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惇知黄州、台州时间考——兼《宋会要辑稿》辨误一则

2016-04-27 05:34:26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黄州台州

袁 茹

(1.苏州大学?文学院,江苏 苏州 215600;2.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编辑部,江苏 苏州 215009)



曾惇知黄州、台州时间考
——兼《宋会要辑稿》辨误一则

袁茹1,2

(1.苏州大学?文学院,江苏 苏州 215600;2.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编辑部,江苏 苏州 215009)

摘要:曾惇知黄州的时间为绍兴十一年辛酉(1141)秋到绍兴十四年甲子(1144)年春前后;曾惇知台州时间是绍兴十六年(1146)四月到绍兴十八年(1148)五月,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中记载曾惇“绍兴十四年(1144)六月守台州”之命不是错误的,而是因曾惇待阙而寓居上饶,至绍兴十六年(1146)四月才到任台州。考证出曾惇知黄州的确切时间,可为《宋会要辑稿》中的一则相关记载辨误。

关键词:曾惇; 黄州;台州;《宋会要辑稿》

南宋文人曾惇之生平考证,学界分歧主要在曾惇知黄州和台州时间上。有关曾惇知黄州时间,学界主要有三种观点:一是从绍兴十二年(1142)秋到绍兴十五年(1145);二是从绍兴十二年(1142)秋到绍兴十六年(1146)春;三是从绍兴十二年(1142)秋到绍兴十四年夏(1144)。曾惇知台州时间考证基本一致,为绍兴十六年(1146)四月到绍兴十八年(1148)五月,并以此认定宋人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中所载 “(绍兴十四年)六月辛巳……右朝奉郎曾惇知台州”[1](卷151)是错误的 。以上考证尚有补考和辨正的空间。①笔者在学界前辈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加以补充考证,得出的观点是:曾惇知黄州的时间为绍兴十一年辛酉(1141)秋到绍兴十四年甲子(1144)年春前后,曾惇知台州时间是绍兴十六年(1146)四月到绍兴十八年(1148)五月,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中记载曾惇“绍兴十四年六月守台州”之命不是错误的,并以此考证结果为《宋会要辑稿》中的相关一则记载进行辩误。

一、曾惇知黄州时间为绍兴十一年(1141)秋至绍兴十四年(1144)春前后

(一)从曾惇献给秦桧的诗歌《书事十绝句》来考证,曾惇在绍兴十二年(1142)初春已任职黄州

曾惇守黄州的时间,地方志中无记载,只能靠现存的材料来推测考辨。吴曾《能改斋漫录》卷五有“绍兴间曾惇黄州书事” 云:[2](卷11)

绍兴壬戌(1142),朝廷既罢三大将,息兵议和。曾郎中惇时守黄州,献《书事十绝句》于秦益公。秦缴进于上,上喜,与升擢差遣,任满,除台州。

本则材料可以证明,绍兴十二年(1142)绍兴和议刚刚签订后,曾惇正在黄州任上,根据其《书事十绝句》的内容,却可以确定绍兴十二年之前,曾惇已经到达黄州做知州。

曾惇《书事十绝句》为组诗,可确定是在绍兴十二年(1142)春初闻绍兴和议签订之时的即兴写作。第一首云:“黄泥坂下雪犹深,赤壁矶头江欲平。驿吏西来闻好语,蕃人已出蔡州城。”诗中的“黄泥坂”和“赤鼻矶”都是与苏轼相关的黄州名胜古迹,说明曾惇此时正在黄州,正是黄泥坂下的雪还没化完、赤鼻矶春水欲平的初春时节,“驿使西来传好语”,说明绍兴和议的消息已经传到了黄州。绍兴和议是在绍兴十一年(1141)年底岳飞等人被杀之前的十一月签订的,绍兴十二年(1142)三月,金遣左宣徽使刘筈至宋,对宋高宗进行册封礼。和议的内容是从绍兴十二年春天起开始实施,按照当时的信息传递方式,冬去春来,岳飞被杀之后,绍兴和议的消息开始大张旗鼓地传达到地方,所以第一首诗中所说的一定是绍兴十二年冬去春来的事情。 下面的几首反复提到了“今年”,就说明这组诗歌肯定是写在绍兴十二年(1142)春天:

