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可雇佣能力要素结构的实证研究

2016-04-18 09:21:13崔惠斌
关键词:职业生涯专业知识权重

崔惠斌

(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广东广州 510006)

大学生可雇佣能力要素结构的实证研究

崔惠斌

(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广东广州 510006)

就业是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问题,提升可雇佣能力为促进大学生就业提供了新的视角。可雇佣能力不仅是指初次就业的能力,还应该包括未来职业生涯发展要求的相关能力。大学生可雇佣能力包括基础技能、情绪管理技能、专业知识技能、元技能等要素。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元技能是影响大学生可雇佣能力的核心因素,专业知识技能则制约了大学生可雇佣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另外,由于受教育经历的趋同,基础技能和情绪管理技能对可雇佣能力的影响并不明显。

大学生;可雇佣能力;核心因素;层次分析法

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自2001年起,中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长,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达到749万人,比2014年再增加22万人。而就业单位对于人才需求的结构没有发生较大的变化,从而造成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供求不平衡,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青年大学生必须具备一系列的核心工作能力来有效促进就业,这一能力通常被定义为就业能力。但事实上,获取就业岗位仅是初级目标,更重要的是如何推动持续的职业发展,可雇佣能力的提出正回应了这一问题。不同于简单的就业能力,可雇佣能力强调个人应具备的获得岗位、维持就业、重新就业,并且在工作岗位上能取得优异绩效的各种素质,涵盖了最初就业能力和未来胜任能力两大范畴,是促进职业获取和发展的关键。大学生正处于向职场转变的关键阶段,也是可雇佣能力形成的关键阶段,有必要在清楚界定可雇佣能力概念的基础上,建立可雇佣能力因素模型,考察促进可雇佣能力形成的核心因素,为大学生可雇佣能力全面提升和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一、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

可雇佣能力最早于20世纪初被提出,是指劳动者应具备的获得工作、保住工作、在工作中进步以及适应工作中所出现的变化的一系列能力的总称。随着研究不断深入,可雇佣能力概念内涵不断发展,许多研究从不同视角对可雇佣能力的结构和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强调可雇佣能力的影响因素大致可以划分为雇员特征、雇主需求和教育供给三个方面,[1-5]并尝试从职业生涯管理和胜任力的角度建立可雇佣能力的应用模型,认为可雇佣能力包括理解力、工作技能、效能信念和元认知四个方面。[6-7]Fugate&Kinicki从心理学的视角对模型进行了补充,强调对待工作中变化的开放性、工作和职业生涯弹性、工作和职业生涯主动性、职业生涯动机和工作认同的影响,可雇佣能力的研究得到了进一步完善。[8]值得注意的是,可雇佣能力不仅指初次获得就业的一系列基本能力,如何能在接下来的工作岗位中持续就业并获得晋升,从而不断实现个人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内在影响因素。[10-12]需要关注的是,雇员实现个人发展,在被他人雇佣的同时,也可以实现自我雇佣,即当前倡导的社会创业。但相关研究,如对于雇员自我雇佣的相关能力(如自主创业、自主经营等影响因素)的研究较为缺乏,也是进一步值得深化的方向。

高等教育是雇主与雇员之间的媒介,也是影响雇员可雇佣能力形成和提升的重要阶段。研究大学生可雇佣能力形成的特征和结构不仅能够有效促进就业,推动职业生涯的实现,同时也能从理论层面为可雇佣能力的发展提供依据。可雇佣能力不仅强调获得某个具体工作岗位的能力,还包括未来职业生涯发展的相关素质。因此大学生可雇佣能力的讨论更加注重职位的可发展性这一方面。曾湘泉从用人单位角度分析得出,雇主最看重的大学生素质前5个指标是专业知识与技艺、敬业精神、学习意愿与可塑性、沟通协调和解决问题能力。[13]苏文平等基于当前中国高校培养管理模式及学生学习就业特点,在对通过职业生涯干预提升大学生可雇佣能力影响效果研究的验证实践基础上,构建了一套关于高校教学培养体系、本科生就业能力和雇主评价体系三位一体的可雇佣能力要素开发模型,并指出高等教育应该结合雇佣者的需求,加强与社会雇主的合作与对话,根据大学生的可雇佣能力现状,改进自身的高等教育模式,培养更加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14]

