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唐明
优秀课程基地的五个特点
——江苏省宝应中学人文综合体验课程基地印象
胡唐明
江苏省宝应中学的人文综合体验课程基地选题的前瞻性,建设目标的人文性,顶层设计的统整性,实施方法的创新性,课程研究的深刻性,有效地发展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前瞻性;人文性;统整性;创新性;深刻性
我与张炳华、马金阁同志受江苏省教育厅聘请,于2015年12月10日对江苏省宝应中学人文综合体验课程基地建设情况进行验收。江苏省宝应中学课程基地选题的前瞻性,建设目标的人文性,顶层设计的统整性,实施方法的创新性,课程研究的深刻性,给我们许多启发,回答了我们许多困惑已久的疑问。
当今世界课程发展指向人文、综合和体验。江苏省宝应中学人文综合体验课程的“人文”是为了呼唤“人文精神的回归”,指向师生的发展;“综合”旨在打破学科之间的藩篱,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体验”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促进学生“知”“行”合一。学校在现状调研的基础上,以问题为导向,以满足学生发展需要为根本目标,体现学校教育哲学,对学校所有课程进行整合性的重建,构建出人文综合课程、活动体验课程、文化浸润课程三大课程体系,开发出40门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开发及学校课程体系的建构,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多种知识和方法的融合,发展了学生的综合思维,提升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精神和核心素养,激发了学生对“至真、至善、至美”的追求,尽最大可能地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这样具有前瞻性的综合类课程基地江苏省并不多。
课程建设以师生发展为旨归,彰显人文性。课程为师生发展打造了一个广阔的平台,从校园环境、学习环境和基地环境三方面营造关心人、尊重人、发展人的人文环境。“真恒”广场、晤圣桥、银杏大道、樱花林、宝楠广场、古薇园、楼宇命名等构建了一个人文生态校园环境,各班营造“责任、勤学、合作、思考、创造、尊师”的人文学习环境,课程实施的场馆、教材、课堂、社团活动营造出情境性、综合性、体验性、审美性、反思性的课程基地环境。把教师身心和专业发展融入课程基地建设,如办公室文化建设、工作室建在基地。通过多种课程发展学生人文素养,如影视鉴赏、戏剧创作表演、水晶雕刻艺术、乱针绣艺术、餐饮礼仪、校史研究、宿舍文化、书画艺术等。
人文综合体验课程的顶层设计体现了较强的统整性。在不增加学生学习时间的前提下,对学校的所有课程进行统整。首先,减少分科课程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时间。同时,把分科课程语、外、政、史、地、音、美等学科中交叉重叠、相互联系的知识进行梳理,以问题、主题、课题或项目进行统整,构建知识和方法高度融合、逻辑严密、结构紧凑的学习内容,形成多层次、多角度体验学习的人文综合课程体系。还把学校的德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研究型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等进行整合,形成活动体验课程和文化浸润课程。从而构建了一个与分科课程并存的包含人文综合课程、活动体验课程、文化浸润课程等三大课程体系的人文综合体验课程,有效解决了基地建设中常常出现的只做加法不做减法的问题。
人文综合体验课程的实施方法具有创新性。由于人文综合体验课程的前瞻性和领先性导致课程实施难度加大,为解决人文综合课程开设时教师综合知识、方法和能力不足等问题,在组织教师进修学习的同时,通过探索研究,创生了“一人主备多人辅备、一人主讲多人辅讲”的备课、上课的新模式,课堂出现了“课程恋爱”“夫妻同台”的温馨、浪漫的场景和故事。活动体验课程把国家、地方课程中的难点、要点梳理出来通过开设多层次、多视角、多纬度的体验活动,拓展多种体验学习渠道,寻找不同个性特征学生的不同同化点,提高全体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质量。借鉴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的理念与方法开设文化浸润课程,让学生既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地方特色文化,又涵养现代文明礼仪,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人文综合体验课程的有效实施充分展示了课程研究的深刻性。课程基地的建设者们认真学习和研究国际、国内课程发展趋势,课程主题聚焦人文、综合、体验,课程顶层设计注重统整,课程实施方法凸显创新,这些都得益于持续而深入的研究。学校名师工作室、教研组建在课程基地上,定期开展工作室活动和教研组活动,校本教材采用小组合作、多次修订、专家把关、实践完善的开发过程,每一节课都采取“一课一思一评多议”的上课、评课、议课的方法,课程实施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课程评价采用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和研发团队总体评价“四维评价”体系,使课程评价有效促进师生的发展。我们坚信建立在深入研究基础之上的人文综合体验课程基地建设必将结出更加丰硕的成果!
总的说来,江苏省宝应中学的人文综合体验课程基地是一个非常优秀、超出一般的卓越课程基地,基地建设成果值得推广。
G637
A
1005-6009(2016)28-0071-02
胡唐明,泰州市教科所(江苏泰州225300)所长,江苏省特级教师,“长三角城市群”教育科研共同体理事,泰州市名教师,泰州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