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端 屈琼斐 张杰锋
摘要: 采用“大学新生调查问卷”(SAQF)调查了3 749名新生,研究高校学术服务(包括课堂教学质量和学术研究氛围两个维度)与学术支持服务(主要指教学、食宿、健康设施与服务等)对新生学校适应的影响。研究发现:高校学术服务对新生学校适应有着更强的预测力,学术支持服务的影响相对较弱。课堂教学质量是影响新生学习适应和心理适应的首要因素,学术研究氛围是影响新生人际适应和生活适应的首要因素。新生在人际交往和校园生活方面适应程度较高,在大学学习和心理调节上适应程度较低。本研究提示,为促进新生学校适应,高校应着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营造良好的学术研究氛围。
关键词:普通高校;大学新生;学校适应;学术服务;学术支持服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717(2016)02-0010-07
收稿日期:2016-01-20
基金项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中山大学青年教师培育项目“学生评教效度及其改进”(12wkpy52);2012年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高校教学名师成长机制与培养途径的研究与实践”(2012024);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大学生评教:宽松的评分标准能‘买到高的评教分数吗?”(2010tjk440)。
作者简介:牛端(1973-),男,河南内乡人,教育学博士,中山大学教育研究所副教授,主要从事教育测量与评价研究;屈琼斐,中山大学教育研究所副教授;张杰锋,中山大学教育研究所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
一、前言
“适应”是大学新生发展的关键词[1],当习惯了应试和被督促管教的高中生通过激烈的高考竞争进入大学,即面临着大学学习方式、生活方式等的转型,能否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学生及其家长在高等教育投入上的收益。关于学校适应的概念,学界通常从过程和结果两个方面进行界定。例如,陈君认为学校适应是学生和学校环境、学校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2](P4-5)。Zea, M.C等人指出成功的学校适应表现在三个方面:留在大学、心理健康、学业表现良好[3]。陶沙从生命全程发展观的视角,指出任何转折期的适应均是过程与阶段性结果的统一[4]。
在对新生学校适应的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上,许多学者从人格、家庭因素、社会支持等角度进行了探索,①但是缺乏从学校服务视角的实证探讨。高校作为科研与人才培养机构,为学生提供的服务主要包括学术服务与学术支持服务。其中,学术服务主要指高校课堂教学和学术研究氛围,学术支持服务主要指学校的教学设施、后勤设施、医疗健康设施与服务等。学校的学术与学术支持服务是影响新生学校适应的外部重要因素,有理由假设,学校学术与学术支持服务的品质越高,新生的学校适应越好。
综合相关文献,本研究认为学校适应是学生内部因素与学校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具体表现在学生能够成功应对大学学习、人际交往、心态调整、校园生活四个方面的任务或活动。为了解影响新生学校适应程度的内部作用机制,本研究提出了大学新生学校适应模型(见图1)。该模型认为学校适应有以下特征:(1)有程度高低,适应或不适应之分;(2)受学生内部因素及学校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影响。学生自身在学习、人际交往、心理调节、生活适应的策略及能力上的差异,直接影响其学校适应程度。而学校所提供的良好的学术与学术支持服务能积极促进学生的适应,反之则可能阻滞学生的适应;(3)受入学期望和自我同一性的影响,入大学前对大学生活抱有积极期望、自我同一性高的人,其适应性会更好。
鉴于目前从外部因素,特别是学校服务视角探讨新生学校适应的实证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学校服务及学校适应的新生调查问卷测量,探讨学校学术与学术支持服务对新生学校适应的影响,目的是为改进学校相关服务提供实证依据。
二、研究方法
1. 研究假设
假设1:高校学术服务品质越高,新生的学校适应越好。即,学术服务品质能显著正向预测新生的学校适应。
假设2:高校学术支持服务品质越高,新生的学校适应越好。即,学术支持服务品质能显著正向预测新生的学校适应。
2. 被试
本次调查共获得S大学37个院系3 749名新生的有效数据。其中,男生1 683人(占44.9%),女生2 066人(占55.1%);文科1 424人(占38%),理科912人(占24.3%),医科483人(占12.9%),工科930人(占24.8%)。
3. 工具
