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叶集》动物对应的中文名问题探讨

2016-07-07 05:46:30卢顺维
南风 2016年14期
关键词:中文名和歌日文

卢顺维



《万叶集》动物对应的中文名问题探讨

卢顺维

《万叶集》中涉及的动植物种类有200种左右,和歌数量超过2000首。对万叶动植物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本论文通过对75种万叶动物名、逾800首相应和歌的整理,从文学、生物、地理、历史、文化等角度,对万叶动物的实体、对应中文名进行了探讨,并尽可能以生物学学名的形式给出其对应参考中文名。

一、万叶动物数据统计

《万叶集》是日本现存最早的和歌集,编撰于公元七世纪后半叶至八世纪后半叶,收录有天皇、贵族、官吏、士兵等各种身份的人的和歌共16卷4500余首。其中涉及动物70余种,有和歌800余首,涉及植物120余种,有和歌1500余首,涉及到动植物的诗歌占整个诗集的一半左右。因此,对《万叶集》中动植物的研究意义重大。本论文拟探讨万叶动物对应中文名的学名问题。

《万叶集》中涉及的动物,有统计显示有92种,有的则认为只有60余种,这是统计标准的不同造成的,非学术争论。本论文的数据:不包括诗歌本身以外的解释中的出现的动物、不包括诗歌未解读部分中可能存在的动物,只根据动物的名称进行统计,一共收集动物名称75种,和歌800余首,统计数据列表如下:

分类 名称(日语) 合计鸟类秋沙、あぢ、あとり、鵜、鶯、鶉、貎鳥、かまめ、鴨、烏、雁、雉、鳧、さぎ、鴫、白鳥、鷹、鶴、燕、千鳥、鵺鳥、鳰鳥、鶏、雲雀、霍公鳥、みさご、水鳥、都鳥、百舌鳥、山鳥、呼子鳥、鷲、鴛鴦、鳥34

兽类犬、猪、馬、鹿、鯨魚、牛、熊、むささび、狐、猿、虎、兎其它貝、蜷、鰒、蜆、小螺、忘貝、蟹、蜻蛉、蜘蛛、蚕、蟋蟀、すがる、蝉、蛍、鮎、鰹、鮪、鱸、鯛、鮒、鰻、蛙、谷蟇、亀12 29

二、中日两国语言上的对应关系

上述75种动物中,有一部分动物的对应的中文名的确定是比较简单的,如“鴛鴦[をしどり]”(鸳鸯)、“鶏[にわつとり·とり]”(家鸡)、“烏[からす]”(乌鸦)、“雁[かり]”(大雁)、“鷺[さぎ]”(鹭鸶)、“百舌鳥[もづ]”(伯劳)等鸟类。“馬[うま]”(马)、“鯨魚[いさな]”(鲸)、“虎[とら]”(虎)、“兎[をさぎ]”(兔)、“犬[いぬ]”(狗)等兽类。“蜘蛛[くも]”(蜘蛛)、“蚕[こ]”(蚕)、“蛍[ほたる]”(萤火虫)、“鮪[しび]”(金枪鱼)、“鮒[ふね]”(鲫鱼)等虫鱼类。

但也存在一些在对应中文名的确定上容易出现偏差的动物。如“秋沙[あきさ]”、“雉[きぎし]”、“鶯[うぐひす]”、“鴨[かも]”、“鶴[たづ]”、“水鳥[みずとり]”、“鷲[わし]”等鸟类,“猪[しし]”、“猿[さる]”等兽类,“蝉[せみ]”、“蛙[かわづ]”等昆虫两栖爬虫类。

有些动物,如“貌鳥[かほどり]”、“霍公鳥[ほととぎす]”、“都鳥[みやこどり]”等,在日本学界都存在一定的争议,对我们来说更是不容易把握。下面拟从六个方面对万叶动物对应的中文名问题进行探讨。

三、较难把握的万叶动物的对应中文名问题探讨

(一)日本特有物种

“山鳥[やまどり]”(中文名:铜长尾雉)在《万叶集》中出现了4次,而这种鸟,属日本特有的一种雉科鸟类,《小学馆日中辞典》解释为:1)山里的鸟。2)鸜雉。有的翻译为“日本山鸡”,或者干脆称之为“山鸟”或者“山鸡”,这其实是不太合适的,会误导读者。

