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桂芳
(大连教育学院 高中教师教育中心, 辽宁 大连 116021)
新高考模式下“走班教学”的思考与研究
栾桂芳*
(大连教育学院 高中教师教育中心, 辽宁 大连 116021)
国家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使得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的科目不得不实行走班制教学,“分层教学” “选课制”“走班教学”将成为一种新常态,如何面对“新常态”,解决走班教学操作层面的困难与问题,成为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
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分层;分类;走班教学
2014 年 9 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上海和浙江一马当先启动了高考综合改革试点;12月教育部发布《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等配套政策,明确提出“全科覆盖”“分类考查”“不分文理”“两次机会”等措施,“一把尺子量人才”的教育模式将被打破。[1]2017年开始全国各地将陆续开始高考综合改革,一些省市已经先后公布了高考改革方案,各地的新高考改革方案大多采用“3+3”模式,即在高考中实施语文、数学、外语3门学科全国统考,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6门或7门学科中任选3科进行学业水平等级考试:两项成绩叠加作为学生高考成绩,提交给高校进行录取。如果把选择科目相同的学生分别组成不同的教学班,必然需要大幅增加班级数额,大量增加教师和教室以及相应的实验室等硬件设备,在不具备这些硬件条件的情况下,走班教学就成了解决问题的首选方案。
1.何谓“走班教学”
所谓“走班教学”,就是教室和教师不变,学生依据自己的水平层级或个人意愿去选择符合自身发展的班级上课。不同班级,教学内容、难易程度应该不同,作业与考试的内容、难易亦应不同。
从教学形式来看,走班教学目前分两种情况:一种是行政班与教学班同时存在,一种是彻底取消行政班。前者,日常管理在固定的“行政班”,由学生自行选择上课内容和学习的教室,学生在“教学班”走班上课。不同班级的学生,根据自己所选科目到不同的教室上课,自习则根据具体情况可在行政班或教学班进行。后者则是根据学科教学内容的层次固定教室和教师,学科教师挂牌上课,学生完全流动听课;学校只有教学班,没有行政班。
从教学目的来看,走班教学也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分层走班,一种是分类走班。分层走班就是教学班按照学习难度划分不同层次,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进入相应教学班学习,或者学校依据学生成绩将其分入不同层次教学班学习。这种分层教学模式,是在承认学生认知能力与认知水平等方面存在差异的前提下,坚信每位学生都有发展的潜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区分层次、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提高与发展。而分类走班是针对选修课进行的,选修课又分为国家选修课和校本选修课。国家选修课,即学生从政、史、地、物、化、生、技术等6门或7门课中选择三门参加等级考试,这也被称为必选课;校本选修课,是学校根据《课程标准》规定及学校教师的实际情况自主开发的校本课程。无论是国家选修课还是校本选修课,学生都是根据自己的不同选择进入不同教学班进行学习,这就是分类走班教学。
2.走班教学的理论依据
“因材施教”理论。“因材施教”是两千年前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提出的理论。所谓因材施教就是承认学生在年龄、智力、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差异,根据学生个性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以促进学生个体的正常发展。而走班教学把特质类似的学生规划到一个层次里,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实现因材施教。
“最近发展区”理论。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将儿童的“实际的发展水平与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定义为“最近发展区”。分层教学就是教师从各个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设计教学目标,提出学习任务,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到果子”。
