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含雪
(悉尼大学商学院,澳大利亚悉尼NSW2006)
从电影中的跨文化因素看中美文化的差异
杨含雪
(悉尼大学商学院,澳大利亚悉尼NSW2006)
综合文化与跨文化相关的定义,运用相关的文化分析模型,选取一系列以中美文化冲突为题材的电影,对电影中的中美两国之间的文化差异进行分析,并将文化差异分为表层差异,非价值导向型差异,以及核心差异。研究表明:中国文化具有高语境,集体主义,高权利距离,男性化特征;而美国文化具有低语境,个人主义,低权利距离,女性化特征。对于不确定性规避,中美两国并未表现出明显差异。同时,长期导向型和短期导向型特征均在中国文化中有所体现,这意味着一国文化可以同时具有同一维度的不同特征,而非必须极端化。并对其成因归纳总结,最后对如何缓解和避免文化冲突提出相关建议。
跨文化因素;电影;中美文化;文化差异
由于政治和经济上的频繁互动,中美两国人民沟通日益紧密。历史悠久的中国是东方文明的诞生地,而仅有两百余年历史的美国则是西方文明的中心,文化背景差异极有可能使两国人民在沟通中产生误解甚至冲突。因此,了解文化差异对于有效沟通必不可少。
文化是日常生活中的常用词,然而它涵盖面广泛且抽象,很少有人能就其给出一个清晰明确的定义。
Kroeber和Kluckhohn(1952,p57)[1]通过总结164种文化的定义,将文化概括为“后天习得的行为方式,此类行为方式可以是明示也可以是暗示。这类行为方式通过一系列符号来传递,它们构成了一部分群体最显著的成就,并在工艺作品中得以具现。文化的核心要素包括各种传统思想,尤其是与这些传统思想所连结的价值体系”。Damen(1987,p367)[2]认为文化是一种后天习得并由部分人群共有的日常生活或者行为方式,这些行为方式遍及人类社会行为的方方面面。Mitchell(2013)[3]则将文化定义为一系列习得并为个体或者社会群体所共有的核心价值、信念信仰、知识体系、道德标准、法律条文以及行为习惯,它们指导个体应该如何看待自己或者他人并做出相应的行动。
全球化促使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相互交流,跨文化交际由此产生。电影创作源自于生活,它能有效使人们接触并了解到未曾经历的场景。因此,研究含有跨文化冲突与融合元素的电影是一种了解不同文化特质的有效方式。
(一)高低语境分析
Hall(1973)[4]在其著作The Silent Language中提出高语境文化和低语境文化的概念。高语境文化中,人们更倾向于委婉表达,有时会通过内隐的方式,如眼神接触和手势来传递信息。而低语境文化中,人们更倾向于直接表达意见。
这一理论最大成就在于它将跨文化交际与语言学相联系,这一理论的不足之处也在于此,因为价值体系比语言差异对跨文化交际影响更为明显。
(二)霍弗斯特的文化维度模型
历经十年的不懈努力,通过对全球66个国家的1117000名IBM员工进行问卷调查,Hofstede(霍弗斯特)(1980)[5]于1980年出版了他的著作Culture’s Consequences。此书介绍了四维文化模型,包括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权利距离,不确定性规避,以及男性化和女性化。在Culture and Organization一书中,Hofstede(霍弗斯特)(1991)[6]加入了第五维模型,长期导向与短期导向,这一维度主要用于研究东方文化。由于当时IBM尚未在中国设立子公司,有关中美之间文化差异的指数在2001年才正式发布。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用于衡量个人与集体之间的联系。集体主义文化中人们对他们所从属的组织,比如家庭和公司,有更高的忠诚度,这一文化鼓励个人为集体做出牺牲。而在个人主义文化中则更重视个人利益。
权利距离用于衡量人们如何看待不公平的权利分配。高权利距离文化下等级森严,低层需要服从高层,哪怕高层提出不合理的要求。
不确定性规避衡量人们如何对待不确定的情况。高不确定性规避文化会采取各种措施,比如科学和制度,以规避不确定性。
男性化和女性化则体现在人们如何对男性和女性进行社会分工,以及如何评价男性化和女性化的社会特征。在男性化文化中,男性往往拥有更高的社会地位,而大众会更加看重权利和物质。在女性化文化中,男女性地位会更加平等,社会和谐和精神满足更具有价值。
长期导向与短期导向主要用于研究东方文化,体现人们对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的偏好,长期导向型文化更加未雨绸缪,对于勤勉和忍耐这两项特质赋予高度评价,而短期导向文化则更尊重传统,同时也更看重面子。
艺术作品是文化中的重要元素。电影作为一种可视听的综合艺术作品,与其他艺术作品相比,电影能更有效的展示和传播文化。文化可通过内隐和外显两种方式表达,在跨文化交际中,人们不仅通过语言进行沟通,还通过非语言方式传递信息。通过观看电影,观众不仅可以接受语言信息,而且可以通过观察面部表情、手势等来捕捉非语言信息。因此,电影成为文化的重要展示平台(Malinger,2003)[7]。
