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化剂,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说课稿

2016-04-25 11:27王晓林梁钿玲陈庆汇骆仕远
中国科技博览 2016年3期
关键词:化学反应学情分析教育技术

王晓林++梁钿玲++陈庆汇++骆仕远++衷明华

[摘 要]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掌握他们的情况有利于课堂的教学。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学课堂上探究实验的运用以及实验的改进很顺利地达到了本节课的三维目标并突出难点、突破难点,借用故事引入,吸引学生深入学习。

[关键词]催化剂 化学反应 学情分析 教育技术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3-0248-01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中课题3 制取氧气(课本P37-39)并结合教材《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研究》中的实验3催化剂、浓度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P139-141)内容上属于制备气体实验课,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的良好教材结构上承上启下呈现知识的循序渐进和螺旋式上升的结构特点意义上使学生真正认识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化学的热爱。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探究催化剂跟过氧化氢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掌握手持技术仪器的使用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养成动手操作,积极思考,合作讨论的良好学习习惯,学会一定的科学实验能力和探究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养成对化学实验及化学学科浓厚的兴趣,学习发展创新思维,领会科学精神和提高科学素养。

重点:过氧化氢制备氧气

难点:催化剂、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手持技术的掌握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普通中学的初三学生。学生刚刚接触化学,只知道空气的组成成分和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对具体的实验探究还未充分掌握,但他们参与意识强,想象力丰富,喜欢动手操作,他们这些特点为本节课的实验探究等提供了教学基础。而且,我们知道,催化剂、浓度等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现象明显,鉴别方式简单可行,手持技术的应用更为实验提供更直观的认识,更容易被学生理解接受。

三、教法学法

古希腊生物家普罗塔弋说过这样一句话:“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根据新课改要求,我们在教学时必须特别注意这一点,即不能将学生当作容器来对待,在确定教学方法时,必须遵守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不教”的训令,结合教材及学生的实际准备采取以下教学方法。情景导学法、实验探究法、多媒体演示的教学,结合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结构特点我将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学习、自主探究以及合作交流。

旨在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课堂中,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的同时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四、教学程序

本节课力图以问题为导向,以实验为基础,以探究为方法,以多媒体辅助,力求创新,帮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在探究中学会科学研究方法,提高实验能力、学习能力,从而真正改变学习方式。

教学程序分为情景导入(3min)、实验探究(32min)、整合数据(5min)、得出结论(5min)四大部分。

(1)首先情景导入通过一则关于催化剂的由来故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出催化剂的概念及特征,顺势导入催化剂、浓度等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催化剂、浓度对反应有什么影响。

(2)从而设疑让学生大胆猜想,并通过分组实验来探究自己的猜想时否正确。在探究实验环节,由于学生实验基础能力较薄弱,因此在学习中教师将先演示实验,阐明实验步骤以及实验注意事项。然后指导学生分组实验,前三组后三组按照实验步骤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后三组前三组按照实验步骤探究催化剂的不同用量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图1)。

当然,时代对创新人才的要求日渐提高,教学也要与时俱进。本节课我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尝试着改进实验。例如,按照上图对装置进行改进,将圆底烧瓶换成蒸馏烧瓶,一方面在实验结束后可以打开夹子以排气压,另一方面是随意愿打开夹子放出氧气做氧气的性质实验,达到制取与性质实验一体化的效果。

另外,学生还可以通过自主制定实验方案,大胆假设,分组实验从而收集整理数据,记录现象等来体验自主探究MnO2和马铃薯的催化能力的强弱。

(3)实验是过程,学会数据整也至关重要,我将引导学生将实验数据导出进行整合,对数据进行处理并让学生将记录的现象一小组的形式进行汇报,培养学生分析及表达能力。

(4)最后,归纳总结

我将主要从分析催化剂、浓度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来得出结论,帮助学生搭建知识结构,而我还会将应用(你今天学到了什么?可以用在什么地方)放在这一板块是为了让学生明白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学会如何从大脑中抽取适用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学习中的问题。

五、板书设计

这是我的板书设计,采用提纲式板书,方便学生理解掌握本节课重难点知识(图2)。

六、设计反思

1、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学课堂上探究实验的运用以及实验的改进很顺利地达到了本节课的三维目标并突出难点、突破难点,借用故事引入,吸引学生深入学习。

2、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毕竟起到是辅助的作用,它依赖一定的客观条件,比如在一些经济条件较差的中学则承担不起普遍使用手持技术的经济负担。

猜你喜欢
化学反应学情分析教育技术
与阿里签署战略协议混改在即,联通与BAT“化学反应”?
浅谈高职数学素质教育
浅谈语义与语境之间的微妙关系和化学反应
学情分析不准对教学质量影响的例析
国内新型拔罐器的研究现状
学情分析: 有效教学的核心和关键
试论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设计
现代教育技术在体育院校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从《ET&S》与《电化教育研究》对比分析中管窥教育技术发展
从教育技术的视角看数字化教育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