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新途径探析

2016-04-19 15:03张春艳
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先进典型媒介价值观

张春艳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496(2015)04—114—03

[内容提要]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结合新媒体时代特点开辟新途径,需要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培养“批判”精神;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提高大学生“慎独”能力;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增强大学生“荣辱”意识。

[关 键 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要求。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互联网已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需要打破以往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单一模式,需要结合新媒体时代特点,开辟新途径。

一、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培养“批判”精神

大学生身处新媒体的复杂环境之中,只有不断提高其媒介素养,才能提高大学生的“批判”能力,不被外在环境所浸染。

(一)通过理论进课堂来夯实基础。对于大学生媒介素养提高问题的解决,最根本、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便是将理论搬进课堂,进行系统的理论学习,让大学生从意识上重视它,从态度上端正它。一方面,成立学科小组,组织高水平教师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角度出发进行教材的编写,并开设相对独立的媒介素养课程,面向全校大学生进行授课,提高大学生对于媒介功能以及信息本质的认识,培养大学生以辩证的视角分析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其他课程教师,如哲学、政治学、社会科学等课程教师需要注重自身媒介素养的提高,将媒介素养知识与所教授学科知识结合进行渗透式教育。

(二)开展相关实践活动。在理论学习之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者可充分利用校内、校外资源,为学生提供接触媒体的机会,打破其在学生中的神秘感。一方面,可组织学生体验校报校刊的编辑撰写工作,由相关部门的指导教师进行宣传和培训,让大学生与自己身边的媒体进行零距离接触,正确引导其对信息的使用和传播。另一方面,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参观后期制作单位,与导演、记者、主播进行面对面交流,让学生看到信息的最真实一面,还原原生态,使大学生对节目或新闻形成理性认识,培养其“批判”精神。

(三)拓宽教育渠道。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持续的、循序渐进的教育过程。在这个教育过程中,社会力量是不可忽视的。通过对社会上的各个机构进行力量整合,扩大合作,来进一步推进大学生媒介素养的教育。以台湾为例,20世界90年代初,媒介素养理论进入台湾,以媒体识读教育基金会为代表的非盈利组织、以台湾公共电视台为代表的媒体和以台湾政治大学媒体素养研究室为代表的学界共同开展媒介素养深化活动,分别在不同领域结合自身优势,推动媒介素养的不断深化。当前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提高,亟须这样的社会组织来加以推动。

二、加强网络道德教育,提高大学生“慎独”能力

新媒体在加速了人类文明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包括网络道德弱化问题在内的诸多矛盾。由于技术水平的推进,网络中符号化、自由化、隐蔽化的生活方式对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培养造成影响,在缺少监管的条件下,其网络道德呈现弱化趋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者在充实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增强教育实效性的过程中,须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内容。

(一)制定完善的网络道德规范。应将网络道德落实到能够看得到的规章条例之中。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者在结合教学实际情况的前提下,结合政府、社会等多方力量,对网络道德规范(条例)进行定制,将其上升至社会公约高度,在社会范围内进行普及。可印制网络道德规范手册,分发至学生手中,使其能发挥纲领性文件指导作用,唤醒大学生的“慎独”意识。

(二)整合课程资源,发挥课堂德育功能。无论科技如何飞速发展,课堂永远是学生知识获取的主要渠道。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必须充分利用校园课程资源,最大限度地开展网络道德教育。一方面,高校可结合自身教学的实际情况,开设专门的网络道德教育课程,将其作为基础必修课,面向全校学生进行讲授;另一方面,可将网络道德教育融入其他相关课程进行渗透式教育。如将计算机基础知识与网络道德教育相结合,学生在学习技能的同时,将网络道德作为技能提高发展的必要条件进行内化;也可将网络道德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理论课程,将其作为具有时代感的内容出现在课堂中。此外,还可将网络道德相关内容添加至法学、伦理学等相关学科中,开展混搭式跟进教育。

(三)加强情感沟通与人文关怀。在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的过程中,要注意到学生的情感需求,在以人为本的理念指导下,鼓励学生通过对道德理论的学习,将其应用于实践之中,在道德行为中体会被敬重的满足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此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者还可在新媒体中积极开展相关的文明活动,如评选十大文明网络用语,将网络道德教育进行包装,渗透到学生日常活动中,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大学生的网络道德。

三、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增强大学生“荣辱”意识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榜样教育可谓是最直接、简明的教育方法。当今,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依旧需要榜样的力量,在教育内容中添加榜样事迹,通过新媒体的多平台进行广泛宣传,扩大榜样影响,对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成效具有重大意义。

(一)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要尊重客观性原则。辩证唯物主义原理明确指出,事物是客观存在的。先进的典型人物和典型事迹也是如此。在先进典型树立的问题上,需要保持实事求是的精神。一方面,可以深入学生中进行素材的搜索,切实做到先进典型的选取来源于学生的真实生活。如每年进行全校范围(包含研究生在内)的十佳大学生评选活动,就是在学生中进行典型人物和典型事迹的挖掘工作,经过材料送审等环节进行审核,以确保所提交材料的真实可靠。另一方面,对于成功校友的典型树立工作,需要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验证,确保其事迹都是真实的。唯有如此,才能以真实打动学生,以真情实感走入学生内心。

(二)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多角度、多层次进行全面挖掘。高校作为综合性人才的培养基地,通过学科的划分进一步培养某一领域的专业人才。由此,大学生的知识结构总会呈现出不同样貌,从而使能走进其内心、对其学习生活带来影响的先进典型类型也必然会有所差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者需要从实际出发,结合大学生实际需求,从多角度、多层次开展先进典型的树立工作。例如,通过优秀科研大学生的评选,选取大学生科研典型,带动理工科大学生积极投入科研环节;通过校园道德模范评选,树立道德典型,以此带动更多学生加入到助人为乐、义务服务等校园组织中;通过模范党员的评选,增强大学生积极入党的决心和动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者要坚持从不同群体、不同层次出发,全面树立先进典型,切忌将先进典型变成“高大全”的单一模式,依靠生活化的典型动力,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感染力和号召力。

(三)通过意见领袖,持续先进典型对大学生带来的积极影响。意见领袖作为一个传播学概念,主要指那些在传播活动中针对某一事件为他人提供意见或评论,并对其决定加以影响的活跃分子。在通过先进典型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意见领袖具有不容小觑的作用。一方面,由于学生个体差异,并不是所有学生都会对榜样事迹予以关注,如此一来,榜样的带动作用便无法发挥作用。而通过意见领袖,他们可对先进典型进行全面传播,带动“漏网”学生间接关注,形成心理暗示。另一方面,任何事件的发展都会经历一个从兴起到高潮最后归于平静的发展过程,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也是如此。然而榜样的选取周期不宜过短,泛滥的榜样只能消解大学生对于榜样的崇拜感。由此,在榜样作用的衰退期,需要意见领袖通过多种方式或渠道发挥作用,来持续先进典型的积极影响。因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者需要在不同专业、不同年级间有意识地进行意见领袖的培养。

总之,新时代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需要打破以往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单一模式,通过多角度、多学科的有机融合,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和全新理念,由此将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4年度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新媒介视野下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部分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李永生endprint

猜你喜欢
先进典型媒介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先进典型传递榜样力量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习近平:广泛宣传学习先进典型 形成扶贫开发工作强大合力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四步把脉”塑造先进典型——洛阳供电公司先进典型选树宣传的经验做法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