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部分学生认为高职英语课堂不应该倡导单语(目标语)教学,而应该采用双语(母语+目标语)教学。学生认知水平的高低影响到他们的外语读写能力,语言水平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他们的思维能力,语言知识和认知水平决定了学生是否能够辩证地思考和解决问题。
【关键词】高职英语教学 语码转换 思辨能力
【基金项目】此论文为院级课题《英语教学中的语码转换对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WYWM-16-12)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3-0016-03
一、引言
当今中国外语教学提倡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李莉文, 2011),由于高职院校语言教学的特点和重点在于突出培养学生对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师教学语码转换的必要性。高职院校把语言的交际功能放在教学首要位置的特点容易忽视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Auerbach(1993)在她写的一篇文章中指出,在外语学习课堂(EFL)上教师是否应该使用学习者的母语(L1)主要是由教师的意识形态决定的。语言的选择和语言环境的平等性和师生之间的权力关系有着密切的关系。正因为如此,所以在EFL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有助于协调师生关系,加强彼此对各自人生观和世界观的认知,提高师生解决课内外实际问题的能力。研究者根据“沉浸式”教学的特点(Auerbach,1993),在EFL课堂上大量使用目标语(L2)引导学生发现和解决L2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教学效果得到了学生的认可。然而,通过对教学实践的反思,学生问卷和访谈的方式发现学生L1的语言水平和认知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L2的学习和其思辨能力的培养。因此,本文旨在通过研究探讨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如何通过语码转换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二、文献综述
1.EFL课堂实现语码转换的条件
一些研究结果显示,L1在EFL课堂使用的比例很高。 Maraco (2001), Maraco & Mutton (2002) 通过在英国的一些中学调查发现,新老师在课堂使用L1的比例占到整个课堂互动语言6.9%的4.8%;有教学经验的老师在课堂使用L1的比例占到整个课堂互动语言7.3%的5.4%。Maraco (1995)在意大利的中学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的形式得出L1有助于解释复杂的教学活动以及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Macaro (1997) 在英格兰的中学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和听课的方式得出了相似的结论。次年,Macaro (1997) 在英格兰的中学通过听课和访谈的形式再次证明了L1有助于课堂管理,复杂的教学活动安排和词汇解析。Dickson (1996)通过在英格兰的中学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表明L1除了有助于课堂管理和语法解析之外,还用在布置家庭作业上。通过大量的研究表明,L1在L2课堂主要用于复杂的词汇、语法解析上。此外,L1还有助于课堂管理和课堂活动安排。
在EFL课堂上使用L1,对促进L2的学习有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有助于获得和处理文本。
(2)有助于储存新的语言知识,具体体现在语言记忆策略。
(3)有利于启发语言学习的新思维。
2.外语教学过程中通过语码转换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可行性
“思辨倾向”概念首次由美国“德尔斐”项目组提出,“思辨倾向”和“思辨技能”构成思辨,是培养思辨能力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中国这几年关于外语类学生思辨能力现状的理论研究有不少,他们对语言和思维之间的关系都进行过深刻的思考,认为思辨能力的培养应该是外语教学的目标之一(钱坤强,1996)。有的专家认为外语类学生相比其它专业学科的学生,他们缺乏思辨能力(何其莘等,1999),有的学者提出双语教学主要培养学生两种语言的转换技能,却无法达到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目标(章丽群,2014)。假设语码转换可以发生在任何需要两种语言进行转换的场合,那么语码转换不应该是EFL课堂的教学目标,而是一种教学媒介。通过两种语言的转换在获得和处理L2文本的过程中辩证地思考文本和文本之外的意义;在学习新的语言知识的过程中加强学生的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和判断能力;在探索语言学习的新思维过程中能够多角度、尽可能全方位地面对问题、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文献查阅,国内外有一些关于培养外语类学生思辨能力的研究,但是如何通过语码转换培养高职外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的研究很有限。
三、研究设计
语码转换指的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下,双语或多语说话者交替使用两种或者多种语言进行交流(Auer, 1998)。国内外一些研究表明,EFL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借助语码转换指导学生学习外语。然而,国内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如何通过语码转换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研究很有限。因此,研究者通过学生问卷、集中访谈和个人访谈的方式了解学生对教师在EFL课堂上使用母语和目标语教学的看法,并就教师如何通过语码转换指导学生辩证地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展开调研。
1.研究问题
(1)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翻译方向)学生对教师在EFL课堂通过语码转换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态度。
(2)高职英语教学如何通过语码转换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2.研究方法