淮上州州尽灭烽,今年方喜得和戎。问谁整顿乾坤了,学语儿童道相公。(之三)

连营貔虎气如云,听诏人人愿立勋。沔鄂蕲黄一千里,更无人说岳家军。(之四)

田父今年作社频,边头闻见一番新。官军不斫人家树,各自持钱去买薪。(之五)

江头柳木已参天,柳色花光日日妍。惊怪田家频得醉,今年斗米不论钱。(之六)

淮畔风尘自此清,斯人还喜见升平。田家尽说今年好,要雨雨来晴便晴。(之八)

——《曾郎中献秦益公十绝句》[2](卷5,卷11)

以上绝句中所写的时间从初春至多写到仲春时节,其中田家做春社,柳木参天、花光日妍之景等即可证明。而再根据吕本中《送曾宏甫知黄州四绝》中的内容可以确定,曾惇初知黄州不可能会是在绍兴十二年(1142)。

(二)从吕本中《送曾宏甫知黄州四绝》[3](卷19)来看,曾惇知黄州是在绍兴十一年(1141) 秋

雨余天气欲尝橙,栗可煨炮芋可羹。正是一年秋好处,忍令无酒送君行。(之一)

君到江头不问津,雪堂草木几番新,一生未得文章力,要扫中原胡马尘。(之三)

本组绝句是吕本中在上饶送行寓居于此的曾惇出任黄州守而作。第一首“正是一年秋好处”直接点明送行在秋季。第三首最后一句是“要扫中原胡马尘”,是针对宋金战争来说的,希望曾惇能在黄州为南宋北伐大业出力,说明送曾惇到黄州时绍兴和议还没有签署。绍兴和议在绍兴十一年(1141)年底签定,绍兴十二年(1142)年初昭告天下。如果说曾惇绍兴十二年秋才知黄州,吕本中送行时天下已经和平半年多,胡马已经完全撤出中原,就不需寄语曾惇“要扫中原胡马尘”。②结合上面曾惇《书事十绝句》中所提示的绍兴十二年(1142)初春曾惇已在黄州,可以断定该组送行诗一定写在绍兴十一年(1141)秋,而不可能是绍兴十二年(1142)秋天。

据吕本中信州经历和《送曾宏甫知黄州四绝》也能推知曾惇不会在绍兴十一年(1141)前知黄州。

吕本中《送曾宏甫知黄州四绝》绝句三“骐骥徐行不离群,却行江北访斯文。潘何子弟能传业,当奉遗书与使君” ,可推测出吕本中是在江西上饶送曾惇赴任。黄州在长江东北岸,江西上饶在黄州之南,去黄州,正是“却行江北”。其中提到的“潘何”指潘大临,潘大观,何颉,何顒,他们都是黄州人,同时又是江西诗派中人,吕本中提到他们自然和江西联系在一起。吕本中自得罪秦桧而罢官以后,寓居严州、衢州、婺州、金华等地,绍兴十一年(1141)春夏之交到信州寓居终老,[4](p451)之前在金华居住。[5](p68)曾惇的父亲曾纡绍兴五年(1135)十月未及赴衢州任即去世于信州,次年五月葬于信州南七里之上饶乡,(汪藻《右中大夫直宝文阁知衢州曾公墓志铭》)曾惇“时为右奉议郎通判洪州。”[6](卷28)后曾惇守孝三年,于绍兴八年(1138)进祖父曾布著《三朝正论》转官,由右奉议郎转为右承议郎,此后并没有转官的记载,去黄州之前当也寓居在信州上饶。[1](卷120)绍兴十一年(1141)春夏之交才到信州,不会在绍兴十一年之前在信州送别曾惇赴任黄州。

(三)从绍兴七年到绍兴十二年黄州知州易替来推算若了解绍兴七年(1137)到绍兴十二年(1142)黄州知州易替的情况,也可考证出曾惇到底是哪一年初知黄州。

(绍兴七年二月)武功大夫、忠州团练使、知黄州杜湛降一官放罢。初,湛与通判州事叶介不协,介率其僚七人走鄂州,诉湛语言不顺。朝廷闻之,命岳飞究实。飞奏:“湛忠劳,今来止是语言,疑似别无迹状。”乃两罢之。[1](卷109)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上则材料说明,在绍兴七年(1137)二月,黄州知州杜湛因为和通判叶介不合而被降一官放罢,即杜湛任黄州知州结束时间为绍兴七年二月。

