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正军 李晓萱
史料是指有助于认识历史、还原历史的一切资源,它是有关人类文明发展的信息。史料教学是在课堂上创设特定的历史情境,营造历史氛围,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帮助学生感知历史、形成认识的一种教学方法。那么,教师应如何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开展史料教学呢?
一、开展史料教学的意义
英国历史学家科林伍德曾说:历史学是通过对证据的解释而进行的。我国历史学家傅斯年曾说:史学就是史料学。由此可见,历史教学的开展离不开史料的运用。近几年的高考历史试题多以新情境、新材料的形式出现,常常要求学生根据史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史料开展教学,提高学生提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科素养,实现史料教学的现实意义。
二、开展史料教学的措施
英国议会素有“议会之母”的称号,但教材对英国议会的产生时间、发展历程、所拥有权利、历史意义的介绍过于简单,学生很难深刻理解。因此,我在讲授“君主立宪制确立的背景”时引用了以下史料:
材料一若不经“合法裁决和本国法律的审批,(国王)不得将任何人逮捕监禁,不得剥夺其财产,不得宣布其不受法律保护,不得处死,不得施加任何折磨,也不得命我等群起而攻之和肆行讨伐”。
——《大宪章》
材料二王国内不可征收任何兵役免除税或捐助,除非得到本王国的一致的同意……为了对某一捐助或兵役免除税的额度进行讨论并取得全国的同意,国王应发起召集大主教、主教、寺院长老、伯爵和大男爵等开会,讨论研究征款等事宜。
——《大宪章》
上述材料反映出,在13世纪,英国就形成了限制王权,尤其是国王征税需经议会同意的传统,这是1640年长期解散议会的查理一世为了筹集军费镇压苏格兰人民起义而不得不召开议会的原因,也是议会上党派间针锋相对的原因。有了这些史料的补充,一切问题迎刃而解,既培养了学生的历史能力,也丰富了教材内容。
我在讲授“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完善和发展”时引用了以下史料:
光荣革命后,法律规定,农村地区议员必须有年收入600英镑以上的地产,城市议员年收入必须在300英镑以上。1832年改革法案规定,取消人口不满2000人的56个“衰败地区”议席,另外31个人口在2000至4000之间的选区分别减少一个议席,空出的143个席位中,65个给了新兴大工业城市。1867年改革法案再次对议席分配作了调整,取消了46个“衰败选区”,空出的52个议席分给了大城市和较大的郡……法案还降低了选民财产资格,它规定,在城市中凡拥有单独住宅的房主(不论其价值多少)和每年缴纳房租10镑以上的房客,只要在选区内居住一年以上都有选举权;在各郡,每年交纳地租12镑以上租佃者和每年收入5鎊以上的土地所有者都有选举权。1918年法案中,授予了年满30岁的妇女以选举权……1928年,又将妇女选举权的年龄限制降为21岁,成年公民普选权终于真正得以实现。
——摘编自《英国政治制度史》等资料
我整理这段史料的原因是普选制是西方代议制民主的基础,但是普选制的确立并不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以后就实现的,也不是资产阶级愿意看到的,而是经过很长时间的斗争才逐渐实现的。虽然教材对其作了简单的介绍,但仍然体现不出英国议会改革的长期性、渐进性、艰难性,满足不了学生的学习需要。有了这些史料补充,学生就可以清楚看到议席的调整、选区的变化、财产资格的变化、年龄性别的变化,明白英国通过议会改革实现了普选制,完善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保证了英国长期的稳定和发展。这既能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能力,又能加深学生对英国政治体制发展历程的理解,认识到任何一个国家的民主进程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需要注意的是,在史料教学的探究和实践中,教师要紧密围绕历史课堂教学目标,从历史教学的实际出发,恰当补充史料,合理设置问题,给学生提供阅读史料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