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茜
手法治疗损伤,在我国隋代已很盛行,已有医家主治“折跌”损伤,唐代著名医家孙思邈曾用手法治疗下颌关节脱位,此法至今仍在应用。
肩周炎多发于40岁以上的人,以50岁左右者多见,故又称“五十肩”。本病的形成,不外乎年老体弱,肝肾亏虚,筋脉失养,慢性劳损,内分泌紊乱,风寒湿邪侵袭肩部,筋脉拘急而发病;或继发于肩部损伤,骨折、脱位后长期固定不动,组织挛缩粘连,功能活动受限,逐渐发展到整个肩关节的各方活动受限。表现为疼痛剧烈,尤其夜间明显,甚至痛醒,影响睡眠,患者多取侧卧位。日久肌肉萎缩,腋窝的前后壁、胸大肌的筋膜、背阔肌的筋膜均呈挛缩僵硬状态。
肩周炎的治疗,要掌握其病因、病理及发展规律,在临床中遇到每一具体患者时,还要分析其属急性期还是慢性期,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手法。
急性期首先于局部施用药物热敷。每次热敷一个小时后施行手法:患者取坐位,患肩、臂充分暴露,术者用右手在患肩与上臂进行拿捏按摩约3分钟,缓解肩、臂部肌肉的紧张度,以便于施行手法。在按摩理顺的基础上,术者施行推拿揉手法,以进一步理顺筋络,并以叉开的虎口对患者肩臂自肩髃穴附近起,向下揉按拿捏,使痉挛的肌肉进一步放松后,将上臂充分外展,再内收及屈臂后伸,施滚法,然后将肩关节再做一环形运动,先低摇,然后根据病情逐渐提高,应前摇一周,后摇一周,相向而行,可由5~7遍逐渐增加,使三角肌各部的肌纤维受到牵拉,再将患臂提起做抖动动作。
慢性期首选推拿松解法,以解除粘连,改善功能活动。
术前准备:患者术前禁水,排空大小便,仰卧于治疗床上。术者先以硫喷妥钠缓慢注入患者肘窝静脉内,待其肌肉完全松弛时,用拿、捏、滚、揉等手法,在肩臂部按摩理顺,为施行具体手法操作做好准备。
治肩八法:①拔伸;②内旋;③外展。此三法主要松解冈下肌、肩胛下肌、大圆肌、小圆肌和三角肌之挛缩和粘连。④内收;⑤外旋。此二法主要松解三角肌、冈上肌、胸大肌、背阔肌和大圆肌等肌肉之挛缩与粘连。⑥前屈;⑦后伸;⑧上举。
通过以上手法主要松解三角肌、胸大肌、肱肌和肱二头肌等之挛缩和粘连。手法松解后被动活动患肢,以肩关节各方活动不受限为度,然后将患肢置于前屈过顶位2小时,每日可用轻柔手法按摩患处,同时辅以内服中药以促进血液循环,消肿止痛。并嘱咐患者逐渐做肩关节功能锻炼,如上举爬墙、屈肘后伸、外展、内收等。术前要拍摄肩部X线片,以排除肩部其他疾病,如有严重骨质疏松、高血压、心脏病、女性妊娠期等,应慎用或禁用本法。施行手法要轻柔稳健,切忌粗暴,以防造成骨折或其他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