此研究采用了混合研究的方法,即量化研究和质性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在本文中,量化研究指的是采用学生问卷的形式,质性研究指的是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样本抽样,然后采用集中访谈的方式深入了解学生的想法并尝试解决问题。
在混合研究的基础引入质性研究。质性研究的主要方法有观察法,内容分析法,访谈。此研究采用了集中访谈和个人访谈结合的研究方法。访谈是通过倾听当事人对某一具体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而分析产生这一想法的原因,判断其观点是否具有代表性从而推断出定性的结论。集中访谈的优势在于接受邀请参加访谈的人持相同的观点,便于针对具体问题开展有意义的讨论。然而,因为受访者彼此熟悉,在讨论过程中性格内向的人群的想法有可能会被性格外向的人群的观点影响。此外,不论性格内向还是外向,倘若他们顾及老师-学生这层师生关系,他们的观点可能会有所保留。集中访谈很难避免不受到参与者主观意识的影响,但是它能够更好地深入调查问题的起源、现状和可能得到解决的有效途径。
四、数据收集和分析
本文在第三部分已经阐述了采用混合研究的原因,在第四部分介绍如何采集和分析数据。
1.问卷调查
(1)数据采集
此研究的调查对象是2014级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翻译方向)两个班级一共87名学生。两个班级的学生的共同点是女生占大多数。问卷选择中文没有进行语码转换主要是考虑到学生对思辨能力感到陌生,通过中文解释可以很好地排除概念上的理解偏差。问卷一共设计了12道问题,主要围绕两个研究问题:
①在EFL课堂上进行语码转换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可行性。
②如何在EFL课堂上通过语码转换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问卷发放给87名在校生,回收87份,在数量上保证了其信度和效度。
(2)数据统计
问卷调查设计好之后首先邀请两名学生对问卷上的每道问题的语言(包括用词、句式和语法)进行前测,测评发现语言上没有歧义,用词准确,句式通顺,没有语法错误。测试结束后,利用课间休息时间(30分钟)发放给学生作答。
(3)数据分析
通过数据看出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综合水平和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过程中需要借助“语码转换”。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在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知识点时,教师和学生应该主要使用学生的母语进行提问和回答。其次,在分析课文的时候,教师应该主要使用学生的母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即对不同人、物、事件多角度多层面的分析能力)。在完成调查问卷的87名学生中对这两个问题持同意态度和持反对态度的学生数量非常接近,这说明在这两个问题上学生有独立思考,在反思中提出自己的看法。为了进一步了解这些学生对“语码转换”培养他们思辨能力的影响,研究者决定通过集中访谈的方式获取更多的信息,尝试解决在调查问卷中反映出来的问题。
2.集中访谈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的结论,研究者希望进一步了解学生对“语码转换”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影响,于是决定结合集中访谈和个人访谈再次收集有效数据。这一部分的内容包括:数据收集、统计和分析。其中,数据收集部分简要介绍了访谈对象、访谈程序和访谈内容。
(1)数据采集
根据他们在问卷调查中的作答情况决定:挑选出来参加访谈的A班学生共有10名,其中男生2名,女生8名,挑选出来参加访谈的B班学生共有10名,其中男生2名,女生8名。他们性格不同,成长环境不同,英语语言水平不同但差距不大。
(2)数据统计
研究者设计了10道问题接下来邀请了两名学生对这10道问题的语言(包括用词、句式和语法)进行前测,测评发现语言上没有歧义,用词准确,句式通顺,没有语法错误。但对于第5道问题,学生感到很困惑,理解上难度较大,所以研究者决定去掉这道问题,留下其余9道问题。测试结束后的第二周,研究者在周二下午不同的时间段内分别邀请了A班的10名学生和B班的10名学生进行集中访谈。访谈是在一种友好的氛围中开始的。通过集中访谈可以看出受访学生普遍认为,在EFL课堂上通过L1和L2之间进行“语码转换”除了对学习者学习L2有帮助,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3)数据分析
通过对集中访谈内容的整理和分析可以看出:受访学生普遍认为在EFL课堂上通过语码转换有助于L2的学习。通过对一系列具体问题的讨论(学生是否应该用他们的母语回答教师在EFL课堂上提出的问题,英语语言知识是否有必要使用L1讲解,在涉及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内容是否应该直接使用L1讲授),绝大多数的受访学生认为应该通过语码转换而不是单一的依赖L1教学。在如何看待语言知识和思辨能力之间的关系上,大部分的受访学生认为二者是互相影响的,而且语言水平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思辨能力的培养。语码转换应用在EFL课堂有助于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关于如何培养将在第五部分做一些讨论。
五、讨论和建议
通过第四部分对调查问卷和集中访谈的数据收集和分析可以看出:
(1)EFL课堂上存在“语码转换”。
(2)语码转换可以促进L2的学习。
(3)通过语码转换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思辨能力的培养。
研究者就如何在EFL课堂上通过语码转换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展开讨论。
从图表来看,研究者认为在EFL课堂上通过语码转换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可以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三个方面入手,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基于教学内容的培养。
(1)认知层面:通过问卷调查和集中访谈可以看出,学生L1和L2的认知水平很有限,原因有以下几点:
① 由于受到家庭背景和成长环境的影响,研究对象对自我的认识,对其身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认识不够。除了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研究对象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也会因为学校教育发生改变。
② 认知水平和语言知识相互影响。认知是语言习得的基础,语言的习得有助于认知水平的提高。双语转换是认知能力的体现,也是语言知识的综合应用。
