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表演学习例谈

2016-04-17 02:36:40沈励斌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红狐木偶笔者

沈励斌

(诏安县金星乡中心小学,福建 诏安 363500)

小学语文课堂表演学习例谈

沈励斌

(诏安县金星乡中心小学,福建 诏安 363500)

由于语言文字信号的抽象性特点,在中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可以引入“课堂表演”学习,化抽象为形象,使语文课堂灵动活泼、充满生气,让学生增进文本理解,训练语言表达,促进多维思考,在学到语文的知识、方法的同时,提高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课堂表演;学习;研究

心理学研究认为,中低年级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占主导。由于语言文字信号的抽象性特点,在中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引入“课堂表演”学习,可化抽象为形象,可创设问题情景,引领学生课堂表演学习,让他们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对知识的获取过程中,去训练语文能力。

一、课堂表演增进文本理解

让学生进行课堂表演学习,应该坚持以理解文本内涵为核心,以提高语文素养为目的。具体做法是借助表演激趣、导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引领他们去深入品读文本,准确把握蕴含于文本字里行间的思想、道德与文化内涵,从中训练语文能力。教师千万不能本末倒置,让学生为表演而表演,用表演替代对文本的阅读、理解。

如教学《小木偶的故事》一课,为了引导学生借助表演理解文本,笔者是这样设计课堂表演的:

谈话激趣:“同学们有兴趣把 《小木偶的故事》剧情表演出来吗?”学生个个争先恐后:“我来表演!”笔者启发:“要表演得准确,就得先知道这个童话剧本里有哪些角色,讲的是他们的什么故事。”学生认真默读课文,很快归纳出故事脉络:①“老木匠”动手做了一个漂亮的“小木偶”,但只给他一个“笑”的表情;②狡猾的“小红狐”故意诬陷“小木偶”偷了红包包;③“黑熊警官”误解“小木偶”;④“小兔”误解“小木偶”;⑤“老婆婆”误解“小木偶”;⑥“小女巫”送给“小木偶”所有的表情……笔者引导他们根据提纲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学生讲述起来井井有条:“老木匠”做了一个漂亮的“小木偶”,只给他一个“笑”的表情……“小女巫”送给“小木偶”所有的表情”。对于学生这种依靠自主阅读所得的结果,笔者给予充分的肯定,并且提高要求:“能否讲得简练些?”同学们把“黑熊警官误解小木偶”等概括为:“大家都误会了‘小木偶’”。进而,笔者引导大家总结方法:要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可以先抓住主要人物,弄清他们做了些什么,再想一想:哪些事情能够合并起来说,最后用简练的话连起来说。本节课中,笔者以表演作为任务驱动契机,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启发学生一步步潜心阅读、理解文本。

二、课堂表演锻炼语言表达

教师要善于借助表演,促使文本抽象的文字信息转化为具体直观的形象,充分展现语言的活力,启发学生在形象具体的感知中,探索发现与总结课文的表达特点,并给予及时的方法迁移训练,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如《小木偶的故事》一文,在情节描写过程中,作者尤其注意抓住角色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活动细节来进行刻画,人物形象显得丰满、生动。这就是这篇课文的写作特色。因此,教学时,笔者引导学生从这个训练点入手,进行课堂表演,训练语言表达。

第一步:“师扶生演”。先要求研读“老婆婆”等误解“小木偶”的部分,聚焦关键词,并及时板书:写动作的——“抱”“蹲”“抬”“蹦蹦跳跳”“走”;写神态的——“笑嘻嘻”“龇牙咧嘴”“痛苦”“嘟嘟囔囔”;写语气的——“温柔”……在这基础上,笔者提示学生组成六人小组,进行合作表演。然后全班汇报表演,同时提示学生评一评:“哪些动作、语气语调、表情演得好;哪些还不够,该怎么演?”

