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师德建设之我见

2016-04-19 13:02徐桂霞
课程教育研究·下 2016年3期
关键词:师德建设学习小学教育

徐桂霞

【摘要】教师是教学活动的领导者和组织者,而小学教育更是树立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是非观的关键时期,所以对小学教师队伍的建设则显得尤为重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给予了高度重视,并且明确提出了要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其核心问题还是教师的职业道德问题,可以说师德建设是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神奇力量,是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要保证。本文通过加强学习、考核量化、勤奋好学、开展活动四个方面阐述小学师德建设之我见。

【关键词】学习 小学教育 师德建设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3-0215-02

一直以来,各级学校都纷纷开展师德建设活动,比如,师德演讲、师德讲座、签订师德责任状等等,但由于老师重视程度有限,并没有真正的将学校师德活动的要求内化,效果固然不明显。“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强”。教育若缺少高尚师德,必然显得苍白无力。在当今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的时代,无论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怎样的变化,作为人民教师应始终树立爱国、诚信、勤奋、奉献和以人为本的师德操守,这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和时代的自然要求。

一、加强学习,师德内涵入脑入心

立德树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是党的十八大确立的教育的根本任务。加强学习,使师德内涵深入人心迫在眉睫。如各级学校纷纷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08年教育部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吉林市师德十不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最美教师张丽莉等模范典型的先进事迹。学后要写心得,在这样的过程中,逐步促进师德内涵的内化。

二、考核量化,规范教师师德行为

量化考核具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原因在于它可以规范教师行为,道德取向并对教师队伍增添动力和要求。它引导着教师的道德取向、规范教师职业行为、激励教师道德实践。精心制定考核方案及考核细则。依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提出的“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20字要求,结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有关规定,和教师职业道德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制订好切实可行的教师师德考核办法及《学校师德师风考核方案》。根据考核细则绘制《教师师德月考核一览表》,纳入教师月考核扣分项不设上线。每天值周领导都会对师德行为进行不定时抽查,发现违反考核细则现象,及时记载,月末统计赋分。考核量化对教师的先进事迹和违法违纪行为随时记录,作为教师职业道德评估、考核、评聘、晋级、奖惩的重要依据,对于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学生爱戴、家长信赖的教师在评优工作中给予照顾。同时,实行一票否决,坚决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坚决取缔乱办班,滥订复习资料,乱收费的行为。

三、勤奋好学,力争成为专家名师

苟子说道:“彼求之而后得,为之而后成,积之而后高,尽之而后圣。故圣人者也,人之所积也。”教师要想成为圣人,必须有丰富的学识。现在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有一桶水是不够的。要有一缸水,一江水,常新的水。教师除了所教专业方面要做到“知得深”外,还要对其它学科的知识“知得广”。信息化时代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知识在更新,这要求教师必须有广博的文化素养,不断吸收先进的知识、技能武装充实自己,更好的培育人才,繁荣学术;同时积极投身课程改革,增强创新意识,争做研究型、学者型教师。

四、开展活动,提高教师师德修养

1.“传统师德的继承与创新”师德讲座

从我们的“文化巨人——孔子的师德故事”到“中国传统师德的基本内容”再到“传统师德在当今应如何体现”三大方面,告诉教师 “克己复礼为仁”、“仁且智”、“有教无类”、“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等孔子的思想。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不断完善自身,才能无愧于师长的称号。传统师德在当今体现在爱教育事业、爱学校、爱护学校的声誉、爱学生;体现在提高课堂效率、精讲精练;体现在言传身教中。

2.以师德为主题的年度学术年会

结合当今教师师德现状、本职工作、学校师德考核细则以及如何提高教师师德做出总结。在学术年会上注重介绍教师在师德师风建设方面的典型做法、成功经验和工作亮点以及在师德师风建设中涌现出的师德先进个人的突出事迹。通过交流,全体教职工对什么是师德,师德的核心是什么,现阶段如何提高师德水平有了深刻而系统地认识,为下一步在工作中实践师德、深化师德奠定了基础。

3.结对帮困助学活动

爱生——师德之魂,“关爱学生”是高尚师德的重要体现,保证困难家庭的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受不到良好的教育,在校园范围内全力营造关爱贫困学生的氛围,让每一位同学都能感受集体的温暖,社会的关爱。建立帮扶学生档案,开展领导、教师与特困学生结对子。再如后进生手拉手活动。开展师生帮困,生生帮困活动。使每个后进生的帮困工作落实到专人,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结对、帮困、助学。

4.树立典型,弘扬师德师风正气

树立先进模范典型,大张旗鼓地宣传他们教书育人的先进事迹,扩大他们的社会影响力,使其享有崇高的社会地位,拥有强烈的事业成就感和自豪感。如有的教师在班级个别差生的转化中不怕吃苦、麻烦、循循善诱,使原业学校出名的差生成为乐于助人、争做好事、勤学上进的好学生;有的老师用爱心感化学生,使濒于失学的后进行成为班级干部;有的教师早上班、晚下班,起早贫黑,忘我工作;还有爱生如子,为学生洗衣服、钉纽扣,有病买药的老师;舍小家为大爱,客服一切困难坚持出满勤的教师等等。对于典型教师在岗位津贴、职称晋升等方面加大政策的倾斜力度。有助于激发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增强责任心和荣誉感,形成学先进、争先进的良性发展氛围。

学校应注重抓住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严格师德规范要求,逐步把师德规范转化为教师的内在理念和自觉行动。不断鼓励教师自我加压,严格自律,以达到慎独的崇高境界。做到教师师德的普化和内化。

参考文献:

[1]郑建华,张植卿,邓朝.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与依法治教实务全书[M].北京:中国教出版社,2003.

[2]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02.

猜你喜欢
师德建设学习小学教育
探究“学讲计划”背景下的语文教学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阻力分析及对策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对策研究
试论在高校“产、学、研”中发展现代传统手工艺文化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家庭习得环境对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研究
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在“探”中“学”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与有效性的方法研究
略谈小学语文课堂的生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