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艳娟
评语在初中作文中的作用
郭艳娟
说起批改作文,语文老师有同感:难,不知如何给学生的习作下评语,怎样下评语。针对这点,我想谈一下我浅薄的一点看法:批语可以从内容入手,从写作方法突破,还可以从作者的情感切入。主要以鼓励的语言为主,并具有指导性,目标性、明确性。
随着新课改工作的快速发展,探索新课程环境下对学生的有效性评价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许多语文老师已尝试将评语引入到作业的批改中,但其在形式上还是比较单一。教师评语这种作业批阅的方式,可以让学生从评价中感受到教师的关爱,从评价中看到希望,产生学习的动力,加深师生间的正常交流,促进学生各方面和谐统一的进步,实现素质教育。
现有的作业评语内容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用大张旗鼓的赞扬为语文基础薄弱的学生喝彩。即对于作业数量和质量都达不到要求的学生,教师从中找到一处闪光点进行赞扬,使其感受到老师的关爱。二是用巧妙委婉的批评为中途懈怠的学生鼓劲加油。即对于作业出现问题的学生,教师用委婉的批评或是方法的指导为其加油,使其感受到老师的鼓励。三是对于作业质量优秀的学生,教师则用语重心长的评语指引学生发展的方向。无论针对优点,还是针对问题,评语内容大多空洞,缺少趣味性。这些评语变化多样,但都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变化的,如何融入一些其它更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个性的元素呢?
(一)从内容入手指导
学生的习作内容是否符合习作要求,我们要给予肯定,并概括分析。比如,在学生的习作《我们的校园》我是这样评的:“本文选材新颖,有读书声、铃声、玩耍声,构成了一曲音乐小调,字数虽少,主题鲜明。如果叙述再具体点,语言精炼点,那文章内容就更精彩了。”在下这个评语时,我从内容上捕捉到了,音响世界也是景物中的一道景点,是此文的亮点,更符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习作要求“选取生活中的几种音响,展开想像,把想到的,感受到的写下来。”同时提出了文章中的不足:内容不具体,语言啰嗦,我含蓄的点出,使学生明白今后习作应注意并改正的地方。好的文章好评,至于文章内容空洞、单调的就有点棘手了。在学生《第一次做饭》文章中,我是这样下评语的:“做饭的经过写得很清楚,如果加上自己的真实感受,运用一些好词句,我想你的文章会更鲜活了。”当然这类文章内容真实,有学生生活经历,但平凡无味,教师可一分为二的去评。可是常会遇到学生全文抄袭,没有一点自己的思维痕迹时,教师这时会很愤怒:这孩子真懒,不动脑筋。但从另一个角度想:他能力太差,能完成任务已经是个进步。我在学生作文《秋天的雨韵》中这样评:本文是你摘抄的,看来你很懂欣赏文章,此文语言优美,意境醉人,多处运用了修辞,望你能学会,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写一写属于你的作文。
(二)从写作方法入手
写作方法的评价是直接对学生运用写作方法的指导,使内容更生动,形象,具有感染力。可以从以下几点去做:一是鼓励运用多种方法穿插在文章中。比如:文中有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我会这样说:文中巧用修辞使文章内容生动,形象,犹如身临其境或浮现于读者的眼前。二是从文章结构去启发。文章开门见山,结尾点题,或是文中运用了总分总使文章条理更清楚。三是是否详略得当,是否突出中心,是否多处运用描写手法。在学生的习作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并肯定。四是在写人物时,我鼓励学生运用描写。例如:五年级第七单元习作中写到身边熟悉的人,大多数学生都会写,但是没有突出人物的外貌特点,在评语中我会这样写:你能抓住人物的外貌、性格去写,如果把人物的某一方面鲜明特点描写出来,使读者印象深刻,一猜就知道是谁,那你的文章就很成功了。
(三)从文章的情感着手
文章的情感就是小作者的思想及心情我借此去激励读者。比如一个学习不自觉的孩子的文章《母爱》我是这样评价的:读了你的文章,让我了解了你——你是个懂事的孩子,很有孝心的孩子,在学习上努力点,这是对父母最好的回报。在评价时我常会抓住学生的情感及心理。比如:你书写很工整,态度认真,如果你多读书,多积累词汇。我相信你的习作进步的会更大。
总之,从以上三方面入手评习作,教师就有话可说,有内容可评。学生看了这样的评语,也会有信心习作,爱上写作。
在原有形式的基础上,融入一些学生喜欢的元素并加以综合运用来组织评语。使评语形式时尚化、色彩化;评语内容哲理化、趣味化,不仅课下的语文学习由此变得生动有趣,多姿多彩,而且也激发了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
文艺形式文字的组合。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将学生喜欢的歌词原句或稍作修改用于作业评语中,另一方面是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三句半、顺口溜、打油诗、相声和小品台词等富有音乐性的文艺形式来组织评语内容。比如“努力过后不一定有耀眼的成功,但至少有点滴的收获”,又如“古文知识很朦胧,听来听去真难懂,脑空空!学习重点是方法,掌握规律往前冲,要用功!”
