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来生活之源 浇开品德之花

2016-04-16 23:04:15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小学品德教学情境生活化

林 峰

(福鼎市龙安中心小学,福建福鼎355208)



引来生活之源浇开品德之花

林峰

(福鼎市龙安中心小学,福建福鼎355208)

摘要:新课程改革倡导品德教学要回归儿童生活。在品德教学中,教学内容、教学情境、教学方式的创设,都应体现学生生活及课程内在价值,从而以生活化的教学实现“在生活中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

关键词:小学品德;教学内容;教学情境;教学方式;生活化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社会性质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性课程”。因此,品德课堂教学应紧紧围绕学生的生活进行,通过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教学情境的生活化和教学方式的多样化等多种渠道,让课堂回归儿童生活,把生活内容渗透到教学全过程,为儿童良好品格和习惯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教学内容生活化

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1]品德教学要回归学生生活,就必须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真实地反映学生生活,贴近其生活实际,满足学生的生活需要。

(一)拓展教学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提出:品德课程是以儿童生活为基础,课程的教育意义在于对儿童生活的引导,用经过生活锤炼的有意义的教育内容教育儿童。从教材出发又不拘泥于教材,积极探索有意义的生活素材,丰富教学内容,增强教学感染力。如教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安全地生活》时,让学生观察插图,然后回答:日常生活中存在哪些不安全的因素呢?通过观察,学生不难找到答案:如用湿手插电源、高压锅使用不当发生爆炸、烫伤、煤气中毒、被动物抓伤等。这时教师不局限于教材中所列举的这些不安全因素,而是让学生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家中还有哪些不安全因素呢?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纷纷发言:家里阳台栏杆不够高,自己经常爬上去,容易摔伤;家里的刀具没有放在安全地方,小伙伴来家玩不小心割伤手;妈妈买了杀虫剂放在可乐瓶中,差点被其他人当饮料喝掉……而后,要求学生回家开展安全小检查活动,并在班上汇报。同时,引导学生和家长共同进行整改,消除不安全因素。从生活中提炼教育主题,既能不断丰富和充实教学资源,又能强化儿童的安全意识。

(二)融合教学内容,贴近生活实际

小学品德教材面向全体学生,但由于各地的情况不相同,教学时要因地制宜。教师要从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在教学内容上进行大胆、有效的创新和融合,结合本地区本校的实际,使课程内容不断转化为适合自己的“课程”。如教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健康文明的休闲生活》时,可针对学校地处工业项目开发区,学生家长来自全国各地,人员构成比较复杂,社会上打麻将之风盛行这一特殊情况,成立雏鹰假日小队,让学生回家了解家长参与打麻将情况,并进行相关统计。而后,在班上举行“麻将是非小辩论”擂台赛,通过激烈辩论,让学生明白,麻将是人们普遍喜欢的娱乐活动,只要不是为了赌博,既能丰富生活又能增进感情。但大多数家长把打麻将作为赌博手段,这既违反法律又破败社会风气。通过从正反两方面分析打麻将的利与弊,大大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学生纷纷表示,回家后要劝说自己的家长不参与赌博活动,为社会的文明健康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二、教学情境生活化

教学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所创设的情感氛围或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教学场景。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知识,还要引导学生直接从外界事物和周围事物环境中进行学习,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获得有用的知识。因此,教师教学中应做到:

(一)贴近学生生活,调动学习热情

品德与社会课程以儿童现实生活为基础,它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选材于儿童自身生活,来源于他们所喜欢或探索的主题。在教学中应精心创设生动的生活情境,利用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习热情,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提高认识,指导行为,培养能力,调动学习热情。如教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我的祖国多辽阔》时,教师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事先要求每个学生回家了解自己家乡的名称,在祖国所处的位置,有哪些特产和风俗民情等,并制成小卡片,在课堂上交流。课前,教师准备了一张中国行政地图,然后让学生上台自由发言。学生指着河南省地图说:“河南地处祖国的中心地带,古称中原,家乡洛阳市附近的龙门石窟是中国石刻艺术宝库之一。”又有说:“彩云之乡云南省西双版纳,那里有着种类繁多的动植物资源,被称为植物王国,欢迎同学们来旅游。”还有说:“东北的辽宁省大连,那里的老虎滩海洋公园是以展示海洋文化,突出海滨特色为主题的现代化海洋公园,那里可好玩啦”……学生们纷纷上台,指着地图抒发自己对家乡的无限热爱。这种方法让学生体会到祖国的疆域辽阔和物产丰富,激发他们的爱国爱乡之情。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学习热情自然高涨。