(二)中日两国存在不同亚种

像“雉[きぎし]”、“鶯[うぐひす]”、“雲雀[ひばり]”这些动物,虽然中日两国都有,但是属于不同的亚种,个体存在很大的区别,比如把“雉”直接翻译成“野鸡”、“山鸡”是不太合适的,其对应的中文名是“绿雉”,是日本的国鸟。而像“鶯[うぐひす]”,在《万叶集》中出现了50次,是非常受欢迎的一种小鸟。虽然汉字写成“莺”,但是并不是中国的“黄莺”、“黄鸟”,学名叫“日本树莺”,因此也应该引起注意。

另,“雲雀[ひばり]”,在《广辞苑》中有两种汉字表记方式,分别是“雲雀”、“告天子[こうてんし]”。从解释来看,与《三省堂大辞林》、《明镜国语词典》、《新明解国语辞典》并无出入。但是查“告天子”的话,《广辞苑》给出了两个意思,一个是汉语讲的百灵鸟,另一个是云雀。但是《三省堂大辞林》则只有一个意思,说是云雀的另一个称呼。这样就有两个疑问:云雀在日语中有“雲雀”和“告天子”两种说法吗?那“雲雀”应该翻译成云雀呢?还是百灵?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据日本大修馆书店《中国语图解辞典》,云雀是“雲雀”,百灵是“告天子”,是两种不同的鸟,而且还附有插图。其实“雲雀”并不是百灵,而是云雀的一种,称为日本云雀,与中文的云雀有着很大的区别。类似的情况还包括“鶉[うづら]”(学名:日本鹌鹑)、“秋沙[あきさ]”(中文名:普通秋沙鸭。与“高麗秋沙[こうらいあいさ]”(中文名:中华秋沙鸭)不同)等。

(三)日本国内相关物种本身的差别

某些物种不仅本身存在着差异(不同亚种),且在日本均有分布,如何把握也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如杜鹃这种鸟,深受古代日本诗人的喜爱,在《万叶集》中有153首和歌涉及到了杜鹃,是所有动物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动物。但是有几个问题:杜鹃就是布谷鸟吗?如果不是他们的异同是什么?杜鹃分几种?日本古代诗人咏唱的杜鹃又是哪一种或是哪几种?这些问题虽然比较复杂,但是要真正理解《万叶集》中的杜鹃,恐怕是无法绕过的障碍。中国人所说的布谷鸟是大杜鹃(双声杜鹃),日语叫“郭公[かっこう]”,并不是《万叶集》中的“霍公鳥[ほととぎす]”。除此之外还有四声杜鹃,八声杜鹃,中杜鹃,噪鹃和鹰鹃,都常被笼统地认为就是杜鹃。但是《万叶集》中的杜鹃其实是小杜鹃,其名称的由来源自小杜鹃的鸣叫声。

再如蝉,目前在日本被发现的蝉就多达32种,虽然都能发声,但不同种类有不同的发声,《万叶集》的古代诗人所咏唱的蝉又是哪种呢?中国的蝉也有很多种,那相当于中国的哪一种呢?这也是个复杂的问题。蝉在《万叶集》中出现了10次,幸运的是有9次是以“晩蝉[ひぐらし]”的形式出现的,余下的1次从内容上判断估计也是“晩蝉”。那“晩蝉”是一种什么样的蝉呢?日本维基百科是这样解释的:ヒグラシ(拉丁学名: Tanna japonensis)体长21-38毫米,比松寒蝉(日文名:ツクツクボウシ。学名:Meimuna opalifera。)略大,茶色,生活在扁柏林、杉木林中,在早晚的比较昏暗的时间带高声鸣叫,发出“kana kana kana……”的声音。作为晚夏时节的蝉,其略带悲伤的叫声,给人留下印象非常深刻,与蟪蛄(日语名:ニイニイゼミ 。拉丁学名:Platypleura kaempferi。)一样从六月下旬开始鸣叫。(作者译)

《小学馆日中辞典》该词条解释为“茅蜩”。另也有人翻译成“暮蝉”、“秋蝉”、“秋蜩”。综合“晩蝉”的几个特征:1)主要在傍晚昏暗的时候鸣叫;2)不是“min min min”、“si-bu-ji-a、si-bu-ji-a……ji--”等午前、午后较炎热的时候的蝉鸣,而是傍晚很昏暗的时候的“kana kana kana……”的鸣叫;3)在远处听的话,是让人伤感的鸣叫声,对应中文名应该是“螗蝉”,古代称之为“茅蜩”。“暮蝉”、“秋蝉”、“寒蝉”则具有浓烈的文学色彩,能否代表万叶“晩蝉”的意象,尚待探讨。