电影中的跨文化因素可被划分为两类。一类为刻板印象,刻板印象假设同一民族的所有个体都拥有完全相同的特征,这些特征多为主观推测,而且往往被夸张以凸显文化冲突。另一类则客观反映了跨文化交际实情,这一类型电影对于跨文化交际学习与研究有重要意义。反映中美跨文化交际的电影包括《推手》(1991年),《喜宴》(1993年),《喜福会》(1993年),《刮痧》(2001年),《面子》(2005年),《孙子从美国来》(2012年)等等。
跨文化交际这一概念被引入中国不足三十年,大部分文献都将《刮痧》作为重点研究对象。
虽然文化渗透于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并非所有文化差异都会对跨文化交际有所影响。因此,根据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我们可以将文化差异划分为如下三种类别:表层差异,非价值导向型差异,以及核心差异。
(一)表层差异
表层差异与文化冲突之间没有必然联系,电影呈现的表面差异主要有两种,饮食与服饰。
饮食是最明显的表层差异,各国传统食物作为其文化的代表之一都别具特色,但这极少造成冲突。在《面子》中,威尔的朋友,一个土生土长的美国人,对于中国传统食物大加赞赏。在《孙子从美国来》中,布鲁克斯无法习惯传统陕西食物油泼面,于是杨树德准备了不同的食物,祖孙俩同台吃饭,其乐融融。
服饰则是另一种代表性的表层差异。中美传统服饰有着明显差异,在《孙子从美国来》中,来自美国的儿媳妇也开开心心地换上了唐装与家人共度新年。
表层差异仅仅反映了不同的喜好,某些差异同样存在于来自同一文化背景的人群,但是不会阻碍跨文化交际。
(二)非价值导向型差异
非价值导向型差异对于跨文化交际的影响处于表层差异和核心差异之间。非价值差异会造成沟通困难,但是相较于核心差异,非价值导向型差异更容易克服,所带来的矛盾也更容易解决。
语言差异是非价值导向型差异的代表。在《推手》中,玛莎向丈夫抱怨,由于语言不通,自己完全无法与他父亲沟通。而事实上,在影片中双方曾通过手势进行过简单的交际。在《刮痧》中,老父亲由于无法阅读英文药物说明书,于是为自己的孙子进行了刮痧治疗,刮痧所留下的痕迹被当地警察误会成虐待伤痕,而引发了一系列的麻烦。但最终,老父亲借助绘图成功地向昆兰简单解释了刮痧为何物。
解决非价值导向型差异并不需要了解双方文化,例如学习英语并不要求了解西方文化。然而,消除非价值导向型差异并不意味着解决文化冲突。尽管相同语言能够减少误解,但语言只是一种交际方式。语言差异为跨文化交际带来障碍,并不是冲突产生的根源。在《刮痧》中,许大同和妻子都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喜福会》中的四对母女也均能用中文和英文顺利沟通,但是依然无法解决文化差异带来的困境。
(三)核心差异
核心差异是跨文化交际冲突的根本原因,这一差异的存在使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同一情景采取不同的行动。
1.高低语境分析
通过对如上电影分析,中国是一个高语境文化国家。古往今来,委婉的表达方式依然占据着中国人互相交流的主导地位。人们习惯于间接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倾听的人往往要揣测说话者的真实意图,有时直接地表达需求会被认作是粗鲁无礼的行为。与中国相反,美国是一个低语境文化国家,美国人倾向于直接提出自己的观点,并根据字面意义进行沟通。
明贬暗褒是高语境的典型代表。在《喜福会》中,林多一边称自己的拿手菜肴“味道不佳”“盐放少了”,一边邀请客人品尝,然而她女婿未能理解这一谦辞,于是随手拿起酱油淋入盘中,并体贴地说到“加点酱油即可”,他甚至没有意识到林多实际上是希望宾客在品尝之后反驳这一谦辞的夸奖,因为在低语境文化中,沟通更看重口头语言而不是身体语言和所处的环境。然而如果双方都来自高语境文化背景,这一尴尬场景则可以避免。同样是在《喜福会》中,林和苏互相向对方抱怨自己的孩子专注于棋艺和钢琴,而实际上双方都明白对方是在炫耀自己孩子的天赋与努力。在《面子》中,母亲惠兰在与一位男士的母亲聊天时,对方均批评儿子“一心只想着工作”,惠兰听后则夸奖对方儿子很有抱负,是一名社会精英。
因此,在高语境的中国文化中,人际沟通更看重暗示性语言,包括周围环境,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等,而低语境美国文化则更加直白。
集体主义精神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之一,而资本主义国家个人权益神圣不可侵犯,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是中美两国文化中最为明显的差异,几乎所有的电影都涵盖了这一矛盾。
