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要性
——由马克思三大社会形态理论引发的思考

2016-04-16 15:10于佳
福建工程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的全面发展

于佳

(华侨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福建 厦门 361021)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要性
——由马克思三大社会形态理论引发的思考

于佳

(华侨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福建 厦门 361021)

摘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关键性战略目标。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实现这个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文章立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落脚点,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在马克思三大社会形态理论的视域下,分析了社会的发展与人的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从而体现马克思三大社会形态理论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当代价值。

关键词:三大社会形态理论; 人的全面发展;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16年1月18日,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仪式上强调聚焦发力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首先必须下功夫领会好、领会透,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梦的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这一伟大目标的根本即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不难发现,将人的发展作为衡量的标准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大突破,马克思三大社会形态理论就是以人的发展为核心,笔者也将从人的发展角度来进一步诠释马克思三大社会形态理论。

一、马克思三大社会形态理论概述

1.第一个社会形态——人的依赖性社会

“人的依赖关系(起初完全是自然发生的),是最初的社会形态,在这种形态下,人的生产能力只是在狭窄的范围内和鼓励的地点上发展着。”[2]马克思将人的依赖性社会作为三大社会形态中最初的社会形态。人们作为独立个体的改造能力和思考能力都相对薄弱,因此人们的生活要依靠于集体的力量,依靠于以血缘和地缘为纽带的共同体。根本原因在于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人们对自然的依赖性十分强烈。在这一基础上,人们对于改造自然的能力还处于初级阶段,生产能力受到自然的控制,没有形成对个性的认识。例如,在中国古代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的生产大都是满足自己的需要。在这种经济体中,如果人的依赖关系想得到解脱,获得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根本的方法就是提高生产力,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虽然在中国的封建社会存在着小范围的商品交换,但是人们没有摆脱这种依赖关系。因此,社会形态若想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人的独立性若想得到提升,生产力的发展就有待提高,商品经济的发展呼之欲出。

2.第二个社会形态——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社会

马克思在《1857-1858 年经济学手稿》对三大社会形态的阐述提到:“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是第二大社会形式,在这种形式下,才形成普遍的社会物质交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体系。”[3]由此可见,马克思将“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社会”作为社会形态的第二个阶段。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的依赖关系逐渐消失,人的独立性得到体现。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有着客观的评价,马克思认为:“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4]马克思肯定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力得到快速发展,使人们摆脱了生产力低下的社会状态,人们能够充分地认识自然的规律,并在此基础之上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摆脱了自然界的控制,使得人们的独立性增强,成为马克思所说的“人的独立性社会”。

国内外学者在看到资本主义巨大进步的同时,也发现了这一社会形态中所存在的很多弊端。马克思将这种弊端概括为“人对物的依赖”,正如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所写:“私有财产的积极的扬弃,作为人的生活的确立,是一切异化的积极的扬弃,从而是人从宗教、家庭、国家等等向自己的合乎人的本性的存在业绩社会的存在的复归。”[5]笔者理解为,劳动本是作为自由自觉的活动而存在,但由于生产力和社会分工的发展,使得劳动发生了异化,人的本质也产生了异化。虽然马克思在这部著作中仍受到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影响,但是却阐述出私有财产的来源,即异化劳动,深刻地批判了国民经济学将私有财产作为其理论的出发点。

私有财产的产生促使人们最大化地追求个人利益。在这一过程中,极端尖锐的社会矛盾不可避免,人们的发展呈现畸形状态。因此,为了突破这种社会形态的局限性,社会的发展应当更加重视人的全面发展,避免对物的极度依赖性。

3.第三个社会形态——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个性社会

马克思三大社会形态的最终形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个性为目标,实现共产主义是每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的共同理想。在《共产党宣言》中,“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一个以各个人的自由发展为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的联合体。”[6]马克思的这句话描述了共产主义社会中人的发展是自由而全面的,同时表明社会的发展将以人的发展为最终目标。“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的生产能力成为从属于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是第三阶段。第二个阶段为第三个阶段创造条件。”[7]笔者认为,从第二个社会形态生产力的高水平发展过渡到第三个社会形态,丰富的物质基础是实现其过渡的基础。没有任何社会能够在生产力低下的社会形态中直接过渡到人的全面发展。