(四)日语古今称呼的不同

此外,因为语言的发展具有历史性,对某些事物的称呼古今会发生变化,在万叶动物上,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都鳥[みやこどり]”、“鶴[たづ]”这两种动物上。

“都鳥”这种动物,现代日语指的是红嘴、红眼、红脚、黑背、黑颈、白胸的蛎鹬,但是据《伊势物语》中《九段 东下》中关于“都鳥”的描述,该鸟是一种全身白色、喙红色、脚红色,像灰头麦鸡一般大小的,吃鱼的水鸟,这与在沙滩上专吃软体动物的蛎鹬是有很大的区别的。因此日本学界也普遍认为“都鳥”不是现在所说的蛎鹬,而是现在所说的红嘴鸥。

“鶴”在《万叶集》中读作“たづ”,现代日语读作“つる”。说到鹤,现在我们一般会认为是丹顶鹤,但当时日本可能有多种鹤,除了丹顶鹤以外,还有白头鹤、白枕鹤、灰鹤、蓑羽鹤、白鹤等鹤。但是现在学界认为当时的诗人所咏唱的“鶴”是白色的、大的、水边的、会大声鸣叫的鸟。除了丹顶鹤以外,可能还包括白鹳、白天鹅以及其他鹤类。但是关于“鶴”的和歌,在《万叶集》中出现了47首,其中有40首是从鹤的鸣叫声的角度来描写的,且多以“葦鶴”、“白鶴”的形式出现,均是描写“鶴”在的芦苇沼泽边的情景。因此,诗人大致是从听觉的角度来表现“鶴”的意象的,并非诗人亲身在沼泽边的情景。虽然学界认为“鶴”应该是包括丹顶鹤、白鹤、白鹳、白天鹅这样的白色的大型鸟类,但是作者认为,“鶴”只是一个符号性质的存在,并非现实生活的写照,应该理解为在日本有广泛分布的、中国文化所崇尚的丹顶鹤是比较妥当的。

(五)动物的分布问题

《万叶集》中有一首关于“熊[くま]”的和歌,日本有两种熊存在,一种是狗熊,一种是棕熊,这里指的是哪一种呢?但是,狗熊分布在本州,而棕熊只分布在北海道,而《万叶集》时代,北海道还是蛮荒之地,是一片未知的世界,诗人所写的“熊”,应该不是棕熊,而是狗熊。类似的还包括赤狐、猕猴、梅花鹿等万叶动物。

(六)历史上文学、文化因素的影响

“貎鳥[かほとり]”在《万叶集》中出现了两次,关于这种鸟是一种什么鸟,学界也众说纷纭。《三省堂大辞林》在该词条下的解释是:鸟名。据说是现在的“郭公”(布谷鸟),亦或是在春天鸣叫的美丽的鸟。即“颜佳鸟”、“容佳鸟”、“貌佳鸟”(漂亮的鸟的意思)。《广辞苑》的解释同上,多了一条,即:发出“ka-o ka-o”叫声的鸟。根据《广辞苑》的解释,该鸟名字的由来是因为它的叫声像日语中“貎(脸、面容)”的发音“ka-o”,所以叫“貎鳥”。根据该叫声的特征、结合词典的解释,可以推测该鸟应该是“噪鹃”,日语中该鸟称为“鬼郭公[おにかっこう]”,因为古代日本诗人常常布谷鸟(大杜鹃)、中杜鹃、小杜鹃、噪鹃不分,所以词典解释为“郭公”(布谷鸟)也是可以理解的。至于“颜(容、貌)佳鸟”等表记是因为诗歌创作的需要从“颜(容、貌)”所衍生出来的一种修辞手段,笔者觉得并不能理解为“在春天鸣叫的、美丽的鸟”。

又如,《万叶集》中有5首关于“鷹[たか]”的和歌,词典中关于“鷹”的解释是泛指中小型的鹰,大型的鹰日语中一般称之为“鷲[わし]”。日本大小的鹰有很多,如日本雀鹰、苍鹰、隼、黑鸢、鹗、海雕等等,那么,《万叶集》中的“鷹”,具体是指的什么鹰呢?其实这五首和歌从4011首至4015首,是连在一起的,均是大伴家持所作。从大伴家持对这五首和歌的创作缘由的解释可以得知这五首关于“鷹”的和歌均是怀念他养着用来狩猎的、不小心被下人放跑了的、一只心爱的苍鹰。

