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现代学徒制和网络教学平台的中医针灸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2016-04-25 07:26张贵锋李力强曾艺文林楚华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广东肇庆526020
卫生职业教育 2016年2期
关键词:网络教学现代学徒制

张贵锋,李力强,曾艺文,王 芳,林楚华(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广东肇庆526020)



基于现代学徒制和网络教学平台的中医针灸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张贵锋,李力强*,曾艺文,王芳,林楚华
(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广东肇庆526020)

摘要:紧跟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趋势,按照现代学徒制的培养思路,深化产教融合、校院合作,科学制订中医针灸人才培养方案,系统设计课程体系、教学标准,运用网络视频教学平台解决传统“师带徒”时间和空间限制的问题,在较好保留传统“师带徒”特色优势的同时,打破这种培养模式的局限性,提高中医针灸临床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网络教学;中医针灸教育;“师带徒”

中医针灸是我国的原创医学,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现有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将中医针灸应用于临床医疗。2010年,中医针灸被列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将以中国“名片”和“使者”的崭新形象进一步赢得和吸引世界各国医疗科研机构的关注和人们的认可。同时,随着中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康复养老业的蓬勃发展和国家《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的实施,对中医针灸人才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但是,当前中医针灸临床人才非常缺乏,国家级的中医针灸大师出现断层,迫切需要解决中医针灸医师的规范化和规模化培养及教育问题。为了进一步提升中医针灸临床人才的培养质量,笔者探索构建基于现代学徒制和网络教学平台的中医针灸人才培养模式,并在相关专业开展实践,观察培养效果。

1 构建背景

1.1中医传统“师带徒”培养模式的优势

中医针灸是一门实践性、经验性、传承性很强的临床应用学科,具备经验医学的特点。几千年来,中医、中医针灸一直采用传统“师带徒”培养模式,基本特点是跟师临证、口传心授、因材施教,理论与实践密切配合,注重临床实践。实践证明,“师带徒”是中医、中医针灸的有效学习方式。问卷调查显示,与目前国家规定的主流中医教育模式——院校教育相比,“师带徒”形式培养的中医医师更能适应中医临床工作,很多学者甚至认为只有“师带徒”才能培养高水平的中医师[1-3]。因为中医针灸方法、中医四诊等技巧性、经验性很强,甚至可以说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技术,如果没有教师在临床过程中一对一指导和大量的临床经验积累,则非常难掌握。

1.2中医传统“师带徒”培养模式的局限性

一是在封建家族观念下建立的师承培养模式受限于一家一派的经验,学生的知识架构和认知能力有限、临床思路狭窄,不利于学术水平的提高。二是没有统一的教学标准和技术规范,质量难以控制,重复性比较差,医学水平和临床能力的整体提高受到限制。三是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培养人数有限,难以满足社会对中医、中医针灸人才的需求[4-5]。因此,探索一种既能发挥中医传统“师带徒”培养模式的特色优势又能避免其局限性的中医、中医针灸临床人才培养模式非常有必要。

1.3现代学徒制对传统“师带徒”的启示

职业教育掀起了现代学徒制改革热潮,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4]9号)。现代学徒制是传统学徒培训与现代学校教育相结合、企业与学校合作实施的职业教育制度,突出坚持系统设计,着力推进“五个对接”[6],既具有传统“师带徒”理实一体、注重实践的特点,又具有院校教育系统规范、标准统一的特点,能够有效弥补上述传统“师带徒”的不足。

1.4传统“师带徒”和现代学徒制的瓶颈

传统“师带徒”和现代学徒制有一个共同制约因素——难以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需要较小的师生比例和真实的学习场景,尤其是医学临床工作不可能像工业生产一样规模化发展、流水线式作业,更难大面积开展“手把手、一对一”的教学。病人临床症状变化多端,医师水平参差不齐,难以实现统一、标准化的教学。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出现的网络教学平台有望解决这个问题。

