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级引导视阈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落”研究

2016-04-21 13:40赵思聪
求知导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

赵思聪

摘 要:由于我国目前正处于改革转型期,因此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推进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本文针对高校通过分级引导的方式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落细、落小、落实三个方面的路径方法进行研究,以期能和高校教育者同行们共同探讨相关话题。

关键词:分级引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5-12-21

基金项目:桂林理工大学2015年度辅导员专项研究课题资助项目(GUT15FC05);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立项研究课题“‘内化与外化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研究”子课题(2014MSZ015)。

党的十八大所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念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进一步提炼概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落细、落小、落实”。不同年级学生具有不同特性,分级引导可以做到教育管理的有的放矢,提高工作效率和体现“以生为本”教育理念,因此,分级引导视阈下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落”,对于巩固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落细”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的方向

1.通过理论武装,推进低年级的理想信念教育

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着重于对高校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的培养,为进一步帮助大学生培育正确的理想信念,促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当代大学生的精神给养和理论引导,务必要切实关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建设,不仅要重视教育教学改革,更要开展学科和课程建设,从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融入教材,融入课堂。

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应侧重于大学生德育修养的提高。当前,要提高大学生的政治觉悟,离不开教育教学的诸多环节,而基于育人功能的教育教学思考,更离不开对各门课程的细致深入挖掘。可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要融入备课、教学环节,更要融入课后答疑及教学考试等多个环节,从而使大学生始终处于不断提高道德修养的过程。

最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在方式方法方面有所创新。具体而言,要充分发挥党校的教育培训职能,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高校党校的工作指引中,并通过喜闻乐见的方式创新教学模式。可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于高校教育教学中,既要落到理论层面的解读,又要渗透到实践,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丰富大学生的精神世界。

2.通过道德实践,巩固高年级学生的思想道德基础

首先,要积极拓展大学生的社会实践空间,通过有组织的活动,让他们到企事业单位、社区及广阔的农村进行锻炼,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大学生在磨砺自身、提升综合能力和素养的同时,切身体悟时代变革,了解国情,感知社会。

其次,要积极健全和完善以当代大学生群体为关注对象的志愿服务机制,其一是为了切身提升其服务意识,其二是为了锻炼实践能力,其三是从思想意识上培育更高的精神境界。

最后,要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实践中,可通过诚信教育和道德文明规范进行潜移默化的引导,如开展以“回馈感恩”为主题的实践活动,让文明之风引导大学生的思想行为,进而帮助其形成良好的习惯。

二、“落小”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的路径

1.将课堂教学作为推进低年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

强化思想道德理论学习,不仅是高等教育实现立德树人教育教学目标的核心内容,而且是落实高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渠道,据此,为全面推进高等教育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切实关注课堂教学,将思想道德理论与情境教学、案例教学有机结合。不仅如此,还应针对现行的课堂体系加以进一步完善,比如,引入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教学,并使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统一,从而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形 式。需要指出的是,关于大学生道德素养及学业考核的制定,也应进行适当调整,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细化为相应的考核评比标准等。此外,还应根据大学生的学习需求,积极组织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专题讲座。

2.将实践育人作为推进高年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支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了中华民族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共识,而要想从根本上加深认识,提升理解能力,从而内化为自身的素养和品质,离不开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因此,应切实关注对当代大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引导,通过培养服务意识、奉献精神,进一步加深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在实际操作中,要确保活动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既要紧扣实践育人的各个环节, 从选题、实施过程及总结讨论中强化育人效果,又要切实关注每个环节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具体而言,为进一步强化育人成效,选题过程中要切实关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呈现,将其与大学生认知水平结合起来;实施过程中要兼顾多视角、多领域协调推进,既要强化理论认知,又要突出实践成效;总结讨论过程中要注重帮助大学生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自身的素养和品质,并反作用于实践。

三、“落实”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的方法

1.开展高校学生寒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渠道,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说,“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不仅能促进知识与技能的进一步结合,而且也是培育大学生基层能力的重要途径。

当前,广大农村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普及较为滞后。基于这种情况,在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大学生根据自身所掌握的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和理解,用群众可知可感的方式呈现出来,从而有效扭转农村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普及较为滞后的不利局面。

2.组织和鼓励高校学生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

从本质内涵上讲,组织和鼓励高校大学生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理念和目标导向。志愿者服务所强调的是关爱他人、奉献社会,本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宗旨,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既囊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高度概括的国家、社会及公民层面的含义,是又参与者本身责任与义务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可以说,高校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

总之,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落”建设要注重分级引导,突出特点,增强效果,在此基础上,高校应积极探索落细、落小、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的路径方法,引导大学生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理解和实践,这样才能让这些国家栋梁在未来工作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参考文献:

[1]胡 泊.关于高校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几点思考[J].青年文学家,2013,(27).

[2]冯赵建,王 蕊,张雪莹.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下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高校的思考[J].商情, 2014,(22).

[3]郭彦雯,李志鑫.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实现路径探析——以大学生社会实践为例[J].新闻世界,2015,(3).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研究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