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洺竹
(济南大学,山东 济南 250002)
山东省区域经济增长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周洺竹
(济南大学,山东 济南 250002)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省各地的经济都取得了较快增长,但各地的经济增长也呈现出不平衡性。本文选取了2000年~2015年的数据,以山东省为例,将山东境内17个地市划分为半岛地区、鲁中地区、鲁南地区、鲁北地区、鲁西地区五个区域,研究了五个区域经济增长的现状,分析各个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同特点,分析了经济发展的动因及制约因素,并针对问题,提出促进山东省经济增长的对策及建议。
山东省;区域经济增长;地区差异;区域增长
作为我国的经济大省之一,山东省每年度的国内生产总值位居全国前列,占中国GDP总量的很大部分。新世纪以来,山东省的经济发展更是取得了快速提升,各项经济指标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山东省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大省,2015年其GDP达到63002.3亿元,仅次于广东省和江苏省。尽管如此,令人满意的经济增长背后,却隐藏着省内各个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问题。受历史和现实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从沿海到内陆,山东省的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不同的发展层次,区域差异明显。
本文根据山东省的地理经济特点,将山东省境内17个地市分成半岛地区(包含东营、潍坊、日照、青岛、烟台、威海6市)、鲁中地区(包含济南、莱芜、淄博、泰安4市)、鲁南地区(包含济宁、枣庄、临沂3市)、鲁北地区(包含德州,滨州2市)、鲁西地区(聊城,菏泽2市)五个区域来进行分析,试图对各区域进入20世纪以来的经济发展水平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比较分析,根据各个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同特点,找出经济发展的动因及制约因素,提出促进增长缓慢区域的对策。
1、山东省GDP不断上升,经济增长迅速
作为在沿海地区的领先省份,山东省在2015年,实现生产总值(GDP)63002.3亿元,比上年增长8.0%,人均生产总值64168元,增长7.3%。图1显示了这些年来山东省的GDP和人均GDP的变化趋势。由图看出,山东省在进入新世纪(2000年)以来,不断地进步与发展。
图1 山东省(人均)GDP变化趋势图
2、各经济区域经济存在差异,且差异有缩小趋势
资料来源:根据山东省统计年鉴整理所得,数据保留至两位小数。
根据山东省的地理经济特点,将山东省境内17个地市分成半岛地区(包含东营、潍坊、日照、青岛、烟台、威海6市)、鲁中(包含济南、莱芜、淄博、泰安4市)、鲁南(包含济宁、枣庄、临沂3市)、鲁北(包含德州,滨州2市)、鲁西(聊城,菏泽2市)五个区域来进行分析。
分析结果于表2.1中显示,其中:
各区域生产总值=该区域所包含城市生产总值之和
各区域人均生产总值=各区域生产总值/该区域人口总和
由于每个划分区所含的城市数量不均等,所以总的区域生产总值并不具有完全的参考价值,在这里,分析每个区域的人均生产总值,分析结果如表2.1所示,五个划分区域在研究年限内的GDP逐年递增,其中鲁西地区实现了近10倍的增加,其他区域也有显著的提升,代表着经济是不断持续的发展着。另外,各个区域的差值比较明显,半岛地区以人均87296元显著高于其他四个区域,鲁西地区最低,人均35025元。差距有缩小趋势,2000年半岛地区人均GDP约为鲁西地区的3.79倍,至2015年,缩小约为2.49倍,其他地区类似。
1、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山东省境域包括半岛和内陆两部分,半岛毗邻海域,北临渤海、黄海与辽东半岛相对,东临黄海与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隔海相望,内部地区中部山地突起,西南、西北相较低洼平坦,东部缓丘起伏,多丘陵、平原,耕地面积广阔。山东省地貌复杂,矿产资源储量较丰富,省内的资源储量在全国占有重要的地位。总体而言,占据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拥有深厚的中华文化内涵,发展潜力巨大。
影响山东省区域差异的因素,主要有区位与自然条件、资本因素、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和对外开放度,其中资本因素有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两方面。
(1)区位与自然条件。得天独厚的先天区位优势与自然条件(包括自然资源与地理位置两个方面),决定着区域的初始资源,有利于各个区域利用资源找寻比较优势,对一个区域的产业形成和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得区域对外能够与外界有贸易往来,拥有广阔的海外市场;对内能够联系海内外,起到沟通桥梁作用。
