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莲
[摘 要]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强调幼儿的学习是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户外活动环境的创设对于孩子的发展尤为重要。目前幼儿园对如何创设有利于幼儿发展的户外活动环境缺少科学的认识,导致适于幼儿活动的户外空间越来越少。户外活动环境应创设为走向与自然、与他人和与自己的对话性环境,成为“《指南》引领下走向对话的快乐儿童世界”,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健康发展。
[关键词] 幼儿园;户外活动;环境创设
幼儿的成长与环境息息相关。研究证明,大多数成人的回忆中都觉得童年时代的户外环境是最特别、最有意义的。在幼儿园教育中,户外活动环境会潜移默化地对幼儿产生影响,在促进幼儿体能发展、认知发展、情感体验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为幼儿创造了体验学习的“第二空间”。《指南》提出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让幼儿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户外活动环境是幼儿园实施保教工作的重要场所,户外活动环境的创设也已渐渐成为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点。
户外环境的每一个要素都直接影响着幼儿园的户外活动质量。但是,幼儿园对如何创设有利于幼儿发展的户外活动环境却缺少科学的认识,适于幼儿活动的户外空间越来越少。大部分幼儿园在户外环境设计中都比较注重视觉上的美观性与艺术的观赏性,往往只迎合成人的审美需求,而对如何创建更符合儿童心理需求和认知特点的户外空间则缺少重要的思考。部分幼儿园也存在户外环境面积大却缺乏整体规划的现象,园本文化与课程特色得不到体现,导致户外环境美观却不适用。其实,户外环境绝不是装饰物,也不仅仅是硬件设备的堆砌,而是和教育相互依赖、相互包容、相互影响,两者是不可分割的共同体。
日本东京大学教育学研究科长、日本教育学会会长佐藤学认为,快乐的学习是走向对话,把学习界定为对话性实践,把学习的实践作为三种对话实践之综合——同客观世界的对话(建构世界,即文化性实践);同他人对话(结交朋友,即社会性实践);同自己对话(形成自我,即伦理性实践)。游戏是幼儿的天性,也是幼儿最重要的学习形式,而最吸引儿童游戏、学习的场所就是户外空间。因此,我们提出将户外活动环境创设为走向与自然、与他人、与自己的对话性环境,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立足当今幼儿教育的现状,以期把户外活动环境打造成“《指南》引领下走向对话的快乐儿童世界”。
在先进理念和《指南》的引领下,我们要摒弃以往对户外环境的设计,对户外活动环境的创设要有新思考。
一、为幼儿打造绿色的户外运动环境
创设绿色的运动环境有利于引发幼儿主动进行体育锻炼和培养幼儿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何为“绿色的运动环境”?它不在乎运动场地的大小,而是善用每一处环境让幼儿进行户外活动,不是让孩子疯狂地去运动,而是让孩子在保护自己、保护他人的安全意识中愉快运动。
第一,建设“体育绿道”。“学校里没有一处是无用的环境。”大操场周边墙角下和树底下的空间往往是我们容易忽略的运动场地,为了使幼儿身体各种能力得到较好的锻炼和发展,笔者幼儿园充分利用墙角和树下场地,打造“体育绿道”(图1),扩大孩子的运动空间,在墙角和树下放置了各类幼儿可以自由取放的具有环保性和独具创新性的自制运动器械,如滚筒推拉车、废旧轮胎等。
“体育绿道”的环保性体现在所用材料是木头、麻绳、轮胎等原材料,安全无毒。游戏器械是孩子喜欢的,其中一些富有刺激性和挑战力的游戏器械对儿童则具有更大的吸引力,我们应为幼儿提供多种选择性的体育器械。但市场上购置的大型体育器械并不能完全满足孩子动作发展的需求,而我们自制的大型体育器械则避免了这一问题的出现。其创新性体现在这些大型组合式体育器械都是“做我们需要的,做我们想要的”,充分考虑了材料的外形、结构、材质特点进行设计和制作,是市场上绝无仅有的适合本园孩子动作发展需要的体育器械。如多功能攀爬架,考虑到孩子攀与爬的动作发展,手脚并用、不同的攀爬方式和高低不一的视野及空间感为孩子带来丰富的身体活动刺激和持久的兴趣。玩法多样新颖,能囊括七、八种攀爬的方式,锻炼了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增强了平衡感和力量。