黄人何琥,东坡门人何颉斯举之子也。兵革后,寓居鄂渚,每岁寒食必一归。绍兴戊午,黄守韩之美重建雪堂,理坡公旧路。时当中春,琥适来游,梦坡公告之曰:“雪堂基址比吾顷年差一百二十步,小桥细柳皆非元所,汝宜正之。”[7](卷18)

——洪迈《夷坚志》

上则材料说明绍兴戊午(绍兴八年,1138年)三月间黄州知州韩之美在任,与杜湛被罢相差一年时间,不会有另外一位知州再来任职,且韩之美在绍兴八年(1138)仲春时正在重建雪堂,按照常理,韩之美到任黄州之后一定要把政治经济民生问题先熟悉整理好才能有闲暇时间重建雪堂,不可能刚到任就立刻修建雪堂,在绍兴八年(1138)春之前就会去黄州任职,因此断定韩之美是接替杜湛后的黄州知州。

庚申,行中以黄州童使君之状,为公丐神道碑矣。读其状,盖己未十二月辛酉以疾终于正寝。庚申四月己酉,已葬太平乡石榴原,合汤夫人之兆。悲哉![8](卷15)

——郑刚中《左中奉大夫致仕符公神道碑》

本则材料说明绍兴庚申(1140)年初春童邦直已经在黄州任职,因郑刚中所作的神道碑的主人符授在绍兴九年(1139,岁次己未)十二月去世,后立刻由黄州知州童邦直为之作行状,符授在绍兴十年(1140)四月即下葬,说明绍兴十年初春时节童邦直已经任职黄州。

黄州麻城县境有泰陂山,邵武人黄志从居之 ……时童邦直为郡守,外孙王仲共垂侍行,见其事,为作《野人记》并诗云 ……王垂仲共,南城人。绍兴乙丑赴省试,闻术士史言方有声,往谒之。[7](卷19)

——洪迈《夷坚志》

《东坡年谱》一卷,永乐大典本,宋王宗稷撰。宗稷,③字伯言,五羊人,自记称绍兴庚申随外祖守黄州,到郡首访东坡先生遗迹,甲子一周矣。[9](卷59)

——《四库全书总目》史部十五

上面两则材料说明王仲共与王伯言在绍兴年间都有随外祖父守黄州的经历,王仲共是在绍兴十五年(1145,岁次乙丑)之前,王伯言是在绍兴十年(1140,岁次庚申),可以断定这两位都是童邦直的外孙,在绍兴十年侍行在黄州。

从以上四则材料可以看出,绍兴七年到绍兴十二年间黄州知州易替关系是:杜湛绍兴七年二月被罢免之后,韩之美接替黄州知州,按照当时黄州知州一般两年任职时间的惯例,韩之美大约在绍兴九年(1139)二月之后春或夏季卸任,此后童邦直接任,大约到绍兴十一年(1141)春或夏季卸任,此后曾惇于绍兴十一年(1141)秋接任,到绍兴十三年(1143)底或绍兴十四年(1144)初春前后卸任。

二、曾惇“知台州令”下达时间补考

曾惇知台州的时间为绍兴十六年(1146)四月到绍兴十八年(1148)五月,在学界为共识,史料中也有确凿记载。④学界因此认定,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中“(绍兴十四年)六月辛巳朔,检校少保奉国军节度使知金州郭浩辞行,右朝奉郎曾惇知台州”[1](卷151)的记载是错误的。此观点应为不确。首先曾惇“守台州” 令下是和郭浩拜检校少保一事同时记录的,不是单独记载曾惇守台州一件事,容易错记。郭浩于绍兴十四年(1144)拜检校少保之后,次年即去世,也不会错记。其次曾惇守台州令下,是根据“绍兴二十八年(1158)七月叶义问劾疏修入”的。秦桧于绍兴二十五年(1155)亡,之后叶义问主削弱秦桧党羽之任,曾惇因献秦桧诗谄媚得官台州,自然列入秦桧党羽,叶义问此时上疏内容应有根据,也不会有误。

