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 朱春凤
初中英语口语教学问题及策略探析
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 朱春凤
本文认为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主要存在由“教师和学生”主体引发的内生性问题及由“教学与教学环境”引致的外生性问题。而解决内生性问题通常要借助外部信息及手段,解决外生性问题则要内部保障及支持。基于此,本文建议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口语学习习惯,树立口语学习信心;制订教学规程,提升教学水平;辅助媒体教学,丰富教学内容;构建班级文化,营造口语氛围。
初中英语;口语教学;教学策略
初中英语作为初中阶段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其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备受重视,但实践成效一直不佳,尤其是英语口语教学。基于此,笔者在剖析初中英语口语教学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教”“学”的实践经验,提出针对性的改进策略。
概括来看,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内生性问题和外生性问题两大类。其中内生性问题主要由教学主体,即教师与学生引发;外生性问题主要由教学材料及教学环境所致。
1.1 内生性问题
内生性问题主要与教学主体的认知与情感相关。学生主体存在的问题主要受学生自身的知识结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及性格差异等因素影响。由于初中生学英语时间不长,英语知识有限,表达能力较弱,再加上自我调适能力不足,导致口语学习过程中“担心出错、羞于开口”,害怕被同学耻笑、受教师责备,严重影响口语学习效果。教师主体存在的问题主要受教师的教学思维、教学经验及自身素质等因素的影响。由于职业倦怠、重视不够、方法不对、目标不明等原因,教师不重视口语教学,没有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给予个性化、延续性的指导。
1.2 外生性问题
外生性问题主要与教学材料及教学环境相关。初中英语口语教材,经多次改版后,较好地结合了教师与学生的需求,适用性很强。但由于“教”“学”主体的差异性,教材的局限性也明显体现出来。再加上初中英语教学评价仍然以考试为中心,口语教学被边缘化的现象比较普遍。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无论是内生性问题还是外生性问题,都严重影响了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的有效性。笔者结合自身多年教学经历,在总结学生实际及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建议采用以下方法提升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的有效性。
2.1 培养口语习惯,树立学习信心
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 。”对于英语口语教学也一样, 最核心的教学重点就是要培养学生开口说英语的习惯。初中阶段是学生系统学习能力及学习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至关重要。而培养学生开口说英语的习惯,关键的问题是如何让学生开口。学生之所以不开口说英语无非两种原因。一是不会说,也就是英语知识掌握不够,对于这部分学生,关键是要让学生“不惧学”。只有“不惧学”,才能“不忧学”,最后达到“不惑”的境界。另一种是不想说,也就是口语表达的积极性不强。对于这部分学生,关键是要让学生“想说”,只有“想说”,才能“会说”,最后达到“乐说”的境界。总之,只有帮助学生树立口语学习的信心,才能逐渐消除学生口语交流的障碍。
2.2 制订教学规程,提升教学水平
无论是教师主观层面的职业倦怠,还是客观层面的技能素质水平有限,在口语实践教学过程中,基本没有办法消除其对课堂教学的负面影响,因为口语教学主要是通过“互动”的方式完成,教师的情绪及素养必然会影响教学有效性。但是,可以通过外部控制的方法,将这种负面影响削弱到最低程度。中学英语口语教学与小学、大学英语教学有所不同。小学英语口语教学的焦点是“兴趣”,中学英语口语教学的焦点是“知识”,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焦点是“能力”。中学作为英语口语学习的关键时期,一定要充分发挥过渡期的重要作用。因此,笔者认为,英语教师应结合自己的教学习惯,制订一套独具个人特色,适合自己及学生的教学规程,并通过教学实践不断优化,最后形成一套具有广泛指导意义的“教学范式”,创新口语教学模式。同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避自身的“惰”“倦”“厌”“烦”等负面情绪对口语教学产生的不良影响。
2.3 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
教学主体的差异性决定了教学内容的多样性。教师在口语教学中,不仅要依托教材,同时也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对教材内容进行延伸。具体可以通过与学生多沟通的方法,深入了解学生的兴趣“共点”,以此为切入点,结合教材内容,组织课堂教学。同时,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可以借助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教学内容更直观地展现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将课堂内容延伸到课外,如举办各种英语竞赛、英语文化知识竞猜、英语综合晚会、每周一次英语角等。针对学生的差异化需求,教师可以通过微信、QQ等即时交流平台,以微课程的方式,给学生提供口语学习及训练的素材。另外,在口语教学中,丰富教学内容不仅包括知识要点,还包括情感教育内容。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深入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抓住了解学生的机会。
以译林版牛津《英语》九年级Unit3的Speak Up为例,这部分内容讲述了Daniel对自己英语学习没有进步的担忧,并向Millie寻求建议。教师可以就此向学生提问,让学生说出自己在英语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然后针对这些困难,先引导学生自行讨论找出对策,然后再给出有针对性的指导。这样不仅增加了学生口语交流的机会,同时也可让教师更深入地了解学生,以便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及方法。
2.4 构建班级文化,营造口语氛围
任何一种语言的使用都有其惯用的语言环境。因此,构建班级文化,营造口语氛围非常重要。一个和谐、轻松愉悦的英语学习氛围,可以有效减少学生的焦虑和紧张,从而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参与教学活动,增强说英语的欲望。在英语口语教学过程中,往往需要涉及众多英语情境对话。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教材内容去创设相关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英语对话交流,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可以利用角色扮演、小组谈论、辩论、采访等形式,使学生可以轻松、自然地进行口语互动。比如短剧《三只小猪》就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角色扮演。这样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也可以激活课堂活力,吸引学生注意力,从而提升口语教学的效率及效果。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看出,初中英语口语教学对提升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直接影响口语教学的有效性。笔者建议英语口语教师不仅需转变陈旧的教学理念,选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也要探索和总结口语教学的新策略和新方法。所有理论都来源于实践,同时也需要实践检验。教师作为英语口语教学的实践者及执行者,对教学经验的总结与运用,对提高初中英语口语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陈玉. 2011. 初中英语口语教学问题分析与策略研究[J]. 中学英语之友(93).
王玲. 2013. 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合作学习策略的应用探析[J].快乐阅读(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