第二,设置“运动休闲区”。《指南》提出的教育建议之一是:营造温暖、轻松的心理环境,让幼儿形成安全感和信赖感。幼儿园在提倡“愉快体育”的同时,还应关注孩子情绪的释放,为幼儿提供一个安静、不急促的活动步调,一种安全、自尊和解决问题的环境。动静结合的运动、关注个体差异的运动更能使孩子的身体素质得到更好发展。提供一定的休息空间让其暂时退避活动、缓解情绪,也是提升户外活动环境内涵的重要方式。
有些儿童体质较弱,长时间追逐打闹使他们感到体力不支,需要一个休息调整的空间,有些幼儿运动时发生冲突、挫折、失败、疲劳、痛伤,也需要一个调解矛盾、观察、模仿、思考的空间。这时可在户外运动区域设计运动休息区,如玩沙区旁的石凳、篮球场和足球场旁的休闲区。
二、让幼儿亲近自然
理查德·洛夫提出“自然缺失症”的概念,用以强调现代社会中的儿童越来越多缺少与自然的接触,生活被电子媒体和学校课程所充斥。研究表明5~8岁的儿童倾向于将自我归属于自然,与自然有较高的联系和亲近感。因此,在幼儿阶段培养幼儿亲自然的情感十分必要。
点亮孩子的眼睛,解放孩子的双手,让孩子走向大自然,孩子才能获取更多的科学知识。“植物迷宫”能让幼儿充分在迷宫游戏中感受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乐趣。分设水生植物区、阴生植物区、空气植物区、多肉植物区的“植物世界”“钓鱼小岛”“乌龟池”,引导幼儿通过观察、饲养等活动,感知生物的多样性和独特性,以及生长发育、繁殖和死亡的过程,感知和发现动植物的生长变化及其基本条件,从而了解不同季节的特点,体验到季节对动植物和人的影响。另外,笔者幼儿园还为各班级开辟土壤种植园“幼耕园”,在教学楼天台开设无土种植区,让幼儿感知土壤种植和无土种植对种植物生长的影响和区别,通过亲手种植、观察植物生根、发芽、成长的过程,也令幼儿产生劳动和收获的喜悦、满足的健康心理。例如,大班孩子对黄豆在不同土质的土壤种植区和无土种植区的发芽、生长情况做出观察对比实验:在不影响户外环境的生态系统的基础下,我们将科学也带进大自然中,让幼儿动手实践探索自然,提升孩子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意识。环保与节约的意识培养扩展到户外环境的创设,安装小型的雨水收集系统,通过简单的蓄水系统、输水系统、过滤系统和配水系统,让孩子在下雨天的季节能够观察和了解雨水的形成和循环利用,亲自尝试采用收集到的雨水直接进行绿化灌溉。还通过安装小型简易的、可操作的风车和水车发电装置,让幼儿亲手操作体验运用风力和水力发电的趣味。在户外环境改造时,我们发现园内两棵大榕树的树枝上垂吊着许多“气生根”,而且两树之间的空间足以建筑一间架空的树上小屋,我们即将设计想法付诸行动,“森林小屋”(图5)成为孩子与大自然零接触的空间,同时我们也装置了几个科学观察箱“引根生长”,供孩子们观察、探索与发现“大树的秘密”。
三、为幼儿创设自由交往的乐园
《指南》提出,幼儿园应多为幼儿提供自由交往和游戏的机会,鼓励他们自主选择、自由结伴开展活动。游戏是幼儿进行学习和发展社会性、情绪及认知能力的重要方式。
笔者幼儿园为满足孩子需,专门设置了一个场所“玩悦园”。在这里,孩子能够自选器械,与同伴交流、学习、玩耍。户外环境每一处的游戏活动都有可能促进幼儿同伴之间的交往合作,而特别创设“玩悦园”是为了突出教育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视,不仅仅为的是使幼儿在户外环境中锻炼自己的体质,而且为幼儿提供了自由交往和游戏的机会,鼓励了幼儿自主选择、自主结伴开展活动体会交往、分享的乐趣,悦纳自己,悦纳他人,进而顺利地实现这一阶段的社会性发展。“玩悦园”精心放置主要是能够分享与合作的游戏设施,如由两人玩或多人玩的秋千、跷跷板、彩虹伞等,限制人数的器械虽然使部分幼儿暂不能参与心仪的游戏设施,但另一方面鼓励了幼儿学会谦让等待、遵守游戏规则、了解自己和他人思想感情、意向以及控制自己行为的心理能力。精心设计及组织的“玩悦园”可以有效地培养儿童的自我延迟满足能力,促进合作行为,在游戏中相互交流、互相启发,为儿童社会性发展创造了条件。
四、将幼儿置于户外美育环境的艺术氛围中