(1)集体主义将个人与集体视为一体。前文提到《喜福会》中林多和苏相互炫耀自己的孩子,这正是集体主义中的“共荣”思想,家庭作为一个集体,孩子的成就即是整个家庭的骄傲。在《面子》中,女儿威尔和母亲惠兰由于各自非主流的恋情不仅得不到家人的支持,还被视作家丑,则是集体主义中的“共辱”思想。
(2)集体主义强调利他精神。《喜福会》中,理查一个人吃掉了半盘大虾——家宴的压轴菜,这样的行为让妻子薇利觉得很尴尬,独自一人享用明显多于他人的食物被视作一种自私的行为,最好的东西应该优先让他人享用。然而理查仅仅是认为大家都不喜欢这道菜肴,因为在他之前并没有任何人品尝这道压轴菜。
(3)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对待隐私的态度不同。不少中国人在婚后仍会与父母同住,这在《推手》中有所体现,接受东方教育的丈夫认为与父母同住是在回报父母养育之恩,而对于妻子来说则是一种对个人空间的入侵。片中这一观念差异不仅使夫妻之间产生矛盾,更造成了两代人之间的隔阂。作为集体主义文化国家,中国对个人隐私不敏感,在《面子》中,他人的收入和婚姻状况都成了饭桌上的谈资,而美国是一个高度注重个人隐私的国家,在《孙子从美国来》中,布鲁克斯打电话时会要求私人空间。
(4)相较个人主义文化而言,集体主义文化中,人们的决策更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以婚姻为例,在集体主义文化中,婚姻被视为两个家庭的联结,这一观念有时甚至要求为家庭牺牲一定的个人幸福;而在个人主义文化中,婚姻则是两个个体的结合。在《面子》中,蕙兰曾在29年前奉父亲之命嫁给了一个自己不爱的男人,如今依然要为了父亲的面子嫁给另一个自己不爱的男人;威尔的同性恋情同样不为家人所接受,而她接受西方教育的女友却没有这样的顾忌。在《喜宴》中,伟同作为一个男同性恋不得不为了父母的面子与一位女士结婚,还必须按照父母的要求大宴宾客,尽管伟同认为自己的婚姻与他人无关,但最终还是做出了妥协。
综上所述,中国是一个集体主义文化国家,个人与集体共同捆绑,而美国属于个人主义文化,个人利益和隐私得到充分尊重。
3.权利距离
权利距离用以衡量人们如何看待权利的不公平分配。从电影中可以看出中国的权利距离远大于美国,权利距离在电影中主要体现在老幼关系上。
中国文化强调长幼有序,在家庭中,晚辈往往要按照长辈的要求行事。在《喜福会》中,苏要求女儿必须练习钢琴,如果不听从自己的安排就离开这个家。在《推手》中,由于儿媳与孙子相处时没有采取严厉态度,老朱认为在美国孩子缺乏管教“没大没小”,儿子则向父亲解释这叫作民主。除了明示的命令与服从外,长辈与晚辈之间的地位在其他方面也有所体现。座位安排也是身份的象征,几部电影中往往是男性长辈坐在主人位上。
对于一个路桥项目的计量管理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图纸法、均摊法、钻孔取样法、凭证法、断面法等等。上面的每种工程计量方法都有各自的特点,下面我们对以上的这几种方法进行简单的说明。
因此,中国文化属于高权利距离文化,权利会根据年龄、地位和其他因素而不平等分配,而美国文化属于低权利距离文化,奉行人人生而平等。
4.不确定性规避
不确定性规避反映人们对不确定事项的态度。在高不确定性规避文化中,人们往往会采取各种行动以减少不确定性,尤其是预防不利事项。
电影中对这一差异描述较少。在《孙子从美国来》中,布鲁克斯对从未见过的陕西传统美食怀有抵触,这是不确定性规避的一种体现。在《喜福会》中,安美称如果继父和其他的姨太太继续欺凌自己,母亲的亡魂将会回来复仇,这一迷信的说辞成功地震慑了继父和他人。在科技不发达的时代,通过迷信约束自己或者他人同样是规避不确定性的一种手段。通过比较,中美文化都具有较高的不确定性规避指数。
5.男性化和女性化
男性化和女性化在文化维度上的区别除了体现在男女地位上外,还由社会核心价值观所反映,比如男性化文化更加注重物质与权力。令人遗憾的是,电影对这一维度的折射仅仅将重心放在女性社会地位差异。
《喜福会》对19世纪初的中国女性遭受压迫的刻画最为明显,高度男性化文化甚至剥夺了女性最基本的尊严。林多幼年曾被作为童养媳卖给大户人家,在她成年后被迫要嫁给一个八岁的男孩,由于一直没有身孕,令林多受尽折磨。莺莺嫁给了一个花花公子,他终日在外花天酒地,回家则对莺莺施以暴力,精神崩溃的莺莺因此失去了自己的孩子。安美则目睹了她母亲的悲剧,被侵犯的母亲被视作家族的耻辱而不得不嫁给施害者,最终以自杀换取自己的女儿不再遭受欺凌。尽管多年后中国女性地位有所提升,但女性有时依然被视为男性的附属。在《面子》中,由于丈夫出轨而离婚的女人成为其他妇女的指责对象,因为做女人就该“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不应该“学美国人”离婚,这一幕从侧面反映美国文化的男性化指数相对较低。这一点在《孙子从美国来》中也有所体现,由于夫妻双方感情不和,布鲁克斯的母亲再次选择了离婚。
可见,中国文化更加男性化,这一文化之下女性往往被要求以家庭为生活重心;而美国文化则更加女性化,女性被视为独立的个体,她们的价值不再与家庭捆绑。
6.长期导向与短期导向
这一维度是霍弗斯特针对亚洲文化研究所提出的,在电影中,长期导向和短期导向的特征均在中华文化中有所体现。