1.5“师带徒”和现代学徒制的瓶颈突破途径

网络教学平台结合多媒体技术、远程视频教学、网络技术的优点,突破了传统教育模式的时空限制,学生可以在网络平台中实时观察作业过程,随时主动学习、与授课教师互动、与其他学习者交流、考核测评等。通过连接教学终端和工作终端的远程视频系统,学生可以在学习终端身临其境地观察工作终端的行业企业真实生产过程,同时在仿真实训室同步模拟操作,工作技术人员或教师可以在工作终端实时指导、纠正和点评学生的操作,能较好地解决现代学徒制、“师带徒”等培养模式存在的时间和空间限制的问题。1.6中医针灸临床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途径

紧跟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趋势,按照现代学徒制的思路,深化产教融合、校院合作,科学制订中医针灸人才培养方案,系统设计课程体系、教学标准,运用网络教学平台解决传统“师带徒”时间和空间限制问题,既可以较好地保留传统“师带徒”的特色优势,又可以突破这种培养模式的局限性。可以预计,这种中医针灸教学模式是中医临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有益尝试,对提高中医临床人才的能力和水平有重要意义。

2 构建方案

2.1科学规范地制订人才培养方案

按照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程序,深入调研、座谈,了解不同层次、不同行业、不同岗位的中医针灸人才需求情况,根据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制订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以《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4]9号)和《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教研[2014]2号)为基本依据,加强高校与医院的合作机制体制建设,深入推进医教协同培养,根据中医针灸临床人才成长规律和中医针灸临床岗位的实际需要,学校和医院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和教材、设计实施教学、组织考核评价、开展教学研究等。学校承担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和基本技能训练,医院通过“师带徒”形式,依据培养方案进行中医针灸临床技能训练,实现校院一体化育人。

2.2加强附属医院和教学医院建设

专业课教师与医院医生合二为一、一人双岗,教师既具备教师资格又具备医师资格,既承担教学工作又承担临床工作。打破现有教师编制和用工制度的束缚,探索建立教师流动编制制度,加大学校与附属医院和教学医院之间人员互聘共用、双向挂职锻炼、横向联合技术研发和专业建设的力度。学校和医院融为一体,全部专业技术人员都有教学任务和临床任务要求,将教学和临床工作量纳入教师考核并作为晋升专业技术职务的关键依据。在医院设立教学基地,教学设备与医院设备资源共享,临床课程、技能课程原则上都在医院授课,理论与实践、教学与临床交互进行。

2.3开发多功能网络视频教学平台

该平台类似远程诊疗系统,但终端不同,教学终端为附属医院或教学医院,学习终端可以延伸至上课的教室、远程教学中心的计算机、学生的手机。通过教学平台,医院诊室的中医针灸操作过程可以实时传输至3个学习终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观看,还可以将关键的诊疗活动录制储存起来供学生随时点播学习。远程教学中心的计算机终端连接舌象仪、脉象仪,临床终端病人的舌象、脉象实时体现在舌象仪和脉象仪上,视频系统同步呈现教师的诊疗过程。此外,将作业辅导、远程交流、交互答疑、在线考试等融合在该网络教学平台中,学生可以通过计算机、手机进行完整的课程学习。

3 效果评价

3.1观察对象

对照组:本校2012级中医专业针灸方向毕业生58名,按照常规院校培养模式培养。观察组:本校2013级中医专业针灸方向毕业生61名,自入学起即按照“现代学徒制+网络教学平台”的模式培养。两届学生入学时高考分数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专业课教师一致。

3.2评价指标

(1)两届学生执业(助理)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分数和综合笔试分数及通过率:技能考试总分100分,60分合格,技能考试合格获得参加综合笔试的资格。综合笔试总分300分,2012级毕业生2013年参加考试,国家合格分数176分;2013级毕业生2014年参加考试,国家合格分数182分。(2)迷你临床评估训练(Mini-CEX)系统[7-8]:考核指标共7项(每项指标均涵盖相关的关键行为能力),评估采用3等级、9分制评分,0分<评分≤3分为有待加强,3分<评分≤6分为合乎要求,6分<评分≤9分为优良。对于住院医师,6分为合格线。均在毕业生完成毕业实习以后进行评价。