这样的评语,学生都互相争抢着看,在一定程度上比学生相互批改作业取得的效果要好。文艺是学生的最爱,通过文艺形式和文字组合的评语,不仅让学生了解了课堂之外的语文样式,也使学生感受到了评语的趣味性,进而促使学生产生创作的欲望。
哲理性文字的组合。如“路要一步步走好,人要一天天成长,努力要一天天坚持,鲜花和掌声才会恒久存在。”又如“人生若想伟大,首先要像牛一样辛苦付出才会有机会。”此形式,不仅完成了作业的批阅,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指引了学生努力的方向。
信笺与文字的组合。这种评语形式用在学生作文的附评语及日常随笔中。这里的信笺,不是教师直接写给学生的,而是通过第三者来转述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这让学生既感神秘又感亲切。这里的第三者是之前学生在作业评语中见过的熟悉面孔,也许是某个水果,也许是某片树叶,我经常用的是“微笑苹果”和“快乐枫叶”。
如下面是信笺与文字组合评语的一段开头:“小李同学,你好!我是微笑苹果,我们见过面啦!听你们语文老师说你笔下的文字个个都是带有感情的,尤其是写到个人的恋情,读每一个字都让人心疼。但是小朱同学,要注意一点,在作文当中,有些感情需直抒胸臆,畅快表达;但有些感情美妙朦胧,需含蓄流露。举个例子来说??”又如“小林同志,快乐枫叶向你问好!这次的作文修改得怎样啊?语文老师让我转告你一些怎样写好细节的方法??”
第一次用这种形式组织评语的时候,学生们带着一脸的欣喜和诧异问我,“老师,微笑苹果是谁啊?谁给我们写的评语啊?”我装作什么也不知道,“什么微笑苹果,让我看看。”我说着要去看附评语,学生急忙将作文护在怀里不肯给我看。我诡异地笑笑。虽然有的学生能猜到真相,却也喜欢这份神秘和亲切。
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评语形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不断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协调发展。
不定题材、文章字数。有人说过:“写作应当是一种心灵的释放,而绝不是外压力的一种任务、一种负担,一种沉重,作为语文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把自己的认识和体验真实地自由地表达出来。”
我认为,只要是学生写自己喜欢的,能“用我笔抒我情”,即使只写了一两句,也是好的。毕竟学生写了真实的情感啊。这样长久坚持下去,相信学生会从开始的一两句写到后来的一段、一篇,从开始的不愿意写到后来的乐于写,这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以初一(1)班的xxx同学为例,以前他从来不交作文。但一听说作文可以不限字数,只要写自己喜欢或想写的,内容健康就行,他感到很新鲜,于是,他当堂就写了《我的老师》一文。说是“文”,其实只有一百多字,我充分地肯定了他,并给他提出了重写建议,为他列了提纲,让他再写。从没受老师表扬的他来劲了,第二次交上来的作文,除了《我的老师》外,还有一篇《我是一个顽皮的男生》,字数都不多,但表达却很真实,是真情的流露。用他的话来说,是老师表扬自己的情绪高,不限字数就没压力,写来就轻松。黄时明各科成绩不理想,但写作文开始变得积极起来。这说明,只要教师方法对头,基础再差的学生也会进步的。写作题材与字数的不限定,这对农村中学写作能力差的同学来说,是一个“宽松”。让很多同学对写作文产生兴趣。
作者单位:(广州市南沙区榄核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