勤俭是长期导向型文化特征之一,在《推手》中,由于要与岳父同住,玛莎提出贷款买新房,而这一点则遭到了丈夫的反对,在丈夫看来父亲的到来并不会让家中特别拥挤,因此换房是一种浪费的行为。面子则是短期导向型文化的典型特征,在《刮痧》中,由于大同的儿子和老板的儿子起了冲突,为了给老板面子,大同扇了自己儿子一耳光,这让老板无法理解。《面子》中,威尔和母亲惠兰不敢将各自的恋情公开,因为这样也会损害家族的面子。这些行为都会为未来生活带来不利影响。
7.文化差异变迁
社会文化并非是静止不动,相反,文化会随着时间不断改变(Mitchell,2013)。文化是动态的,会被诸多因素所影响,因此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也会由于文化变迁而有所改变。电影作为现实的折射,文化变迁可以通过将不同时期的电影串联所反映。
通过比较不同时期的电影,作者发现中国文化的男性化指数明显降低,中美文化在男性化与女性化这一维度差异缩小。《喜福会》(1993年)中的母亲经历了一夫多妻的时代,而《喜宴》(1993年)中,伟同的母亲对自己的儿媳薇薇的独立思想表达了赞同,表明中国女性不甘继续作为男性附属。
个人主义指数提升是中国文化的另一变化,它减少了中美之间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文化的差异。《推手》(1991年)中老朱并不认为打趣孙子的生殖器属于侵犯个人隐私,而在《孙子从美国来》(2012年)中,村官赞同了布鲁克斯注重个人隐私的举动。
(四)文化差异的原因
1.经济因素
文化差异有多种因素造成,经济因素是首要原因。
中国地大物博,地理优势为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发展提供保障,却滋生了狭隘保守的传统文化。自给自足的经济结构使当时民众安于现状,对外交流缺乏主动性,固守传统正是短期导向型的特征之一。然而小农经济发展还依赖于气候和土地,因此民众需要储存粮食以防灾荒,节俭被视为优秀品质,长期导向型文化特征亦有所发展。小农经济发展主要依靠人力劳动,具有先天力量与耐力优势的男性是小农经济的主要生产力,经济能力优势赋予了男性更高的社会地位,造成了中国的男性化文化。同时在经历了农业革命之后,劳动力数量依然是生产力的决定性因素,共同劳动能够给参与者带来最大的经济利益,集体主义文化因此蓬勃发展,而近年来中国所采取的按劳分配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将个人与集体剥离,提高了个人主义指数。
美国是一个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是工业革命后的新兴经济结构,其特征之一就是利用机械进行大规模标准化生产,这不仅使男性不再在生产中占有绝对优势地位,同时劳动密集型生产也被机器生产所取代,与个人表现挂钩的分配制度进一步提高了民众的个人价值意识。因此,与中国文化相比,美国文化男性化指数和集体主义指数较低。
2.政治因素
政治则是影响文化发展的另一重要因素。中国有上千年的封建君主制历史,这一制度以儒家文化为治国纲领和教育理念,儒家思想强调等级分明,长幼有序,成就了中国的高权利距离文化。尽管新中国采取了人民民主专政制度,数千年的传统思想依然影响着如今的中国文化。
美国采取的则是民主共和制,该制度赋予国会驳回最高当权者总统提案的权力。这一制度强调个人权力,立法保障个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这种政治氛围使美国人更加关注个人价值,从而降低了权利距离。
综上所述,在前文一系列电影中,中美之间的文化差异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中国文化具有高语境,集体主义,高权利距离,男性化特征,而美国文化具有低语境,个人主义,低权利距离,女性化特征。对于不确定性规避这一维度,中美两国并未体现明显差异。同时,长期导向型和短期导向型特征均在中国文化中有所体现,这意味着一国文化可以同时具有同一维度的不同特征,而非必须极端化。
当不同文化相互碰撞时,文化差异无法避免,但是人们可以自身努力降低文化冲突。人们应该平等看待不同的文化,并对文化差异待以开放和包容的态度。对于自身文化则应谦虚看待,扬长避短。
※感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商务英语学院曾利沙教授对本文的悉心指导。
[1]KROEBER A L,KLUCKHOHN C.Culture:A Critical Review of Concepts and Definitions[J].Peabody Museum of Archaeology&Ethnology,1952,47(1):223.
[2]DAMEN L.Culture Learning:the Fifth Dimension on the Language Classroom[M].Addison-Wesley Publication,1987.