二、大学生可雇佣能力要素结构体系的构建

大学生可雇佣能力要素结构应该是一个多元立体的能力体系。不同能力要素对可雇佣能力影响的作用机理和作用层次也不尽相同,结合以往研究可以发现,可雇佣能力可以初步划分为基础技能、情绪管理技能、专业知识技能以及元技能等四个部分。

(一)基础技能

基础技能是大学生就业的基础,也是大学生可雇佣的必要条件,指的是大学生在学习阶段培养的可以适应各种就业岗位基本要求的通用型能力,例如组织协调、人际沟通等。从现实情况来看,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自我管理能力是大学生基础技能的主要方面,这三项能力不仅是大学毕业生必备的重要能力,而且也是他们普遍欠缺的能力。大学生的基础技能可以细化为基本能力(听说读写的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等因素。其中,由于多数大学生生活经历类似,教育培养模式区别不大,基本能力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差异不是非常明显,对可雇佣能力的影响相对较弱。

(二)情绪管理技能

情绪管理技能指的是大学生面临情绪波动和压力时自我调节、自我解压的能力。具体到工作岗位上则主要包括对待工作中变化的开放性、工作和职业生涯弹性、工作和职业生涯主动性、职业生涯动机和工作认同。情绪管理技能越高,工作适应性则越强,对待工作中变化的包容和处理突发状况的能力就越强,可雇佣能力也随之越高,这在当前社会压力普遍较大的客观背景下表现得尤为突出。

(三)专业知识技能

由于现代社会是一个分工高度明确的社会,工作岗位的专业性需要越来越多的专业技术人才。专业知识与技能作为区别于基础技能的可雇佣能力,能使大学生拥有区别于其他人的核心竞争力,有利于其在工作岗位上发挥自身专业技能,使工作绩效得到全面实现,并使个体更加具有可辨别性。它属于专用型能力要素的范畴,既有研究也表明,专业知识技能在可雇佣能力研究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四)元技能

如前所述,可雇佣能力不仅指初次获得就业岗位的一系列能力,如何能在接下来的工作岗位中不断提升,实现个人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才是可雇佣能力关注的核心,与此相关的能力要素是可雇佣能力的关键,可以被定义为元技能。元技能是使可雇佣能力不断提升的技能,主要包括持续学习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和自我雇佣能力等方面。持续学习能力即与个人特征有关的智商与实践能力,对毕业生的可雇佣能力有正向影响。[9]开拓创新能力作为社会发展的驱动力之一,也是个人不断发展,在岗位中不断进步的关键要素。员工实现个人发展,不仅有传统就业的被雇佣模式,也可以实现自我雇佣,即自主创业。大学生自我雇佣的能力是自主创业、自身获得生活资料、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能力,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对大学生这一能力的培养又提出了新要求。

综上所述,基础技能、情绪管理技能、专业知识技能和元技能都是影响大学生可雇佣能力形成的关键要素,对大学生可雇佣能力有重要影响,但作用的层次和作用机理并不相同。从作用层次来看,基础技能和情绪管理技能在可雇佣能力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着基础作用,属于基础性可雇佣能力要素。同时专业知识技能和元技能起到了推动可雇佣能力升华的作用,属于操作性可雇佣能力要素。而从作用机理来看,基础技能和情绪管理技能属于隐性技能范畴,是可雇佣能力形成的重要支撑,同时也对其他两个能力要素的形成起到了基础作用。专业知识技能和元技能则属于显性技能范畴,更加易于在大学生分析解决具体问题的行为中被直接观测到。另外,元技能是可雇佣能力有别于其他能力的重要要素,是可发展性的集中体现,在立体化的大学生可雇佣能力要素结构体系(如图1所示)中处于最顶端的位置。最后,从作用效果来看,四种能力要素都对大学生可雇佣能力有正向的积极影响,但由于人才培养“标准化”的原因,基础技能的影响效果相对较弱,而元技能是可雇佣能力的核心能力要素,对可雇佣能力的影响效果较为明显。

图1 可雇佣能力要素结构体系

三、大学生可雇佣能力要素结构的实证分析

(一)数据来源与处理方法

本文以广东地区高校本科专业学生为调查样本编制问卷,通过测定信度发现,问卷的Alpha系数达到0.836,说明问卷问题对于客观事实的反映程度较好,后续分析结果是可信的。调查采用分层等距抽样的方式,共计发放问卷1 523份,回收有效问卷为1 495份,能够较好地反映出大学生可雇佣能力的基本特征和能力要素结构。

