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改革及课堂教学现状与思考

2016-04-14 18:10:57
南风 2016年14期
关键词:优质课观念新课程

刘 怡



初中历史教学改革及课堂教学现状与思考

刘 怡

中学历史教学改革,是一个常讲常新的话题,近二十年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自2001年教育部启动国家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工作以来,历史课堂可以说也出现了百花齐放、精彩纷呈的局面。但从总的形式来看,由于应试教育观念和实践的深远影响,人才选拔机制的不完善,初中历史教学改革现状仍不容乐观,课堂教学仍存在诸多不尽人意之处。

一、传统观念的束缚使初中历史教学改革具有滞后性

在很多初级中学(尤其指农村初中),在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影响下,上至学校领导,下到任课教师包括学生,仍把历史列为“副科”(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生物)之一,历史教师被看作是“三等公民”。初中历史教师很少是历史专业毕业的,大多由一些年龄较大的教师改教历史,或者是由学校的工人代课。笔者是所在学校唯一的一名历史专科毕业的专职历史教师。由于初中历史教学的地位低下,师资力量薄弱,教研投入不足,导致初中历史教学改革处境尴尬,举步唯艰。

二、教学改革“运动观”使初中历史教学改革带有虚假性

由于对新课程认识不深刻,形式主义的影响,使有些学校的领导和教师把新课改看作一场运动,他们组织教学改革的目的只是应付检查、评优质课,常规教学中新课程标准无从体现,教学模式单一。笔者所在县区为提升教育质量,近几年开展了学习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先进教学经验的集中活动。为了应付检查或者是体验课改新鲜感,大多历史教师在学习了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后,只是机械照抄照搬其课堂教学过程;学习了杜郎口中学“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后,就大放其手,甚至该讲的内容也不讲。这样,由于思想认识不到位,对新课改理解存在偏差,很多教师在学习先进经验的课改过程中时时感到不能得心应手,在全县统考成绩排名不理想时,反而怨天尤人,对新课改持有怀疑态度。

在历史优质课评选活动中,有的教师为讲一节优质课,准备了十几天,一节课先预讲几次,甚至上课时的提问、回答等活动都做到定人、定答案。评委们的评价也只有一片叫好声,听不到有针对性的意见或建议。这样的优质课评选,反应不出历史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看不到教学改革带来的效果。这就使历史教研、课堂改革带有了很大的虚假性。

三、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应试教育依旧阴影笼罩

具体表现为教学目标固定化,历史知识目标定得多且细,而能力培养、思想教育常常流于空泛,新课程标准不能很好的体现。

(二)传统教学模式若隐若现

历史教师的教学手法和手段单一化,造成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真正确立,课堂纪律和气氛不尽人意。

(三)创新教育简单空泛

主要表现为课堂教学中处理教学目标时面面俱到,没有重点,思维训练不够深入;开拓学生思维时信口开河,创新无所规范。如: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的力量在战争中得到锻炼、发展,为抗战胜利、解放战争打下坚实基础。假如由此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我们要感谢日本的侵略,就大错而特错了。

四、反思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建立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为此,面对初中历史教学改革及课堂教学现状,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来解决当前所存在的问题。

(一)摒弃旧的教育观念,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是解决当前初中历史教学改革现状的前提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一切先进的教学改革都是从新的教育观念中生发出来的;一切教学改革的困难都来自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一切教学改革的尝试都是新旧教育观念斗争的结果。确立新的教育观念,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题为《学会生存》的报告中指出:“教育具有开发创造精神和窒息创造精神这样双重的力量”。因此,我们历史教师一定要加强学习与培训,开展反思与讨论,提高认识,强化责任,来一次教育观念的“启蒙运动”,把教育思想观念统一到素质教育的要求上来,统一到新课程的方向上来。教育观念的转变将会真正焕发出教学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二)坚定不移地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重构师生关系是走进新课程的落脚点

先进的教育观念要通过先进的教育方式体现出来,此外,教育观念本身也要在教育方式转变中进行,二者是相辅相成的。这就要求我们历史教师不仅要改变教育观念,还要改变我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而这一切最终都要落实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课堂上一切困惑和失败的根子,绝大多数场合下都在于教师忘却了:上课,这是教师和儿童的共同劳动,这种劳动的成功,首先是由师生关系来确定的”。转变教与学的过程中,师生关系重建是极其重要的。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的成功经验就是很好的典范。

(三)致力于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是初中历史教学改革的保障

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教学与学习方式的转变需要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为其保驾护航。就学校教育内部而言,观念更新、方式转变的最大阻力来自落后的教学管理和评价制度。上述历史教学改革与课堂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就说明了重建学校教育内部管理制度的必要性。因此,作为初中历史教师,我们期盼、呼吁与新课程、新教学相适应的新管理、新评价,给历史教学应有的地位,给历史教师施展才华的教学平台。

总之,如何改变当前的初中历史教学与改革现状,走进新课程,是我们广大历史教师所面临的重大课题。以上些许管见,恳请各位专家学者斧正。

作者单位:(湖北荆门市东宝区文峰中学)

猜你喜欢
优质课观念新课程
维生素的新观念
保健医苑(2022年4期)2022-05-05 06:11:20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健康观念治疗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即兴表演的观念阐释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西藏科技(2015年1期)2015-09-26 12:09:31
大道至简 悟在天成——我们要向优质课学什么?
优质课竞赛后的三则评课妙语
让化学观念深入于心——观摩江苏省初中化学优质课有感
化学教与学(2012年5期)2012-03-20 14:0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