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营改增大局观

2016-04-19 20:54刘琳
财经国家周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大局观进项阵痛

刘琳

对步入新常态的中国经济而言,全面推开营改增可谓谋一域而促全局的重大改革。

将于5月1日全面推开的营改增实施方案揭开面纱,标志着已实施4年多的营改增迎来收官之战。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曾指出,要在当年“力争全面完成营改增”,也就是将营改增最后四个行业: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纳入试点范围。但由于涉及面广、利益调整复杂,经历了一年多的政策研究与博弈,四大行业营改增才最终得以推进。

营业税最大的弊端是在整个产业链条中存在重复征税,而增值税则通过进项税抵扣,避免了这一问题。有专家预计,四大行业涉及的纳税人将近1000万户,接近前期营改增试点纳税人总户数的1.7倍。

给企业减税是利在当下,促进经济转型则功在长远。营改增之所以被赋予“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高度,显然不是只有减税这么简单。

税负变化只是改革的一个客观结果。推进营改增更多地要从宏观角度考虑问题,怎样为中国经济的转型和发展创造一个长效的税收激励。这才是问题的核心。

以一家上海IT类中小型民营企业为例,如果外包出去,在营改增之前,企业就要被重复征收一笔营业税。营改增之后,由于进项税抵扣避免了重复征税,现在他们已把这部分业务外包,这让它至少获得了四个方面的提升。

首先是外包后更为专业的服务让消费者更满意了,客户变多了;第二是通过招标外包,降低了这块业务的成本;第三是进项税抵扣,让企业在发票管理上的企业内控上更加严格;第四是外包之后,过去“大而全”的企业不再像过去那么封闭,员工在业务外包中不断和市场交流,素质自然而然地提升上去。

这样的企业多了,整个经济结构调整便应运而生。而市场分工的不断细化,还意味着将有更多新的行业出现并发展壮大,从而扩大就业。所以对于步入新常态的中国经济而言,全面推开营改增可谓一项谋一域而促全局的重大改革。但是,需要清醒认识的是,改革仍将面临阵痛。

对于地方政府而言,营改增可能在短期扩大财政风险。有专家估算,营改增到位后的减税规模约达9000亿元,大规模减税虽然有利于增强经济增长后劲,但会扩大财政的短期风险。

尤其是在经济增长趋缓导致财政收入增长快速回落的条件下,营改增减税与经济放缓减收同时出现,意味着两种风险叠加在一起,可能会造成地方财政风险扩大。表现出来的结果可能是短期内赤字加大、债务增加。因此对于地方政府而言,长期与短期怎么结合、分寸如何拿捏,需要高度重视,不可掉以轻心。

对于企业而言,也要改变“只要营改增就应该减税”的观念。应该看到,虽然营改增将给大多数企业减负,但还是有一些企业会出现税负增加的问题。营改增是结构性减税,不是简单的普惠性质,在一定阶段出现少数企业增负的阵痛是难以完全避免的。这种阵痛,有的和行业阶段性特征有关,有的则与营改增还不够彻底有关。所以坚持推进改革才是硬道理。

地方政府和企业,都应当树立推进营改增的大局观,积极适应这一改革。企业则要更多地顺应这一改革的内在逻辑,调动自身专业化细分的潜力,力求在机制创新、升级换代中做大做强。

猜你喜欢
大局观进项阵痛
《囧妈》之“囧”是提前到来的阵痛
浅谈增值税进项管理
宿江记
一般纳税人不动产进项税分期抵扣政策浅析
不同税收政策下企业存货进项税抵扣及分摊问题探讨
安倍内阁又爆新丑闻 前文科相收逾200万违法献金
没计划
完形填空练与析
李昌镐的大局观
李昌镐的大局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