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文献的出版、整理及获取研究
——以近代福建金融史资料为中心

2016-04-16 21:30:11张林友
福建江夏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影印民国史料

张林友

(福建江夏学院图书馆,福建福州,350108)

地方文献的出版、整理及获取研究
——以近代福建金融史资料为中心

张林友

(福建江夏学院图书馆,福建福州,350108)

受惠于民国文献影印出版工作的快速推进,越来越多的地方专题文献被整理出版。就近代福建金融史而论,所出中文资料涉及政府财政资料、统计调查资料、银行史料、侨批档案、经济金融专门研究著述等。外文资料主要包括西人著述、海关资料及日方统计调查资料。问题在于,现有的出版整理工作效率不高,一种资料被收录多个出版计划,很多已高度数字化且易于获取的资料被反复出版,区域专题文献的整理出版在形式和内容方面均亟待改善。

地方文献;福建;金融史;整理出版

地方文献是区域历史研究的基础,然而由于文献产生及保存条件的限制,地方文献的获取利用较为困难。近年来,随着大规模的民国文献影印工作的开展,区域金融史研究的史料瓶颈有所突破。然而,地方文献整理出版工作本身——文献选取的主题类型、出版形式、定价策略、纸质出版与文献数字化的关系等,均对文献收集、获取、利用有所影响。本文通过对近代福建经济金融资料出版状况的分类整理,一方面,为专题史研究提供史料线索,明确当前民国文献整理出版的总体特征;另一方面,通过对已整理文献数字化程度的检验,从文献稀缺性和获取便利性角度,简要评价纸质文献整理出版工作,并讨论区域专题民国文献出版保护的优化策略。

一、福建近代金融史中文史料影印出版

在近代经济史、金融史研究领域,区域性研究的难度很大程度在于文献资料不足。经济史资料的丰富程度根本取决于其在相应历史阶段金融业发展水平,相较于上海、天津、武汉等全国或跨区金融中心,福州、厦门等省域金融中心的地位并不十分重要,文献资料的积淀亦有差距,省域经济中心以下地区、县镇及广大农村金融史文献更少。a中小城市和基层经济金融史料不足可能基于以下原因:(1)欠发达或基层地区金融业态本身不够丰富,金融市场变动小,能够产生的信息规模有限;(2)这些地区金融市场以传统金融机构为主,现代金融机构和政府参与较少,而钱庄、典当等私人金融机构对信息记录、整理方面无统一规范,也不注重资料保管;(3)经济金融信息记录的外部主体——政府、征信机构、媒体、研究机构、学者等力量薄弱。此外,已经生成的文献资料也会因基层社会时局、人事、机构变动或档案搜集、保管条件欠缺而散佚。区域性文献因存量规模及收集难度方面的限制,使其无论是整理出版还是数字化程度都远低于全国性文献。另一方面,因其区域性、微观性特征,地方经济金融史研究有其独特的价值。在近代区域金融历史研究甚至大部分区域主题研究方面,可用资源与文献需求存在明显差距,文献类型、规模的拓展及相应获取方式的梳理十分必要。

(一)民国福建地方政府系统经济金融文献

1.晚清民国时期与金融相关财政史料。财政情况与币制、债券、金融政策密切相关。清末民国福建省财政史料,已经出版的包括:清末财政清理局《福建财政沿革利弊说明书》(1910)、《整理闽省财政商榷书》(杨绰庵,1929)、《民国十八年福建财政厅验税契证》b以上三种收录于《清末民国财政史料辑》(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7),2008年中央财经大学出版社整理出版了《清末民国财政史料辑刊补编》。、《福建财政史纲》(王孝泉,1935)、财政部福建区直接税局《福建直接税一年讲话集》(1946)c《福建财政史纲》由台湾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二十辑影印(1987),大陆方面收录于大象出版社2009年版《民国史料丛刊》;《福建直接税一年讲话集》收录于《民国史料丛刊》。。政府财政报告方面,《民国文献类编》收录了福建省政府财政厅民国二十二年一月至十月收支各项报告表和民国二十五年《福建省各县地方总预算书》(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5)。