在第三个社会形态中,最值得关注的就是“劳动”这一概念,在第二个社会形态中出现劳动异化的现象。那么,第三个社会形态中,劳动的内涵和内容将发生改变。在未来社会中,劳动不再是为了满足生活的需要,也不是为了交换,而是为了能够实现自身的价值。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通过劳动来实现自己的价值,而不是单一的工作形式。人们不再受物的限制,而是自由自主地得到发展,人们拥有最自由的生活状态,真正地实现劳动是人的本质这一科学内涵。

综上所述,马克思三大社会形态,从人的发展的角度,阐述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是不断提高的。目前,中国正处于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态势,按照马克思三大社会形态理论的划分,中国的发展刚刚进入第二个阶段,但是由于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努力规避第二个社会形态中将会出现的问题,并在生产力不断得到提高的同时,时刻关注人的发展,尽最大努力实现向第三个社会形态过渡的可能。

二、深刻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落脚点

马克思三大社会形态理论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着深远且重大的意义,这不仅体现在总体目标上的正确指导,更加体现在实现过程中的价值导向。不得不说,以人的发展为根据划分社会形态,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彰显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最具吸引力的无疑是“全面”二字,无论是实现社会的全面发展,还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都需要历史与实践的检验,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全面”的衡量标准上,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方案》,在数字上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检验标准,大大增加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但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终目标并不是数学上的“证明题”,不仅仅是数据上的达标,更多的是人民的真实感受。只有满足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才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终极目标。换句话说,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更应当将保障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实现这一伟大目标的落脚点。

历史唯物论告诉我们社会发展是有规律的,但在社会发展的规律下,人们也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若把马克思三大社会形态理论视为一种规律,那么我们就应该正确的认识客观规律,并根据自身实际,发挥主观能动性。换句话说,在深入了解马克思三大社会形态理论的基础之上,根据中国的国情,认清我国现在所处的社会形态,并由此制定国家发展的道路、理论和制度。虽然我国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国家,但还没有达到马克思所说的第三个社会形态,即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个性社会。我们正处于由人的依赖性社会向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社会的过渡时期。基于我们正处于的社会形态,有着准确的认识才能更好地促进社会的发展。“小康社会”这一概念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产物,同时也是对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邓小平同志曾在各种场合多次提到“小康社会”,在《邓小平文选》中更是提到“小康社会”40多次,这是对我国现阶段社会的发展、人民的生活进行的高度概括。当前我们提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是为达到马克思所说的第三大社会形态的过渡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做铺垫,人的自由发展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

马克思三大社会形态理论深刻地告诉我们应当始终关注如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切实地实现人民群众最根本的利益。又如“三个代表”所言,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只有始终坚持把人民最关切的问题放在首位,才能更好地促进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深刻地把握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思想,对于我们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对人民群众的庄严许诺有着重要的意义。距离实现第一个百年计划还有五年的时间,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既是一种动力,也是一种压力。为此,我们更应该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奋斗下去。作为中国工人阶级、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应当让人民享受着更加完善的医疗保障、更公平的教育资源、更优美的生活环境,以最终能够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个性社会为目标。

三、用马克思三大社会形态理论解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根据对马克思三大社会形态内涵的阐述和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深入理解,不难发现其中都包含着丰富的人学内容。马克思三大社会形态理论中包含的丰富的人学思想更是他人无法达到的高度。但是,在建立新中国以后,国内重视并谈论更多的还是马克思的五大社会形态论,即“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国内学术界对其认同感也更强,人们逐渐淡忘了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的三大社会形态理论。其主要原因是在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高速发展的中国,人们忽视了对“人的关怀”这一问题的深入思考,导致了对于马克思三大社会理论的研究停留在肤浅的层次上。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代表的党中央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提出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为内容的“四个全面”发展战略,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被放在首位,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高度重视。这一目标不仅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对社会中个人的发展也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曾指出:“人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8]换句话说,人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存在于一定的社会关系当中。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具有共同性,一定历史条件下社会的发展为人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人的发展又会促进社会的发展。因此,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发展是辩证统一的。同理可见,马克思三大社会理论围绕着“人的发展”展开论述与当下中国如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问题在本质上也存在辩证统一的关系。深刻地把握好“人的全面发展”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两个“全面”的关系,不仅有利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加有利于提高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小康社会”这一概念是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提出的,即“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9]。这足以说明“小康社会”的提出是依据我国具体的国情,是实现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国最大的国情就是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矛盾仍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同时,我们正处于马克思三大社会形态中“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这一阶段,但是我们绝不会像资本主义社会那样,在使人们实现独立性的同时,又增加了人们的依赖性。因为我们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把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放在首位。

