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长安城遗址考察记

2016-04-20 00:16王力
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考察

摘要:汉长安城是历史上西汉王朝的都城,其形制布局结构有特殊性。通过对汉长安城遗址未央宫、长乐宫及其他宫殿、宫门、朝向等问题的实地考察,对研究汉长安城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汉长安城遗址;未央宫;长乐宫;考察

汉长安城(34°18.839′N,108°51.659′E)是历史上西汉王朝的都城,遗址在今西安市西北郊。始建于汉高祖五年(BC202年),至汉武帝时汉长安城的城市规模基本完成。遗址平面略呈方形,城内主要建筑有长乐宫、未央宫,“长乐”、“未央”都是汉代的寿词,长乐宫之北有明光宫,未央宫之北有北宫和桂宫,城西还有建章宫。现在城市地面遗存有未央宫前殿、天禄阁、石渠阁及城墙等重要建筑遗迹,是我国大型都市遗址中保存较好的一座,也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时期最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文化遗产。1961年,汉长安城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处,原先有九个村庄,为了申报丝绸之路,村庄整体撤离。在入口处高台上的是石渠阁遗址,这里是皇家图书馆、档案室及文人聚集的地方。天禄阁遗址,是西汉萧何建造的,与石渠阁东西相望。二者都是藏图籍处贤才的所在,是我国最早的国家档案馆和图书馆。著名学者杨雄、刘向等都曾在此校书著述。至今遗址上还有刘向祠,表达后人对他们的纪念。

我们踩在一大片宽阔的石子路上往前走,石子为两种不同颜色,究其原因不得而知。同学们推测可能是用以区分不同的道路。经考古勘探发现,未央宫内的主干道路有一条南北向道路和两条东西向道路,3条道路均由未央宫的各个宫门连通至前殿遗址。其中,南北向道路位于前殿东侧,东西向道路分别位于前殿南、北两侧。前殿遗址是一组三层高台建筑群遗址,现存台基南北长415米,东西宽165米。自南向北逐级抬高,北部最高点高出地面20米。因秦汉时期,立柱技术不发达,不能支持三层楼。用土台逐次垒高,一層层修建,形似三层楼,宫殿之间用阁道、辅道或雍道相连。经考古钻探获知,前殿台基为龙首山原生的丘陵,经人工修建而成,建在秦章台的基础上。前殿是坐北朝南向的,北面后宫的遗址多一些,西边则多为一些手工业作坊所在地,曾经发现过许多的竹签。向西通向直城门,向东通向霸城门。西边和南边都是宫墙。

汉长安城与秦咸阳城是相对的。以渭河为界,秦咸阳城渭北先建,渭南为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汉长安城则在南面建设,北面为汉帝的陵墓所在地。站在前殿上还可以看到少府遗址以及其他宫殿遗址。少府,是放置进贡物品所在地。这一代的宫殿是比较多的,椒放殿为皇帝最喜爱嫔妃所在地,还有温室殿、清凉殿等。

未央宫中重要的门为东门和北门,二门均有阙,北门外为北阙佳地。阙,门观也,是古代宫殿等大型建筑门前的高建筑物,通常左右各一,建成高台,台上起楼观,是帝王颁布法令的地方。整个汉长安城的布局是有变化的,从汉惠帝时期,整个城在城圈范围内,在汉武帝时期,新修了建章宫。到汉平帝时期,建章宫渐渐不用,废弃,改建南边的礼制建筑。所以整个汉长安城的建筑是分为三个时期的,而现在我们所能见到的是三个时期最后的结果,整个汉长安城是逐渐发展建设的,而非一蹴而就的。

关于汉长安城的布局朝向问题,学者们也有不同的看法,一般认为是坐北朝南向,还有坐西朝东向的说法,也有人认为是先为东向建筑,后为南向建筑。而关于汉长安城的不规则形状,主要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说是根据星相,南为南斗北为北斗;另一种说法是根据地形地貌的走势,先筑宫殿,后筑城墙的建筑过程最终形成。亦有学者认为主要是根据地形,在宫殿城墙修建完成后,为了更好的突出君权神授的意义,人们在给予它一个附会。

长乐宫四号、六号建筑遗址处。长乐宫四、六号建筑始建于西汉初年毁于王莽末年,为长乐宫中重要的宫殿建筑。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所于2003年-2006年对其进行了考古发掘。在长乐宫四号遗址中,我们参观了保存下来的F1和F2两座重要的地下建筑。F2比F1的面积更大一些。墙面有白灰,可能是烧毁的,像现代的地板砖一样,地面也是经过砖铺的。地面可看到较多的夯土础石墩。房间的进深不大,约有两间。

现在所能看到的是在原遗址两米基础上复原后的结果,最先看到的是一个沉淀池,也可称作是古代的排水池。沉淀池的排水管为五边形,这种排水管有五边形的也有圆形的,考虑到受力面积,承重的大小,以五边形为最佳。在秦咸阳城和汉长安城都是这样的,早期以圆形为主,后期发展成五边形。

五号遗址又称凌室遗址。位于长乐宫的西北部,根据其形制,我们推测该遗址可能为长乐宫内一处用于藏冰的“凌室”遗址,这是西汉时期藏冰设施的首次发现,为我们研究西汉宫廷生活增添了新鲜的实物资料。五号遗址的主体是一座大房子,平面呈长方形。四面夯筑宽厚的土墙,夯土墙是用洁净的黄土逐层夯打而成的,墙体很厚,约有2.3米,用以保温。房子内部为半地下结构,顺土墙内侧有一周回廊,地面用条砖平铺,南北正中有一条东西向排水沟,排水沟东端连接预设在东墙下的陶管道,排除冰融水。大房主体建筑主要用于藏冰,在大房子的西部北侧另有附属的5座小房子,为冰库管理人员办公场所。在屋外庭院内有沉淀池和排水渠等设施。

中国古代藏冰也是由来已久的,周代为凌阴,西汉称凌室,东汉、魏晋南北朝呼冰室,唐宋名冰井,明清叫冰窖。一般在冬季,三九四九冰坚时节。把冰凿开,一米或两米见方,拉到凌室里,以备夏季使用。

此次考察收获众多,更说明了历史地理学的学习离不开实地考察,对问题的深入客观认识必须经过实践的验证。

作者简介:王力(1990—),女,汉族,山西临汾人,陕西师范大学西北研究院中国史专业,研究方向:村镇历史地理学。

猜你喜欢
考察
延安苹果产业考察及山东潍坊果业发展建议
对鄂州市特色养殖的考察与思考
中国共产党创立时期湘区工人运动考察
陕甘苹果生产考察及发展启示
道教在青海土族地区传播演变历史的考察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