根据课题组提出的“大学新生学校适应模型”,参考相关研究及调查问卷①编制大学新生调查问卷,主要包括三份子问卷,合计54题(修订后的题目数),背景信息主要包括性别、学科、校区等。
(1)学校适应问卷:主要调查新生的学校适应程度,共包括“我享受课堂学习”等22题,采取Likert 6点评价,非常不符合赋值1,非常符合赋值6。通过因子分析共提取四个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2.42%,四个因子分别命名为:校园生活适应(高分说明学生校园活动丰富,适应学校环境)、人际交往适应(高分说明学生能与他人友好相处,人际交往和谐)、心理调节适应(高分说明学生能积极调整心态,肯定自我价值)、大学学习适应(高分说明学生适应大学学习方式,并能享受大学学习生活),因子内部一致性系数α分别为0.92、0.84、0.83、0.84。
(2)学术服务问卷:主要调查新生对学校提供的学术服务的体验和评价,共包括“在课堂上,教师的教学具有启发性”等14题,采取Likert 6点评价,非常不符合赋值1,非常符合赋值6。通过因子分析共抽取2个因子,累计可解释64.70%的方差。两个因子分别命名为:课堂教学质量(高分说明教师课堂教学质量高)、学术研究氛围(高分说明学校为学生提供的学术研究机会多,研究资源丰富),两个因子内部一致性系数α均为0.90。endprint
(3)学术支持服务问卷:主要调查新生对学校提供的教学实施、后勤设施、医疗健康设施与服务等的满意度,共包括“校园网设施与服务”等15题,采用Likert 6点评价,非常不满意赋值1,非常满意赋值6。通过因子分析,共抽取1个因子,可解释62.23%的方差。将因子命名为“学术支持服务满意度”,内部一致性系数α为0.95。
4. 过程与步骤
采取网络调查方式,通过学生处和辅导员队伍,组织新生到实验中心机房集中填写答案。共收集到5 297条数据,删除填答时间过短(低于834秒)的数据,以及存在非法值的数据(例如学号不在教务处分配的区间),累计删除1 548条数据,最后获得3 749名新生的有效数据。
5. 统计分析
采用SPSS16.0、AMO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三、研究结果
1.学术与学术支持服务对新生总体学校适应的影响
由于学习适应、人际交往适应、心理适应、校园生活适应、课堂教学质量、学术研究氛围、学术支持服务均为单维、同质子量表,采用内部一致性打包策略,将每个子量表所有题目打包成一个指标,用于结构方程建模[5]。其中,学习适应、人际交往适应、心理适应、校园生活适应作为潜变量学校适应的观测指标,课堂教学质量和学术研究氛围作为潜变量学术服务的观测指标,用潜变量“学术服务”和观测变量“学术支持服务”预测潜变量“学校适应”。采用AMOS18.0做混合模型的路径分析,结果如图2所示(图中路径系数为标准化回归系数)。模型拟合指标为,CMIN=564,df=12,P=0.000;CFI=0.938,NFI=0.937,GFI=0.959,AGFI=0.904,RMR=0.03,上述指标除卡方检验指标不理想外(卡方值受估计参数和样本数影响大,在模型判定时实质帮助不大[6]),其它指标均提示模型与数据拟合良好。
由图2可知,“学术服务”与“学术支持服务”共可解释新生“总体学校适应”变异的55%,其中尤以学术服务的影响最大,标准化路径系数β达到0.69,学术支持服务的β系数为0.08,两个系数均在0.001水平上达到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学术服务对新生学校适应的各维度的影响都很大,标准化回归系数均在0.34以上。相比而言,学术支持服务对新生学校适应的影响较弱(见表1)。由此,假设1和假设2均得到证实,即,高校学术服务品质越高,新生总体学校适应程度也越高;学校学术支持服务的品质越高,新生总体学校适应程度越高;相比而言,学校学术服务品质对新生学校适应程度具有更强的预测力。
2.学术与学术支持服务对新生学校适应各维度的影响
为了完整的观察课堂教学质量、学术研究氛围、学术支持服务对新生学校适应各维度的影响,采用AMOS18.0软件做复回归路径分析。在分析中把课堂教学质量、学术研究氛围、学术支持服务、大学学习适应、人际交往适应、心理调节适应、校园生活适应均被视作可观测变量,因此本质上是复回归路径分析程序,是使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潜变量路径分析的一个特例。结果如图3所示(图中路径系数为标准化回归系数)。
由图3可知,新生大学学习适应可由三个自变量解释33%的变异,其中课堂教学质量影响最大,标准化路径系数β为0.42,学术研究氛围和学术支持服务对其的影响相当,β系数分别为0.13和0.14,所有系数均在0.001水平上显著。
新生人际交往适应可由三个自变量解释22%的变异,其中学术研究氛围的影响最大,标准化路径系数β为0.26,课堂教学质量其次,β系数为0.18,学术支持服务的β系数分别为0.15。所有系数均在0.001水平上显著。
新生心理调节适应可由三个自变量解释6%的变异,其中影响较大的是课堂教学和学术研究机会,标准化路径系数分别为0.15和0.11。这两个系数在在0.001水平上显著。学术支持服务对新生心理调节适应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04,该系数在0.05水平上显著。
