可能会带来不良后果,如“伪回归”问题,因此,首先用ADF方法对上述两个变量的时间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从检验结果可以看出, LNRJGDPZt和LNGINIt两个变量在5%显著水平下都是非平稳变量,但LNRJGDPZt的一阶差分序列在1%显著水平下通过了ADF检验,而LNGINIt的一阶差分序列在5%显著水平下通过了ADF检验,因此上述两个变量在一阶差分后经ADF检验后均为平稳变量,即LNRJGDPZt和LNGINIt均为一阶单整序列。由于LNRJGDPZt和LNGINIt两个变量之间可能存在双向因果关系 由此可以构建VAR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检验两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

根据AIC准则和SC准则判定VAR模型的最优滞后阶数为2阶,建立人均GDP实际增长和基尼系数的VAR模型,模型的函数形式如下:

LNRJGDPZ=0.890294+0.144676LNRJGDPZ(-1)+

0.268706LNRJGDPZ(-2)+ 1.279610LNGINI(-1)+

0.951074LNGINI(-2)

表2 LNRJGDPZ和LNGINI变量ADF检验结果

注:检验类型中的C、T、K分别表示单位根检验平稳性时估计方程中的常数项、时间趋势项和滞后阶数,选择AIC和SC最小的检验类型;D表示对原序列的一阶差分。

根据JB统计量检验值检验残差服从正态分布,根据LM检验在1%的显著水平下接受原假设,即残差序列不存在自相关,根据怀特异方差检验在1%的显著水平下,残差序列不存在异方差,因此,判定VAR模型的设定是不存在偏差的,可以在VAR模型基础上进行协整检验。常见的协整检验有两种方法,即Engle-Granger两步协整检验法和Johansan协整检验法,本文采用Johansen检验法。根据AIC准则和SC准则判定VAR模型的最优滞后阶数为2阶,因此,协整检验的最优滞后阶数确定为2阶也有效,检验结果见表3。

表3 LNRJGDPZt 、LNGINIt序列Johansan协整检验结果

注:*表明在5%的显著水平下拒绝原假设;**表示Mackinnon-Haug-Michelin(1999)p值。

根据表3协整检验结果,最大特征值统计量和迹统计量都表明,在95%的置信水平下,安徽省人均GDP增长和城乡居民基尼系数之间存在一个协整方程,即两者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一个标准化后的协整方程如下:

LNRJGDPZ=0.545236+ 2.675156LNGINI

根据该协整方程,可以得出安徽省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与经济增长之间是一种正相关关系,不能发现长期内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的负面效应。出现这样的结果可能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由于本文主要研究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所以在构建计量模型时没有考虑其它经济变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本文的实证结果仅限于安徽省1998-2013年人均GDP实际增长与城乡居民基尼系数的协整分析结果,如果在变量选择和计量方法方面作进一步探讨和完善,研究结果可能会有所不同。

第二,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可能会带来两种效应,即促进效应和抑制效应。促进效应是指在一定范围内收入差距拉大,在经济发展初期阶段,收入向高收入群体集中,由于高收入群体的边际储蓄倾向比低收入群体高,从而最终会提高整个国家的储蓄率和投资率,进而会带动其经济增长。一般来说收入差距的促进效应在经济发展初期阶段比较显著,因此,为了推动经济增长,在经济发展初期阶段,政府的收入分配政策更倾向于容忍居民收入差距以保证经济以一个较快的速度增长,这也和我国在改革开放初期阶段,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和效率优先的收入分配政策是一致的。抑制效应是指在收入差距拉大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经济增长。根据内生经济增长理论,技术进步是影响经济可持续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而技术进步又取决于人力资本的积累。由于低收入群体比高收入群体子女普遍较多,收入较低导致不能够对人力资本进行很好的投资,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人力资本不足会显著影响经济增长。同时,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较大时,会导致社会总体消费水平降低,经济增长缺乏动力。一般来说,促进效应与抑制效应在经济中可能同时存在,两种效应影响程度的对比会最终影响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效果[13],可能安徽在经济增长过程中过多地依靠投资拉动而非消费,人力资本不足可能也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显现,所以上述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1998-2013年期间安徽省居民收入差距的促进效应要大于抑制效应,这段期间安徽省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与经济增长之间是一种正相关关系,也即伴随着居民收入差距的拉大,经济快速增长。