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发展是一致的,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前提和可能。“个人的全面性不是想象的或设想的全面性,而是他的现实关系和观念关系的全面。”[10]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从根本上来说,要以社会的发展为基础。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人从最简单的衣食住行的需要上升到高层次的实现自我发展的需要,都依赖于社会的发展。但不可陷入一个误区,认为人是纯碎的社会的附属品。笔者认为,人实现自我的发展并不在于摆脱社会,而在于在社会的必然影响下,人们依旧可以做出自由的选择,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根据马克思三大社会形态的划分,人要实现发展的水平是由社会发展水平所决定的。在第一个“人的依赖性社会”中,人们无法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改革开放近30年来我们的经济得到快速地发展,为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注重“五位一体”中其他方面的建设程度。因此,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我们更要关注社会的发展如何更好地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二)人的全面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终目标

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为了最大程度地获得剩余价值,限制工人的发展,甚至造成工人发展的畸形化,马克思在阐述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时曾表明:“用那种把不同社会职能当做互相交替的活动方式的面发展的个人,来代替只是承担一种社会局部职能的局部个人。”[11]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不仅是马克思主要的价值观,也是当今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下核心的价值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这一过程中需要社会的不断发展,最终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五大发展理念的最终目标就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12]在《建议》中出现“发展”一词约200余次,彰显了发展对社会和人民的重要性,对于未来五年发展的规划也是对人民生活和发展的规划,始终坚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终极目标,更有利于把握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

四、结论

前面提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关键的战略目标,即将到来的2020年,中国就会进入到实现这个目标的关键阶段,本文立足于深刻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落脚点即保障和实现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分析马克思三大社会形态理论中以实现人的发展为内容,更加证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性。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具有同步性,因此在实现人的发展的同时,必将促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

小康社会的建设过程是曲折和漫长的,正如马克思所提出的三大社会形态也是逐一过渡而来的。任何一种社会形态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对小康社会建设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机遇和挑战,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不能一味地强调有利因素,造成盲目的乐观,也不能在挑战面前畏首畏尾。既要把握住机遇,又要勇敢地迎接挑战。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强调,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性作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实践是检验真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理论不是空想出来的,而是在探索过程中发展来的。从“解决温饱问题”到“建设小康社会”,再到今天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艰辛曲折的过程,是人民艰辛实践的产物。在即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更不能忽略实践的重要性。我们要切实地扎根于实践当中,处理好小康社会建设的关键问题,为实现最终的胜利付出努力。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12.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04.

[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04.

[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5] 马克思.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85.

[6]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7]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04.

[8]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507.

[9]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37.

[10]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36.

[1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319—320.

[12] 新华社.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EB/OL].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5-11/03/c_1117027676.htm.

(责任编辑: 许秀清)

马克思曾说:“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1]青年时期的马克思就把为全人类的解放事业作为自己的职业选择。在马克思一生的探索中对于人的发展问题的研究一直贯穿始终。

The necessity of constructing a well-off society in China:Contemplation on Karl Marx’s theory on three social formations

Yu Jia

(School of Marxism, Huaqiao University, Xiamen 361021, China)

Abstract:Constructing a well-off society in a rounded way is a strategic goal to attain the new vic-tory of the specialised Chinese socialism. As China has entered the decisive stage in constructing a well-off society, achieving the goal is a key step in realizing the Chinese nation’s dream-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China. To achieve the goal of constructing a well-off society in a rounded way, it is essential to realize the rounded development of people. In the perspective of Karl Marx’s theory on three social formations, we analyse the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that of man, which demonstrates that Marx’s theory on three social formations is of significant contemporary value in realizing the development of people in a rounded way.

Keywords:theory on three social formations; people’s rounded development; completion of a well-off society in a rounded way

中图分类号:A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4348(2016)02-0163-05

作者简介:于佳(1993- ),女,黑龙江哈尔滨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

收稿日期:2015-12-07; 修回日期:2016-01-24

doi:10.3969/j.issn.1672-4348.2016.02.012

猜你喜欢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视域下的共享发展理念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途径
坚持绿色发展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作用
发生逻辑、哲学意蕴与当代价值: “为人民服务”思想的多维透视
浅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的全面发展重要思想的指导意义
如何有效发挥离退休干部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实施“十个全覆盖” 决胜全面小康社会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农村文化建设思考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农村文化建设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