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翻译中的权力转向和异化策略
——以文化负载词为例

2016-04-14 18:10:57魏天婵
南风 2016年14期
关键词:汉英意译中华文化

魏天婵 安 岩



汉英翻译中的权力转向和异化策略
——以文化负载词为例

魏天婵 安 岩

本文探讨了汉英翻译中的权力转向,认为异化翻译策略有助于传播中华文化,抵制文化霸权主义,有利于我国赢得平等的权力话语。本文在这一基础上提出了四种翻译方法,期望目标语读者能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从而促进文化间的交流,创造出有利于我国发展的国际文化环境。

一、引言

全球化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巨大变革,在全球化过程中,不同文化相互交融,构成人类文明史上的朵朵奇葩。翻译是连接不同文化的桥梁,翻译过程不仅涉及语码的转换更是文化间的交流。汉英翻译是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途径,翻译的过程和结果往往展示出两种文化的影响力。在全球化进程中,强势文化不可避免地渗入其它文化,致使弱势文化面临同质化的危机,如何保护自身文化身份成为跨文化交流的热点议题之一。在这一背景下,我国学界发出了保护自身文化身份的呼声。费孝通曾经提出:“在文化传统上说,没有一个民族有我们中华文化那么长久和丰富。我们中国人有责任用现代科学方法去完成我们‘文化自觉’的使命,继往开来地努力创造现代的中华文化,为人类的明天做出贡献。” 他进一步阐释到:“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的意思。不是要‘复归’,同时也不是要‘全盘西化’或‘全盘他化’。”可以说,强调文化自觉的前提首先是坚持民族文化的主体性,在此基础上取长补短,互通有无。

文化负载词是民族文化的结晶,是一个民族独有的专项词汇。文化负载词往往能够折射出一个民族的心理积淀、生活习俗、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在全球化语境下,为了维护中华文化在国际交流中的平等地位,抵制文化霸权主义对本土文化的吞噬,对汉语文化负载词进行翻译必将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和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二、汉英翻译中的权力转向

在经济全球化浪潮席卷下,文化全球化似乎不可避免,但由于文化本身的特点和人类发展现状的不平衡,在全球范围内形成统一的人类文化是不现实的,文化全球化并非意味着文化同质化。在跨文化交流中我们应着力传播我国本土文化,赢得平等的权力话语,然而权力无处不在,跨文化传播必然受到权力的影响。苏珊·巴斯奈特和安德鲁·勒菲费尔提出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同时,开启了“权力转向”的大门。法国后结构主义思想家米歇尔·福柯提出的权力话语理论认为,权力无处不在,权力的实质是说话的权力,话语不仅是运用权力的工具,更是掌握权力的关键,权力与话语密不可分。福柯的理论在翻译界引起了极大的反响。翻译研究已经提升到权力话语的层面,翻译过程始终无法摆脱文化和政治的影响。

翻译与权力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翻译屈从于权力。翻译文本的选择和翻译策略的选定往往是某中权力话语的反映。从清末开始中国主要向西方学习,这决定了当时的翻译范式主要以西方价值观和社会行为为主。第二,翻译的权力,即翻译作为工具本身所体现的价值、功能和影响。为了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中国必须利用汉英翻译这一对外宣传渠道,在跨文化交流中保持中国文化形象。第三,翻译过程中的权力关系,也就是译者与作者、译文和原文的关系。在翻译过程中,译者的翻译策略、翻译材料的选择都会受到某种权力的影响。

汉英翻译中平等的话语权力是我国文化输出的重要保障。在对我国文化进行对外宣传时,译者应树立以我为主的原则,译文既要语言流畅,又应体现出中国文化符号的韵味。对于文化负载词更应注重其源语文化的推介。

三、汉语文化负载词英译的异化策略

翻译是两种文化背后隐藏的话语权力之间的博弈,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中国文化有义务和责任将自己推介给世界,获得文化交流中的平等权利,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做出贡献。然而由于历史原因,西方文化霸权主义依然盛行,在文化交流中以其自身价值体系为依据,忽略其他文化的传统和话语权。面临这种状况,汉英交流更应该突出中国文化的国际传输,提高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

归化和异化是文化交流的两种策略,在翻译中,归化强调译文的流畅顺达,更加注重目标语读者的感受,译文更加符合目标语读者的审美情趣和阅读习惯。归化翻译的优势是最大化地满足了读者的习惯,使源语作者屈服于目的语读者。异化更加注重译文的异域情调,异化策略下的译文对目标语读者而言可能略显生涩,但它保留了源语文化的特色,给读者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文化体验和震撼,能够让读者更深刻地理解异域文化。

翻译的权力和翻译策略紧密联系,当源语文化较为繁荣强大时,译文就会带有很强烈的异化味道,当目标语文化强于源语文化时,译文就会体现出较多的归化痕迹。异化策略有利于在文化交流中抵制文化霸权主义,保持自身的文化特征,因而汉语文化负载词汇的权力话语需要异化翻译策略来维护,具体的翻译方法如下。