掌握学习理论。所谓“掌握学习”,就是在“所有学生都能学好”的思想指导下,以集体教学(班级授课制)为基础,辅之以经常、及时的反馈,为学生提供所需的个别化帮助以及所需的额外学习时间,从而使大多数学生达到课程目标所规定的掌握标准。它是由美国教学理论创始人布卢姆提出的。分层分类教学就是基于这种理论,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相应的学习条件和必要的帮助。
走班教学作为中国教育界的新生事物,在实践过程中,还是存在许多值得我们思考、需要我们去解决的问题。
1.教学组织管理方面
备课管理。分层走班教学,就意味着各个班级的授课内容是不完全一样的。因此教师在备课方面就需要改变以往集体备课,全年级共用一案的习惯做法,而采用复式备课的方式。不同层次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必须结合自己所教层次学生的特点进行二次备课。二次备课过程中,就要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学情,确定自己的教学重点,对于集体备课内容有选择地进行补充或删改。而分类走班教学,尤其是校本选修分类走班,则意味着教师必须具备极强的独立备课能力,这对于年轻教师是个不小的挑战。
作业管理。在分层教学中,应该按照分层教学目标及学生的不同学习能力和思维水平进行教学,那么在作业练习上,自然不可能全年级统一标准。所以在布置作业或者课堂练习时,任课教师要本着A层次“吃得饱”,B层次“吃得好”,C层次“吃得了”的原则来设定课堂练习和作业。当然,不同层次的练习题和作业题,都应当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和水平进行自由选择。选择低层次练习题和作业题的学生,在完成以后尚有能力去完成高一层次练习题和作业题的,就应允许并鼓励其再去完成高一层次的练习题和作业题。
答疑安排。走班教学之后,学生答疑到哪里找教师成了一个问题。学校在这方面应该有具体的安排,如果依然存在行政班,那么任课教师可以到行政班去答疑,而且建议不必分层答疑,以方便任课教师了解全年级学习情况。当然,学生也可以自行找自己的任课教师答疑。如若没有行政班,学校最好安排几个专用答疑教室,排出答疑课表,让学生按照答疑课表进行答疑。
测验反馈。由于各层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不尽相同,因此在日常测验中应该分层设计测验试题。日常测验应以检查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促进课堂教学及学生学习为目的,内容以本阶段学习内容为主,兼顾以往章节的重点知识,着重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试题命制时,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水平,拟定出不同层次的单元测验卷。但最好是使用同一份试卷,而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比如直接注明部分试题只要求A层或C层学生完成,也可采用附加题的形式出现。就是在统一命题的考试中,也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比如A层同学70分为过关,C层同学45分为过关。因为学生无论在学考中还是在高考中毕竟都是要用同一张试卷进行检验的。
调层管理。分层次的调整属于阶段性动态的调整,在阶段考查、评价的基础上,每学期科任教师都要集中对每个学生进行二至三次的综合分析,并进行必要的层次调整。对进步明显的提高一个层次;对后退的,一次可提醒、鼓励,下次仍跟不上的则降低一个层次。这样做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准确定位自己的学习起点,而且有利于学生发现自身的优点与不足,保持积极进取的学习热情。
但是这种调整必须保证公平公正,否则就容易导致学生、教师与校方的矛盾。首次划分时,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向学校申报,自愿选择层次,学校可根据各层次计划人数进行划分。实施分层教学后,层次不再重新划分,只进行小范围调整。通常情况下,每学期末根据期末成绩与平时成绩和表现进行一次调整,由学生根据自身学习状况和成绩自愿提出书面申请,任课教师可根据学生学习状况提出调整意见。一般情况下,不接受学生提出的同层换班的申请,学生私自换班听课的行为属于违犯教学纪律的行为,学校应当制止并给予批评。
2.学生教育管理方面
加强学校领导及值周队教师监督。在分层教学过程中,学校领导及校值周队教师应加大监督检查力度,随时掌握全校走班授课的整体情况,并及时总结反馈,相应评价一并计入学生量化考核成绩中,以管促教、以管促学。
教师的管理职责应该有所变化。如果行政班依然存在,行政班班主任在以往带班经验的基础上必须与时俱进,加强与教学班任课教师的沟通,加强对学生管理的遥控能力,借助各教学班的课代表及时了解自己班的学生在教学班的表现。如果行政班不存在了,学校就应该实行导师制,像北京市十一学校的做法,一个导师负责20个左右的学生,而且教学班的教师应该既是学科教师,也是导师,也就是说,每个学科教师都要完成一部分以前由班主任完成的教育任务。
提倡学生自主管理。每个教学班应该由学生推举一名品学兼优、具有协调管理能力的学生担任班级的班长,班长负责协助任课教师管理班级。同时,教学班的学生还可根据班级人数分出若干个小组,成为共同学习、相互帮助、相互监督的学习型组织。每组可由组员共同推选一名学生任组长,这些组长负责把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建议反馈给任课教师。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就形成了班级教育教学管理中学校领导、任课教师、学生“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
