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玉秀
〔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河南郑州451100〕
基于通识教育的财政学教学改革
鲁玉秀
〔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河南郑州451100〕
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财政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日益密切,掌握必要的财政学相关知识对于通识教育理念下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部分高校在财政学教学过程中,存在通识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内容和授课方式有违通识教育的宗旨、成绩考核不合理等问题。合理定位财政学通识教育课程、深化教学内容、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成绩评定方法,才能提升财政学在通识教育课程中的地位。
通识教育;教学改革;财政学;案例教学法
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即通常和一般教育,通识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和实践活动,注重基础教育和素质教育,有别于大学的专业教育。
高等教育首先要学习通识课程。《中庸》记载有: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学之;即只有博学,才可以达到知识的融会贯通。我国长期以来确立的专业教育理念,忽视通识课和基础课的教育,导致部分学生只注重专业课学习,对社会发展现状了解甚少,更不懂得如何融洽处理人和人之间的关系,适应社会能力较差。
1945年美国哈佛大学在《自由社会中的通识教育》报告中明确提出通识教育概念,将通识教育分为六大领域,即:文学艺术领域、历史研究领域、科学领域、外国文化领域、伦理道德领域和社会分析领域,其中的社会分析领域即要求学生了解一定的社会现象,具备观察分析一国社会制度和问题的能力。
财政学学科具有自身的特殊性,是理解政府行为的基础,其授课内容与通识教育所包含的社会分析领域联系密切,有助于培养通识人才所应具备的分析与判断社会问题能力。其涉及的公共物品、财政体制、财政政策等知识能够使学生对目前我国社会经济制度有一个深入全面的了解,而财政学重点讲授的社会保障以及税收制度等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1.通识课程定位不准确
目前,各高校对通识教育都比较重视,但是在具体课程设置中定位不准确,依然过于“专门化”,侧重于培养精通相关课程的专业人才。部分高校在通识课程设置中,缺乏整体构建,仅仅将教育部所规定的思想政治、体育、语言、计算机等课程作为必修通识课程;其他则定为选修课供学生选择。某高校设置的通识课程如下表:
表1 通识教育平台课设置
该校通识教育课程以公共基础课和选修课两种方式设置,基础课主要依据教育部的规定;选修课设置七大类,涉及不同的专业科目;显然财政学应该归入E大类,但是很多理工专业学生被排除在接受财政学课程学习的范围之外,学科限制比较明显,未突破专业壁垒;并且将财政学设置成选修课,很多学生以学分的多少和通过的难易程度为标准来选修课程,无法保证所有的学生接受一定的财政知识教育和了解一国的政府行为,不利于学生接受全面教育,也不利于跨专业人才的培养。所以亟需整体构建大学通识教育课程体系,设置财政学为各专业必选的通识课程。
2.教学模式缺乏通识精神
通识教育应该强化各学科的交融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问题的意识。而我国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特别是作为选修课的财政学教学,师生在教学中的定位和职责不科学,教师包揽了查资料、准备课件、讲课的所有内容,学生被动接受。实施财政学通识教学,要求教师具备更全面的知识和能力;如果教师不改革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学生很难领会财政学课程的要旨,更谈不上对政府活动的评判了。有些院校缺少实践教学环节,而仅凭课堂教学,学生无法将财政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自然也难以提升。传统教学模式不利于财政学通识教育,也影响到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3.教学内容和通识教育脱钩
有些高校课堂旷课率较高,有学生上课睡觉、玩手机等不正常现象,而这种情况在选修课表现尤甚。这和学生对该门课程重视程度不够有关系,也和教学内容有关。有些教师授课内容深度不够,缺少新信息、新知识;而通识课教学的教师,大多属于专业人才,惯以专业课教学方式进行财政学通识教学,而忽视了通识教育课程注重知识面拓展和多学科知识交互融合的学习特点。较强的专业和应用倾向,背离了通识教育的初衷。随着政府宏观政策的调整,财政学课程所包含的大量和我们的生活紧密相关的知识信息也在不断更新和变化;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扩展知识的内容和容量,不能引导学生应用相关财政理论思考现实问题,则很难培养具有广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人才。
4.成绩考核方式不合理
从现行财政学课程的考核方式来看,仍然是以闭卷考试为主,且存在期末“一考定成绩”的不合理现象。这种考核方式难以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也造成学生在学习中注重概念记忆和考试分数,而忽视应用实践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和素质教育脱节,未能达到通识教学的目标;在某种程度上也降低了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所以,应改革财政学通识教育的考核方式,采用更加科学合理的方法评定学生成绩。