2.官方统计资料。民国时期地方官方统计机构普遍出现较晚,福建省政府秘书处统计室直至1934年年底才成立,该室相继出版的重要经济金融类年鉴包括:《福建省统计概览》(1935)、《第一回福建省统计年鉴》(1937)、第二回福建省统计年鉴分类统计《福建金融》(1938)、《福建省统计手册》(1944)、《福建省统计提要:三十四年辑》(1946)、《福建省经济统计手册民国:三十五年辑》(1946)等。[1]其中,《福建省统计手册》《福建省经济统计手册》列于《民国史料丛刊》影印出版,该丛书还收录了《福建历年对外贸易统计》(福建省政府秘书处,1934)。《民国史料丛刊续编》收录了20世纪30年代初福州小保险业的概况调查(省建设厅《福建建设报告》第4册)和福建省农业改进处1942—1943年所出的全省农业统计资料。

3.省银行资料。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后,福建省银行成为福建全省最重要的金融机构,省银行系统的资料尤其关注地方货币金融,主要包括历年工作计划、营业报告、周年纪念文集、章则及业务汇编、行办报刊等。目前,已经于大型史料中影印出版的有福建省银行二十九、三十四、三十六年营业报告书,省银行在参议会报告实录(收录于《民国文献类编》第650册);《六年来的福建省银行》(初版于1941年,《民国史料丛刊》影印出版);省行刊物《福建省银行季刊》《银行季刊》(福建省银行)也于2011年在《民国金融史料汇编》中全文出版。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藏《福建省银行职员录》(《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藏民国文献丛刊·经济类》,2012)。

(二)地方概况或经济金融专著

1.省情市况概述文献。地方概况介绍性文献对本地金融机构名录、货币流通状况、货币比价等有专门记述,此类资料主要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民国时期地方概况资料汇编(2015)》收录,福建相关的主要有《福建省一瞥》(盛功叙,1927)、《厦门指南》(陈佩其,1932)、《福州便览》(郑宗楷,1933)、《福建省现势概述》(福建省政府秘书处,1937)。《民国史料丛刊》系列除《福建省一瞥》外,还收录了福建地方概况手册的另外两种——《福州旅行指南》(郑拔驾,1934)和《福建纵横》(何敏先,1946)。d凤凰出版社2013年版《民国旅游指南汇编》同时收录了《厦门指南》《福州便览》《福州旅行指南》。《民国文献类编》收录了厦门市政府统计室1946年编《厦门要览》。

2.经济金融实地调查资料。对福建本地的中文调查资料的出版情况,依调查对象分类主要有:(1)对省内特定区域主要是村镇的调查。如协和大学农业经济系陈希诚1937年著《福州紫阳村经济调查》(同时收录于《民国史料丛刊》《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二编•乡村经济卷》);福建省银行1940年所出《永安县经济调查》(《民国时期经济调查资料汇编》);福建协和大学农学院农业经济学系1946年《邵武农村经济调查报告书》(收录于《民国史料丛刊》)。《民国经济调查资料续编》收录了《福州市郊农村经济之调查与分析》《魁岐乡农家经济之调查分析》《长泰县粮食消费调查范例》三种调查资料。(2)学者对特定群体经济金融状况的调查,主要收录于《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如《福州疍民调查》(燕京大学社会学系,吴高梓,1930)、《福州市台江区小船户各种统计及其生活状况的调查》(邹德珂、项孝挺,1935)、《福建省战时移民个案分析——邵武垦区调查》(郑林宽,1946)。《民国史料丛刊》收录了郑林宽1943年著《福建省农村生活费用与食物消费之分析》。(3)中央政府对福建的经济调查,主要是铁道部主持的铁路沿线调查。对福建的调查自1929年5月起历时近一年,调查报告分为《京粤线福建段沿海内地工商物产交通述要》和《京粤线福建段福州市县经济调查报告书》,此项调查各地报告以《民国铁路沿线经济调查报告汇编》(2009,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京粤线福建段沿海内地工商物产交通述要》还收录于《民国史料丛刊》。(4)地政统计资料中的金融信息。20世纪20年代中央政治学校地政学院派学员到福建进行地政调查,所成文献尤其关注金融变动对地价的影响,与福建相关的有《福州厦门地价之研究》(林传沧)、《福建租佃制度》(郑行亮)等,这批文献由肖铮主编,由台湾成文出版公司1977年出版。