本文采用AHP层次分析法来考察大学生的可雇佣能力。AHP(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决策分析方法。该方法将复杂的问题涉及的各个方面层层分解,在比原来的层次要简单的层次上逐步分解,将人的主观判断用数量形式表达和处理,适用于解决难以完全定量或定性分析的问题。利用AHP分析方法,能够较好地厘清可雇佣能力的结构和影响因素。

(二)实证研究

1.构建层次结构模型

如前所述,大学生可雇佣能力可通过基础技能、情绪管理技能、专业知识技能以及元技能四个指标进行表征。将各指标通过综合权衡及科学分析后分解为可雇佣能力的具体指标,并构建出具体的层次结构模型(见图2)。

图2 层次结构模型

2.指标权重判断及检验

邀请专家组对各层指标权重进行设定,根据不同因子在能力要素中的重要性进行打分并排序,以此来确定不同能力要素对大学生可雇佣能力的影响。从具体操作来看,首先各自先确定不同的指标权重,然后再按照两两指标对比的原则,按照1~9标度法进行对比,最后再针对以上设定的权重进行集体讨论确定。经过讨论,各指标关系如表1所示。

根据上述专家组设定指标权重对比值可以构建出相应的判断矩阵,然后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如果CR值大于0.1,则需要重新权衡各个指标之间的对比值。

表1 各层间两两指标对比

经过检验后,分类指标、基本能力、心理素质、专业知识技能、元技能的CR值分别为0.065 2、0.054 0、0.003 6、0.000 0、0.072 5,均小于0.1,说明专家组成员设定的指标组成的矩阵具有相对一致性,计算所得的权重有效,无需再修改相对权重值。

3.计算各层级指标的权重

分别将以上各层指标权重相对于综合可雇佣能力X的权重进行计算,其中,基础技能A、情绪管理技能B、专业知识技能C、元技能D的权重分别为:0.048 0、0.101 0、0.208 3、0.642 7。各层具体指标权重见表2。

表2 各层具体指标权重计算结果

4.可雇佣能力指标得分的确定及可雇佣能力得分比值的计算

经过AHP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后,根据问卷的调查数据进行整理、筛选、计算得出大学生可雇佣能力要素指标的相关得分,每个具体指标的满分得分都是10分,具体指标标准以及相应得分如表3所示。将各项具体得分与AHP层次分析法所得的权重进行进一步计算。通过计算,得出不同的可雇佣能力要素的得分比值,详见表4与表5。

表3 具体指标标准及得分

表4 大学生的可雇佣能力要素得分比值

表5 大学生的可雇佣能力要素具体指标得分比值

从表4中可发现,在分类指标层面,元技能是最为重要的,其权重达到0.642 7,之后是专业知识技能(0.208 3)和心理素质(0.101 0),最后是基本能力(0.048 0),进一步支持了之前得到的理论判断。从表5所示的具体二级指标中发现,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领导)、专业知识、逻辑推理及思维、资源运用、自我雇佣能力有待提高。

四、研究结论与政策涵义

(一)元技能是大学生可雇佣能力的核心要素

研究表明,元技能在可雇佣能力要素中所占权重最大,是可雇佣能力的核心要素,进一步说明了职业发展潜力越大的学生,其可雇佣能力越突出。事实上,元技能既是影响专业知识技能的因素之一,又是衡量雇员未来职业发展潜力的关键标准,元技能越突出的学生,其可雇佣能力越强,且具有良好的成长性,并在一定条件下有利于向自我雇佣的创业模式转变。但在具体指标表现中,学生在自我雇佣能力(元技能二级指标)上得分较低,创业精神较为欠缺,进一步说明学生的可雇佣能力发展仍然遵循着求职的传统路径,这直接影响到大学生创新创业行为的实现。相比而言,由于基础技能和情绪管理技能与大学生智力及教育经历有直接联系,在趋同的背景下这两个能力要素的影响程度反而较小,并不明显。

因此,高校应着重提升大学生自身的元技能,即持续学习能力、开拓创新能力、自我雇佣能力的发展,帮助学生制定职业发展规划,并进行针对性培养。进一步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在当前高等教育当中的主体地位,强化素质教育,关注学生持续学习能力、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将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有机结合,利用“创客空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等活动多平台多形式地促进大学生可雇佣能力得到系统提升。