既然曾惇绍兴十六年(1146)四月才到任台州,那么绍兴十四年(1144)到十五年(1145),曾惇居何处?任何职?有观点认为绍兴十四年(1144)为大宗丞,绍兴十五年(1145)任职尚书省,此观点不妥。⑤

据王明清《挥麈录》后录卷一一记载:

舅氏曾宏父,生长绮纨,而风流酝藉,闻于荐绅。长于歌诗,脍炙人口。绍兴中守黄州,有双鬟小颦者,颇慧黠,宏父令诵东坡先生《赤壁》前后二赋,客至代讴,人多称之,见于谢景思所叙刊行词策。后归上饶,时郑顾道、吕居仁、晁恭道俱为寓客,日夕往来。[10](卷11)

以上材料提到曾惇守黄州后“归上饶,时郑顾道、吕居仁、晁恭道俱为寓客,日夕往来”,因是“日夕往来”,可见其寓居上饶时间不短,且吕本中在绍兴十五年(1145)七月去世,可以推定绍兴十四年到绍兴十五年间 ,曾惇在上饶寓居。

绍兴十六年(1146)春,曾惇仍在上饶。曾几有《郑深道饯曾宏甫台州之行见招风雨不能度溪桥》:“一觞相属费招呼,况复吾宗揽辔初。春雨春风俱作恶,溪南溪北顿成疏。刻残红蜡君哦句,挑尽青灯我读书。细故乖遐犹似此,功名不必问何如。”是说郑深道设宴为曾惇守台州饯行,约曾几相陪,因春雨阻困未能成行。“况复吾宗揽辔初”,是曾几说自己的宗家曾惇即将到台州上任;“春雨春风俱作恶”,是说郑深道邀请曾几同饯行是在春天,“溪南溪北顿成疏”说明饯行是在上饶,因“溪南”在上饶 。《嘉靖广信府志》卷十八“游寓”载:“郑望之,字顾道,彭城人,少有文名,靖康初再使金营,累官至吏部侍郎徽阁直学士,侨居上饶,扁曰‘寓屋’。弟资之,字深道,仕至吏部侍郎,亦徙上饶,溪南尝开山路,成两岩对弈,其上名寿松岩。”[11](卷18)

曾几《送方务德将漕广西时余亦有此除》:“壮时一别鬓成丝,忽谩同盘又语离。底事不为三日款,相逢犹是半年迟。溪边赠策正杨柳,境上开尊应荔枝。莫叹峤南荒绝好,光华最有远人知。” 方务德绍兴十六年(1146)为广西漕并到任,春天赴任,而曾几也同为广西漕。[7](卷13)曾几在春天送方务德上任,预计两人将会在半年后见面,也就是秋天,“溪边赠策正杨柳,境上开尊应荔枝”,即点明送别和再相逢的时间。所以曾几《送曾宏甫守天台》说:“ 秋日行漓水,春风上赤城。 ”即说曾惇趁着春风到赤城去,而自己也将离开上饶,在秋天到广西去。

曾惇“知台州” 令于绍兴十四年(1141)六月初一已下达却没有赴任的原因,应该是待阙。曾惇献诗拥护绍兴和议,宋高宗和秦桧因此以升擢差遣奖励,黄州任满,除台州。绍兴十四年(1144)四月知州吴以到任台州,说明至少在绍兴十四年(1144)春之前吴以台州任命已下。准备升擢曾惇为台州守时,吴以台州命已下或已到任,所以曾惇之任阙次。需待前任任满后方赴任的现象在宋代是有的,如王莘《筠州陈情表》中提到滕元发年前筠州命下,但是不能去上任,“窃缘筠州阙次,尚在来春”。显然,李心传根据绍兴十四年(1144)曾惇台州命下,认定曾惇即在该年到任台州,所以记录为“ 惇十四年六月差知台州,十八年七月丁酉以右朝散郎权发台州回进对” 。[1](卷156)将近两年的待阙时间没有给曾惇带来不利的影响,按照宋代磨勘制度,不到任的这两年是要记入磨勘年限的,所以曾惇在黄州两年任职,两年待阙台州,两年任职台州,达到了磨勘的年限,于“十八年(1148)七月丁酉以右朝散郎权发台州回进对”,后转官镇江府知州,相对黄州、台州而言,镇江府知州的地位要高一些。