新生校园生活适应可由三个自变量解释29%的变异,其中学术研究氛围的影响最大,标准化路径系数β为0.29,学术支持服务次之,β系数为0.22,课堂教学质量的β系数分为0.17,所有系数均在0.001水平上显著。
3. 新生学校适应水平及背景因素分析
(1)新生学校适应的总体水平。根据新生学校适应四个维度所包括的题目,计算被试在每个维度上的得分均值,并通过公式: QUOTE
转化为最低分为0、最高分为100分的数据。由表2可知,新生在人际交往适应和校园生活适应上得分较高,在心理调节适应及大学学习适应上得分较低。
(2)不同性别新生的学校适应程度比较。通过做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新生学校适应的性别差异,由表3可知,男女生在“人际交往适应”上存在显著差异(P<0.01),女生的适应程度显著高于男生。在大学学习适应、心理调节适应、校园生活适应三个维度上,性别差异不显著(P>0.05)。
(3)不同学科新生的学校适应程度比较。通过做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学科新生的学校适应差异,由表4可知,不同学科新生仅在大学学习适应(P<0.01)和人际交往适应(P<0.05)两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多重比较发现,在“大学学习适应”上,文科新生得分显著高于医科和理科新生,文科与工科没有显著差异。在四类学科中,文科新生学习适应程度最高,医科新生学习适应程度最低。在人际交往适应上,文科新生显著高于工科新生。在心理调节适应及校园生活适应上,四类学科无显著差异。
四、分析与讨论
1.学校学术与学术支持服务对新生的总体学校适应水平的影响
混合模型路径分析结果支持了本研究的假设1和假设2,即,学校学术服务和学术支持服务均能显著正向预测新生的学校适应水平,二者共可解释新生学校适应程度变异的55%。一个重要的发现是,学校学术服务对新生学校适应有着非常强的预测力(β系数为0.69),相比而言,学术支持服务的β系数仅为0.08,虽然也达到了统计学意义的显著水平,但是其预测力明显较弱。仔细分析作为潜变量的学校学术服务的内涵,其内容主要包括课堂教学质量和学术研究氛围。而学术支持服务的主要内容是学校的教学设施、后勤设施、医疗健康、校园网设施与服务等。分析学生在校的主要活动,课堂学习花费他们大量时间(对低年级新生更是如此),其次就是课外学习与研究,即本研究所界定的学术研究氛围,包括参与学术研究的机会、学校有丰富的图书文献资源、名教授授课等。学生在校固然也可能参加各种社团或其它体育文娱活动,对学校的体育与文娱设施、健康与医疗设施、网络设施与服务等有一定的要求(学术支持服务的范畴),但是课堂学习和课外学习与研究毕竟是他们的主要任务,占用他们大量的时间。本研究的结果证实,学校的课堂教学质量是否优良、学术研究氛围是否浓厚直接影响到新生的总体学校适应程度,这对学校的新生指导工作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即,新生学校适应绝不仅仅是辅导员、学工部、团委或总务后勤的责任,作为学校主要职能的课堂教学和体现学校学术底蕴的学术研究氛围在新生适应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要促进新生的学校适应水平,就要花大力气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并切实让新生体验到学校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endprint
2.学校学术与学术支持服务对新生学校适应各维度的影响
进一步分析学术与学术支持服务对新生学校适应各维度的影响,复回归路径分析结果发现:对新生学习适应最具预测力的是课堂教学质量(β为0.42);对人际适应影响最大的是学术研究氛围(β为0.26);对心理适应影响最大的是课堂教学质量(β为0.15),其次是学术研究氛围(β为0.11);对生活适应影响最大的是学术研究氛围(β为0.29),其次是学术支持服务(β为0.22)。
从上述结果不难发现,学校课堂教学质量不仅是影响新生学习适应的首要因素,而且是影响新生心理适应的首要因素。原因可能在于,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及高校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我国高校的课程在课程标准、课程内容、课程难度上与国外高校同类课程的差距在不断减小,这就意味着,学生在学校面临的学习压力和学习困难在不断增大。因此,教师课堂教学是否清晰、是否具有启发性、能否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不仅直接影响新生的学习体验和学习适应,而且还会影响其对自身能力的判断及自我价值的肯定,从而影响其心理调节适应。
