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EMS压阻传感器的低功耗高过载测试系统设计*

2016-04-17 08:56马游春王悦凯
爆炸与冲击 2016年5期
关键词:加速度计弹体冲击

韩 帅,马游春,秦 丽,王悦凯,丁 宁

(1.中北大学电子测试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山西 太原 030051;2. 仪器科学与动态测试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山西 太原 030051;3.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北京 100070)

基于MEMS压阻传感器的低功耗高过载测试系统设计*

韩 帅1,2,3,马游春1,2,秦 丽1,2,王悦凯1,2,丁 宁1,2

(1.中北大学电子测试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山西 太原 030051;2. 仪器科学与动态测试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山西 太原 030051;3.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北京 100070)

为了检验弹体在高冲击环境下的工作情况,提出了一种基于压阻传感器的高过载、低功耗的测试系统设计方案。该系统可承受2×105g的过载冲击测试,且具有采样率高、体积小、功耗低的特点。通过打靶实验验证:在过载测试过程中该系统具有承受高冲击的能力,并能精确地采集到信号微弱变化,保证了弹体在飞行中记录数据的准确性。

爆炸力学;低功耗随弹测试系统;高冲击;压阻式微加速度计

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由科学技术引领的军事发展格外引人瞩目,人工智能渐渐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有人甚至预言“未来将是高技术战场,谁能在人工智能领域中取胜,谁就能取得未来战争的主导权”。因此,各国军事专家开始在武器装备上朝着灵巧、简单、智能的方向发展,不断推陈出新并在实际中应用,例如小型无人机、水下小型潜艇等小型武器系统的出现[1-2]。但随着系统尺寸趋于减小,受到的限制也越来越大,而系统功耗、可靠性等问题也就成了大家需要攻克的难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中提出一个基于MEMS压阻传感器的高过载、低功耗测试系统的研究方案[3-8],该系统具有精度高、体积小、功耗低、抗高过载等特点,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准确测量弹体运动时的相关参数,为武器的研制、使用寿命、安全性能等方面研究提供重要科学的依据。

1 系统设计

图1 系统总体设计Fig.1 General layout of system design

过载测试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如图1所示,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压阻传感器、调理电路、数据采集电路、FPGA控制单元以及存储单元。该系统的工作原理:压阻传感器把采集的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并以差分形式输出;经调理电路再把电信号放大到AD可采集的范围内(0~2.5 V);最后,由FPGA控制Flash单元存储采集到的测试数据。另外,系统使用串口读数装置读取数据,并通过上位机软件完成数据分析与处理。

为了体现系统低功耗、高过载的性能特点,接下来将分别对系统使用的传感器与电源管理模块进行详细介绍,以及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说明。

1.1 压阻传感器

1.1.1 压阻传感器设计

图2 全桥差动电路Fig.2 Full-bridge differential circuit

由于压阻式传感器的制作工艺成熟、信号处理可行性高、数据测试相对简单,所以选用压阻式加速度传感器作为数据采集的前端。其工作原理如图2所示,图中U+为正向输出电压、U—为反向输出电压、Ui为传感器的电压输入、GND为参考地、R1、R2、R3、R4为可变电阻。根据惠斯通原理由4个电阻元件组成电桥,当传感器受到外部作用时,传感器输出的电压会随阻值的变化而变化。由于全桥差动电路构成的传感器的灵敏度是单一电阻变换的4倍,所以在设计时内部采用全桥差动电路。同时,为使4个变化的电阻阻值不相互抵消,设计时还需满足以下要求:相邻阻值变化相反,对邻阻值变化相同,具体公式为:

(1)

令:R1=R+ΔR1,R2=R-ΔR2,R3=R+ΔR3,R4=R-ΔR4,其中ΔR1、ΔR2、ΔR3、ΔR4为相应电阻增量,则化简公式(1)得到:

(2)

式中:U+为正向输出电压;U—为反向输出电压;Uin为输入电压;Uout输出电压;