综上推论可见,曾惇从绍兴十四年(1144)夏到绍兴十六年(1146)春都在上饶寓居,⑥为左朝奉郎,职官为台州守,因台州阙次未赴任。

三、《宋会要辑稿》辨误一则

学界有“曾惇于绍兴十二年(1142)秋初守黄州”的观点主要依据 《宋会要辑稿》中的两处史料记载[12](食货3):

十二年五月十四日,江西安抚司言,乞依指挥选差右宣教郎本司参议官阎彦纯兼提点营田公事,从之。八月十七日,诏舒州知州张瑗特与减一年磨勘,通判袁益之减二年磨勘。令尉,绍兴十年分在任及半年以上之人,与依本等赏格减半,内选人比类施行。黄州知州童邦直、通判章材、麻城县令赵善汶,各展二年磨勘。并以淮西运判兼提领营田吴序宾言,舒黄州营田所收物斛殿最,合该赏罚,故有是命。

——《宋会要辑稿》食货三

《宋会要辑稿》食货六三中也有与上一段几乎相同的内容,不同之处在:“八月十七日诏”之前有“十二年”,又以斜线划去。见下图1。[12](食货63)

图1

食货六三稿本中 “十二年”被斜线划去,说明不需要多出“十二年”这三个字,但又不敢肯定此处一定是“十二年”。《宋会要辑稿》食货三和食货六三都是按照宋高宗时代的年代顺序来记录的,此处先从绍兴十年(1140)二月份开始记载,然后到绍兴十二年(1142),一直按照顺序在记载绍兴十二年的对于营田的相关记载,突然出现的“绍兴十年分”不好理解,让人怀疑“八月十七日诏”是不是绍兴十二年下的诏书。

由《宋会要辑稿》食货三的这段材料可看出,南宋初期,政府为尽快医治战争创伤,恢复生产,曾根据知州知县任内增垦或抛荒田亩数目的大小,给予不同的赏罚。八月十七日的诏书主要内容有二:舒州知州张瑗等人因为营田有功受到减磨勘的嘉奖,提前晋升; 黄州知州童邦直,通判章材,麻城县令赵善汶,各展二年磨勘。“并以淮西运判兼提领营田吴序宾言,舒、黄州营田所收物斛殿最,合该赏罚,故有是命”一段显然不是诏书中的内容,而应该是《宋会要辑稿》中的按语,是淮西运判兼提领营田吴序宾认为,发诏书当年,舒州、黄州知、通、令、尉等人,因为营田所收不符合标准受到处罚,所以才有最后的“故有是命”之说。

通过前文考证出童邦直是绍兴九年(1139)春夏左右到绍兴十一年(1141)秋之前知黄州,曾惇绍兴十一年秋到绍兴十四年(1144)春之间知黄州,可以反观这一段,把“八月十七日”的诏书理解为“绍兴十二年所下”是不妥当的,而应该是绍兴十年(1140)的诏书。《宋会要辑稿》中记载的童邦直等人被处罚应该是在绍兴十年(1140)的事情。绍兴十年(1140),正是童邦直任职的第二年,绍兴十年的春天是对童邦直考课的时间,童邦直任职一年来,营田没有达到当时规定的标准,因此遭到展磨勘的惩罚。以此来理解这一段记载,“八月十七日诏”中突然出现的“绍兴十年”就有着落了,因此本段记载中的“绍兴十年”应该移到“八月十七日”之前。

“绍兴十年分”中“分”字的存在,应该是此处大量脱漏字数导致。《宋会要辑稿》本身经过多次转抄,脱、衍、误、倒之处,触目皆是。此处诏书中说按照“本等赏格”来“减半”或“比类施行”,但诏书中没有列出“赏格”为何,此后也没有说明依据哪一年规定的赏格来奖惩。而根据绍兴十六年(1146)规定的赏格来看⑦,官员按照“指挥立定分数”来进行奖惩的,如“增及三分以上者,为等依元格,减磨勘二年;增及二分以上,为中等,依元格减磨勘一年半”等赏格。以此推定,此处残留的“分”字,说明此处记载了绍兴十年(1140)或之前已经有与此类似“赏格”, 但此处记载有脱漏,只留下一个“分”字。