有趣的是,本研究发现学校的学术研究氛围,即参与学术研究的机会、自主研究的机会、名教授授课等,不仅是新生人际适应,而且是其生活适应的首要影响因素。其内在机制可能在于,大学学习已不再是高中阶段的应考模式,大学的很多课程的考核并无标准答案可寻,大学学习更多强调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探索精神。因此,积极参加教师的研究小组、或者组建团队自主开展研究、积极学习研究方法等,不仅可以丰富新生的大学生活,让其感受到大学生活的丰富多彩,促进其校园生活适应,新生更可以在合作研究或自主研究中,培养其沟通交流与合作能力,促进其人际交往适应。
3.新生的总体学校适应水平及性别与学科差异比较
总体而言,新生在人际交往和校园生活上适应程度较高,在心理调节上适应程度较低,在大学学习上适应程度最低。新生学习适应水平较低的原因可能在于,大学与高中的学习方式有很大不同,大学很多课程考核没有标准答案,而且具有一定难度,大学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自主学习与自我管理能力,大学不再有类似高中时的升学考试和追求高分的压力,因此新生可能不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容易失去学习目标和学习动力,特别是在遇到学习困难的时候,最后不仅对自己的学习生活不满意,甚至对自身能力和自我价值也产生怀疑。因为高中时他们往往是学习的佼佼者,对自身能力有着强烈的信心,现在却可能产生自我怀疑,甚至影响其心理调节适应。新生人际交往和生活适应较强的原因可能在于,他们接受新生事物和新环境的能力比较快,对学校生活环境比较满意,并能与室友和大部分同学能友好相处。
本研究发现,在人际交往适应上,女生显著优于男生,这可能与女生的人际交往策略有关,有研究显示女生的自我表露和主动交往水平显著高于男生[7]。在大学学习适应上,文科新生的学习适应程度显著高于医科和理科,这可能与不同学科的学习难度和任务量有关。在人际交往适应上,文科新生显著高于工科新生。上述发现提示:学校要更多关注医科新生的学习适应,更多关心工科新生及男生的人际交往适应。
五、结论与启示
(1)高校学术服务和学术支持服务均能显著正向影响新生的学校适应水平,二者共可解释新生学校适应程度变异的55%。相比而言,高校学术服务对新生学校适应有着更强的预测力(β系数为0.69),学术支持服务的β系数仅为0.08。该结果的启示是,高校应重视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并培育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因为这直接影响到新生的学校适应。新生学校适应绝不仅仅是辅导员、学工部、团委或总务、后勤的责任,虽然这些学术支持服务也很重要,但远不及直接的学术服务对新生的学校适应影响大。
(2)影响新生学习适应和心理适应的首要影响因素是课堂教学质量,标准化路径系数β分别为0.42和0.15。影响新生人际适应和生活适应的首要因素是学术研究氛围,标准化路径系数β分别为0.26和0.29。该结果的启示是,为了促进新生更好地适应大学学习并调整好心态,高校应着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而为了促进新生更好的人际适应和生活适应,则应着重营造良好的学术研究氛围。
(3)新生在人际交往和校园生活上适应程度较高,在心理调节上适应程度较低,在大学学习上适应程度最低。女生人际交往适应水平显著优于男生,文科新生的学习适应水平显著高于医科和理科,文科新生人际交往适应水平显著高于工科新生。该结果的启示是,要更多关注新生的大学学习适应和心理调节适应,更多关注医科新生的学习适应,更多关心工科新生及男生的人际交往适应。
参考文献
[1] 杨钋,毛丹.“适应”:大学新生发展的关键词——基于首都高校学生发展调查的实证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3(03):16-24.
[2] 陈君.大学新生学校适应、社会支持及其关系的调查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3:4-5.
[3] Zea,M.C.,Jarama,S.L.,& Trotta-Bianchi,F.Social support and psychosocial competence: Explaining the adaptation to college of ethnically diverse students.American Journal of Community Psychology,1995(4):509-531.
[4] 陶沙.从生命全程发展观论大学生入学适应[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2):81-87.
[5] 吴艳,温忠麟.结构方程建模中的题目打包策略[J].心理科学进展,2011(12):1859-1867.
[6] 吴明隆.结构方程模型:AMOS的操作与应用(第2版)[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41.
[7] 张杰锋.学习策略、人际交往策略对大学新生学校适应的影响研究[D].广州:中山大学,2014:32.
(责任编辑 黄建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