(二)创设愉悦氛围,增强道德体验

愉悦的学习氛围,是保持学习最佳状态的关键。情境教学以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润物无声的教学艺术广泛应用于各学科教学中,对于品德课堂教学更不例外。因此,在教学中,应做到:

1.要善于创设愉悦和谐的人文情境

要努力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组织者,更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教学中师生之间亲切交流与探讨,将教学活动置于学生生活背景之中,还原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富有“童心”“童趣”的生活情境,将学生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与孩子们一起去解决问题与烦恼,共享成长的幸福。

2.运用多媒体课件,链接生活实际

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过程,是让学生在鲜活的生活情境中不知不觉地体验感悟,激起直觉情感,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多媒体课件可以创设教学与生活相符合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引起联想,调动起学习积极性,达到教学目标。如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学会拒绝》,旨在让学生知道,社会生活中有阳光灿烂的地方,也有“黄、赌、毒”等陷阱。为了让学生更加明白毒品的危害性,教师课前收集了有关毒品危害的光盘、VCD、图片等课件,并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电子白板进行演示,并播放《鸦片战争》《林则徐》等影视作品片断,再进一步讨论交流,控诉毒品对家庭、社会、生命的危害,组织开展征文、手抄报、千人签名、上街宣传等活动,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用性,增强学生的道德体验。

三、教学方式多样化

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一门知识性较广,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应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认真研究教学过程中的新生事物,深入探索新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出发,用自己的心灵感悟,用自己的方式研究。

(一)模拟生活情景,拓展价值判断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简单的知识转移和传道,而是学习者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的认识过程。[2]教师在教学过程可以模拟某些特定的生活情景,让文本中情景形象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引导充当角色,模仿练习,亲身体验别人的处境与内心感受,加深对自身行为方式的道德判断。如教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社会文明大家谈》时,教师可展示标题为“大门山花海10天被毁400平方米,宁德市民快醒醒吧”的新闻,通过新闻可了解,事情发生的原因是部分市民的脚踩手摘、偷挖等行为,原本怒放的鲜花丛,正在缩小、被分割,消失。接着师生共同讨论,看到这则新闻有什么感想,在社会上还看到哪些不文明行为,能表述一下吗?学生们十分活跃,纷纷上台表演,有“公交车上不让座”“随地吐痰”“乱吐口香糖”等等不文明行为。再让学生对这些行为进行评论,使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所提升。教师进一步要求学生汇报交流怎样做一个文明人,通过表述、汇报、交流,养成做文明人习惯,形成自身的价值判断。

(二)课堂延伸社会,丰富生活经验

儿童教育学家陈鹤琴提出:“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生活教材。”[3]儿童缺乏直接的生活经验,必须让儿童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去,用现代的“活教材”去研究过去的“死知识”。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也要求,组织儿童到现场观察与当事人交流,获得直观的印象和深入的了解。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校外资源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向家庭,走向社会,在实践中开阔眼界、丰富生活经验,提升参与社会之生活能力。如教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后,教师设计了校外实践活动内容,指出一些环境问题,如“学校地处工业开发区,这里有30多家工厂,经常会嗅到刺鼻的空气味道,人们说是工厂偷排废气是真的吗?”“开发区饮用水安全吗?工厂排出来的废水到哪里去呢?”然后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通过大量走访、调查,了解到大多数工厂排出来的空气都经过严格过滤,并且还专门建设了污水处理厂,将这些废水净化后再安全地排出。但同时也存在个别工厂由于经济利益驱动,时常发生偷排废水和有害气体行为。对此,学生组织环保宣传小组,到各个工厂分发环保宣传单,争当环保小监督员,孩子们在体验社会生活过程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增强了社会责任感,提升了精神境界和道德意识。

总之,在小学品德教学中,教师必须立足学生的生活实际,把生活引进课堂,努力构建生活化的品德教学,使品德教学更加贴近儿童的生活,构建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真正实现品德教育生活化。

参考文献:

[1]方明.陶行知教育名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2]田丽.浅谈教师心理学素养[J].新校园,2011 (11).

[3]陈虹.陈鹤琴家教故事之八——大自然大社会是无字的书[J].早期教育,1994(Z1).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884(2016)02-0090-03

收稿日期:2015 - 11 - 18

作者简介:林峰(1965-),男,福建福鼎人,福鼎市龙安中心小学高级教师。

猜你喜欢
小学品德教学情境生活化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1:38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2:34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 12:48:58
让品德微课助力学生的情感体验
重视品德育人功能 做好品德课堂教学
构建小学品德生本课堂的思考
教师·下(2016年10期)2016-12-03 09:47:25
在小学品德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下的小学语文高效教学探究
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课堂情境教学模式刍议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