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教学法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运用

2016-04-17 02:36:40叶知顺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中国女排解决问题探究

叶知顺

(闽侯良存华侨学校,福建 福州 350100)

问题教学法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运用

叶知顺

(闽侯良存华侨学校,福建 福州 350100)

文章主要阐述问题化教学在思品课中的实践运用,以“问题”为引导,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导,以帮助学生感悟、领会知识的内涵为目的,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提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优化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效率。

问题化教学;思想品德;创新发展;艺术

目前所认可的问题化教学是指以一系列精心设计的质量优良、类型丰富的有效教学问题来贯穿教学过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认知能力与高级思维技能的发展,实现其对课程内容持久深入理解的一种教学模式。[1]为了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众多教育工作者也在不断尝试探索问题化教学的运用模式。

实践证明,问题化教学在教学实践中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内化知识,塑造学生的独立人格。

“以人为本”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在其教育理念指导下,培养学生思维创造能力,塑造独立人格是教育的根本。问题教学法适应这种要求,虽然有教师的指点,但更强调学生的独立判断、思考、探究,创新发展。让学生在独立创新发展学习中,独立性品质、创新发展能力得以成长,所以问题教学法有助于塑造独立人格和创新发展能力。[2]

一、创设“问题情境”的原则

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为学生在最近发展区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其超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下一发展区。在思品课的导入、新课等环节让情境问题化,就能帮助学生向课堂纵深处发展。教师从教学需要出发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或氛围,通过课堂实现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让课堂教学在问题情境中层层推进。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问题情境的设置要注意以下几点:(1)顺序性原则。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充分掌握学情、研读教材,使本课的新知识能在原有知识中破茧而生,让学生通过对不同层次问题的探讨,逐渐把新旧知识建构、融入、完善,形成一个有序的、灵活延伸的、立体网状的知识结构。(2)层次性原则。设计问题时应遵循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设计中要体现对全体的关照,兼顾不同学生的学力水平,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有选择性的设计问题,有选择性的提问各层次段的学生,从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体现因材施教。(3)启发性原则。创设问题情境要遵循启发性原则。运用启发性原则,应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进来,并且要注意启动的方式和时机。比如有的教师提出的问题太难,学生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思路;有的教师没有设计好问题,学生联系不到本课所要关联的知识,达不到课标的要求;还有的教师刚提出问题,就要求学生回答,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等等。这都是教师在实际操作中要注意的事项。(4)目标性原则。教师要以教学“三维”目标为重要依据,对教材知识点要有准确理解和充分把握,然后以相应的科学知识点为依托,设计的问题能符合教学目标。(5)开放性原则。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课堂教学设问要重视学生思维,易于引导,能形成与本节课相关的结论。在课堂中有矛盾,有冲突时,正是引导和思辩最佳时候,教师不要急于压制,急于统一思想,可以放手让学生展开多角度、多方向的思维活动,去自由争论,鼓励学生自由探索,在激辩中获取知识。

二、适当以问题为中心拓展课外探究活动

课外探究活动是在课堂之外,以问题为中心、以活动为载体、以研究为形式、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标的综合实践。通过组织开展课外探究活动,让学生对感兴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在探究中学生尽可能尝试采用不同的方法获取新的知识和能力。问题教学法模式有助于引导学生独立发现问题,自主学习,更有效地激发学习热情,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提高探究能力,培养社会责任感等。

为了提升课外探究活动的实效性,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自己感兴趣、乐于参与的问题,要提醒学生注意确立课题的时代性、科学性、可行性,选题和选材尽量要来自我们的生活和学习。让学生在真实的任务情景中完成学习实践活动,解决问题。

例如九年级《灿烂的中华文化》,就可以设定为课外探究活动课。课前布置学生做个小调查,调查他们生活的地方有哪些非物质文化或者民俗文化,这些文化的现状以及对当地的影响,并让他们对这些文化提出保护的建议,最后生成报告。当同学们带着自己的调查结果到课堂上交流时,课堂成了学生表演的舞台,气氛异常热烈。同学们一致认为:我们的文化灿烂多彩,源远流长,要保护我们的文化,刻不容缓。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进行指导、归纳、总结就能顺理成章,体现思想品德教学“源于学生的生活又高于学生生活的目标”。

三、鼓励学生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主动学习

当前思品课教学的改革核心是改变原有被动式的学习方式,建立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改理念。自主合作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的变革,它能培养学习主动性、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人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从而使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化,既有生气和乐趣,又有挑战性,师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充分的发挥。

教师要注意一个问题,教学的内容必须是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把最大时空留给学生,保证课堂的高效。教学的过程一般是学生提出问题——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解决问题——教师统一认识。教师不轻易把问题和方法主动讲出来,都是学生在主动地提出、思考、解决问题,教师补充归纳,指导解疑,这样能够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在学习八年级《合作!竞争!》这课时,对“在合作中竞争”的理解有困难,不易解决。针对学生的问题,在教学题材上选用了中国女排的一些事例,从网络报纸上找到中国女排和主教练郎平一些相关报道,制作了一个课前引导视频,播放完后开始设问:中国女排接连取得好成绩主要靠的是什么?让学生小组讨论,学生答案很多,把正确的慨括出来,比如郎平的指导、国家的重视、队员努力等等,但最主要的要把“团队间的合作”给提取出来;中国女排队员在合作的同时有没有竞争呢?这些竞争对中国女排的整体实力有什么影响?中国女排取得好成绩是合作的结果还是竞争的结果?教学内容通过问题层层深化,在问题引导下逐步思考,得出结论,得出“在合作中竞争”的内涵。在教师适时引导,点拨深化,让学生达到了自我感知、自我认识的内化效果。

亚里士多德讲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思维的动力,所以问题化教学的设置是一门富有创造力的艺术,它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在思考中向教材纵深处推进,在交流中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问题化教学也在鞭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敢于创新、不断完善,以“问题”为引导,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导,以帮助学生感悟、领会知识的内涵为目的,这才是问题化教学模式不断焕发出生机和活力的魅力所在。

[1]胡小勇.问题化教学设计——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变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2]关文信,王立彬,范青岩.新课程理念与初中政治课堂教学实施[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G623.1

A

1673-9884(2016)05-0095-02

2016-03-25

叶知顺(1969-),男,福建闽侯人,闽侯良存华侨学校一级教师。

猜你喜欢
中国女排解决问题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今日农业(2021年9期)2021-11-26 07:41:24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中等数学(2021年11期)2021-02-12 05:11:46
中国女排《夺冠》之路
环球人物(2020年19期)2020-10-10 06:49:27
中国女排:唯有拼搏,方能致远
学生天地(2020年6期)2020-08-25 09:10:46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快乐语文(2018年13期)2018-06-11 01:18:16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中等数学(2018年11期)2018-02-16 07:47:42
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