四、政策建议

一般来说,持续性的经济增长模式主要依靠消费、技术和人力资本,收入的多少将直接影响城乡居民的消费意愿和人力资本投资,尤其对中低收入群体来说更是如此,因此,想要长期保持安徽省经济持续性增长,缩小居民收入差距至关重要,而且居民收入差距过大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严重的社会问题。而缩小居民收入差距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因为当前居民收入差距的形成是长期以来不合理的制度安排累积叠加的结果,需要政府、社会和企业等有关方面的共同参与。首先,要协调好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关系,稳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和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处理好企业、居民和资本在收入分配中的关系,逐步提高中等收入人群的比重,扭转初次分配结构失衡和再分配机制对城乡收入差距的“逆调节”局面。其次,加强政府在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主导作用,因为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很难依靠市场内在力量自动予以克服。[14]继续加强政府对“三农问题”的扶持力度。通过制度按排引导农民提高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经营范围,真正让农业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之一;提高农民的创业意识和创业本领,大力发展农村个体私营经济,加大对农村个体私营经济的金融扶持力度,创造有利于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法制环境;继续提高教育均等化水平,尤其是要大力提高低收入群体子女教育水平,增强他们个人综合素质和竞争力,缩小由于人力资本差异所带来的收入差距。同时通过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来提高农民自身的人力资本存量,从而拓宽农民增收的途径。最后,改革城乡二元分割带来的户籍、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从而为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提供制度公平、权利公平,机会均等的体制和机制保障。

注释:

①1998-2004年数据来自于陈昌兵《各地区居民收入基尼系数计算及其非参数计量模型分析》(《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年第1期),2005-2012年数据为作者计算所得,2013年由于农村居民分组数据缺失,没有计算农村居民基尼系数和城乡居民基尼系数。

参考文献:

[1]童百利,沈光生,杨贤传.安徽省缩小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与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的路径选择——基于包容性增长视角[J].宿州学院学报,2013,(7).

[2]Kuznets S. Economic Growth and Income Inequality[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55,(45).

[3]Kaldor N. Alternative Theories of Distribution[J].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1956,(23).

[4]阿瑟·刘易斯.二元经济论[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

[5]Clarke,G. More Evidence On Income Distribution and Growth[J].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1995,(47).

[6]Alberto Alesina,Roberto Perotti. Fiscal Adjustments in OECD Countries:Composition and Macroeconomic Effects[J].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1996.

[7]Barro,Robert. International Data on Educational Attainment:Updates and Implications[J]. 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Working Paper No.42.

[8]乔榛.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背景下的经济持续增长现象分析[J].当代经济研究,2003,(9).

[9]陆铭,陈钊,万广华.因患寡,而患不均——中国的收入差距、投资、教育和增长的相互影响[J].经济研究,2005,(12).

[10]陈安平.论我国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及其内在机制[J].开发研究,2009,(4).

[11]陈昌兵.各地区居民收入基尼系数计算及其非参数计量模型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1).

[12]Sundrum,R.M.Income Distribution in Less Development Countries[M]. 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1990.

[13]沈坤荣.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经济内生增长[EB/OL].http://Finance.people.com.cn/GB/12639782.html.

[14]靳贞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动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以安徽省为例[D].南京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

责任编辑周觅

基金项目:安徽高校省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SK2013B543。

中图分类号:F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078(2016)01-0010-05

作者简介:沈光生(1972-),男,安徽无为人,铜陵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童百利(1974-),男,安徽泾县人,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收稿日期:2015-10-25

doi:10.3969/j.issn.1003-8078.2016.01.03

猜你喜欢
收入差距基尼系数经济增长
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
新视角下理论基尼系数的推导及内涵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研究
基于物流经济的区域经济增长研究
反腐与经济增长
人口结构与中国经济增长的经济分析
碳排放、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外商直接投资、地区异质性与居民收入
什么是基尼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