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宇谟
地理学科以地理的形成、演变,及其与人类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主要内容,涵盖了人们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是与人类日常生活联系最紧密的学科之一。因此,如何增强学生学习兴趣,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构建充满活力的地理课堂是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让学生的身姿“站起来”
陶行知先生曾说:只有民主才能解放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大多数人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快乐的时候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良好的记忆力、丰富的想象力,而在沮丧的时候,这一切能力的发挥都将被阻止、压抑。因此,良好的氛围是学生形成积极学习状态的前提。
民主、和谐、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求知欲,使学生乐学、好学。因此,作为课堂教学环境的创设者,教师不能只专注于知识的传授,还要将学生视为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重视学生的心理发展,为学生架設沟通书本世界和现实世界的“桥梁”,给予学生主动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营造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实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有机结合。
因此,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应该是平等的交流者,教师不仅要身姿低下来,心态也要低下来,全身心与学生融为一体,营造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二、让学生的兴趣“高起来”
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曾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求,就能发挥出有效的作用。这表明,如果教师能调动学生的情感需求,学生就会拥有强烈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青少年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只有在自我探索和真诚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才能真实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和技能,以及基本的地理思维和情感,获得广泛的地理活动经验。因此,教师必须培养学生的归纳、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地理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形成独特的地理语言,掌握地理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营造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所得、有所获,体会与他人合作的乐趣和价值。
例如,在教学“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模拟法庭辩论,让学生分别扮演人类和动物,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让学生的生活“富起来”
教师要把身边的地理事例引入课堂,将生活实际与课本知识结合起来。实践表明,在生活中活用地理,寻找与地理有关的现象和事例不仅能使学生学会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而且还能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
城市的高层建筑、十字路口的红绿灯、家乡的小溪、身边的菜地等,都可以用于地理教学。教师要巧妙运用这些资源,使地理问题在现实生活中变得具体,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另外,由于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因此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活动中,在实践中理解新知识、巩固旧知识。
例如,在教学“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设问:我们居住的城市有同样的问题吗?如果有,你们能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吗?然后引导学生根据身边的实际情况,列举切实可行的措施。这样,学生就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拓宽地理知识面,激发学习积极性。
四、让学生的身心“动起来”
地理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地理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改进教师的教学,评价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的身心动起来,发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价,而且还要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另外,教师还要打破传统评价模式,让全体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评价中来,使评价真正成为有益于学生身心发展、终身发展的评价。
总之,教师要用新课程改革理念指导地理课堂教学,进一步优化地理课堂结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构建充满活力的地理课堂。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