另,“呼子鳥[よぶこどり]”在《万叶集》中出现了9次,究竟是一种什么鸟,学界也有不同的声音。《新明解国语辞典》与《小学馆日汉辞典》则解释为布谷鸟。《三省堂大辞林》与《广辞苑》认为是古代日本诗人师徒之间秘传的三种鸟之一,像布谷鸟那样的、叫声听起来像是在呼唤人一样鸟。《明镜国语辞典》则在此基础上又加了一条,说也有可能是指日本树莺、小杜鹃或者中杜鹃。笔者认为可能是鹰鹃(日文名:大十一[おおじゅういち],杜鹃科属),因为鹰鹃的叫声是“li-gui-you、li-guiyou”,繁殖季节的雄鸟会不分昼夜地、声嘶力竭地鸣叫,像是在呼喊某个人的名字一样,名字可能由此而来。

四、结论

综上所述,《万叶集》中出现的动物既受文学因素的影响、也受历史、地理、文化因素的影响,因此某些动物名,翻译成中文时,翻译的角度(如文学、生物学)的不同,会有几种中文名称,不能简单地以对错进行评论。本稿拟从生物学动物学名的角度进行了整理,列表如下,请大家批评指正(倾斜字体表示尚需进一步研究)。

鸟类日文名中文名 日文名 中文名 日文名 中文名秋沙 普通秋沙鸭  鳧 灰头麦鸡 みさご鹗(枕词)あぢ 花脸鸭  さぎ 鹭鸶  水鳥 水鸟(枕词)あとり 燕雀  鴫 鹬/田鹬  都鳥 红嘴鸥鵜 鸬鹚  白鳥 鹭鸶(枕词)  百舌鳥 伯劳鶯 日本树莺  鷹 苍鹰  山鳥铜长尾雉鶉 日本鹌鹑  鶴 丹顶鹤  呼子鳥  鹰鹃貎鳥噪鹃  燕 家燕  鷲 雕かまめ 海鸥  鵺鳥 虎斑地鸫  鴛鴦 鸳鸯鴨 野鸭  鳰鳥 䴙䴘  鳥 鸟(泛指)烏 乌鸦  鶏 鸡  千鳥鸻/百鸟(水山边各种小鸟)雁 大雁  雲雀 日本云雀雉  绿雉  霍公鳥 小杜鹃兽类日文名 中文名 日文名中文名  日文名 中文名鯨魚 鲸(枕词)馬马  猿 猕猴犬 狗 兎兔  鹿梅花鹿猪野猪 狐赤狐  虎 虎牛  黄牛  熊  狗熊  むささび 鼯鼠其它日文名 中文名 日文名 中文名 日文名 中文名貝 贝类 蜘蛛 蜘蛛 鮪 金枪鱼蜷(细长的)河螺蚕 蚕 鱸日本真鲈鰒 鲍鱼 蟋蟀 蟋蟀 鯛 鲷鱼蜆 蚌壳(河蚌)すがる细腰蜂 鮒 鲫鱼小螺 小海螺 蝉 螗蝉、茅蜩鰻 鳗鱼忘貝蛤蜊、文蛤蛍 萤火虫 蛙 蛙(泛指)蟹 螃蟹(泛指)鮎 香鱼 谷蟇 蟾蜍蜻蛉 蜻蜓 鰹 鲣鱼 亀 龟(泛指)

作者简介:(卢顺维(1983-),男,湖南安化人。西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日本学、宗教学。)

猜你喜欢
中文名和歌日文
毛南和歌
歌海(2022年6期)2022-02-04 12:31:26
山县和歌
作为证据的足跡(mör)与它的证明力一以卫拉特法为中心(日文)
卫拉特研究(2017年0期)2017-12-07 00:35:32
有关蒙古国西部卫拉特系集团的农耕与自我认同的预备考察(日文)
卫拉特研究(2017年0期)2017-12-07 00:35:26
On e at a Time
智趣
语文三阶段
霸气的中文名
意林(2012年1期)2012-05-30 02:32:43
试译小仓百人一首(41)
Roller-coaster Life in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