3.3评价结果

运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1)观察组学生的技能考试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t=2.63,P=0.010 6<0.05);观察组综合笔试分数高于对照组,但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1.87,P=0.086 4>0.05);观察组技能考试通过率、综合笔试通过率、总通过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学生执业(助理)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分数、综合笔试分数、通过率比较(±s,分)

表1 两组学生执业(助理)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分数、综合笔试分数、通过率比较(±s,分)

分组对照组观察组人数 技能考试分数综合笔试分数技能考试通过率(%)综合笔试通过率(%)总通过率(%)58 61 65.48±7.90 78.63±7.32 162.50±35.75 170.80±32.30 82.76 95.08 43.75 55.17 41.81 52.46

(2)在7项考核指标中,观察组学生临床沟通技能、体格检查技能、临床判断、组织能力、整体临床能力均高于对照组学生(P<0.05);观察组学生人文关怀与职业精神、沟通技能高于对照组学生,但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学生Mini-CEX系统评价结果(±s,分)

表2 两组学生Mini-CEX系统评价结果(±s,分)

分组对照组观察组人数临床沟通技能体格检查技能人文关怀与职业精神临床判断沟通技能组织能力整体临床能力58 61 6.12±1.03 8.35±1.62 5.06±1.34 8.47±2.40 7.37±2.80 7.65±2.38 5.12±1.03 8.25±2.17 6.84±1.96 7.32±1.85 5.79±1.72 7.48±1.81 6.05±1.40 8.46±2.02

3.4结果分析

根据《执业医师法》和《医师资格考试报名资格规定》,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的性质是行业准入考试,是评价申请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者是否具备从事医师工作所必需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考试。相关专业学生毕业后在医疗机构试用至少一年才能参加考试,此考试为全国统一考试,统一划定录取分数线,分为实践技能考试和医学综合笔试两部分,只有在技能考试合格后才能参加综合笔试。全国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的通过率、学校排位等情况是国家机密,网上的一些社会机构经调查认为近三年通过率在30%左右,本校的2013年、2014年的通过率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要求比较高,考试大纲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面比较广。对比考试大纲可以发现,三年制专科毕业生参加的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与五年制本科毕业生参加的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科目要求一致,考点85%以上相同,只是深度和难度有所降低,总分、题量、考试时间只有一半。然而,专科生在校学习时间只有本科生的一半,而且不得不承认专科生的基础整体要比本科生差,这也许是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不到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一半的原因。国家的考试制度比较科学,因为不管是执业(助理)医师还是执业医师,面对的病情复杂性和难度基本是一样的,所以必须具备差不多的知识结构。从全社会对医生的要求来看,我国的医学教育未来将普遍实行长学制、精英化教育。基于国情,目前三年制专科仍然是我国医学教育体系的重要补充,在一段时间里还会存在,必须不断探索有效的培养模式,提高培养的针对性和效果,在较短的学制里能够培养诊疗技能较高的临床医师。

本校从2011年开始在中医专业针灸方向开展基于现代学徒制和网络教学平台的培养模式改革,毕业生的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技能考试分数及技能考试通过率、综合笔试通过率、总通过率均显著高于常规模式培养的毕业生(P<0.05)。表明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而技能考试成绩决定着毕业生是否有机会参加综合笔试,因此这种培养模式对于学生临床综合能力的提升以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都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尽管观察组学生的综合笔试分数高于对照组学生,但是两者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这表明能够通过技能考试的学生综合笔试能力差不多,这可能与综合笔试题目以临床应用为主有关。