(三)经济金融专门史料

1.地方经济金融专著。民国时期福建经济金融类专著主要来自政府系统——省政府秘书处统计室、财政厅、建设厅相关学者。已经影印出版的如闽侯籍经济地理学家陈文涛著《福建近代民生地理志》(《民国时期地方概况资料汇编》)。《民国史料丛刊》收录之《福建省金融概况》《福建经济概况》《福建经济研究》,前两种同时收录于《中国近代沿海城市经济文献研究丛刊》。福建民国经济金融资料汇编及相关索引被影印出版的有《福建省经济建设参考资料目录索引》(协和大学农学院农业经济系,1942)、《福建省农村经济参考资料汇编》(福建省银行经济研究室,1941)。

2.贸易、产业、合作金融专题论著。特产运销与贸易过程中,专业金融机构或部分行栈承担了贸易结算或融资功能,因此,地区物产贸易资料对区域金融体系运行、借贷利率的研究十分重要。这部分资料的影印出版主要收录于《民国史料丛刊》及续编,主要有《闽江流域杉木调查》《福建茶产之研究》(福建省建设厅,1935)、《福建之木材》(翁礼馨,1940)、《福建之纸》(林存和,1941)、《福建省松木产销调查报告》《邵武米谷产销调查报告》(翁绍耳,1942)(最后两种同时收录于《近代农业调查资料》)。《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二编》收录有郑林宽、陈文理著《福建省农产贸易之研究》。《民国时期经济调查资料续编》收录了《福建省之蔗糖业》《福建省茶叶产销情形调查》《福州二南乡柑桔之产销》三种物产产销调查资料。合作金融资料仅有省政府建设厅合作事业管理局1940年编《福建合作金融》(民国文献类编,2015)。

3.华侨、侨汇金融资料。民国福建地方金融机构——无论是新式银行还是旧式钱庄、民信局等多有侨资背景,华侨汇款规模对区域金融市场(尤其是闽南)影响举足轻重。福建省图书馆最近将所藏华侨史料考订整理,编成《民国时期福建华侨史料汇编》,由国家图书馆出版。其中,与侨汇金融相关的,如《福建华侨汇款》(郑林宽,1940)、《抗战期中之福建华侨》(福建省经济建设计划委员会,1941)、《发展战后华侨汇款的途径》(柳朝,1948)。《福建华侨汇款》为民国闽省侨汇研究最重要的资料,刊行最多,同时收录于《民国文献丛刊》和《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二编》。此外,《关于闽南侨汇》曾被中国银行泉州分行作为行史资料之一种于1993年内部翻印,该书原为中国银行闽行副经理、泉州支行经理于1943年所著,当时因抗战爆发,闽行泉州支行内迁永春。[2]