[3]MALLINGER M.Film as a Lens for Teaching Culture:Balancing Concepts,Ambiguity,and Paradox[J].Journal of Management Education,2003,27:608-624.
[4]HALL E T.The Silent Language[M].New York:Anchor Publication,1973.
[5]HOFSTEDE G.Culture’s Consequences:International Differences in Work-Related Values[M].London:Sage Publication,1980.
[6]HOFSTEDE G,HOFSTEDE G J,MINKOV M.Cultures and Organizations:Software of Mind.[M].2nd ed.New York:McGraw-Hill Publication,1991.
[7]MITCHELL C.A Short Course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Culture[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13.
(责任编辑:梁念琼liangnq123@163.com)
Cultural Differentiation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ross-Cultural Factors in Movies
YANG Han-xue
(Business school,The University of Sydney,Sydney NSW2006,Australia)
The dissertation summarizes the definitions of culture and cross-culture and introduces some analytic models.By using these models,it contrasts the differentiation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culture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movies.The author comes up with some new categories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including superficial differences,non-value blocks and core differences.The analysis shows that Chinese culture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context,collectivism,high power distance and masculinity,while American cultures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ow context,individualism,low power distance and femininity.As for the uncertainty avoidance,little differentiation lies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cultures.Meanwhile,characteristics of both long-term orientation and short-term orientation appear in Chinese culture,which indicates that culture is not necessary to be extremely in one dimension.The paper concludes the reason for the cultural differentiation,and ends with suggestion about overcoming cultural conflicts.
cross-cultural factor;movies;Chinese and American Culture;Cultural Differentiation
J90
A
1008-018X(2016)05-0037-06
2016-08-25
杨含雪(1993-),女,湖南湘潭人,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商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