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言服务行业翻译人才的培养

2016-04-14 13:09胡梦诗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6年10期
关键词:服务行业译者人才

胡梦诗

(湖南科技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



论语言服务行业翻译人才的培养

胡梦诗

(湖南科技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

语言服务行业的高速发展对翻译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当前我国翻译人才培养单位在培养目标、市场化意识、职业能力培养、实习基地建设以及师资队伍等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培养单位应确立合理人才培养目标,坚持市场化导向,加强译者职业能力培训,建设先进实习基地,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以期培养出更多高素质专业翻译人才。

语言服务;翻译人才培养;现状;对策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语言服务行业对翻译人才的需求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有了很大提升。与此同时,高速发展的语言服务行业也对翻译人才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1 问题的提出

翻译活动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几千年前,而语言服务则是近些年才出现的飞速发展的新型现代化服务行业。郭晓勇(2011)将语言服务行业定义为包括翻译与本地化服务、语言技术工具开发、语言教学与培训、语言相关咨询业务在内的新兴行业[1]。据《中国翻译服务业分析报告2012》数据显示,截止2011年,全国在营语言服务及相关企业为37 197家;而据《中国翻译服务业分析报告2014》数据显示,截止到2013年底,全国在营语言服务及相关企业增加到55 975家[2]。以上数据表明,在2012到2013这两年时间里,全国新增了18 778家在营语言服务及相关企业,年均增幅髙达25%,大大超过了2000~2011年间企业数量的年均增长率18.5%。这也进一步说明了在全球化进程加快和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中国语言服务行业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呈现出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然而在语言服务行业蓬勃发展的今天,翻译人才在数量和质量上尚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中国译协在2010年对各大翻译企业进行了调查研究,在接受调查的企业中,有 67.7% 的企业表示打算在接下来的一年里增加 5 名以上员工,还有不少比例的企业认为当前语言服务行业最缺乏的就是人才培养。以上数据表明,在当前语言服务行业中,翻译人才的数量远远不能满足翻译市场的实际需求。

此外,在高标准、严要求的语言服务行业中,译者必须具备一定的能力才能在翻译领域立足。裴强(2010)指出,译者应具有较强的语言应用能力、熟练的翻译技能和宽阔的知识面,能够完成不同领域中的各项翻译工作[3]。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译者的专业能力。另一方面,职业能力也是译者必须具备的另一项重要能力。苗菊、王少爽(2010)强调,除传统的专业能力之外,译者还必须掌握一定的职业技术能力,包括计算机操作能力、相关翻译软件的使用能力、本地化能力以及管理协作能力[4]。正是语言服务行业对人才专业化水平和素质的严格要求使得符合这一行业从业资格的高素质翻译人才十分紧缺。

以上论述进一步说明了当前语言服务行业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与翻译人才供不应求之间的矛盾。针对这种供不应求的现象,如何培养高质量翻译人才成为我们的重点研究问题。

2 我国翻译人才培养现状

随着语言服务行业的高速发展,翻译人才的培养也有了相应的新要求,但由于我国传统翻译人才培养制度在培养目标、市场化、职业能力培养、实习基地建设以及师资队伍等方面的不足之处,培养出来的翻译人才并不尽如人意。

2.1培养目标定位不准

目前我国不少高校都开设了翻译硕士专业(MTI),但由于各大高校对语言服务行业中翻译岗位的特点与要求并不了解,导致在翻译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上不准确。当前我国翻译人才培养目标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偏重学术性。MTI是为了适应当前社会对高层次专业翻译人才的需求而批准设置的专业硕士学位。与传统的翻译学硕士(MA)相比,MTI在课程的设置上更偏向于翻译实践,其目的在于培养有着良好职业素养的高素质专业翻译人才。然而许多高校却违背了MTI设立的初衷,他们在MTI的培养上基本沿用了传统的MA培养模式,在教学和管理上也是一套人马两个牌子,这就导致不能很好地体现专业型硕士和学术型硕士之间的差异。二是盲目追求高层次。有些专科学校也将培养目标设置为培养高级同声传译人才,这听来十分滑稽可笑,但却是翻译人才培养过程中真实存在的现象。

2.2市场化意识不强

翻译人才的培养必须与翻译行业以及翻译市场联系在一起,培养出来的翻译人才才能真正适应翻译市场的需求。据《中国翻译服务业分析报告2014》数据显示,在翻译企业涉及的前三大行业中,“制造业”与“信息技术产业”涉及的频率最高,有50%的企业业务均涉及“制造业”,45.6%的企业涉及“信息技术产业”。因此,翻译人才的培养必须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才能培养出市场真正需要的高素质专业翻译人才。而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的MTI课程设置都只开设了大量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如翻译史、文学翻译等,这种重理论轻实践的课程设置将导致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严重分离。

2.3译者的职业能力不强

韩晓(2013)将职业能力定义为个体将已有知识、技能、素养在特定职业活动中进行类化、整合、迁移所形成的工作胜任力,包括从事某种职业活动所必需的专业能力和非专业、可迁移、适用于不同职业的通用能力[5]。由此看来,译者职业能力的培养不容忽视。而当前我国许多高校却并没有开设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相关课程,如计算机辅助翻译、翻译的管理和本地化等。这就会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并不能把翻译视为一项工作,而是更多地将翻译视为一种作业来处理,对于翻译完成后的一系列问题,例如校对、与委托人之间的沟通交流、翻译项目合同的签订等,他们并不了解。因此,我们在翻译人才职业能力的培养方面还需要加强,否则即使译者拥有再卓越的专业能力,在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也很难保证实际翻译过程中的翻译效率,职业能力的缺乏也将不利于译者自身的发展。

