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平台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6-04-16 19:59黄之晓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价值观核心

黄之晓



依托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平台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黄之晓

(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宣传部,江苏无锡 214153)

高职院校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重大理论创新,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相互融合具有内在的契合性。高职院校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平台,建立师生共育校园文化机制,打造特色校园文化,提升校园活动品质,发挥校园文化辐射作用,实现与基层社会“互哺”。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其核心目标在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集中体现,高度凝练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诠释了国家、民族、文明、历史等全方位的文化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职院校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和光荣使命。高职校园文化是伴随着高校而产生的特殊文化形态,作为社会亚文化的一种,体现了高校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更是其悠久发展过程中的文化积淀。大学是青年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生成和定型的关键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是教育培养青年人才的重要园地,也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青年的重要思想阵地。”

一、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契合度现状

1.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现状。

20世纪90年代,华中科技大学涂又光教授提出了著名的“泡菜理论”,即泡菜的味道取决于泡菜汤。将校园环境比作泡菜汤,寓意学校的功能不只是教书授课,更是一项育人工程,学校的学习环境、人文生态、生活环境等校园文化都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具有陶冶情操、塑造品格等重要作用。当前,全球经济的迅猛发展和我国改革开放带来的时代浪潮,使我国经济急速发展,而多元文化和多元思潮给人们的精神世界和思想文化也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高职校园成了各种思想观念碰撞和交融的舞台。一方面,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出现主体价值导向错位,价值成分缺失倾向,为迎合学生喜好,过度追求利益目标,无目的性的歌舞比赛、选秀比赛、影视娱乐等大众消遣为目的的通俗文化充斥校园;校园文化管理层面上有形式主义、功利主义倾向,对校园文化内涵建设不够重视,对“正能量”主题活动的组织、宣传不到位,疲于应付各级各类检查评比,无法充分调动师生员工积极性,弱化了校园文化的凝聚力和导向力。另一方面,作为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主体的在校学生,面对新媒体时代带来的复杂化、多元化的价值导向和思想观念的全面渗透,他们既表现出了较强的社会适应力,又暴露了较弱的社会免疫力,诸如对理想信念不够坚定,对享乐主义、利己主义、拜金主义的盲目追随等,以至于形成了不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以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为平台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独特优势。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高职校园文化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的主要关系表现为其契合性和互动性。一方面,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理论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和精髓必须贯穿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始终,对校园文化价值起到引领和导向作用,是高职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思想保障;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懂专业、精技能、高素质”,正确的价值观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础,高职校园文化以文化为载体,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因此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价值观,完善和深化价值观念,也是高职学生自身成长的内在需要。另一方面,实践证明“一种核心价值观需要一个实践发展和理论总结相互转换、相互推动的较长历史过程,才能达到完备、圆熟的状态,并逐渐实现社会化、大众化”[1],高职院校作为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丰富而充实的“正能量”校园文化是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必要条件。

二、以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平台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现路径

“价值观的建设不单在于其形成或提出一套观念体系,更在于使这套观念体系成为人们评价各种事物、思想、行为的价值,进而积极创造价值和实现价值的有效标准和人们改造世界改造自己的有力工具。”[2]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平台担当的正是要让青年学生在理解正确价值观念的基础上,使之成为一种社会理想和人生理想,一种生活态度和思维方式。“理论总是灰色的,唯生活之树常青。”高职院校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平台,结合学院实际,贴近校园生活,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校园文化建设的全过程。

1.建立全员共育校园文化建设机制,深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的主导价值观,要求所有的社会成员都应该以这些价值观作为基本准则来遵循。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它不仅是对学生的要求,还是对教师的要求,更是对所有领域、所有范畴的价值规范。因此,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由全体师生员工共同承担,学校党政领导、两课教师、专任教师、辅导员等全员参与,将其纳入学校发展总体规划,落实到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各个环节,覆盖到所有教育者和受教者。学校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体话语权威,形成上行下效的正能量。两课教师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系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高职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将理论教学和解决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相结合,帮助他们利用正确的观点、方法来对待和解决问题。专任教师要根据本专业课程的特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到专业课教学中,在专业教学中让学生思考其在未来工作中可能面对的经济问题、道德问题、社会伦理问题等,引导学生热爱专业并树立起为国家和社会发展做贡献的正确价值观。辅导员是高职学生学习中的指导者,生活中的知心人,要以身作则,采用循循善诱的方式,将正确的价值导向内化到学生的潜意识之中。