(2)资本因素。资本因素包括物力资本,人力资本。近几年来,山东省的固定资本投资由2000年的2542.65亿元,提升至2015年47381.5亿元,每年约以110%的速度递增。同时,山东省作为人口大省,拥有大量的人口资源,且济南和青岛拥有众多的高校、科研机构,为省内的发展提供了高质量的科技所需人才。
(3)技术进步。技术的进步是推进区域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索洛模型告诉我们,在达到稳态前,高储蓄率才能导致高增长率,但是在达到稳态后,人均产出的增长率只取决于技术进步的速率,只有技术进步才能解释持续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持续上升。
(4)产业结构。从三大展业的内在变动来看,产业结构的演进是沿着以第一产业主导到第二产业主导,再到第三产业为主导的方向发展的。产业结构的合理安排,带来了经济的高速增长。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对于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又平稳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5)经济外向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对外贸易总额占国内(地区)生产总值(GDP)的比重,经济外向度代表着该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与国际经济联系的紧密程度。经济外向度与区位优势相辅相成,一般而言,沿海、临河、交通便利区域会具有更多对外的贸易机会,接受更多的国内外投资,包括青岛、烟台和威海等城市对外贸易是非常发达的。
(6)其他因素。比如制度因素、市场因素、思想文化环境等也会对区域经济增长产生一定影响,在这里不作过多的分析。
2、各个区域的经济特点及制约因素分析
尽管山东省具有发展的巨大优势,其劣势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制约着它的发展。山东省拥有经济发展强势的城市,却没有一个超级城市作为绝对的龙头来带动省的发展;山东省拥有众多沿海城市,却未能充分利用;山东省拥有特色发展区域,却鲜有优势发展产业。部分城市地处内陆,对外贸易受到限制,虽然自身发展水平高,但无法和周围的较低发展水平的城市形成大的集群效应。
(1)半岛地区。包含东营、潍坊、日照、青岛、烟台、威海6市在内的半岛地区,全部包含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半岛地区最大的发展优势就是拥有国家的大力支持,占据着得天独厚的海洋科技优势,同时其海上交通方便,对外发展贸易,拥有广阔的海外市场,对内联动全省,海陆共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内的城市群8个城市,聚集了全省70%以上的外资和85%以上的出口总量,聚集了60%的高新产业群,也贡献了60%以上的税收。半岛地区虽然是山东省发展最快的地区,但区域内部的城市之间发展优势并未体现,延长的海岸线,却鲜有大的港口,大型造船业基地也有待创立,临海工业发展落后。
(2)鲁中地区。包含济南、莱芜、淄博、泰安4市在内的鲁东地区,是山东政治、文化、历史中心区,位于山东省的中间位置,连接山东省的各个区域。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的建设为其的发展创造了极优条件,以济南市的辐射效应带动共同发展。鲁东地区的优势是区位优势、矿产资源和文化特色,该区域交通、信息网络完整,鲁中地区是煤、铁等能源及黑色金属矿产分布区,农业发达,工业部门齐全,鲁中平原以农耕文化为特色,散发着浓郁的泥土气息,同时文化旅游点众多,文化气息浓厚。鲁东地区发展不够均衡,个别城市没有特色产业,城市优势未能体现,济南市虽发展较快,但周围几个城市未能与之形成集聚效应。
(3)鲁南地区。包含济宁、枣庄、临沂3市在内的鲁南地区,人口稠密,占全省约三分之一;资源丰富,煤炭、建材、矿石储量较大,已探明煤的地质储量占全省的80%,石灰石探明储量达661亿吨,其中水泥用石灰石探明工业储量占山东全省的2/3以上;除此之外,鲁南地区历史悠久,拥有红色沂蒙文化、孔孟圣贤文化、东夷北辛文明,名人辈出,名胜古迹众多,后发优势明显。鲁南地区可以说是五个区域内区域特色最为明显的地区,但在发展中,各城市并未完全利用特有的区域特色,大力发展经济,经济结构不合理。
(4)鲁北地区。包含德州,滨州2市在内的鲁北地区,热量资源丰富,德州市全国闻名的粮食、畜牧和棉花的生产基地,棉花、粮食产量居山东省前列,市内龙头企业建设走在里全省的前列,该区域面积较小,人口较少,优势并不是太多,不过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提出发展,为鲁北地区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5)鲁西地区。包含聊城,菏泽2市在内的鲁西地区,热量丰富,雨热同季,适宜多种农作物的生长,石油及天然气及层状地下热水资源分布区,但是降水分配不均,再加常受北方大陆气团的影响,不少年份出现灾害性的天气。鲁西地区最大的问题在于没有自己成体系的产业,商业体系不健全,占据交通要道,有很多地方特色产业,鲁西地区产业基础薄弱,缺乏产业优势,同时人才不足,当地人员主要以外出务工为主,使本地区的人才进一步流失,没有人才,经济发展慢,加剧了人员流出,对地区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形成恶性循环,“马太效应”严重。
