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丁玲自己的声音

2016-04-25 08:59潘佳荣
中国科技博览 2016年4期
关键词:女性观

[摘 要]《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作为“解放区文学”的一部优秀小说,成功塑造了、张裕民、程仁、钱文贵、文采、黑妮、董桂花等一大批性格饱满、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对于“边缘人物”黑妮贬斥多于褒扬,认为作者对黑妮的描写太过空洞,并没有将人物置于时代的背景下考虑,使得黑妮表现出太多的诗意想象,失去了现实性。然而只要我们深入仔细地探讨黑妮的形象,会从中发现,这一形象确是从丁玲思想中走出来的产物,是丁玲对创作个性的追求、对女性的关注和对自己夹缝生活的真实写照,黑妮的形象淋漓尽致的展现了丁玲无论在创作上还是生活中的个性特征。

[关键词]创作个性 女性观 夹缝生存

中图分类号:U6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4-0385-02

前言

长久以来,黑妮的形象都备受争议,不少学者认为黑妮这一人物形象并没有展开来写,她不像丁玲塑造的其他女性形象:莎菲、贞贞、杜晚香、陆萍等人一样,具有生存的体验和生活的磨练,因而也不怎么关注她。但是对于在一部以“土改”为主题的作品(区别于女性题材作品)中,对女性的描写并不具备充分展开的创作空间,所以对地主的侄女黑妮这一形象的塑造是丁玲经过理性分析“净化”后得到的结果。黑妮是一个以寻找身份认同为主要目的的人物,是丁玲在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下完成的改革小说中的具有代表性的“边缘人物“,所以黑妮并没有像一些读者所看到的一样,是完全苍白单调、毫无价值的人物。从寻找丁玲自己的声音的角度分析黑妮的形象,便能触摸到黑妮这一形象的充实和饱满以及丁玲真实的思想与生活。

一、以黑妮为例揭示丁玲的创作个性

所谓创作个性就是作家在创作实践中养成并表现在他作品中的性格特征,这种性格特征,是作家世界观、艺术观、审美趣味、艺术才能及气质禀赋等综合形成的一种习惯性行为方式的表现,它制约和影响着文学风格的形成和表现。[1]“五四”是个追求自由、追求民主、追求个性的时代,丁玲就是受“五四”思想启蒙而觉醒的青年一代,因此,她步入文坛时便带着“五四”的精神,正如丁玲自己所说:“我虽没有参加到‘五四,没赶得上,但‘五四运动却影响了我”。[2]从丁玲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中确实可以感受到她强烈的“个性意识”,即使是在《在医院中》、《夜》、《“牛棚”小品》等贡献于集体革命事业的作品中仍体现出丁玲浓重的“这一个”的个性情怀。

在《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人物创作中也一如既往的体现了丁玲的个性主张,就像矛盾所言“每一个丁玲笔下的女性几乎都具有自我意识和张扬的个性”,[3]而黑妮就是《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个性人物的代表。丁玲将黑妮塑造成一个无确定阶级的人物,她是地主钱文贵的侄女,虽有着较常人殷实的生活,却过着丫鬟一般的日子。她是一个地位不明显、阶级不确定的人物,是一个要读者来安置角色的形象,丁玲对黑妮这种矛盾身份的安排就是她创作个性的一大体现。丁玲将黑妮设置成一个与地主截然对立的形象。黑妮热心助人、善良纯洁,地主钱文贵阴险狡诈、残剥人民,在小说结尾中人民将钱文贵打倒,却留给了黑妮一条极好的出路。这种不将地主子女与地主同等看待,而是以人物的实际行动来衡量人物的好坏,不将人物一概而论的创作方法体现了丁玲的又一创作个性。黑妮主动追求自己的爱情时,无畏的鼓励程仁勇敢追求他的幸福,二人经常偷偷约会,她还曾赌咒发誓“你还有什么不知道的,咱一个亲人也没有,就只有你啊!你要没良心,咱就只好当姑子去”,[4]这些正面或侧面描写都是黑妮勇敢追求爱情的表现。然而考虑到当时封建的大社会,闭塞的小山村,还有那根深蒂固的“女性落后”的思想,怎么会出现这样一位具有新时代气息的女性呢?但是丁玲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并没有教条式地从土地改革政策出发设置人物,而是描写出这样一位勇敢无畏、果断坚决、放手追求爱情的新时代女性,这又表明了丁玲在设置人物时对自由个性的一种追求。小说里,黑妮是普通社会形态下一位不平常的女性。小说外,丁玲是万千常规创作中的不常规缔造者。