注释:

①学界有关曾惇知黄州台州时间考证主要情况为:王可喜先生《曾惇、曾协考》(王兆鹏,王可喜,方星移等《两宋词人丛考》,p133-142, 凤凰出版社,2007年版。)中认为曾惇知黄州时间为绍兴十二年到绍兴十六年,知台州时间为绍兴十六年到绍兴十八年,宋人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中所载 “(绍兴十四年)六月辛巳……右朝奉郎曾惇知台州 ”是错误的记载。张剑、吕肖奂、周扬波所著《宋代家族与文学研究》中记载不一,有“ 曾惇为黄州守(1142—1146)”,又有“曾惇绍兴三年(1133)官太府寺丞,十二年(1142)知黄州,十四年(1144)知台州,十八年(1148)知镇江府,二十六年知光州(1156),辗转各州,并未受到特别重用” (见《宋代家族与文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p315);王湘华《曾惇初知台州时间小考》(《大连大学学报》2010年第4期)中考证“曾惇初知台州时间当为绍兴十六年(1146)”。

②吕本中后有《九日赠曾宏甫二絶》其二云:“渐退中原胡马尘,溪山未厌往来频。虽无名酒酬佳节,尚有新诗答故人。”又提到“中原胡马尘”,此时是“渐退”,说明是在绍兴和议之后的重阳节所写。

③根据《夷坚志》中有关王垂仲共以及王宗稷字伯言撰《东坡年谱》的记载,以上两处提到王伯言和王仲共都在绍兴年间随外祖父守黄州, 加上名字相近,让人有理由怀疑这两人是兄弟,可推断王宗稷是童邦直的外孙。王宗稷是五羊人,王仲共是江西南城人,童邦直也是南城人,或可说明王宗稷的祖籍应该是广州人。

④曾惇移知台州是绍兴十六年(1146)四月,详见《嘉定赤城志》卷九《郡守》:“曾惇,绍兴十六年四月十七日以右朝散郎知……十八年五月十七日替”,其前任是吴以,绍兴十四年四月任,后任宗颖绍兴十八年(1148)五月任,孙仲益在和曾惇的通信中也说明曾惇是继吴以之后到任台州的:“近日有客过言吴守罢去宏父已临州矣。”(孙仲益《内简尺牍》卷六)

⑤该观点为:“曾惇初任台州知府时间 ,当为‘十六年’,系嘉庆本刊刻之误。谢伋序言,清楚地勾勒了曾惇为官时间脉络,即绍兴十四年(1144)为大宗丞,绍兴十五年(1145)任职尚书省,绍兴十六年(1146)到临海任台州府知府。”见王湘华《曾惇初知台州时间小考》,《大连大学学报》2010年第4期,第54页。此观点据谢伋《曾使君新词序》而来,但理解有误。《曾使君新词序》(见宋人林表民《赤城集》卷十七,明弘治十年谢铎刻本)云:“临海使君南丰曾侯惇,字谹父,以故相孙习知台阁,工文辞,年逾二十,当全盛时,官中都。诸公贵人,一口称荐,王邸戚里,名胜豪杰,莫不愿交;而谹父亦善与人交,笑言霍靡,各适其意,名声一日满京师。酒酣耳热,遗簪堕珥之前,滑稽放肆之词,播在乐府,下至流传平康诸曲,皆习歌之,以是乐府尤著,盖识其小者。轻千金,重然诺,夸承平公子之豪,而见其大者。英妙卓绝,可继门户钟鼎之盛,此谹父异时之作也。伋政和末肄业太学,同舍生多能语此。后十四年,谹父丞大府,伋丞大宗,正相遇行在,所叙中外契。明年同出尚书省,见其文词日益多而乐府传者。少时中外多故,虽官曹令休,反室无私恩意,皇暇乎朋友燕集之事哉?及十三年,岁在丙寅,谹父来守临海……既秩满去郡,门生故吏,相与裒次新词,属黄岩长刻诸板。将传之,又属伋为序。 ”其中, “后十四年,谹父丞大府,伋丞大宗”,是指“伋政和末肄业太学”之后十四年,即绍兴三年(1133),谢伋任大宗丞,曾惇任太府寺丞,绍兴四年(1134)正月罢。“明年同出尚书省”则是指绍兴四年(1134)曾惇和谢伋均任职尚书省。“及十三年,岁在丙寅,谹父来守临海” ,此句有误字,或“及”为 “後”,指又过十三年到绍兴十六年丙寅(1146),或“十三”为“十六”之误。

