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医养融合研究与发展现状综述

2016-04-26 11:06常平平
当代经济 2016年30期
关键词:医养养老机构

常平平

(江苏省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江苏 扬州 225009)

国内外医养融合研究与发展现状综述

常平平

(江苏省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江苏 扬州 225009)

人口老龄化的加速,是一个全球共同面临的社会问题,养老问题也成了社会所面临的严峻挑战。医养融合养老模式备受关注,成为各界研究热点。一些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就开始着手开展社会照护服务与健康服务一体化(类似于我国2013年提出的医养融合)方面的改革实践,比较典型的有:美国PACE计划、日本长期介护保险、英国综合照料项目和荷兰护理医师主导等。随着近几年我国老龄化的加剧,国内逐渐意识到医养融合的重要性,并通过地方试点,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医养融合;PACE;长期介护;综合照料;护理医师

①截至2015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2200万人,占总人口的16.1%,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14386万人,占总人口的10.5%。人口老化加速,传统的医养分离导致了供需失衡,医养改革势在必行。国务院于2013年适时提出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指出要“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的结合,推动医养结合发展,各地要促进医疗卫生资源进入养老机构、社区和居民家庭。”首次正式提出了“医养结合”模式。同年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也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要推进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的融合发展。2015年,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指出了医养结合的基本原则、发展目标、任务等,进一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

一、“医养结合”内涵界定

2005年由郭东②等学者首次提出“医养结合”,国务院于2013年正式提出“医养结合”发展。所谓 “医养结合”就是指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相结合,实现医疗康复保健服务和生活照护、精神心理、文化活动等服务的“医养一体化”发展模式,从而解决医养失衡,实现社会资源合理配置。因此,医养结合可以理解为“医养融合”。

将医疗服务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供给方式实践,都被界定为医养结合的范畴。

二、国外医养融合研究现状

一些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就开始着手开展社会照护服务与健康服务一体化(类似于我国2013年提出的医养融合)方面的改革实践,比较典型的有:美国PACE计划、日本长期介护保险、英国综合照料项目和荷兰护理医师主导等。

1、美国PACE计划

美国于1997年出台《平衡预算法案》正式提出PACE(program of all inclusive care for the elderly, PCE)计划,即全方位养老服务。PACE项目建立在医疗保险制度基础上,为体弱多病的老年人提供全面的医疗相关服务,主要包括急病诊治、住院治疗、医疗护理等服务。是一种新型社区养老服务模式。其服务对象为机构养老中的失能、半失能老年人、55周岁以上需要医疗服务、卫生护理服务等的老人。

2、日本长期介护保险

早在1978年,日本就已进入老龄化,为了解决养老问题,政府先后出台很多政策,逐步修订,最终于2000年4月正式实施介护保险制度,把介护保险与年金一同作为政府强制性的社会保障制度。介护保险侧重于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时能通过享受介护服务从而保障其生活质量。日本介护保险制度规定65岁以上老年人,或者40岁以上但患有早期痴呆、脑血管病、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等15种疾病的人群,都可以向所在地政府申请使用介护保险。介护保险服务主要有两种服务类型:一种是在宅服务,另外一种是设施服务。2011年大约有20%左右65岁以上的日本老人享受到了各类介护服务。

3、英国综合照料

英国爱尔兰最先实施综合照料模式,该模式是一种旨在提高管理效率、实现碎片化服务整合的服务方式,从而能运用较少资源达到效率最大化。该模式针对具有相似需求的群体提供多方位、计划详细的照料和服务。医疗和社会服务机构共同协作,提供急性医疗照护、社会照护、长期照护、交通食宿等服务。综合照料包括健康服务机构、团体之间竞争与合作方面的横向整合,以及服务内容上从初级护理到专门护理再到持续护理的综合整合。综合照料能将分割的体系进行结构性整合,并将其转变成具有示范效应的供给系统。

4、荷兰护理医师主导

护理医师在老年人医疗护理方面具有独立的专业权威,其扮演的角色介于住院医生和家庭医生之间,并承担着很大的医疗风险。护理医师团队和物理治疗时、语言治疗师、营养师、心理学专家等多学科团队共同组成老年护理专业团队,共同承担对应风险。

三、我国医养融合研究现状

我国医养融合起步较晚,随着近几年我国老龄化的加剧,国内逐渐有学者开始研究医养融合,主要集中在对医养融合在试点实践存在问题、取得成效、相应对策等方面。我国医养融合的主要试点形式有:以合肥滨湖医院、重庆青杠老年护养中心、长沙精神病院等为代表的在医疗机构内设养老机构;以长沙第一福利院、青岛福山养老公寓为代表的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以海口普亲严老服务宗信为代表的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合作运行。我国很多试点城市采取各具特色的医养融合形式,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个典型案例。

1、上海推行多样化的医养融合模式

上海现已推行医养融合多样化的养老模式。具体分为:以虹口川北街道敬老院为代表的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以红日养老院为代表的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合作;以虬江老年护理院为代表的医疗机构内设养老床位。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医养矛盾。

近几年上海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扶持医养融合发展,较为典型的为2015年8月4日,上海市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进本市医养结合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推进养老机构医养结合发展、促进社区居家医养结合发展、发展专业的老年医疗护理、加强老年康复与中医药服务等具体措施。要求各区县要按照《上海市养老设施布局专项规划(2013-2020年)》和《上海市区域卫生规划(2011-2020年)》明确的目标要求,加强养老设施与医疗卫生设施的统筹,全面推进医养结合发展。在强化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加强人才培养,完善基本医疗保险保障,健全工作机制,完善激励机制,加强督促检查开展工作。