在这一环节中,从自选情节切入,先引领学生深入研读课文,挖掘语言训练点,即文本中对各个角色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的词句,然后小组表演,最后在全班范围内进行交流,互动评价。这样,学生不仅深化了对文本的理解,而且学会了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等细节描写的意义和方法。

第二步:“学生自导自演”。笔者启发学生按剧情发展分成五个片段:即“老木匠”做了一个“小木偶”,只给他“笑”的表情……“小女巫”知道后送给“小木偶”所有的表情。然后,指导各个小组自主选择不同剧情表演。学生兴趣勃勃,积极讨论,并栩栩如生地表演了出来。

随后,笔者激发思考:“大家演得这么好,除了你们有表演本领外,还有什么原因呢?”学生不约而同地说:“课文的故事好!”“这个童话故事好在哪?”笔者穷追不舍。学生答道:作者把人物动作、神态、语言写得具体生动,所以,一看就知道了该怎么演。

笔者“亮出底牌”:接下来,同学们也来当小说家,续写‘小木偶’的故事。”并提示写的时候要抓住动作、语言、神态等细节写具体。

课堂小练笔:“于是,小木偶和其他人一样,有了表达喜、怒、哀、乐等的表情,它心情舒畅极了,哼着小曲,蹦蹦跳跳地往里走。走着,走着,突然,它看见了不远处树荫下,小红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了文本的范例借鉴,以及自主表演的体验,学生对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有了深刻的理解,写出来的文章也特别富有情趣了。如有的这样写:

从此,小木偶拥有了人类喜怒哀乐等所有的表情,它心情舒畅极了,哼着小曲,蹦蹦跳跳地往里走。走着,走着,突然,它看见了不远处树荫下,小红狐背着红包包得意洋洋地甩来甩去。小木偶气得鼻子都歪了,它像箭一样冲过去,一把拽住小红狐,指着它的鼻子说:“把包还给我,你这个可恶的家伙!”小红狐轻蔑地说:“这个包是你的,又怎么样?你只会笑,连警察都不相信你。哈哈哈……”

三、课堂表演促进多维思考

智力的核心是思维。新课标尤其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每个学生都是一个活生生的独立的个体,是发展中的人。他们在身临其境的表演与体验中,由于生活经验、知识基础以及能力优势的不同,就必然会有不同的体验与感触,形成不同的思维结果。教师应满足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需要,循循善诱,引领学生在表演中仔细体验、感悟人物的内心活动,展开多维思考,畅谈感悟,训练与提高学生发现、创新的思维能力与品质。

如表演完了《小木偶的故事》,故事中所有角色的形象已经在学生的脑海里留下深深的烙印。大家被情节所感染,与小木偶一样,有着喜怒哀乐,体验着人间冷暖、是非和曲直。为了升华学生思维和情感,笔者启发讨论:“‘老木匠’说笑是很重要的。但是如果只会笑,不会别的表情,那可是远远不够的。你们认同这个观点对吗,为什么?”学生经过讨论,有了不同的见解。有的说:“笑当然很重要,我们不是提倡微笑吗……”有的说:“我完全认同这个观点,因为如果只是会笑,就难免会被别人被误解。小木偶的经历就是证明。”……可见,正是成功的表演,有效地点燃了学生智慧的火花。

总之,借助课堂表演,有利于创设具体、直观的情景,让学生愉快地学习、快乐地思考,不仅学到语文的知识、方法,提高综合能力,而且还培养了学生学习兴趣,使语文课真正成为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训练的实践课。

[1]朱呈环.小议课堂表演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民营科技,2008(01).

[2]钮添美.课堂表演:为语文教学添活力[J].小学教学参考,2011(01).

[3]徐慧林,杨再隋.课改:呼唤本色语文——访知名语文教育专家杨再隋[J].江西教育,2006(08).

G623.2

A

1673-9884(2016)05-0030-02

2016-03-16

沈励斌(1972-),男,福建诏安人,诏安县金星乡中心小学高级教师。

猜你喜欢
红狐木偶笔者
木偶和木偶戏
小红狐脱险
这才是真正的PS高手
走近木偶传承人
木偶
学生天地(2017年1期)2017-05-17 05:48:15
木偶的眼泪(一)
谁最聪明
Google Reader订阅按需读
两个插件,让Chrome变身iPhone
性能相差达32%
微型计算机(2009年3期)2009-01-22 02:2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