由于MEMS工艺制作的压阻式微加速度计具有可靠性好、集成度高的特点,可以很好地完成高过载测试。所以,结合实验室现有MEMS工艺技术制作压阻式微加速度计,其结构主要由悬臂梁和质量块构成,如图3所示。当加速度计感知加速度变化时,悬臂梁就会发生形变从而改变梁上的应力分布,所以布置在悬臂梁根部的压敏电阻就会发生变化,压阻式微加速度计就会有电压输出。

图3 压阻式微加速度计结构受力模型Fig.3 Structural force model of piezoresistive micro accelerometer

如图3所示,当系统受到加速度作用时,在悬臂梁上距根部为X的点的挠度为:

(3)

在悬臂梁上距根部为X的点所受应力为:

(4)

1.1.2 可靠性模拟

在进行高过载测试实验时传感器的瞬态受力非常大,且微加速度计的悬臂梁上各点受力强度也有所不同。因此,采用应力-强度随机变量模型进行模拟分析。

当微加速度计受到外部冲击时,根据冲击载荷振动方程

(5)

可以推导出加速度计的应力和应变方程,其表达式分别为:

(6)

(7)

并可得出以下结论:在脉冲时间的中点(即强迫振动阶段),微加速度计受到冲击的加速度的值达到最大,且微加速度计的悬臂梁所受应力最大,即梁的根部X=0处。

为了分析微加速度计在高冲击的恶劣环境下的工作情况,采用ANSYS软件对传感器结构进行静态分析,预测加速度计的抗过载能力。在外形尺寸为:质量块边长300 μm,梁长300 μm,梁宽230 μm的加速度计上施加2×105g的冲击加速度载荷。微加速度计的应力、应变分布云图如图4所示。模拟结果显示:在2×105g的冲击载荷作用下结构的最大应变为0.177 μm、最大应力为32.8 MPa。

图4 加速度计应力应变ANSYS模拟图Fig.4 ANSYS simulation diagram of accelerometer stress and strain

1.2 采集电路模块

图5 信号采集模块电路设计图Fig.5 Signal acquisition circuit

由于传感器输出电压非常微弱,所以在进行A/D采集转换前,需要将信号进行放大处理,信号采集模块的电路设计如图5所示。系统采用宽电源电压、低噪声、外围电路简单的AD8226芯片进行前级精度放大,然后经过AD8606运放跟随最终输出给A/D芯片。电压放大倍数由下式给出:

(8)

式中:G为放大倍数,RG为增益电阻阻值。

虽然调理电路可以把电压信号放大,但是有些关键信号仍是毫伏级,若选用低精度A/D转换芯片,就不能区分转换误差与信号之间的差别。所以选用高精度ADC模数转换芯片进行处理,通过增加芯片寄存器的位数,从而提高A/D芯片的分辨率,最终实现提高采样精度目的。A/D的分辨率计算公式如下:

(9)

式中:Umax为A/D采集最高电压,N为A/D采集精度,F为A/D的分辨率。

通过上述两种方法的结合,可以提高采样精度,最终实现测量100g的加速度信号。

1.3 电源管理模块

为了保证测试数据的完整性,在传统的硬件设计中大多采用电源长期供电的方法,这种方法不仅使系统一直处于工作的状态,而且大大降低了电池的使用寿命、减少了系统的使用次数。同时,由于外形结构的限制,只能选用容量、体积小的锂电池作为系统供电。所以,为了达到降低系统功耗、智能上电的目的,本系统选用了74HC74作为D触发器控制器、74LX1G08作为与门控制单元,其工作电路图如图6所示。

图6 电源控制电路Fig.6 Circuit of power management

系统采用D触发器和与门组合的方法,灵活、便捷地实现了电源智能管理,达到降低系统电量损耗的目的,其工作原理如图7所示。工作前,先将触发信号线ST接地(即弹体),电源信号线BATVCC与锂电池正极相连,触发前电平状态如图7(a)所示:D触发器的管脚5为高电平、9为低电平,电源使能信号线EN输出低电平,此时电源模块不供电;当弹体被射出瞬间外部连线断开,ST触发时的电平状态如图7(b)所示:ST产生一个上升沿,D触发器的管脚5为高电平、9为高电平,EN输出高电平,系统开始供电;当系统采集完数据后通过软件触发,FPGA给出一个短暂的高电平,PDWN触发时的电平状态如图7(c)所示:PDWN产生一个上升沿,D触发器的管脚5为低电平、9为高电平,EN输出低电平,系统供电关闭;最后对系统进行复位,此时电平状态如图7(d)所示,各管脚的电平恢复到初始态,(其中,黄线:ST信号线,蓝线:PDWN信号线,紫线:D触发器5脚,绿线:D触发器9脚)。