2、苏州实施机构、社区和居家三层次医养融合模式

苏州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走在全国的前列,其中沧浪区“虚拟养老院”和民营养老护理院分别开启了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的先河。苏州近几年相继出台了很多措施,辅助医养融合发展。特别是2015年8月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医养融合养老服务的实施意见》,从制度层面打通了医疗与养老服务之间的融通渠道,正式开启了建设苏州医养融合养老服务体系的快速发展。其发展经验总结为:医养融合养老服务发展立足于老年人需求;政府主导推动其发展;兴办护理院、促进养老机构转型;建设机构、社区、居家三位一体的无缝体系。

苏州倡导医养融合养老服务发展至今,政府、机构、团体等各级组织积极参与,基本形成了机构、社区和居家三层次医养融合模式。机构医养融合以康复、慢性病人或失能老年人为主要服务对象。社区医养融合以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农村老年关爱之家和社区托老所为服务主体,为本社区内老年人提供服务。居家医养融合主要面向散居老年人提供服务,如昆山市于2012年全面实施家庭医生制度,为老年人提供健康管理等服务。

3、青岛推进医养融合养老机构发展

青岛是较早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城市之一。青岛围绕老有颐养、病有良医的目标,提出打造国际健康城市,加强医养结合顶层设计,建立了“政府主导、部门负责、融合发展、全面覆盖”的服务模式,初步实现了医、养、康、护一条龙服务。

青岛市建立了“医中有养,养中有医,医联结合,养医签约、两院一体、居家巡诊”六种医养结合模式。医中有养:鼓励二、三级公立医院转型为老年医院、护理院或开设老年专护病房,提供医养结合型医护服务,形成层次清晰、分工明确医养结合服务新体系。养中有医:在养老机构中建医疗机构,共同开展医养结合服务。医联结合:大型公立医院与社会办医养结合型医疗机构建立医联体,是青岛市在医联体建设中有益尝试。对于没有条件办医疗机构的养老机构,由医院承担养老机构的医疗服务。

四、国内外医养融合研究成果评估及经验总结

通过上述对国内外有关医养融合的研究与发展综述,可以得知,国外医养融合起步较早,研究较为深入,开创了很多“特色”的医养融合项目及相关制度模式。国内医养融合起步较迟,尚处于探索期,在发展过程中有些城市独创了自己的“特色”模式,走在全国的前列,值得其他城市借鉴。综述国内外特色发展经验,主要有以下共同点:

1、全方位制度保障

国外政府及我国个别走在前列的城市在医养融合发展方面都提供了全方位制度保障。涵盖了法律、政策、预算、设施等方面。日本先后出台了一系列规范性、引导性法律规范。从2000年开始推行了介护保护法,采取护理保险与医疗保险并列政策,个人与保险机构共同承担费用。英国出台了《国民健康服务法》、《国民保健法》、《全民健康与社区照顾法案》等系列法律制度,将老年服务领域的执行标准和具体细则上升到了法律层面。

2、多元化主体参与

国外养老服务领域呈现多元化主体参与的良好态势。政府公共机构、私营单位、慈善机构等各项组织主体共同参与医养服务中。以英国为代表倡导的“整合性”照料模式,立足于老年人各项需求,构建对应的整体性组织体系,涵盖临时及长期医疗照护、社会照顾、社会活动等各项服务。荷兰社区涵盖了医护、餐饮、保健、康复等服务,承担着医疗保健与照顾服务的功能。居家护理是荷兰社区保健的特色。

3、差异化服务体系

针对老年人的身体状况、身心需求、支付能力等具体情况,国外很多养老机构对其进行分类整合,实施分离服务管理,提供多层次、差异化、个性化服务。荷兰的老年护理服务根据老年人需求状况分为初级至高级不等共十个等级。美国的养老、医疗服务实行分类管理,PACE为机构养老中的失能、半失能老年人、55周岁以上需要医疗服务、卫生护理服务等的老人。还有长期急诊护理(LTAC)和长期护理院(LTCH)。日本对老年全体实行分级护理,包括低收费、护理及特别护理老年人福利院等。

4、常态化评估机制

国外对养老机构的评估实行随机、动态管理,实现了真正的常态化评估。具体评估由政府或第三方主导,综合运用评估工具和媒介手段,开展客观、公平、公正、公开评估,并开设奖惩机制,便于公众理性选择服务机构。美国医疗保健和医疗补助服务中心(CMS)对养老机构开展定期评估排名,并要求养老机构定期公布相关数据及指标。

五、国内医养融合新模式展望

随着时代的进步,老年人不仅需求医疗保健等物质条件,同时也需求娱乐、旅游、等兴趣爱好方面的精神文化。我国各地老龄部门及养老机构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究,勇于实践,在居家、社区、机构养老的基础上,创新了循环式养老、候鸟式养老、异地养老、旅游养老、体育养老、医养旅居养老等养老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值得借鉴。

注释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2015年社会服务发展 统 计 公 报 http://www.mca.gov.cn/article/sj/ tjgb/201607/20160700001136.shtml

②《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5(21):43-44

[1] 戴卫东,著.中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构建研究[M].人民出版社,2012.

[2] 贾记超.浅析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现状及完善对策[J].知识经济,2016(17).

[3] 张琪,栾海英,张栋.北京市老年人“以房养老”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J]. 调研世界,2015(11).

(责任编辑:刘 康)

2016年度扬州市社科研究课题暨《扬州蓝皮书》研究课题,扬州“特色”医养融合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16040601。

猜你喜欢
医养养老机构
医养当兴
养老生活
基于CiteSpace的我国医养结合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分析
农村医养结合运行机制构建研究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刘贵芳和总理谈了谈“医养结合”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仓股前2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