Mini-CEX是美国内科医学会发展并推荐的一种评价住院医师临床能力的测评工具,在门诊、急诊或住院医疗工作中,由一位主治以上资质医师直接观察一位住院医师对一位病人进行临床诊疗操作,再通过评测表格进行各项操作项目评分,并及时将评测结果反馈给住院医师,同时进行点评。由7项考核指标组成:(1)临床沟通技能。鼓励病人陈述病史,有效引导和利用问题来获得所需的信息,对病人的各种情绪及肢体语言能做适当的应答。(2)体格检查技能。能够选择合理的检查,依据病情分步骤筛选诊断要点,告知检查事项,对病人的各种不适可以适当而谨慎地处理。(3)人文关怀和职业精神。表现为可以尊重、同情、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保护病人隐私。(4)临床判断。恰当地处理诊查步骤,兼顾利弊得失。(5)沟通技能。解释检查或处置的理由,获得病人同意,可进行有关处置的专业咨询与健康教育。(6)组织能力。按优先顺序处理病情,及时而恰当,精练而简洁。(7)整体临床能力。具备判断、整合、分析、评价等的综合能力,操作简便,省时、省力,可以高效地进行学习质量评估。

研究数据表明,观察组学生临床沟通技能、体格检查技能、临床判断、组织能力、整体临床能力均高于对照组学生(P< 0.05);观察组学生人文关怀与职业精神、沟通技能高于对照组学生,但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基于现代学徒制和网络教学平台的培养模式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综合临床能力,尤其是在提升学生的技能操作能力方面有较好的效果。该培养模式既具备中医传统“师带徒”的优势,又具备院校教育的规范性,因此学生的临床能力、操作技能、综合知识运用能力都有显著提升。两组学生的人文关怀与职业精神以及沟通技能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虽然平均水平都高于及格要求,但是仍然需要进一步培养和提升,以符合职业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

4 经验总结

基于现代学徒制和网络教学平台的中医针灸人才培养模式在保留中医传统“师带徒”优势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其局限性,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中医针灸临床能力、技能操作能力,促使学生提升综合知识运用能力和专业基础知识水平,创新了中医针灸人才的培养模式,提升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效果。但是,目前观察对象数量偏少,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设置欠科学,网络视频教学平台共享程度还不够,临床带教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临床能力参差不齐,操作标准还没有完全统一和规范。因此,研究团队将进一步扩大推广应用范围、增加观察对象、开展科学的平行对照观察、优化观察指标,进一步提升带教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临床能力,并与同类院校共享、共用教学平台,不断改进基于现代学徒制和网络教学平台的中医针灸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中医临床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参考文献:

[1]黄晓兰.现代教育体制下的名中医培养模式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2.

[2]陈骥.高等中医药院校针灸推拿专业能力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循证研究[D].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2014.

[3]王朝阳,袁亮.中医人才教育与培养模式的思考[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13(17):28-29.

[4]翟双庆.中医药人才培养焦点访谈之四:师承教育PK院校教育孰优孰劣[N].中国中医药报,2007-08-15.

[5]黄杰.浅谈中医师带徒的传统教育模式[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9,21(5):38-40.

[6]潘尚河.以“五个对接”推进高职教学质量的提高[J].广西教育,2012 (39):26-28.

[7]黄平,宋巧玲,姚定国,等.TCM-Mini-CEX在中医临床考核评估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9):94-96.

[8]贾丽娜,康学智,张栩,等.探索现代中医高等教育中“师带徒”的新模式——Mini-CEX教学引入中医临床实践的启示[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5):89-91.

(*通讯作者:李力强)

基金项目: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课题(GZYLX2015092);广东省教育研究院课题(GDJY-2014B-b079)

中图分类号:G40-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46(2016)02-0005-03

猜你喜欢
网络教学现代学徒制
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分析
利用网络教学多样性 开展有效教学
现代学徒制在创新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
计算机公共课的教学环节设置小议
高职院校开展基于云平台网络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基于移动学习的自动问答系统设计
现代学徒制在经管专业的实践应用与探索
利益相关者视域下有色金属行业现代学徒制长效推广机制的构建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