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音乐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2016-04-15 10:08潘伶伶
成才之路 2016年9期
关键词:小学音乐合作学习有效性

潘伶伶

摘 要:从积极激发学生兴趣、结合学生实际分组、合理把握合作时机、合理设计学习内容、合理选择合作形式五方面研究提高音乐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策略,进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及艺术鉴赏能力。

关键词:小学音乐;合作学习;有效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3;G623.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09-0094-01

在素质教育逐渐深化的背景下,音乐在学校课程中的地位也变得更加重要。然而,在以往的音乐教学中,由于教师不重视、教学方式单一、学生畏难等因素的影响,音乐课堂教学效率并不甚令人满意。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行,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合作学习教学”应运而生。那么,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才能提高音乐课堂的教学效率呢?

一、积极激发学生兴趣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充分结合学生的年龄、爱好等特点,以激发出学生的音乐兴趣。比如,在学习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迎新春》时,共包含了《新年好》《狮子舞绣球》《过新年》《找春天》等多首歌曲,主题是“迎新春”。教师在开始进入唱歌环节时,可先引出“庆新年”的话题,让学生说说家乡或自己家过年的方式、习俗等内容。小学生年纪大多较小,喜爱过新年的欢乐氛围,一些则可能会说“过年会穿新衣”“过年会有很多好吃好喝的”“过年会去很多亲戚家串门”“过年会有舞狮子”等。在欢乐的讨论中,学生逐渐被有趣的话题吸引,教师可顺势进入到音乐的教学中,并让学生在唱的过程中对比一下歌曲中描绘的与实际是否相同或趣味性是否更浓,学生唱的兴致会大大提高,歌声中也浸染着学生的欢乐情绪。

二、结合学生实际分组

小组合作不是简单地将几个人分成小组,而应综合考虑学生的年龄、性格特点、特长、爱好等多种因素,再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组,旨在通过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优势,以促进整体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教师在明确教学目标与内容后,应结合上述因素对学生分组,并设组长,保证小组在组员数量、整体水平及搭配上都应达到较好的状态。比如,在学习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音乐中的故事”时,共包含了《歌唱二小放牛郎》《蜗牛与黄鹂鸟》《老爷爷赶鸭》这几首歌曲,单元的主题是“音乐中的故事”,顾名思义有音乐有故事。教师在分组时,可考虑4人为一组,有爱讲故事的、擅长乐器演奏的、唱歌节奏感强的、节拍好的等。通过对组员的科学组合,让学生能够彼此交流、讨论与切磋,从而在这种氛围中发现自身的不足,发现别人的优点并认真学习,实现共同进步,以利于学生形成相同的志趣爱好,升华友谊。

三、合理把握合作时机

小组学习虽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机会,但也可能造成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情况。主要原因是,在小组中能力较强的学生占主导地位,能力较差者优势少,故独立思考及发挥自身特长的机会少,获益的情况则可能少于平时的班级教学。因此,在小学合作学习中,合理把握合作时机也非常重要。比如,学习到重难点,学生思维受阻时,可引导学生合作与讨论;遇到可以有多种形式解决的问题时,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编排活动的难度较大时,也可引导学生合作讨论。比如,《大雨和小雨》,学生在欣赏完后产生的感悟也会不同。教师可让学生小组之间讨论,用音乐剧、舞蹈或朗诵等形式,或是用不同的乐器演奏,如钢琴、口琴、笛子等,表达对音乐的理解与感受。通过这样的方式,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可充分调动其积极性。

四、合理设计学习内容

学习内容的合理与否,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形式,但也并非适用于全部教学。因此,教师应紧密结合教材重难点与学生特点等因素,有针对性地设计合作学习的内容,如价值性、开放性特征显著的问题或内容等。比如,在活动“自制打击乐器”中,教师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前或课后自行收集生活中的食品盒盖、铅丝、啤酒瓶盖、可乐瓶等材料,并将之制作成不同的打击乐器,最后让小组即兴演奏。这样,学生不但在合作中收获了劳动成果,对音乐的兴趣也大大提高,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五、合理选择合作形式

合作学习的形式多种多样,适用的情况也各有不同。在小学音乐的合作学习中,合理选择合作学习的形式,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根据教学要求、目标及教材特点等采取相应的合作形式,既不影响教学效果,又应尽可能保证合作形式的多样性、丰富性。比如,在欣赏完《哪吒再生》后,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其中的音乐、故事、节奏等内容,也可让学生自行编排音乐剧,或是让学生进行歌唱比赛等。最后,指定一个时间,各小组展示本组的成果,大家一起欣赏、讨论,并评出最优小组,给予相应的奖励。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不但能够掌握课堂上的学习内容,还可与生活充分结合,并可发挥自身的联想与优势。

六、结束语

总之,音乐课程在培养与提高学生音乐审美及艺术鉴赏能力方面有重要作用,必须予以重视。在音乐合作学习教学中,通过激发学生兴趣、合理分组、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合理选择合作形式等措施,有利于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进而有效调动其积极性,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与效果,有利于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成亚丽.谈保持小学合唱教学的稳定性及长效性[J].艺术教育,2015(06).

[2]博雅杰.合作:音乐学习模式新探[J].教学与管理,2014(01).

[3]王芸娟.如何加强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合作学习[J].课程教育研究,2013(04).

猜你喜欢
小学音乐合作学习有效性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