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2016-04-19 09:20陈玉琴
课程教育研究·下 2016年3期
关键词:课堂有效性提高思考

陈玉琴

【摘要】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要要求学生学有价值的知识,有实用性的知识,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效性指的是教师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提高了学习效率,使学生在每节课堂上都有收获,都有进步。从这里可以看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仅是关注学生当前发展,也是关注了学生的未来。所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师思考的重要方向。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有效性 提高 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3-0204-02

在新课程标准改革以来,课堂的教学有了大部分改善,教师不在是一味的以“考试”为目的而教育学生,而是以学生的发展、学生的认知、学生的未来进行培养。在我们小学中,更是为学生今后步入社会奠定基础知识的地方,所以,作为人民教师,我们应认真思考以及不断努力来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所学知识,使课堂教学达到有效提高。而怎样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了教师之间探讨的重要话题。以下几点,通过多年自身小学数学的教学经验,对其浅谈以下。

一、熟悉教学教材,确保所教知识都是有效的

知识的有效性对学生学习新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它也是提高课堂教学的必要条件。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知识思维逻辑能力强,小学生不容易吸收所学知识,所以,教师应对新知识理解确保透彻,可以指出新颖的观点及知识的重点,引导学生汲取有效知识,使学生对学习的新知识认真思考,少走弯路,学生才能更好的理解透彻。其次,在教学中,有效的知识量可以发展学生的智慧,在学生所学的大量知识中,能达到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才是有效的知识,所以,教师要教授学生对知识学会迁移才能达到有效教学目标。有效的知识量也使学生对知识的获取产生心理愉悦的效应,对学生学习得到了很大帮助。

二、创设教学情境可以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教学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氛围,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促使学生在情境情感中提高对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从而达到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在创设情境教学中应注意几点:

1.创设情境目标明确

在课堂中,对教师来说每一节课都有教学任务及目标,而对学生来说也有着学习任务和目标。所以,教师创设情境的目标,要既利于教师教学又能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效率。创设情境应结合数学教材,结合学生对知识的认知、理解能力出发,在教学目标中发挥出情境的作用。教师在情境教学中还要从中提炼出相关数学知识和问题,提出的问题要具有明确性和启发性,不能笼统带过。

2.创设情境应具有一定的时代气息

教师应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长远目光,在现今社会,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学生可以通过计算机信息获得很多知识信息,教师应让学生学会对社会有一种关心心态,关心国家大事件,国家的发展等等。情境中的时代信息例如2008年我们中国北京申奥的成功,教师可以展示我们得票统计图,让学生根据统计图来利用学习的《百分数应用》计算一下得票率等,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来让学生了解社会信息。

3.创设情境应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

情境的创设具有多样化,情境应依据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对社会的认知进行创设,小学生还处在人生的儿童时期,儿童的心理特征还比较多动,喜欢玩耍,所以,教师可以根据这一特征创设故事情境、游戏情境、实验情境等多种形式。这样的情境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在情境中利用数学知识的魅力来吸引学生。

三、探究式教学提升学习有效性

怎么样可以有效提高数学教学质量?随着现在的教学研究,已经被“有效教学“这个新名词所替代了,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在课堂中,教学过程是否有效,取决于学生对课堂教学的积极参与,学生自主、和谐的学习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小学生虽然是课堂主体,但也因年龄、知识以及经验等多方面不成熟的因素,大大限制了小学生对问题理解、分析的能力。所以,教师作为学生的引领和组织者,应适时的引导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学会怎样去主动学习,教师尤其在学生的不懂之处,应及时点拨指导。小学生对游戏可以说完全没有抵抗力,所以,有效的学习过程还可以通过游戏实施,所有的策略都是为了挖掘学生的潜能,使每一名学生都在进步中得到发展。

四、利用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是数学的渊源和归宿,其间大量的素材可以成为数学课堂中学生应用的材料。教师要做有心人,不断为学生提供生活素材,让生活走进课堂。真正让文本的“静态”数学变成生活的“动态”数学。要让学生觉得数学不是白学的,学了即可用得上,是实实在在的。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

总之,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其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无论课程改革到哪一步,“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教师永恒的追求。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刘玉和. 浅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 小学数学教育,2011(5):32-32.

[2]黄昌军.浅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 科学咨询, 2013(32):50-50.

[3]李群. 激趣教学提升效率——浅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4.

[4]陶琴坤.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J]. 新课程:教研版,2009(11).

猜你喜欢
课堂有效性提高思考
关于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建议
提高幼儿教育质量的策略研究
如何有效利用微课来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性
让作文互评提高能力
着眼课堂生成,提高思想品德课堂的有效性
漫谈初中作文教学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