图7 电源模块工作原理Fig.7 Working principle of power-supply module

2 系统工作

图8 系统控制流程图Fig.8 Flow chart of system control

由于受到环境和尺寸的影响,所以选择Actel公司推出的AGL030芯片作为FPGA[9]中心控制单元,该系列FPGA采用Flash架构,具有上电即运行、结构尺寸小的特点。系统工作原理如图8所示,首先,系统完成硬件连接,并进行初始化;当弹体出膛瞬间完成触发上电,系统开始进行数据采集并进行数据存储;其次,在数据采集完之后,由FPGA给出一个系统关闭信号结束数据采集。其中,为了避免误触发而采集的错误信号,在FPGA程序中写入阈值判断程序,连续完成3次有效判断后,方可打开Flash存储器进行数据存储。

3 模拟与实践

为检测系统功能是否正常工作,在进行硬件功能调试时使用信号发生器模拟模拟信号。在传感器的输入端加入一个频率为100 Hz,振幅为80 mV的正弦模拟信号,通过对比示波器抓取的输入信号(见图9(a))与测试系统采集到的信号(见图9(b)),可知:系统所采集的信号与示波器采集的信号基本一致,本测试系统可以准确地进行实验数据采集。

图9 模拟信号数据对比图Fig.9 Comparison chart of simulation signal data

图10 系统实物图Fig.10 Image of actual model

为了真正检测系统的可靠性,还需对系统进行实弹实验。在靶场测试前的系统实物如图10所示,在弹体飞行中为防止硬件电路的损坏,需在安装时进行防护处理。在传感器部分使用环氧树脂进行灌封保护,这样既能保证该部分的刚性,又能对传感器起到固定的作用。在进行过载测试时,使用聚氨酯或硅胶对采集电路进行保护,这样可以减少冲击力对电路的损害。

在靶场进行实弹实验时,需要过载测试系统加装在弹体后部,并且引出触发线。完成实弹发射后,使用串口读数装置读取实验数据,最后使用MATLAB软件绘制原始数据曲线。弹体的出膛过载数据曲线如图11(a)所示和侵彻过载数据曲线如图11(b)所示,通过数据曲线我们可以看出:弹体在出膛瞬间主要受到的过载加速度最高可以达4×103g,而受到的外界空气阻力相对较小;弹体在侵彻的20 ms过程中受到靶壁的阻力逐渐减弱,最大可以受到1.5×105g左右的过载冲击。

图11 系统测试数据曲线Fig.11 Curve of system test data

4 结 论

设计出了一个基于MEMS压阻传感器的低功耗、高冲击过载测试系统,它可实现106s-1的数据采样率、智能上电或掉电。通过实践证明:该系统具有采样精度高、抗过载能力强、功耗小等特点,能准确无误地完成数据采集,为武器系统的研究工作提供一个可靠的技术手段。

[1] 徐鹏,祖静,李乐.CPLD芯片抗高g值冲击性能分析[J].振动与冲击,2007,26(1):148-150. Xu Peng, Zu Jing, Li Le. Analysis of anti-multi-g-shock capability of a CPLD chip[J]. Journal of Vibration and Shock, 2007,26(1):148-150.

[2] 董胜飞,石云波,周智君,等.差分式MEMS面内加速度计设计[J].传感技术学报,2014,27(7):893-897. Dong Shengfei, Shi Yunbo, Zhou Zhijun, et al. Design of in-plane differential MEMS accelerometer[J]. Chinese Journal of Sensors and Actuators, 2014,27(7):893-897.