(二)专业知识技能制约了大学生可雇佣能力进一步发展

专业知识技能属于操作性的大学生可雇佣能力要素,属于显性技能,是大学生核心竞争能力最直观的表现。但从实证研究结果来看,在专业知识技能要素中多项二级指标,如专业知识、逻辑推理及思维、资源运用能力等均得分较低,说明大学生对未来专业技术要求较高的岗位缺乏足够胜任力,导致了求职市场上空缺岗位和大学生求职者同时出现的结构性问题。

由于目前高等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忽视了和市场需求的有效衔接,一方面导致学生专业知识技能薄弱,初次就业适应时间长,职业发展遇到瓶颈;另一方面也会导致企业培训成本增加,社会资源无法得到优化配置。因此,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载体,应注重与市场需求结合,加强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的培养,结合相关部门对职业资格的相关要求,提高大学生对预期就业岗位的胜任能力,促进可雇佣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1] BRENNAN J,JOHNSTON B,LITTLE B,et al.The Employment of UK Graduates:Comparisons with Europe and Japan[M].The Higher Education Funding Council for England,2001.

[2] BORDEN V,EVENBECK S.Developing Principles for Undergraduate Learning that Align Primary,Secondary and Tertiary Education with Each Other and with WorkforceRequirements[J].Higher Education,2003(3):19-31.

[3] MATTI E.Lindberg“At the Frontier of Graduate Surveys”assessing participation and employability of graduateswithmaster’s degree in nine European countries[J]. Higher Education,2007,53:623-644.

[4] BROWN P,HESKETH A,WILLIAMSS.Employability in a knowledge-driven economy[M]∥KNIGHT P(eds.).Skills plus conference Innovation in Education for Employability.Manchester:Manchester Metropolitan University Press,2002:5-25.

[5] YUZHUO CAI.Graduate employability: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understanding employers’perceptions[J]. High Education,2013,65:457-469

[6] HILLAGE J,ANDPOLLARD E.Employability:Developing a framework for policy analysis[M].London:DfEE,1998.

[7] YORKE M,KNIGHT P T.Embedding employ ability into the curriculum[M].York:Higher Education Academy,2004.

[8] M FUGATE,A KINICKI.A dispositional approach to employability:Development of ameasure and test of implications for employee reactions to organizational change[J].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2008,81(3):503-527.

[9] MANTZ YORKE,PETER T KNIGHT.Curricula for economic and social gain[J].Higher Education,2006,51:565-588.

[10]田双喜,田艳媚.以可雇佣性为导向的高校就业指导实践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3(4):107-108.

[11]曲秉春,金喜在.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对策研究[J].经济纵横,2009(9):43-44,82.

[12]郭文臣,迟文倩,肖洪钧,等.可就业能力研究:价值与趋势[J].管理学报,2010(5):686-691,701.

[13]曾湘泉.变革中的就业环境与中国大学生就业[J].经济研究,2004(6):87-95.

[14]苏文平,张小菊,周宏岩,等.构建中国大学生可雇佣能力开发模型[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108-113,70.

[责任编辑 罗海丰]

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Factors Structure of Employ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CUIHuibi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Guangzhou,Guangdong,510006,China)

College Students’employment is important in the developmentof socialeconomy.Promotion of college students’employability is a new perspective.Employability refers to the initial employment ability,and the employee’s future career development related quality.College Students’employability include basic skills,emotionalmanagement skills,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skills,skills and other factors.This Empirical study shows that themeta skills are the cor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college students’employmentability,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skills restrict the college students’employment ability of further development.In addition,because of the convergence of education,influence of basic skills and emotionalmanagement skills on employment ability is not obvious.

college students;employability;core factors;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G647,F241

:A

:1671-394X(2016)08-0085-06

2016-05-06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14JDSZ2308)

崔惠斌,华南师范大学助理研究员,博士,从事就业理论与政策研究。

猜你喜欢
职业生涯专业知识权重
权重常思“浮名轻”
当代陕西(2020年17期)2020-10-28 08:18:18
员工职业生涯管理及实施
为党督政勤履职 代民行权重担当
人大建设(2018年5期)2018-08-16 07:09:00
基于公约式权重的截短线性分组码盲识别方法
电信科学(2017年6期)2017-07-01 15:44:57
传播专业知识,启迪成长智慧
风能(2017年2期)2017-05-15 01:52:42
幼儿师范学校职业生涯教育的初步探索
层次分析法权重的计算:基于Lingo的数学模型
河南科技(2014年15期)2014-02-27 14:12:51
软件技术专业知识地图的应用研究
走近美国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
如何判断你的老板是个“精神病”
海外英语(2013年8期)2013-11-22 09: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