⑥有观点认为曾几寓居上饶送曾惇是在绍兴十四年(甲子)春夏间的观点应为不妥。见白晓萍《宋南渡初期诗人群体研究》中《曾几年谱》,浙江大学2006年博士论文,P88-124。

⑦徐松《宋会要辑稿》(稿本)食货三:“十六年三月三十日,工部言,今参酌立定:淮东西江东两浙湖北路,每岁合比较营田赏罚,以绍兴七年至十三年终所收夏秋两料子利数,内取三年景多数,更于三年最多数,内取一年酌中者为额,以本路所管县分十分为率,内取二分,奉行有方民,无论诉抑勒搔扰去处,分为三等,增及三分以上者,为等依元格,减磨勘二年;增及二分以上,为中等,依元格减磨勘一年半。”又有“二十年二月一日,工部言乞,将诸路绍兴十三年至十九年知通令尉,具依绍兴十六年三月二十日指挥立定分数,并近申拟定法比较赏罚外,其十九年以后,欲将当年所收物斛,若元额五千硕至一万硕已上,比递年增及二分已上,与减一年磨勘,亏及二分已上,与展一年磨勘,增及四分已上,与减二年磨勘,亏及四分已上与展二年磨勘,若元额不及五千硕,增亏不及二分,并不在赏罚之例”。其中都提到增减一到四分要按照赏格规定进行减或展磨勘的规定。

参考文献:

[1]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吴曾.能改斋漫录[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吕本中.东莱诗集[M].四部丛刊续编景宋本.

[4]王兆鹏.两宋词人年谱·吕本中年谱[M].台湾:文津出版社,1994.

[5]白晓萍.宋南渡初期诗人群体研究[D].浙江大学,2006.

[6]汪藻.浮溪集[M].清武英殿聚珍版丛书本.

[7]洪迈.夷坚志·夷坚丁志[M].清十万卷楼丛书本.

[8]郑刚中.北山集[M].文渊阁四库全书补配清文津阁四库全书本.

[9]永瑢.四库全书总目[M].乾隆武英殿刻本.

[10]王明清.挥麈后录[M].四部丛刊景宋钞本.

[11]张士镐.江汝璧.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续编·嘉靖广信府志[M].上海:上海书店,1990.

[12]徐松.宋会要辑稿[M].稿本.

责任编辑张吉兵

中图分类号:K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078(2016)01-0046-05

作者简介:袁茹(1973-),女,安徽灵璧人,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编辑部编辑,苏州大学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讲师,文学博士。

收稿日期:2015-08-20

doi:10.3969/j.issn.1003-8078.2016.01.13

猜你喜欢
黄州台州
多情最是黄州月
中学语文(2022年23期)2022-09-19 11:54:00
大江东去——苏轼的黄州时期
艺术品鉴(2020年10期)2020-11-27 01:53:48
大宋国民偶像苏东坡失意黄州——《黄州寒食帖》
艺术品鉴(2020年5期)2020-07-27 02:42:50
《台州深观察》“舆论监督+”策略探析
传媒评论(2018年9期)2018-12-07 00:37:24
样板:不成熟的台州
能源(2018年5期)2018-06-15 08:56:00
湖北黄州:筑牢“强富美善”交通梦
中国公路(2017年16期)2017-10-14 01:04:34
台州远洲墅
金色年华(2017年11期)2017-07-18 11:08:41
浙江省台州中学语文组
谈黄梅戏丑角的音乐塑造:以《东坡》唱段《到黄州贬黄州》为例
回眸台州茶叶一甲子
茶叶(2014年4期)2014-02-27 07: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