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杨
(中国石油大学 胜利学院,山东 东营 257000)
大众化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分析
杨 杨
(中国石油大学 胜利学院,山东 东营 257000)
自1999年我国政府确定高等院校扩招政策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张。高等教育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社会经济的发展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基础,同时,高等教育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力资源。同期,我国教育部联合财政部加大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投入,高等教育投入的加大验证我国政府对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视程度。本文分析了我国自2000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经费执行情况,并指出我国高等教育领域财政投入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高等教育大众化;高等教育;经费执行;预算决算
20世纪50年代开始,随着经济的发展,受高等教育发展基础的影响,西方国家在20世纪60、70年代开始纷纷进入到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实现世界高等教育的飞跃发展。我国高等教育由于受到“左”的错误运动的影响,出现轻知识、压迫教育的倾向,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造成极大的迫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虽然我国高等教育的迫害程度得到了缓解,但仍然没有达到理想的发展水平和发展质量,因此,我国政府积极探索,加大投入,促进高等教育量的发展,同时注重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质量,试图实现质和量的平衡发展。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国家财政收入水平,为促进教育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由于社会主义新时期的发展急需高质量的人才,同时受社会经济、国际竞争力的影响,1999年我国政府决定实施高等教育扩张政策,短短四年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在2002年毛入学率已经突破了15%。根据1973年马丁•特罗的高等教育发展三阶段观点,我国高等教育已经在21世纪初达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这也说明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已经超过美国、俄罗斯成为世界第一大高等教育体。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严重受到体制机制的限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政府逐渐放权,高等教育发展有了越来越大的自主权。同时,由于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是政府权力主导下的明显制度化管理模式,因此,国家政策对高等教育发展有重要的引领和指导作用。
早在1998年,我国政府提出21世纪初的高等教育发展计划,教育部制定并由国务院批准签发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计划指出在2010年实现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的目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国家财政投入的增加,在“十五”计划阶段,将此目标提前至2005年,在1999年至2002年四年期间,我国高等教育增幅明显,高校扩张以每年40万的速度增长,因此,在2002年提前实现高等教育规模化发展,达到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水平。从1998年到2005年,我国高等教育整体迅速发展,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招生人数从1998年的108.36万增至2006年的540万人增幅达398%;普通高校本专科在校人数由1998年的340.87万增至2006年的1939万人 。在我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及时看到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所出现的问题,由于我国对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认识不深,理念准备不足,因此,高等教育量的增长与质的发展存在明显的矛盾。同时,生师比的持续拉大一直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领域的一大诟病,为缓冲我国高等教育对社会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教育部联合财政部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提高教师待遇,促进大学设备设置的现代化,充分利用大学教学资源。其次,教育部联合财政部为促进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进程,提出建设“211”“985”工程大学,旨在建设一批世界一流和一批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性大学。
进入21世纪,各国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可避免的受到西方的冲击,21世纪的国际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为使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保持不败之地,我国政府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我国高等教育经费的执行情况日趋科学化、制度化。
表1 :1999-2002年我国高等教育经费支出统计(亿元)
资料来源:根据教育部官方网站公示信息统计。
根据表1信息,自从我国确定高等教学扩招政策以来,政府在高等教育领域的财政投入呈直线上升的趋势,由1999的219.5850亿元上升到439.7049亿元。反映了我国政府对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视力度。教育总投入与高等教育规模在这个时期是成正比上升的,相比较高等教育规模的增长比例,政府的财政投入仍然需要继续扩大,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经济保障。
全国教育经费自2000-2015年阶段呈持续增长的趋势,增幅较大,2014年与2000年的全国教育经费相比增长比例为753%,充分说明我国政府对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视程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我国进入21世纪以来,社会、经济、政治的飞速发展,教育总投入在2007年首次突破一万亿。其次,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支出呈现先降低再提高的趋势,在2000年至2005年5年中,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支出由7309.58元下降至5375.94元,在2005年至2014年期间,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支出与国家总投入呈现正比状态,到2015年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支出达到了16102.72元。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支出呈现波动状态,在2012年达到最大值9040.02元,预算内教育事业经费占财政支出总经费的比例在13%-16%之间波动,受每年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不同,教育经费也存在波动情况。总体而言,教育经费投入在财政支出方面占据了较大的比重,这也充分证明我国政府扶持教育事业发展,充分支持大学教学资源建设的决心。
1999年扩招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发展迅速,但在高等教育财政投入方面还存在国家财政性高等教育经费投入不足,高等教育经费投入结构不合理,高等教育财政拨款模式欠科学等问题,通过增加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多渠道筹措高等教育经费,改革高等教育财政拨款模式等策略,可以促进这些问题顺利解决。虽然我国政府对高等教育领域的投入总金额处于持续增长的状态,为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创造了强大的经济基础和物质基础。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财政投入高等教育领域的不平衡性,首先是学校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例如针对“985”“211”工程高校,国家的经济投入远远大于普通的一本和二本学校,投资的失衡性容易导致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尴尬局面,这就是造成了高等教育财政投入领域的马太效应(Matthew Effect)。“985”“211”高校拥有更多的资金开展教学研究、科学创新、教学资源建设等项目活动,而发展水平低于此类大学的学校,接受的财政投入相对较少,影响其持续发展。其次,我国高等教育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受高等教育创益及科研水平的影响,高等教育领域的投入存在较大差异,东部沿海地区及经济发达地区有更多的财政投入,相比较而言,中西部地区的财政收入较少,这也影响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平衡发展,阻碍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进程。最后,我国高等教育的财政投入利用率较低,每年国家给高等教育的投入很大部分用于科学研究,而科研的成果很少为社会经济发展创益,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经济投入的资金浪费。很多科研单位花费大量的资金来开展科学研究,研究的成果有的仅仅只有一篇没有很大价值的论文,并且研究成果很难用于我国的社会生产过程。
为规范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财政投入秩序,提高我国财政投入的资金利用率,首先,国家应该运用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相结合的方式促进高校较高效率的利用科研资金,通过出台相关政策,在制度的角度规范我国财政资金的合理运用,制度导向型的管理模式有利于推动高校合理运用财政资金。其次,更加关注全国范围内高等教育财政资金分配的合理性,加大对中西部高校的投入力度,高等教育的发展为当地社会经济建设提供重要的智力支持,因此,高校的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应当地的社会经济水平。最后,高校可以通过建制的方式设置相关职能部门,配合学校财务部门合理规范资金的使用范围和分配路径,提高资金使用的专项性和效率。
[1] 岳昌君.中国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的国际比较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10(1):77.
[2] 孔钢城,雷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教育质量问题浅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7(4):108-113.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财务信息.[2016-07-20]. http:// www.moe.gov.cn/jyb_xxgk/xxgk_cwxx/cwxx_tjgg/.
[4] 段宝霞.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投入问题探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6).
(责任编辑:戴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