二、福建近代金融史外文资料翻译出版

(一)英文资料:海关资料与西人著述

海关资料是近代中国最系统详实的经济资料,反映了晚清民国时期福州、厦门、三都澳在内的各关口历年社会经济、贸易金融情形。对海关资料整理出版的主要成果,包括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旧海关史料》(2001年版,170册),《中国旧海关稀见文献全编》对大陆的旧海关资料进行了进一步整理。复旦大学吴松弟教授团队最近整理出版了《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藏未刊中国旧海关史料》两批(2014、2016两批共283册)。福建地区海关史料的部分整理开始较早,厦门、福州、三都澳部分海关年度贸易报告和海关十年报分别以《近代厦门社会经济概况》和《近代福州及闽东地区社会经济概况》为题出版,其中部分章节收录于文史资料。西人著述主要是近代来闽传教士专著。笔者所见,已经翻译出版并对福建社会经济有所涉及的传教士著作有卢公明《中国人的社会生活》、施美夫《五口通商城市游记》、麦利和《生活在中国人之间》数种。e《中国人的社会生活》英文名Social Life of the Chinese,with some account of their religions,governmental education,and business customs and opinions,with special but not exclusive references to Fuhchau,1865年初版于美国,原书分上下两卷共三十八章,中文翻译方面,林立强以此书为基本资料完成了《美国传教士卢公明与晚清福州社会》,陈泽平删减了原书部分章节并完成翻译工作,译本《中国人的社会生活》2009年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国外新近英文版2013年由Nabu Press出版。《五口通商城市游记》中文本2007年有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为“亲历中国”丛书一种,英文原版A Narrative of An Exploratory Visit to Each of the Consular Cities of China,in the year 1844,1845,1846,1847年于伦敦出版。《生活在中国人之间》英文本Life among the Chinese:with characteristic sketches and incidents of missionary operations and prospects in China,1861年于纽约出版。2009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整理出版了《中国研究外文旧籍汇刊:中国记录》全五辑刊50种,其中包括《中国人的社会生活》《生活在中国人中间》,为英文影印本。

(二)日方资料:以调查资料为中心

19世纪中期开始的中日百余年的交流对抗中,日本方面产生了海量的涉华文献,尤以实地的社会经济调查资料为特色。日据台湾后,福建与日本势力毗邻,日方将福建视为其势力范围,日本来闽之人员、机构、商号及产生之文献资料远多于他省。因此,日文资料,对近代福建财政金融历史之研究有独特价值。近代日本对华调查资料逐渐为国内学界所重并整理出版。

1.《近代中国省市资料集成》(凤凰出版社,2015),主要收录北洋时期以前日本外务省、农商省对各地的调查报告,亦有商工会议所和个人著述,涉闽文献有《对岸事情》(即《厦门事情》,泽村繁太郎,1908)、《福建事情》(外务省通商局,1917)、《福建省事情》(外务省通商局,1921)。

2.《中国省别全志》(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5),为日本东亚同文会《支那省别全志》《新修支那省别全志》全文影印。《支那省别全志》第十四卷为《福建省志》,其中对20世纪初福建各地贸易、商事习惯、金融机构、通货等记述极为详细。[3]该卷的中文译本由李斗石翻译,延边大学出版社2015年出版。

3.满铁调查资料。满铁是日方对华最大调查机构,所成文献极丰。以国内主要满铁典藏机构吉林、黑龙江省档案馆馆藏为基础,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自2005年去起陆续出版了《满铁调查报告》7辑。该系列第四、六两辑分别有《福建省贸易状况》(节选)、《福建省经济建设概况》等篇。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最近开始了满铁调查系列资料的翻译工作,计划成稿超过100卷,1亿字。目前,已经出版了《满铁调查(第1辑)》《满铁农村调查(惯行类第1卷)》。

4.其他选译资料中福建金融史料。《东亚同文书院中国调查资料选译》(李少军,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版)收录了东亚同文书院教授根岸佶等著《清国商业综览》,对福州、厦门两地之货币、钱庄、票号等有所涉及,同卷并收有原田留吉著《闽江流域之经济》。崔丕、姚玉民等人选译了部分日本抗战胜利前对南洋华侨问题调查文献,所成《日本对南洋华侨资料选编(1925—1945)》,不仅可以作为福建华侨经济的背景文献,其中更有不少对闽南侨乡的直接调查资料。

三、文献数字化与区域专题史料整理出版

一方面,民国文献的影印出版工作已取得重要成就,大型文献对区域性资料的关注为特定主题的区域专题研究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不同丛书在主题、书目选择方面明显重复,影印出版的文献结构不合理,对专题性研究的文献需求的满足程度有限。上文提到近年影印出版的福建经济、金融史资料中大陆影印中文资料60种,收录于13种资料丛编、汇编史料中,其中14种资料被同时收录于两个以上史料集,1种资料被三种不同主题资料影印出版,上述史料的影印工作均为十年完成,但重复之工作亦显而易见。