(一)直译

汉语文化负载词负载的文化信息通常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和长期积淀的民族心理,采用直译法,保留民族特色,有利于汉英文化的交流和融合,能够使目标语的表达更为丰富。如守口如瓶to keep one’s mouth closed like a bottle,惊弓之鸟a bird startled by the sound of bow string, 对牛弹琴to play lute to a bull,井底之蛙A frog in the bottom of a well。鲁迅先生曾经说过,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我们生活在共同的地球家园,人类的共性大于民族间的差异,人类对客观世界的基本认知还是相同或类似的。以上这些文化负载词形象生动,富含哲理,直译不但可以很好地保留本土文化形象,而且译文中的形象又不会产生过多的歧义。

(二)直译(保留形象)加注

文化符号的保留是对一种文化话语权力的认同和接受。汉语文化负载词富含许多汉语文化独有的文化符号,意译这些符号往往使译文过于平淡,从而丧失了源语的韵味和特色,导致目标语读者无法体验异域文化的趣味。直译又会让译文读者难以确切掌握原文的含义。因此,加注释不失为一种折中的方法。钱钟书将“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译为Three cobblers with their wits combined equal Zhuge Liang the master mind. 诸葛亮在中国文化中是智慧的象征,然而不了解中国文化的欧美人士无法理解中国人对诸葛亮的感情。钱先生译文中的the master mind 对诸葛亮做出了言简意赅的解释,译文读者不仅熟悉了“诸葛亮”这一中国文化符号而且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

考虑到汉语文化的独特性,译文中的源语文化形象很难引起目标语读者的共鸣,译者可以把喻意作为注释放在译文后面。这种翻译方法即保留了丰富多彩的源语文化色彩又加深了译语读者对原文的理解,兼顾了源语文化在译语中的构建和译文的流畅。例如:

完璧归赵 Returning the jade intact to the state of Zhao(fulfilling one’s task or return precious items to the owner successfully);

邯郸学步 Imitating the walking manner of Handan people (imitating another without success and losing what used to be one’s own ability and individuality)。

(三)直译、意译结合

直译和意译是异化和归化在翻译方法上的具体表现。二者最大差异是翻译过程中意义和形式的得失,但二者又互为补充。英译文化负载词时,意译是必不可少的方法之一,在直译形象的基础上,意译源语内涵有利于实现文化等值的效果。例如,黄粱美梦比喻一场空梦,英文用live in a fool’s paradise表示生活在虚幻短暂的梦境。黄粱美梦可以译为Golden millet dream (living in a fool’s paradise)。同样,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的英译可以借鉴Alexander Pope的名句To err is human,to forgive divine(人孰无过,宽恕为上)。这条成语可以翻译成 Man are not saints, how can they free from errors(To err is human, to forgive divine)。

钱钟书先生在翻译《毛选》时将“吃一堑,长一智”翻译为A fall in the pit, a gain in your wit,把“堑”和“智”翻译为pit 和wit就属于直译,将“吃”和“长”两个动词分别翻译成英语名词a fall 和a gain就属于意译。运用直译和意译对汉语文化负载词进行翻译时,应该根据原文特点采用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从而有效地输出中国文化符号,获得平等话语权力。

(四)音译

音译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到汉英翻译实践中,对英语词汇的丰富产生积极影响。文化负载词中的专有名称多数可通过音译进行海外推介。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例如:豆腐tofu,功夫kungfu,旗袍qipao,太极taiji,馄饨wonton,饺子jiaozi, 不折腾buzheteng,福娃fuwa等

四、结语

在全球化的今天从权力话语角度研究汉语文化负载词汇英译有助于维护汉语文化在国际文化交流中的文化身份,从而从推介中华文化,提高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异化翻译策略能让目标语读者体会到原汁原味的异域文化,进一步了解中国,促进中西跨文化交流的开展。

作者单位:(1.河北工程大学文学院;2.河北经贸大学。基金项目:本文系2015年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际话语权视域下的汉英翻译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HB15YY037)。

猜你喜欢
汉英意译中华文化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华人时刊(2022年9期)2022-09-06 01:01:52
汉字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浅谈英汉翻译中的直译与意译
大陆与港台译制片对英文电影片名的直译与意译取向研究
企业导报(2016年14期)2016-07-18 19:18:09
话题链在汉英篇章翻译中的统摄作用
从目的论看环保公示语的汉英翻译
Shock Init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Explosives at Near-ambient Temperatures
含能材料(2016年9期)2016-05-08 13:19:08
汉英文字的幽默修辞功能浅探
语言与翻译(2014年1期)2014-07-10 13:06:14
中华文化传承创新的路径建构
中华文化在台湾的传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