3.师资力量配备方面
如果只是必修课分层教学,一般学校的原有师资即可。新高考改革之后,选3模式的启动,势必会产生学科选择冷热的问题,那么师资的数量就会成为问题。如果学生的选择过于集中于某一学科,则该门学科教师就会短缺,而另外学科教师则出现过剩。这种情况一方面可通过教师的跨校交流解决,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教学需求较少的学科的教师承担分布式领导工作(即学校的事务性工作)来调节,教师的工作量应该是教学工作量与承担分布式领导工作量的总和”[1]。
此外,开展区域内合作也是弥补师资不足的重要方式。在区域内进行师资整合、统筹使用是大势所趋,各学校应主动加强校际沟通,积极开展合作,尤其在校本选修课开设方面。另外,还可以引进部分社会资源参与到学校课程建设中来。比如“北京翱翔计划”的很多项目就引进了大学的、实验室的专家。只要在师资调配方面多些灵活的政策,多动些脑筋,相信科目今年热、明年冷而引起的师资短缺或过剩的风险必定会得到合理规避。
4. 教学评价方面
评价教师。在走班教学模式下,对任课教师的评价除了以往的教学常规外,还可以参考班级组织管理、作业批改反馈、考试成绩、学生评价等几个方面。
评价学生。走班教学模式下的学生评价,一方面当然仍以考试成绩为重要评价指数,另一方面,平时上课的表现、日常作业的完成数量及质量,都应该作为评价的重要参考。为了保证评价的全面、公开、公正,在评价过程中,应以任课老师的日常记录为标准。只有这样,这些评价才会对学生的日常学习和表现起到促进作用,才可以用作评优及调班的重要依据。
5.硬件设施配套方面
走班教学面临的一个难题就是教室,如果只是分层走班,课程表设计合理,原有的行政班教室应该勉强可以应对周转;但如果要选课走班,须得比原有教学班多出1-2倍的教室,方能使教学顺利进行。走班教学适合多大规模的学校没有一定之规,但显然学校规模过大或过小都会遇到更多的问题,目前看来,30个行政班以内规模的学校应该是更易于操作。
分层走班教学加上分类走班教学,在实践操作层面出现的问题,绝不止这些。不管是学校的老师学生,还是社会上的家长,对于走班教学,普遍缺乏清晰的认识,所以在推行走班教学时,学校必须拟定出详细的实施规划方案,面向教师、学生及家长加以解释并征求意见。作为教育管理机构,如何指导学校应对改革带来的巨变,是一个严峻的课题。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如何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去应对即将到来的改革,同样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大问题。从先行者的经验来看,走班教学既需要学校领导具备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具备敢为人先的责任担当精神;更需要教师成为教学、管理的多面手,只会教学不懂管理显然不能适应新时代下新的教育形势。
[1] 钟秉林,于振丽. “走”起来?——高考变向中的高中改革[N].光明日报,2015-1-27 (13).
[2] 赵小雅,邓茗幻.必修课走班:试水人才培养模式转变[N].中国教育报, 2014-5-14(6).
[责任编辑:阅文]
Thoughts on and Exploration of “Mobile Classes” Based on New Model of NCEE
LUAN Gui-fang
(CenterofSeniorHighSchoolTeacherEducation,DalianEducationUniversity,Dalian,116021,China)
Reform of national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system has made schools conduct class-selection-system teaching as far as those subjects in the academic proficiency test are concerned. “Stratified teaching”, “class selection system” and “mobile classes” will become the new normal. How to face “the new normal” and how to solve operational difficulties and problems have become new issues for teachers.
reform of national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system; stratify; classify; mobile classes
2016-04-12
栾桂芳(1973- ),女,山东招远人,高级教师。
G632.4
A
1008-388X(2016)04-005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