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习惯之我见

2016-04-19 05:19王海艳
课程教育研究·下 2016年3期
关键词:习惯培养科学教学小学

王海艳

【摘要】所谓的习惯指的是通过长时间的积累,形成的一种行为方式,这种行为方式相对固定比较机械,要想提升学习质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势在必行。作为培养学生形成科学思维,培养其综合能力的小学科学学科,对小学生而言具有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小学科学教师应该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加以重视,并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选择科学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小学 科学教学 习惯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3-0163-01

进入新世纪后,国内在不断推进新课程教学改革,在科学学科教学工作上提出的要求更高。作为科学启蒙课程,小学科学重视对学生的科学素养进行培养。怎样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用怎样的方式对小学生的科学素养进行更好的培养,是每一位小学科学教师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之一。笔者认为对学生的学习习惯进行培养,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有效提升其科学素养水平的有效途径。在本文中笔者首先分析了培养小学生学习习惯的重要性,然后探讨了怎样培养小学生科学学习的习惯。

一、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影响学习效率、质量的直接原因为学习习惯,小学阶段正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作为科学课程教师应该重视该问题,帮助和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提升学习质量

学习习惯可以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学习和娱乐之间的关系科学的处理,即使在玩乐的时候也能学得知识,通过这样的方式促进科学课程的学习。世界上不存在学习的天才,但是良好的学习习惯会促进学习质量和效果的提升,让学生高质量的完成学习任务。如,每天坚持完成三个难题,通过长时间的积累,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会有效的提升。不仅如此,智力在学习成绩上发挥的作用并不明显,科学研究表明其仅仅占20%,起主导作用的为非智力因素,其中非智力因素中最重要的则是学习习惯。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会提升学生的学习进程,如细心检查的习惯一旦养成,学生的成绩会大幅度提升,学习的自信息更甚。

2.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学生的学习成绩会因为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而提升,同时还能够督促其完善自己,保持不断完善自我。但是,良好的学习习惯并非短时间内可以养成,需要长时间坚持的同时还需要不断地矫正。学习习惯一旦养成,会提升包括科学课程在内的所有课程的学习质量,让学生抱有“学无止境”的心态投入学习之中,最终养成终身学习的意识。不仅如此,在良好学习习惯的“约束”下,学生会自发的学习,深入探究科学课程,在自主学习中明确的认识科学内容,了解自身存在的不足。教师讲解的时候会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照教师讲述的内容深化自己对知识的认识,有效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培养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教学措施

要想培养小学生学习科学课程良好的习惯,就需要对小学科学教学的宗旨有清醒的认识,根据学生和学校的实际情况选择有效的教学方式,积极的改进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综合素质。

1.根据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学习习惯

教师是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第一责任人,教师的日常教学会对学生学习习惯造成重大的影响。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在学习习惯的培养融入小学科学教学课程之中,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让学生认同这种学习方式,在实际中践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或者以教师提供的学习习惯为基础,根据自身的学习特点进行符合自身的转变。如在学习“植物的一生”知识时,教师可以以植物生长、发育的特点,对学生坚持不懈、认真观察的学习习惯进行培养。对上述习惯进行培养的过程中,教师向学生分配学习任务,让学生在课下寻找自己喜欢的植物,要求学生深入观察该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然后自行查找资料深入了解该植物,总结它生长所需的环境。该过程需要学生认真的观察,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把生活经验融入资料之中,然后反复的论证其中存在的问题,逐渐养成细心、认真以及不轻易言弃的学习习惯。

2.选用全面评价方式

作为一门需要不断探究的学科,相比小学科学课程的评价结果,评价过程更为重要。通过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挖掘出学生的发光点,强化学生学习的自信,这对其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极为有利。如在学习“神奇的机械”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生活中的体验对实验进行设计,对杠杆的作用加以论证。其中有一名同学仅仅是简单地实验就得出了上述结论,有一位同学经过多次实验验证也得出和上述同学一样的结论。教师的判定结果均为正确,但是教师应该严谨的对待两位同学论证的过程。要是仅仅对结果进行评价,两位同学肯定都没有错;如果根据验证花费的时间,第一位同学更突出,但是作为教师应该发现第二位同学对待科学严谨、求实、踏实的学习态度,这更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学习习惯,教师应该积极的赞扬第二位同学,不仅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更保护了尚处于形成阶段的学习习惯。

不仅如此,运用过程性评价会让学生对自身存在的不足充分的认识,如有的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一把抓学习内容,不能做到有详有略,认为所有的知识都重要。通过结果教师评价学生学习的过程,科学的点评,给存在上述问题的学生敲响警钟,让其充分的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督促养成全面把握学习重点,甄别知识点的良好习惯。

三、结束语

小学阶段是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会有极大的帮助,作为小学科学教师应该对此有清醒的认识。同时,学习习惯的养成并非一蹴而就,需要长时间的坚持,有一个自我完善的过程,作为教师要分析课堂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优化,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陈颖.努力建构“色、香、味、美”的小学科学课堂[J].江苏教育研究, 2015(29) .

[2]方元林.浅谈小学科学新课程理念下“卓越课堂”教学中的“改变”[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5(12) .

[3]任英丽.让学生拥有阳光般的心——小学科学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09(09) .

[4]吴叶飞.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新亮点——多媒体的应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10) .

猜你喜欢
习惯培养科学教学小学
小组合作在科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给学生带得走的智慧
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探讨
刍议农村学生英语学习习惯的培养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