2.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凝练独有高职精神。

“大学精神是大学在自身存在和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独特价值判断和理性诉求,是大学的理想目标、精神信念、价值取向以及认知世界的态度和方法的理论升华,是大学文化的核心和灵魂。”[3]高职院校培育高职精神,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融入学校自身所在区域文化传统风格、历史文化、发展状况、目标和特色等因素,来凝练本校独有的高职精神。每个学校的校园文化不同,大学精神不同,学生的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也截然不同。以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其校训为“养正修能”。“养正”语出《易·蒙》:“蒙以养正,圣功也。”校训取意为“养天地之正气”。“养正”方可至诚:人之为人,必先有高尚之道德,方有高尚之人格;必先有高尚之人格,方有高尚之人生。“养正”汲取中国五千年文化精髓,追求尽善尽美的个人道德情操,培养顶天立地之人格,激励代代“苏信人”:养正至诚,恪守诚实信用、勤勉尽责。 “修能”语出《离骚》:“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校训取意为“修经世之万能”。所谓“能”,一要求得真知,开启智慧;二要懂得专业,精通技能;三要学会生存之道,创业之能;四要志存高远,心怀社会国家。“养正修能”四字既蕴涵了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和要义,又彰显出中国特色现代教育理念,从德、能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涵盖了道德、学业、技能、实践等职业技术教育必不可少的各种要素,全面体现了现代职业技术教育能力本位的价值取向,反映了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和本质。正是这种潜移默化的精神文化的渗透,才能够形成优良的隐性德育氛围,使青年学生了解学校,热爱专业,以独有的大学精神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 提升校园活动品质,深化理论实践联动。

以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为目标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是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要在纯理论式教学之外,让思想政治教育走下讲台,在校内举办哲学社会科学研讨会、学术研讨会、形势政策报告会等,全覆盖、多渠道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让思想政治教育走出校园、接触社会,带领学生参观革命纪念馆、博物馆、文化馆等爱国主义特色教育基地,充分发挥地方文化资源优势,使学生在了解历史、认知社会的过程中,将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和外在规范转化为个人的理想和信念,将自我价值融入社会价值,将自我利益与社会利益相结合,将个人的奋斗目标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相结合。开展项目式运作的校园文化主题活动,如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在该院精品项目“读百部好书”项目中开展爱国主义精神为主题的专题论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字为主题制作“微电影”比赛、“中国梦·我的梦”演讲比赛等活动,让老师和学生面对面讨论各自的观点,以和谐的精神聚集,用亲和轻松的交流,深入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崇高的所在,这表现出的不仅是创意的方式,更要表现大家追求更高的人生维度,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度理解和认同。

4. 发挥校园文化辐射作用,实现与基层社会“互哺”。

高职院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学校的文化品质,对社会文化具有先导性和前瞻性,开放的大学校园文化拥有宽广的成长平台、充足的信息资源和博大的文化精神,是基层社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高职院校要主动发挥校园文化的引领和辐射作用,充分利用高职院校拥有的时代担当、责任担当,自觉践行“三个倡导”,把校园文化中主流的价值观念、文化素质、文明行为等通过各种途径和渠道,辐射到广大人民群众之中,从“知识传授”走向“日常熏陶”,为形成社会思想共识做出贡献。基层社会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亟需培育和践行的土壤,高职院校师生深入企业、社区、乡村、文化教育基地等,参与到社会各个领域服务和建设之中,增强对国情世情的切身体会,尽早接触了解社会,以简洁明了、老少咸宜的方式,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全覆盖、全渗透,为社会和高校之间搭建良性互动的桥梁,使各类文化思潮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相互激荡中得以提升,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而达到厚德载人、传承文明、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最终目的。

[1] 孙维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点睛之笔[N].光明日报,2012-11-22.

[2] 李德顺,等.价值论原理[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483.

[3] 孙成武,常珊珊.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探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6).

2016-04-13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5SJD369);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党建研究重点资助课题(2015sxdj002)。

黄之晓(1982-),女,江苏无锡人,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教育文化学、德育原理、高校新闻宣传、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D64

A

1672-4437(2016)03-0005-03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价值观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