《指南》指出,幼儿艺术学习的关键是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因此,幼儿园的户外环境设计要符合幼儿的审美情趣,需要根据幼儿的心理、生理的审美特点,尊重、理解幼儿的欣赏需求,主动寻求并设计出更适合幼儿审美的环境。
在审美教育精神的指导下,我们深切地认识到,艺术教育的本质是审美的教育,而美术欣赏教育对幼儿审美能力的提高起着实质性的推动作用。因此,我们充分挖掘本土文化中亮点,让教育来自生活,在生活中学习,活用“活教材”。幼儿通过参观、体验活动,了解本土的历史文化,萌发爱家乡的情感,最终提升幼儿的审美能力。如在户外环境设计中,我们可将旧围墙改造,设计“陶泥创意墙”,将已毕业孩子的陶泥作品铺设围墙,留作纪念之余让孩子感受文化之美。而且幼儿以其内心的需要出发,通过色彩、形态等陶泥造型语言进行表现,并将这种表现传达给观众(家长、教师、同伴),观众在欣赏作品时可体验到幼儿创作时的感受,对其造型和表现进行评判。观众的同感和赞许反馈回幼儿,有利于进一步形成幼儿对自我表现的自信、喜悦等良好的情绪体验,幼儿可以获得自由创造的快乐体验,其创造力和自我表现的愿望被不断激发。
在“全园艺术化”的美育环境创设理念上,我们可凝聚园本文化,打造具备儿童文化气息的教育环境,大到布局规划,小到一室、一梯、一廊的环境创设,透射出办园理念和办学特色。全园形成“艺术长廊”,尊重孩子的艺术作品,将全园每一个角落都作为孩子绘画作品的展览区。每次园内大型活动环境布置都可充分利用幼儿的作品装饰和美化环境,如树底下利用亲子制作的立体动物装饰成“森林世界”,幼儿美术作品垂挂在树上、墙上和梯角,使孩子获得开放性的艺术教育效果。
五、为幼儿营造一个自主阅读的户外舒适空间
《指南》对阅读的教育建议是为幼儿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条件,提供相对安静的地方,尽量减少干扰,保证幼儿自主阅读。由于孩子的阅读能力有限、持久性较差等因素,决定了早期阅读不同于其他年龄段孩子的阅读,并考虑到室内阅读环境的限制性,我们可把阅读空间延伸到户外,注重在游戏中创设丰富的开放性户外阅读环境,更大程度地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及能力。
比如笔者幼儿园“故事园”的环境设计上,注重从幼儿的阅读习惯培养入手。“故事园”座落在幼儿园的园林深处,环境优美,宁静温馨,光线充足,故事园内保留了小亭子,孩子们在亭子内可以自由地选择绘本,随心所欲地讨论,并可把小亭子作为故事表演小舞台,感受到阅读与表达的喜悦。故事园树底下都设有吊椅,给孩子创造了一个宽松的互动式阅读环境,孩子们可以独自或结对坐在吊椅上,在树荫下享受自主阅读的乐趣。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体,在成长的过程中会出现身体、心理上的各种差异,这就需要提供不同的空间供其选择。在比较私密的空间,孩子们可以感受舒适感,慢慢放松心情和调节情绪。因此,“故事园”也成为了幼儿的私密空间,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
户外活动环境的创设是一个过程,它是幼儿教育中的积极角色。“以幼儿为本”一直是我们创设快乐的户外活动环境的核心理念。儿童快乐的户外活动环境创设应“在探索中享受快乐,在反思中寻求发展”,围绕五大领域的学习为中心,关注每一朵花、每一棵草、每一块石头、每一位孩子,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井渌,赵晨雪.促进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幼儿园户外环境设计研究[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7,(03).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Z].2012.
[3]佐藤学.学习的快乐——走向对话[M].钟启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王莉,陈知君.3—6岁幼儿亲自然情感的培养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4,(06).
[6]朱凯,汤辉.基于亲社会行为培养的幼儿园户外环境设计研究[J].广东园林,2013,(05).
责任编辑 满令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