二、以黑妮为例揭示丁玲的女性观

“本来我不反对作品中无作者的化身,不过我对于由幻想写出来的东西,是加以反对的”,[5]加之丁玲本来就是一位经历颇深的女性作家,所以她的作品能真实反映女性特色,了解女性从何崛起的希望。不论是以女性形象为主题的作品,还是以革命题材为主题的作品,都会或多或少的反映一些女性的光彩。肖瓦尔特发现,一般女性形象在作者笔下都会呈现出两种极端:不是仙女就是妖女。而丁玲笔下的主要女性大都是“仙女”,她们身上都有着独特的魅力。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中黑妮是丁玲设置的主要女性之一,作者将黑妮描写成美丽善良的姑娘,她身上带有莎菲式的“性”的吸引:“这妮儿从小就长得不错,有一对水汪汪的眼睛”“她一年年长高,变成了美丽的少女,但她自己并不懂得也不注意那些年轻男人为什么在悄悄的注视她”,[6]即使在“反面人物”李子俊老婆的眼里,黑妮仍然有着挡不住的魅力。像莎菲一样,黑妮大胆追求自己的幸福,并没有封建女性的娇羞,义无反顾的爱上了长工程仁。在集体利益面前,黑妮果断拒绝和钱文贵合作(和程仁在一起),她宁愿自己饱受情感的折磨,也不愿让爱人背负爱的负担。不论在谁的面前“她很富有同情心,爱劳动,心地纯洁”“她喜欢替旁人服务”[7],董桂花“要有个病痛,她就来看她,替她烧米汤喝,又送过她颜料,花线,鞋面布,李昌也常说她好”[8],黑妮待人的热情总是持续不断。丁玲将黑妮描写成积极上进的人:“她教大伙识字很耐心,很积极,看得出她是在努力表示她愿意和新的努力靠拢,表示她的进步。她给人的印象不坏”。[9]虽然对黑妮的正面描写不多,但从这些简少的描述中我们仍能看到她身上散发出的耀眼光芒,她身上汇集了丁玲对女性美丽大方、牺牲小我维护大我、热爱劳动、勤于助人、积极上进等美好品格的认识与追求。从对黑妮生存的遭遇和命运的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丁玲改变了以往其他作家在作品中对女性见识短浅、粗鄙的描述,塑造了善良大方、积极进取的新女性形象,我们可以看出丁玲对女性的高度关注,将之视为丁玲对封建男权社会的挑战,也可以看出丁玲提高女性地位的强烈愿望,试图将女性地位和男性地位等同的热烈追求。

三、以黑妮为例揭示丁玲的夹缝生活

从一定意义上说,黑妮就是丁玲的影子,她把自己的感受和愿望投射到黑妮的身上。丁玲在谈到黑妮时承认自己是地主家的女儿,而地主家的女儿为什么就不能优秀呢?所以,丁玲对黑妮高尚的描写其实也在透露出并不是所有与地主有联系的东西都是坏的,借以申诉她一生因与地主有关而被强行扣上各种帽子的不平境遇。

