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昆山市第一中学 刘 佳
《牛津高中英语》的“学材化”研究
江苏省昆山市第一中学 刘 佳
近些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我们对教育的认识不断加深,教材的内涵正在不断扩大,我们的英语教科书也逐渐从以教师为主体的“教材”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学材”,更关注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了译林版《牛津高中英语》的“学材化”。
牛津;高中英语;学材化
在教材结构“学材化” 的进程中,译林版《牛津高中英语》首先突破传统的课堂结构,摆脱了原来只学习必修课而忽略选修课的情况,让英语必修课与英语选修课平分天下,提高了英语选修课的地位。
人们对教材认识的变化让教科书卸掉了原本自身不应该承担的一些功能,从而能够更加专注于课堂教学。教科书的教学功能是其合理性和必要性的根本依据。然而,教师对于教科书的认知存在一定的偏差,导致他们过于重视“教”而忽略了“学”,没能打造出高效的英语教学课堂,引起了教科书的生存危机。由此,“学材化”的概念也就应运而生。我们必须正确看待教科书的功能,把其作为一种学习教材,而不是全部的学习教材。
3.1 教材编写理念的革新
在英语新课程理念的影响下,我们需要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贯彻以下五条基本思想:一是重视学生的英语基础,构建更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英语学习平台;二是提供多种英语教学思路,适应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三是加强优化英语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四是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以人为本,提高人文素养;五是完善相关的教学评价体系,使其变得更加合理化和科学化,从而促进英语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3.2 教材体系结构的“学材化”
首先是课程划分的“学材化”。必修课可以培养学生的基本英语能力,促进他们学会自主制订合适的学习策略,以及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选修课则可以满足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其次是教材单元结构的编排很好地体现了“学材化”。在以往的教学内容中,一个单元会被划分为四课,而现在的划分则更加系统化了,这些单元被划分为若干个板块,为教师能够从实际出发灵活运用教材提供了足够的空间。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详细讲解某一个板块的内容,也可以把某一个板块的教材内容留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锻炼他们的探究学习能力。
3.3 教材内容选择的“学材化”
(1)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材内容选择的立足点
高中阶段是培养学生英语能力的重要阶段,我们必须把握好这个黄金时期开展高中英语课堂,激发和培养学生对于英语知识的兴趣,同时帮助他们树立起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和决心。除此之外,教师亦应当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为他们以后的自主学习打好基础,培养他们的合作学习精神。除了学习基本的英语知识,学生也应当掌握英语的听、说、读、写技能,从而将英语进行实际运用。
在素质教育中,我们推崇以人为本,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我们的一切教学工作都要以学生为核心。《牛津高中英语》教材充分考虑了学生们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并且在重视知识传授的基础上,加强了学生对于英语知识的运用能力,让学生在学习基本知识的同时进行自主式学习,培养他们积极的学习态度,提高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材内容也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年龄特征,使选材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例如,在教材中的每一单元都会有welcome to the unit板块,这里所涉及的图片和问题都是开放性的,能够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他们进行积极思考。
(2)充分关注学生们的学习状况
要想打造高效的英语课堂教学,就必须立足实际,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针对学生的兴趣和水平开展教学,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基础,更加贴近生活,从而帮助他们进行知识的快速理解。
《牛津高中英语》教材充分体现了这种关注学生的特性,教材的语言十分真实和自然,描绘的情景活灵活现,教材的内容也基本上都涉及了学生的日常生活体验,让学生易于接受。例如,在教材每一单元的开头,话题都是由照片和图片所展开的,这就像是一种热身运动,学生可以根据这种常见的图片情景联系日常生活,从而顺利地完成课堂导入环节。
(3)立足于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开拓学生的视野
为了迎合素质教育,适应新课改提出的教育要求,《牛津高中英语》教材立足于现实社会,选取了当代的热点话题,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教材的内容不但涉及学校生活、当代社会、自然环境保护、人际交往关系、电视广告和体育竞技等,还包含了当代的科学技术,例如克隆技术、转基因技术和航天技术等,这些教学内容都是经过精心选择的,对于学生们的全面发展有重要助力。
《牛津高中英语》具备了教材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不但为学生提供了学生用书,还为教师提供了教师用书、配套磁带、专用习题集、专用试卷集和同步阅读等,教师可立足于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兴趣,选择合适的学习材料开展英语教学活动。
陈雪琴. 2008. 译林版牛津高中英语教材“学材化”研究[D]. 苏州:苏州大学.
潘沐. 2014. 国际理解教育视角下高中英语教材分析[D].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徐旭辉. 2012. 基于新课程标准的高中英语教科书目标达成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