影印文献的选择标准,除了依据其学术价值外,必须考虑其稀缺性和获取的便利性。对于已经被其他系列出版、实现数字化并可以极便利方式获取的文献品种,应谨慎选择将其列入新的纸本出版计划,以避免规模庞大的非专题性文献资料的过度出版。笔者尝试在公开数据库检索上所述已出版之福建民国经济金融文献的收录情况,作为评价民国区域专题文献出版工作的依据。f由于“读秀”数字资源检索平台几乎为各高校图书馆必须之基础性数据库,在此亦将其列为可便利获取民国文献的途径之一。

(一)民国区域金融史文献的数字化获取

一方面,由于史料存量和分布特征的限制,民国区域历史文献整理出版难度大,文献搜集需要不同典藏、研究机构的合作;另一方面,区域性文献需求对象有限,在文献适用范围方面低于全国性文献。再者,已出的区域性史料多收录于巨型文献丛刊中,定价高昂,文献需求者甚至大部分图书馆不可能因为部分文献而全套购买。因此,数字化是区域性文献保护和获取的有效方式。在纸质史料整理出版工作不断推进的同时,民国文献数据库平台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数据库商在民国文献数字化开发利用方面均有进展,已经分别形成了一定影响力的数据库平台。公共图书馆方面,国家图书馆建有“民国中文期刊资源库”“民国图书数字化资源库”,其他如重庆、浙江、天津等地省图书馆都建有微缩文献全文数据库,更多省市则建有民国文献专题数据库。高校图书馆民国文献数字库建设成就首推“大学数字图书馆国际合作计划”(CADAL),该平台融合了作为成员馆的国内外顶级高校民国文献,且对所有用户开放。CADAL由浙江大学牵头,核心高校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等,到2013年,CADAL一、二期共收录民国文献25.75万册。[4]商用民国文献库主要有“民国时期期刊全文数据库”“大成故纸堆”和爱如生“中国近代报刊库”。此外,读秀学术搜索平台整合了部分高校的民国文献,可以实现对全文或部分章节的获取。获取权限方面,国家图书馆和CADAL民国文献数字资源对注册用户全面开放阅览,商业数据库面向付费用户,而高校自建民国文献电子资源一般只针对校内师生。[5]

(二)基于史料稀缺性的电子资源与纸本文献比较

上述福建民国经济金融相关的60种资料中,有13种福建省图书馆无纸质文献。所选文献的数字化公开获取方面,原书(不含近年影印版)不能通过国家图书馆、CADAL、读秀等平台免费便利获取的仅有12种,48种可获取文献中34种可以通过其中两种以上平台获取,有15种三种公开平台均可获取。影印价值最高的两种稀见资料,福建省图书馆无原书且无法通过公开数字资源获取。

民国区域经济史外文原始文献的数字化水平总体较高,但不同语种、类型史料的数字化程度差异较大。英文资料方面,可用的数字化海关资料一般来自纸本图书而不是原始资料,纸质文献的整理出版及翻译先于专题数字资源建设。少数早期西人著述可以由公开网络直接获得,如上述Social Life of the Chinese、A Narrative of An Exploratory Visit to Each of the Consular Cities of China、Life among区域专题文献史料的分类汇编已产生了一定成果,就近代区域金融史研究文献而言,笔者所见有《民国山西金融史料》《民国时期新疆金融档案史料》《北京金融史料》等。the Chinese均可在Open Library、Forgotten books、豆丁、道客平台下载。然而,与深藏在图书馆内的西文善本规模相比,可公开获取的西文民国文献仍十分有限。日文资料方面,以满铁、东亚同文书院为主体的对华调查资料近年来引起学界广泛关注,但国内系统的文献数据化工作尚未展开。目前,可用的公共平台主要有日本国会图书馆、公文图书馆和爱知大学图书馆网站,其中,国会图书馆提供大部分民国文献的全文阅览。

总体而言,至少就以上已出区域专题史料考察,资料影印出版工作对文献获取难度的降低贡献不大,大部分影印史料在出版前即已经有极为便利的数字化获取途径,民国文献的纸本影印的文献补充作用不大。

