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明强
摘 要: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提问法的应用一是要注意在不同教学环节中选择适当的时机使用,二是问题内容要和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紧扣,三是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有这三点都得到满足,提问法的应用才能真正促进教学效果的强化。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提问法 教学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提问是开启师生互动和激发学生思考的重要手段,对教学效果有较直接的影响。提问得法,提问得当,提问时机恰当,则教学效果增色,反之,则教学效果失色。本文拟就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提问法的应用谈谈看法,希望能抛砖引玉。
一、导入中的提问
一堂课的导入环节不可小看,一个好的导入可以有效开启一堂成功的教学之旅。好的导入往往能激发学生思考,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开始新内容的学习。提问法在导入时如果用得好,就能有效激发起学生探索的兴趣。一般而言,导入是承前启后的一个环节,此过程中提出的问题最好也能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即问题的设计要尽量结合旧知识和新知识,体现“温故知新”的原则。另外,问题还要尽量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不能让学生有陌生感。距离学生实际生活太远的问题,让学生难于理解,不易把握,也就难以真正思考。再一点,问题的难易程度要适当,不能过于简单,低估学生智商,也不能过难,高估学生认知水平。比如在讲“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公理”一节时,就可以使用“提问法”进行导入,可以设置这样一个问题:“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是否一定要确定三条边、三个角均相等?”这一问题抛出后,可激发学生思考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即通过部分条件即可判定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学生按此思考,就为后续学习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二、教学过程中的提问
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必不可少。师生互动的重要途径就是提问。由此可见,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问的意义非同凡响。但教学过程中,提问并非可以乱来,而要讲究一定的原则。第一,问题要切中教学内容。所提出的问题必须与教学内容高度相关,而且应当在所处环节上能起到推动教学开展的作用。第二,问题难易适中。简单的问题对学生而言就是无疑而问,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过于繁难的问题则超出学生的认知能力水平,在计划时间内学生难以解决,反而影响教学进度安排,对教学造成阻碍性影响。第三,提问问题要有明确的指向性,以支柱性的几个问题提领课堂教学过程。这里所说的支柱性问题,就是教学内容的核心问题,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都在这些核心问题中,因此,解决了支柱性问题,也就解决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对于初中数学教学而言,一堂课所教学的内容不多,重难点也不多,因此一堂课所提出的核心问题不宜过多。当然,针对同一个重难点内容,可以从不同角度设计问题,力图使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重难点内容,并能在理解基础上实现应用。第四,对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案或回答内容要及时予以点评,使学生获得进步。对学生的提问,不管是面向个人还是面向集体,当学生给予答案之后,都应当及时给予评价,肯定其优点,但也不回避其不足。初中阶段的学生心智已趋于成熟,但仍然期望得到老师的公正评价,当然也还是更希望多得到鼓励。所以,老师针对他们答案的点评,他们都会很在意。客观公正而有鼓励性的点评,能让学生及时发现自己解决问题方式的优势与不足,并及时予以调整修正,从中获得更大的进步。
三、教学结束时的提问
教学目标顺利解决后,也不能就此终结教学活动,而要在教学活动结束之前再提问。此时提问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巩固之前所学,使教学重点和难点内容得到进一步消化,拓展学生对相关内容的记忆深度。此时的提问有两种情况:一是课堂上即时解决的,即提出问题后,学生当场解决,使学生所学得到当场检验。二是需要课后解决的,即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定的问题,让学生课后抽时间解决,使学生所学知识在课后得到巩固。
以上是按教学环节进行的阐述,以下从提问主体角度简要论述。
提问法的应用,必然涉及提问者、问题、被问者、提问时机四个要素。一个好的提问,应当是这四个要素的最佳配合,即一次好的提问,应当是提问者在最佳时机向被问者抛出最切合教学目标且难易适中的问题。关于问题、提问时机等在前述内容中已然提及。这里就提问者和被问者的关系再做说明。
在传统教学中,往往是作为提问者的教师包场,提出问题后,由于内容时间安排过紧,往往不会留过多时间给学生思考探索,还没等学生提出合适的解决方案,教师便迫不及待地给出了答案。学生作为被问者往往失去解决问题的功能,时日一长,学生便习惯了被动接受知识。新课程改革以来,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即教师不能包办,要把学习活动的主体权归还给学生,将学生引入学习过程,按教师的指引进行探究。按这一思想,提问活动中,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应当得到突显。即教师提出问题后,应当留适当的时间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思考,对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综上,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提问法的应用一是要注意在不同教学环节中适当的时机使用,二是问题内容要和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紧扣,三是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有这三点得到满足,提问法的应用才能真正促进教学效果的增强。
参考文献:
[1]丁永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引入艺术[J].商情,2009(41).
[2]朱大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提问技巧[J].快乐阅读(上旬刊),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