③ 认知水平和思辨能力有着紧密的联系。个人的认知是其独立思辨的基础,个人思辨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其认知水平的提高,最终促进整个社会乃至人类文明的进步。
(2)语言知识层面
① 研究对象的英语高考成绩分数偏低,在一定程度上证明其英语语言知识(听力,阅读和写作)掌握不够。中学的EFL课堂以L1为主进行授课,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习者听说能力的提高。
② 语言既是认知的基础,也是跨文化交际的载体。在EFL课堂上,通过语码转换对扩大词汇量,解构长句、复杂句,理解语法知识点和多角度的辩证分析L2文本有助于L2的学习和思辨能力的培养。
(3)跨文化交际层面
① 跨文化交际这个概念对于研究对象中的大多人来说是比较陌生的。中学的应试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其跨文化交际的可能性。
② 跨文化交际是建立在获得认知和习得语言的基础之上的。研究对象普遍认识到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和培养其成为世界公民的必要性,而且只有通过语码转换才能在EFL课堂上得以实现。
③ 跨文化交际能力能够促进思辨能力的培养。语言学习者对于中西文化有了一定的认知后,通过学习L2,接触到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和事,对在交往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独立辩证地思考,从分析问题到最终解决问题都是个人思辨能力提升的见证。
在EFL课堂上通过语码转换对词汇、句法、语法、文化背景差异和文本进行深入分析,一方面帮助L2学习者掌握语言知识和听、说、读、写、译各项语言技能,提高对个人及世界的认知水平。另一方面帮助L2学习者进一步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在辩证地学习借鉴过程中正确对待文化差异,通过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往传播自身的文化,最终达到培养思辨能力和语言的综合应用能力的目的。然而,根据教学目标的长远性和艰巨性,在教学内容上对所有教学过程的实施者和参与者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此项研究的问卷调查,研究者发现研究对象对语言文字和思想的理解能力不够,认知水平有待提高。在集中访谈中,研究者观察到受访学生在思考问题时神情专注,脸部表情变化,但只有少数个体在思考和回答问题过程中表现出一定的辩证性。研究者就研究结果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1)EFL课堂上存在“语码转换”,但L1和L2转换的比例和频率应该根据具体教学环境而定。
(2)EFL课堂上通过语码转换可以帮助L2学习者更深、更广、更全面地认识人和其所在的生存环境,但是如果由于认知的需要而过度依赖L1或是增加L1在双语教学中的比重,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习者思辨能力的培养。汉语和英语的思维模式不同,直接影响到说话者的思维方式不一样。如果语码转换比例失衡会阻碍L1和L2载体的思想交流。
(3)EFL课堂上通过语码转换可以帮助L2学习者更好地掌握语言知识和各项语言技能,但是如果因为学习者理解的需要而过度依赖L1或是增加L1在双语教学中的比重,这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L2的习得。反之,如果采用“浸透式”的教学模式(全英文授课)会影响学习者语言技能(翻译)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4)EFL课堂上通过语码转换可以帮助L2学习者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但是如果过度依赖L1或是L2讲解文化知识的话可能会影响到学习者对待文化差异的态度和认识。由于受到认知和语言知识的限制,L2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方面依赖语码转换的频率相对更高。
不论是在认知层面、语言知识层面,还是跨文化交际层面,通过语码转换可以有效地推进EFL课堂教学的改革创新,有助于L2习得和L2学习者思辨能力的培养。
六、结论
(1)L2学习者对教师在EFL课堂通过语码转换培养学生思辨能力持肯定态度,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是积极支持通过语码转换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2)高职EFL课堂通过语码转换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有很多途径。首先,应该根据具体的教学环境制定相应的教学大纲,确定教学目标,寻找教学用书或者编写适用的教学材料,调整教学方法等。本文在第五部分从教学内容上对EFL课堂教学的认知、语言知识和跨文化交际三个层面探讨一些可行的方式,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学生普遍认为语码转换有助于其认知水平的提高,语言知识的习得和跨文化交际的实现,但是他们对不同的教学内容L1和L2进行转换的比例和频率存在不同的观点。在研究过程中,研究者发现研究对象在语言的选择和理解上发生偏差,不由地想到语言环境的平等性和师生之间的权力关系。
(3)根据这项调查结果,在接下来第二学期的教学过程中,研究者通过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材料和教学考核几个方面进行调整改进,并在学期结束前对这87名学生再次进行调研,旨在进一步讨论改进后的“语码转换”方式是否能够更有效地促进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Brooks, N. (1964), Language and Language Learning. New York: Harcourt Brace.
[2]Halliday, M.A.K. (1975). Learning How to Mean. London: Edward Arnold.
[3]Weinreich, U.(1953) Languages in Contact. The Hague: Mouton.
[4]李莉文.《英语写作中的读者意识与思辨能力培养》[J].《中国外语:中英文版》,2011,(8):66-73.
[5]钱坤强.《外语习得与思辨能力》[J].《山东外语教学》,1996,(3):72-75.
[6]王建卿,文秋芳.《国外思维能力量具评介及启示》[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17):38-42.
[7]章丽群.《双语教学中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J].《劳动保障世界》,2014,(2).
作者简介:
徐婧(1983-),女,汉族,江西南昌人,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对外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