黑妮作为一名知识分子,尽心尽力给这个落后小山村里没有文化的妇女们上课,但由于这些妇女的不上进,导致黑妮的课堂极其尴尬,让她无法享受作为启蒙老师的优越感。她是一个美丽、朝气蓬勃的姑娘,但这些美好却不能弥补她身上过多的不幸,她时常感受到来自乡村其他妇女的憎恶与嫌弃:董桂花曾对黑妮投去憎恶的眼光,周月英称她为狐狸精,其他妇女的冷言冷语都深深伤害了这个年轻姑娘。然而就是这个生活在封建地主家庭中,遭受封建传统文化压迫、束缚,婚姻无自主、人生难自由,一切都要受人摆布,说话办事都要小心谨慎的女子,还要在政治民主革命来临之时承受新的阶级批判和新社会的排斥与歧视。黑妮因为出身地主家庭而不时遭受贫苦农民的排挤,又因为这种身份不得不为与程仁的爱情遭受羁绊而忧伤。虽然她一直努力为乡村大众所认同,不论是在言语还是行为上,黑妮都表现出温柔、积极的态度,但是无论她怎样努力,仍不能被贫苦民众完全接受。黑妮的这种夹缝境遇就是丁玲在延安时期生活的真实写照。丁玲是第一个奔赴延安这个神圣之地的知名女作家,她以投入母亲怀抱的热情奔向延安,她带着强烈的渴望,希望被延安接受,但是就像黑妮一样,在一个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一个与时代不融的人(丁玲)想要被认同接纳是件十分艰难的事。这个被“五四”进步精神侵染二十多年的女性知识分子,不但不能享受作为女作家这类稀缺人物的优越,反而是她所具有的批判意识、反抗意识和女性主体意识都与延安逐渐形成的战时政治文化规范和强有力的意识形态整合发生冲突和牵制,不但难以得到党的认可,甚至她的一些思想被误解和歪曲,这也造成了丁玲以后的悲剧命运。丁玲于1933年至1936年期间被国名党秘密监禁,但受到特殊待遇,这一非同寻常的遭遇让她难以用事实来证明清白,所以只能一直忍受别人的不信任和不理解。在延安的日子里,丁玲虽然以最饱满的热情迎接释放后的新生活,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创作了大量讴歌红军将士的文章,但这位女性仍然难以以自己的行动改变他人的看法,她要得到延安的认同,就像黑妮要得到村人的认同一样,必须走过一条漫长而曲折的道路。

结语

用辩证的、一分为二的方法来观察黑妮的性格与生活有助于从不同角度理解这一人物的设置意图。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剖析黑妮的形象对于正确认识丁玲的创作特色、情感指向、生活经历颇有裨益。因为处于政治斗争极为激烈的时代,丁玲的创作也带有特定的时代烙印,我们要注意“文学家不能站在岸边冷眼旁观世界和世人,评论家也不能站在岸边评论文学家和文艺作品,他必须有一种设身处地的切身感受,必须有一种身临其境的历史意识”,[10]因此,我们可以品评黑妮这个人物艺术个性、思想价值的不足,但是我们也应该设身处地的理解丁玲设置黑妮这个人物形象时所处环境的特殊,而非将之独立于现实之外,只以自身感受去点评人物的设置。

用这种联系的眼光来观察黑妮和丁玲,就不难发现丁玲那有胆识、热诚、有锋芒的性格,以及那折射在作品中独特的创作手法和对女性独到的见解,通过对黑妮的整体描写,又像亲眼见到了丁玲愁闷的延安生活。虽然对这一人物的考察可以透视丁玲的思与想,但是,单从丁玲塑造的这一个人物来看待丁玲,未免显得片面单一。所以,全面、深刻的了解丁玲,还需要涉猎更多作品,了解她更多的生活经历,全方位、多角度的去探索,真正掌握这位传奇女性的传奇人生。

参考文献

[1]互动百科[DB].

[2]文静.我怎样飞向了自由的天地[J].1961.

[3]矛盾.女作家丁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 .

[4]张翅翔.太阳照在桑干河上.黑妮[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268.

[5]傅光明.我是一颗小草:感悟名家经典散文.我的自白[M].北京:京华出版社,2013.

[6]张翅翔.太阳照在桑干河上.黑妮[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266. 267.

[7]张翅翔.太阳照在桑干河上.黑妮[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266.

[8]张翅翔.太阳照在桑干河上.黑妮[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 323.

[9]张翅翔.太阳照在桑干河上.黑妮[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269.

[10] 王富仁. 中国反封建思想革命的一面镜子——呐喊.彷徨综论[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58. 103.

作者简介

潘佳荣(1994—),女,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人,内蒙古师范大学青年政治学院汉语言文学系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在读。

猜你喜欢
女性观
“容颜”与“形体”之美
“可使闺阁昭传”与“一代不如一代”之辨
从《罪与罚》中的女性形象看作家的女性观和宗教观
汤显祖和莎士比亚的女性观与性别意识之思想根源比较
浅析泉镜花的文学作品中女性观与恋爱观
浅析老舍的传统女性观的形成原因
莫言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探析
在场的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