四、民国区域专题文献出版的建议

要提高地方专题文献整理出版的效率及实际价值,一方面,需要尽量避免重复工作,对已经被其他丛书、丛刊收录的或数字化程度高且易于获取的文献尽量避免重复出版,做到纸质出版与数字化保护的衔接和相互补充,对大型丛书可以考虑分辑、分系列甚至单册定价销售;另一方面,需进一步拓展出版文献类型,重点整理稀见手稿、未刊稿、私人书信(日记)、小区域报刊等,对于外文文献,尽量刊出译本。

(一)改进出版形式

目前,主要是将区域专题史料列入多主题大型丛书或全国性的专题文献出版,较少有区域性专题文献成果。笔者认为,如相应区域性主题文献形成一定规模并有学术价值,应尽量专门刊出,以提高文献使用效率,分主题出版有效降低了资料定价并缩短了出版周期。其次,现有丛书、丛刊都是原书直接影印出版,目录提要较简单,在文献种类选择之外,较少需要专家学者的介入。面向大型文献丛刊,可以考虑整理出版基于大型史料跨丛书(丛编)专题目录、索引和提要,重点文献细化到单种文献目录。在整理出版过程中,引入专家团队,负责专题文献品种选择,进一步地,可以整理出版针对特定主题的文献汇编,而不是文献的全文影印丛编。g区域专题文献史料的分类汇编已产生了一定成果,就近代区域金融史研究文献而言,笔者所见有《民国山西金融史料》《民国时期新疆金融档案史料》《北京金融史料》等。对于民国外文文献,在进一步加快原版文献的整理出版工作的同时,对重点文献应尽量推出中文译本。

(二)拓展出版内容

现有文献侧重官方机构所生成文献的整理,而社会组织、私人文献整理严重不足。在福建民国经济金融方面,主要集中在政府公报、各厅局档案、统计年鉴、省市立银行表册、官方调查报告等方面。根据所见近代福建区域金融史文献的分布、典藏特征,综合以上分析,近代区域经济金融文献整理出版及数字化建设,应该就如下方面加以拓展。

1.私人金融文献,包括钱庄、商号账簿、民间契约、私人书信笔记等。近代金融较发达地区,上海、武汉、宁波等钱业史料整理已取得一定成果。商号账册方面,可以借鉴的史料有山西日升昌、浙江程益泰等。福建方面,傅衣凌先生及其所创“社会经济史学派”的学者们对民间契约的整理研究为福建近代经济金融史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史料基础,但近年少有新成果问世。另外,随着侨批档案被列为“世界记忆遗产名录”,侨批史料的整理研究逐步展开,但大规模的侨批原件影印成果尚未出现,而临近的广东已经整理出版《潮汕侨批集成》3辑共88册。

2.区域性报刊。近代地方报刊是区域历史研究最重要的史料之一,福建近代主要报纸地方经济金融信息丰富。已经影印出版的福州本地报刊,除收录于《民国金融史料汇编》的《福建省银行季刊》《银行季刊》外,多是早期教会团体英文刊物,如《福州府差报》《闽省会报》等。此外,全国图书馆文献微缩中心2006年出版的《民国珍稀短刊断刊——福建卷》收录了民国福建稀见小型期刊六十余种,而经济类只有《福建贸易月刊》。对市面公开发行报纸如《福建民报》《鹭江报》《江声报》和专业财经报刊如《厦门时事商业报》《工商报》《福州商情》《厦门商报》的整理亟待展开。[6]

3.高校学术文献。地方高校师生是近代区域研究的重要力量,很多针对本地的社会经济调查报告由其完成。高校教师著述、学生论文依专业分类各有专长,于区域史研究是不可多得之参考资料。民国学位论文已整理出版的有《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藏燕京大学新闻系毕业论文汇编》。福建区域经济主题方面,福建师范大学民国文献中心、福建省图书馆特藏部藏有私立福建协和大学、华南女子文理学院、私立福建学院学位论文一千多份,与福建经济相关论文数十份。[7]

