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楚庄王刚当了国君,看见令尹斗越椒的势力很大,他想除掉这个令尹,但又不知道朝廷里哪些大臣可以信托。于是,他就装成天天只知打猎喝酒,不问国家大事的样子。三年过去了,许多人都把他当成无能的国君,那斗越椒自然更不把他放在心上了。有几个大臣劝楚庄王要以国事为重,楚庄王见他们也没有说到点子上,就故意下了道命令:“谁敢多嘴,我就惩罚谁!”一些大臣吓得更不敢说话了。
一天,申无畏偏要见楚庄王。楚庄王问道:“你来干什么?喝酒还是听音乐?”
“我来同您猜谜儿。”
“这倒怪有意思的,来吧。”
申无畏说了个谜语:楚国山上,有只大鸟,身披五彩,可真荣耀。一停三年,不飞不叫,人人不知是只什么鸟。
楚庄王知道申无畏不是来猜谜儿,而是来劝自己的。敢于冒险来劝国君,胆量不小,楚庄王暗暗喜欢,笑着说:“这不是普通的鸟。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你别急。”申无畏知道楚庄王是在准备力量,决心有所作为,心里也很高兴,他向楚庄王磕个头说:“大王到底英明。”
不久,楚庄王从这些敢于冒险劝谏他的人当中选了一些人才,加以重用,积极改革政治,训练军队,削弱了令尹的权力,亲自安排国家大事。没过几年,楚国更加强大了,楚庄王也成为春秋时期五个霸主之一。
我讲理
申无畏的谜语,实际是个比喻。他把楚庄王比作一只大鸟。但这个比喻不像明喻、暗喻那样有本体、喻体和比喻词三部分,它的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直接用喻体(大鸟)来代替本体(楚庄王),也就是说只有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