虽然区域间的经济增长差异是非常普遍的,如果不予以控制,就会扩大区域间收入,拉大经济增长速度,长此以往,并不利于地区的发展进步。
针对各个区域的经济特点及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因素,对于山东省区域经济增长提出的如下建议:
1、缩小经济差异,发展龙头带动
山东省在整体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应有效地缩小地区间经济差异、促进区域经济的共同发展,针对各个区域内部差异主要来源采取相应的对策,各个区域加强区域间的合作,发挥先进城市的带动作用,发展龙头城市,壮大优势产业集群,放大产业集聚效应。
2、统筹内部发展,协调共同进步
缪尔达尔等人提出的积累因果理论提出了回流效应和扩散效应,对于落后地区回流效应大于扩散效应,这是造成区域经济难以协调发展的重要原因。缪尔达尔等认为,要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必须要有政府的有力干预。简单来说,就是先发展带动周边,但先发展的与后发展的地区的差异不宜差距太大,政府给予适当干预。因此,区域应针对各个城市优势和区域特色,建立完善设施,让区域共同发展。
3、针对区域特色,建立特色企业
半岛地区要结合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结合自身海洋优势,大力发展,以期带动山东省经济发展,同时注重每个城市的建设,以青岛市作为该区域龙头城市进行发展,以辐射源角色辐射四周,带动周边部分城市经济共同发展。鲁中地区充分发挥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作用,加快相对落后地区的发展,调整产业结构,加速产业升级,形成集聚效应。鲁南地区的优势明显,合理规划利用特有的区域特色,带动相关的服务业的发展,完全有可能为山东省的经济增长贡献绝大部分力量。鲁北地区在发展中,可结合地热资源优势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发展规划,走“生态经济”之路,打造生态文化旅游基地。鲁西地区地域特色较其他四个区域并不明显,当地产业基础太薄弱,缺乏领头羊,政府应加大投资,把现有的产业做大,打造自身产业链条,吸引人才流入。
4、增加资本投资,培养留住人才
加大鲁西地区的投资力度,使其基础设施与经济的增长相匹配。同时大力增加教育投入和人力资本的投资。山东省人口较多,且高素质人才流向不均衡,地区性的人才流失严重,“马太效应”加剧。政府应不断发展教育事业,鼓励人们接受高等教育,不断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政府既要重视人才的培养也要采取相关措施留住人才,包括增加就业岗位,对大学生创业给予政策和资金的支持等。
5、鼓励创新创业,发展技术优势
各区域应从注重科研资本的投入,鼓励创新,开发研究新技术,通过技术进步建立自身的比较优势,摆脱束缚,取得经济的长期增长。
6、促进对外贸易,健全市场体系
山东省整个区域都可以利用地理位置的优势,不断提高对外开放的程度,吸引更多的外商投资。各个地区互相协作、发挥不同的区域优势,健全统一的市场体系,将地区优势结合起来,扩大在全国甚至世界市场的占有率,实现全面的经济增长。
本文在研究分析中,将山东省的17个地市进行划分划分了五个区域,通过对各个区域经济增长的差异进行研究,由现状入手,进一步分析了影响地区经济增长差异的因素,并针对各个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同经济特点,分析了经济发展的动因及制约因素。在山东省的经济发展中,必须正视这些问题,并结合自身特色,制定可行规划,创造出更高的效益。
[1] 杨国安.山东省区域经济增长差异实证分析[J].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4,21(4):481-487.
[2] 宋珊.辽宁省区域经济增长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J].东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11:01-49.
[3] 韩颍.山东省经济增长的区域性差异及驱动因素分析——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研究[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2016,(1):46-55.
[4] 孔盼盼.河南省地区经济增长差异的原因与对策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1(23):26-27.
[5] 张基凯,吴群,黄秀欣.耕地非农化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区域差异研究——基于山东省17个地级市面板数据的分析[J].资源科学,2010,32(5):959-969.
[6] Yang,D T.,What has Caused R egional Inequality in China[J].China Economic Review,2002,13:331-34.
[7] 赵明华,郑元文.近10年来山东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时空演变及驱动力分析[J].经济地理,2013,(1).
(责任编辑:梁蒙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