[3] 黄家蓉,刘瑞朝,何翔,等.侵彻过载测试信号的数据处理方法[J].爆炸与冲击,2009,29(5):555-560. Huang Jiarong, Liu Ruichao, He Xiang, et al. A new data processing technique for measured penetration overloads[J]. Explosion and Shock Waves, 2009,29(5):555-560.

[4] 鲍爱达,陈员娥,李长龙,等.弹载加速度记录仪在冲击环境下的失效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3,32(13):182-186. Bao Aida, Chen Yuane, Li Changlong, et al. Failure study on a missile accelerometer recorder under shock environment[J]. Journal of Vibration and Shock, 2013,32(13):182-186.

[5] Forrestal M J, Frew D J, Hickerson J P, et al. Penetration of concrete targets with deceleration-time measurement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mpact Engineering, 2003,28:479-497.

[6] 景鹏.高g值冲击测试关键技术研究[D].太原:中北大学,2008.

[7] 朱仕永,祖静,范锦彪.基于CPLD的弹载加速度存储测试仪[J].探测与控制学报,2009,31(3):43-45. Zhu Shiyong, Zu Jing, Fan Jinbiao. Missile-borne storage measurement and test instrument of acceleration based on CPLD[J]. Journal of Detection and Control, 2009,31(3):43-45.

[8] 徐浩,芮筱亭,王国平,等.弹引系统膛内纵向过载测试与仿真[J].火力与指挥控制,2013,38(4):169-173. Xu Hao, Rui Xiaoting, Wang Guoping, et al. Research of measurement and simulation for bullet-fuze system longitudinal overload in bore[J]. Fire Control and Command Control, 2013,38(4):169-173.

[9] 杨会.基于ARM弹底压力测试及校准技术的探索性研究[D].太原:中北大学,2012.

(责任编辑 曾月蓉)

MEMS piezoresistive sensor based design of low-power consuming and high-overloaded testing system

Han Shuai1,2,3, Ma Youchun1,2, Qin Li1,2, Wang Yuekai1,2, Ding Ning1,2

(1.NationalKeylaboratoryforElectronicMeasurementTechnology,NorthUniversityofChina,Taiyuan030051,Shanxi,China;2.KeylaboratoryofInstrumentScience&DynamicMeasurementofMinistryofEducation,NorthUniversityofChina,Taiyuan030051,Shanxi,China;3.BeijingNationalRailwayResearch&DesignInstituteofSignal&CommunicationGroupCompanyLimited,Beijing100070,China)

To investigate the working conditions of a missile in a high-impact environment, this paper presents a design scheme for low-power consuming and high-overload testing system based on an MEMS apiezoresistive sensor. The system is capable of withstanding tests with a 2×105goverloaded impact and possesses such characteristics as a high sampling rate, a small volume, and a low-power consumption. As validated by our targeting experiments, the system was able not only to withstand a high overloaded impact but also to accurately capture the slight variations of a weak signal, which ensures the accuracy of the data recorded by the missile in flight.

mechanics of explosion; low-power consumption with missile test system; high-impact; piezoresistive micro-accelerometer

10.11883/1001-1455(2016)05-0721-07

2015-01-20; < class="emphasis_bold">修回日期:2015-02-10

2015-02-1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1123036, 61178058)

韩 帅(1987— ),男,硕士,idyujinxiang@163.com。

O389;TJ713 <国标学科代码:13035 class="emphasis_bold"> 国标学科代码:13035 文献标志码:A国标学科代码:13035

A

猜你喜欢
加速度计弹体冲击
尾锥角对弹体斜侵彻过程中姿态的影响研究
非对称类椭圆截面弹体斜贯穿铝靶数值模拟研究
异型弹体合膛技术
椭圆截面弹体斜侵彻金属靶体弹道研究*
高精度加速度计测试标定系统的构建*
减载加速度计组合减振设计与分析
梳状电容式微加速度计温度性能优化
陀螺加速度计交叉二次项的线振动台测试方法
奥迪Q5换挡冲击
奥迪A8L换挡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