1.准确定位财政学课程
高校应该整体构建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课程设置要灵活并有一定的弹性。着力培养学生的通用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突破学科和专业限制。提升财政学课程地位,需要通过通识教育平台课和专业平台课学习来实现。对经济和管理类专业的学生,财政学应该设置为专业平台课,教学以学生未来从事的职业和工作环境所必需的专业知识为主;要求学生不但要掌握财政学基础理论,还要培养他们运用专业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加大教学硬件投入,开发财税仿真教学软件,如税务教学软件,使学生掌握纳税申报、税务管理等基础知识,将专业知识转化为专业能力。
非经济和管理类专业则可以将财政学课程设置为通识课,相应的要减少课时,调整教学目标。培养知识面宽,适应能力强的“一专多能”应用型人才,以适应终身教育和职业岗位变化的需要。
2.调整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式
以研究政府行为为主的财政学课程,与国家政策相关度高,需要教师不断吸纳新知识,最新的政府预算和税收制度改革都应该在教学中体现出来。引导学生应用财政学理论,感悟财政课程的跨学科应用。在财政学教学中,要以通识精神融入专业化教学,培养提高非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用学生喜欢接受的教学方式,用多样化教学法,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比如,案例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就是常用的有效的通识课教学方式,案例教学既能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又能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结合,达到全面提升学生应用能力和通识素质的要求;而财政学通识课的特点尤其适合案例教学法。财政学以政府行为作为研究对象,财政理论比较抽象,传统的课堂讲授对学生来说理解比较困难,结合案例教学则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财政学具有较强的应用实践性,其中涉及的社会公共消费支出、税收制度等大量经济案例就在我们身边,便于理论联系实际。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问题,组织学生到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调研,培养和提高学生以专业理论知识解决社会问题的信心和能力。
3.以通识精神改革成绩评定方式
目前的普通高校班级人数较多,如果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学生能力和创新作为考核标准和主要内容,会存在一定的困难。作为通识教育课程的考核评价,可以借鉴BETC(英国商业和技术教育委员会)所设置的考核方式,考核成绩采用“优秀”“良好”“通过”“不通过”四个等级,侧重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考核,整合专业能力和通用能力的评估权重,不同的专业设置不同的权重比值,重视对学生通用能力的培养和考核。通过布置作业、社会实践等多种方式,考核学生的专业能力,判断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如果专业基础理论没有学好,自然也谈不上能力的拓展发挥。当然,教师要对每一次作业给出明确的考核等级,或者给出相应的成绩。而考核学生的通用能力,则要侧重对学生全面素质和能力的评价,重视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与人合作沟通、安排任务和解决问题、数字的应用、科技的应用以及设计和创新等七大领域的能力。财政学课程的通用能力考核还可以借助于案例讨论、社会调研等方式,通过团队合作,小组讨论,判断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能力。
高等教育本科阶段的学习,只是我们学习的基础和准备阶段,培养全面的高级专业人才还需要进一步的深造和学习。高校要重视专业教育,但是也不要忽视通识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科学设置通识教育课程,合理规划并完善大学生的知识结构。
[1]王曙光,李兰.高等院校财政学专业能力培养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12):167-170.
[2]夏杉.中美高校通识教育课程对比研究及其启示[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06.
[3]朱顺贤.财政学通识课案例教学法优化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5(6):289-290.
[4]蒋红斌,梁婷.通识精神的彰显与我国大学通识教育改革[J].教育研究,2012(1):95-99.
[5]夏国祥.西方财政学在近代中国的传播[J].财经研究,2011(3):50-59.
(责任编辑:樊 霞)
10.3969/j.issn.2096-2452.2016.01.020
G642.0
A
2096-2452(2016)01-0084-03
2016-01-05
鲁玉秀(1982-),女,河南延津人,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讲师,硕士。
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教改基金资助项目(编号:2015JGYB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