4.手稿本、未刊本。因当时条件所限,少数重要文献并未正式出版,仅以手稿本或未刊油印本形式藏于个别图书馆。此类资料版本、目录信息获取难度大,不仅没有实现数字化,甚至无法通过文献检索平台查找,只能通过目录卡片、藏书目录册或作为其他文献的征引文献查找。仅笔者所见与民国经济金融相关的未刊文献就有《福建钱庄业史略》《七闽现代古董录》《福州考》(中译本)、《福建现代史稿》等多种。

5.近代外文文献。近代福建区域经济相关的外文文献的整理出版、翻译尚处于起步阶段。西人著述所翻译出版的中文本不过数种,而仅福建师大近代以来西文善本馆藏就超过2500册,西人述闽文献中,反映本地社会经济状况之史料极丰富。h详细目录参见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古籍部《福建师大图书馆藏珍善本西文书目》,20世纪90年代由意大利学者田英杰编写。目前,这批文献大部分已完成数字化并对校内开放,但因为阅读或理解方面的障碍,使用率较低,对其中主要文献的整理翻译工作应该为相关学者重视。近代述闽日文资料的整理出版胜于西文资料,但因为文献本身存量大,翻译整理工作任务艰巨,笔者通过日本国会图书馆获得近代福建经济金融类专著、调查报告50余种,仅《对岸事情》《福建事情》少数文献最近被影印出版。

[1] 张直.十年来福建之统计事业[C]//福建省银行经济研究室.福建十年:福建省银行十周年纪念刊.福州:福建省银行总管理处,1945:163.

[2] 张公量.关于闽南侨汇(内部本)[Z].泉州:中国银行泉州分行行史编委会,1993:翻印说明.

[3] [日]东亚同文书会编纂.中国省别全志·第十四卷·福建省[M].李斗石.译.延边:延边大学出版社,2015:目录1-6.

[4] 潘晶.大学数字图书馆国际合作计划的回顾与展望[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3,(4):19-25.

[5] 刘民钢,蔡迎春.民国文献整理与研究发展报告2015[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5:87-90.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福建出版的报纸一览表[EB/OL].[2016-04-21].http://www.fjsq.gov.cn/showtext.asp?ToBook =155&index=78.

[7] 刘慧宇,张林友.由福建金融史的文献资料透视中国近代区域金融史研究[J].福建江夏学院学报,2014,(3):5.

(责任编辑杜生权)

On the Publication,Collocation and Acquisition of Local Literature:Centered by Modern Fujian Financial Historical Data

ZHANG Lin-you
(The Library of Fujian Jiangxia University,Fuzhou,350108,China)

Thanks to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literature photocopy and publication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more and more local specialist literatures have been sorted out and published. In the matter of the modern financial history of Fujian,the extant Chinese documents involve government fiscal information,statistical and survey data,historical bank data,overseas remittance files,and special economic and financial writings.The foreign language literature mainly includes Westerners'writings,customs information,and the statistical and survey data left by Japan.The problem is that due to the low efficiency of publication and consolidation,a piece of data is included in several publication plans,and lot of highly digitalized data,which is very easy to acquire,is published repeatedly.So,the consolidation and publication of regional specialist literatures need to be improved urgently in both form and content.

local literature;Fujian;financial history;collocation and publication

F832.757;G257.33

A

2095-2082(2016)03-0085-08

2016-05-27

福建江夏学院青年科研人才培育基金项目(JX S2014022);2016年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JAS160621)

张林友(1987—),男,江苏大丰人,福建江夏学院图书馆助理馆员。

猜你喜欢
影印民国史料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史料二则
郭沫若学刊(2019年3期)2019-10-12 08:10:00
他们为何都爱民国?
电影(2018年10期)2018-10-26 01:55:26
例谈数据史料的辨伪与解读
红批影印
红批影印
红批影印
史料教学,史从何来
红批影印
民国人爱刷朋友圈
百家讲坛(2016年6期)2016-09-28 08: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