2.4实习基地建设无保障、师资队伍薄弱

拥有设备齐全的先进实习训练基地是培养高质量翻译人才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然而,由于实习基地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和设备投入,而真正能负担得起这笔高额投资费用的高校为数不多,因此,实习基地的建设很难得到保证。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的实习基地条件非常有限,普遍存在数量不足、设施陈旧等问题,无法满足翻译教学需要。此外,师资力量的匮乏也是导致翻译人才培养质量不高的原因之一。刘宏伟(2014)指出,翻译人才培养的特殊性要求翻译教师不仅要具有先进的翻译教学理念,掌握相关理论知识,还应拥有较强的口笔译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具备一定的市场意识[6]。当前我国高校的翻译师资队伍建设情况也并不理想,大多数高校的翻译教师都是由外语教师直接转型而来,有的甚至身兼两职,他们并没有经过正规的翻译教学训练,翻译理论和实践水平都还有待提高。

3 翻译人才培养对策

通过分析目前中国翻译人才的培养现状,笔者认为,翻译人才的培养应根据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明确培养目标,确立市场定位,培养出市场和语言服务行业发展真正需要的高素质专业翻译人才。

3.1确立合理人才培养目标

翻译人才的培养定位是人才培养过程中首当其冲的重要问题,当前翻译人才培养单位可从两个方面制定人才培养目标。一是培养类型的定位。MTI是为适应社会对高层次专业翻译人才的需求而批准设置的专业硕士学位,因此在课程设置方面应更加注重实践。各大高校可开设旅游英语翻译、科技英语翻译等实用性较强的课程,通过翻译工作坊的形式来培养学生的翻译实践能力。二是培养层次定位。穆雷、杨冬敏(2012)提出,各个学历层次的翻译人才培养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专长设置不同的培养目标和市场定位[7]。例如,翻译方向的专科毕业生可从事网络维护、计算机输入以及一般文员等岗位,本科毕业生可担任从事基础性笔译的译员和联络口译员,硕士毕业生可发展成为高层次的专业口笔译职业译员,而博士毕业生则可定位于高端翻译编审和管理人才。通过制定不同的翻译人才培养目标,从而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翻译人才培养体系。

3.2坚持市场化导向

翻译人才的培养必须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必须坚持以市场化为导向,根据翻译公司和企业岗位的实际需求培养翻译人才。首先,从学校层面来说,各大高校可根据其所在地经济发展,依托学校自身的学科优势,开设具有专业特色的翻译课程,如科技翻译、法律翻译、工程翻译等,培养具备特定专业知识的专业翻译人才。其次,从个人层面来说,译者可根据自身兴趣、社会需求等确立翻译领域和努力方向。林戊荪先生曾明确指出,国外的译者十分重视专业化,我们也应该确定一个或几个自己的翻译领域,没有任何译者可以翻译任何材料。由此看来,无论是学校还是译者,都要根据市场需求,突出专业特色,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懂技术、善管理、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翻译人才。

3.3培养译者职业能力

除了拥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外,译者职业能力的培养在MTI的培养过程中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在当前这个科技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熟练使用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已成为译者所必须掌握的一项职业技能。卢卫中、陈慧(2014)提出,为培养翻译人才的职业技术能力,各高校可开设计算机辅助翻译、翻译软件的使用以及翻译的管理和本地化等相关课程,让学生学会使用各种翻译工具[8]。除了学会使用翻译工具外,翻译伦理意识也是译者职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大高校可通过开设职业道德与准则的相关课程来培养学生的翻译伦理意识。此外,译者也要强化自身的职业道德,在翻译实践中严格要求自己,为将来的职业发展做好铺垫。

3.4建设先进实习基地,提高师资水平

要想培养出高素质翻译人才,拥有设备先进的国际化翻译实习基地也是非常重要的。各大高校应加大对翻译实习基地的建设投入,建立自己的校内实训基地,如同声传译实训室、视听说实训室等。同时还应大力倡导校企合作,鼓励学生到各大翻译企业实习,体验从接受任务、初译、校对到定稿的各个环节,实现翻译流程的一体化训练。针对翻译师资匮乏的问题,学校可指派翻译教师到各大翻译企业参加口笔译实践活动,以提高翻译教师的口笔译实践水平,还应鼓励翻译教师到知名高校继续学习深造,提高他们自身的翻译理论和教学水平。此外,学校还可聘请活跃在一线的译员做兼职教师,定期到学校举行翻译方面的讲座和对学生进行实践指导。

4 结语

在语言服务行业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翻译人才的培养既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又面临着快速发展的机遇。我国各大翻译人才培养单位必须把握机会,确定合理人才培养目标,坚持以市场化为导向,结合地方经济发展与自身优势,开创翻译人才培养新模式,为国家输送更多高素质专业翻译人才。

[1] 郭晓勇.中国语言服务行业发展状况、问题及对策[J].中国翻译,2010(6):34-37.

[2] 李肇星,周明伟.中国翻译服务业分析报告2014[R].中国翻译协会,2014.

[3] 裴强.我国专业学位培养模式研究:以翻译硕士专业(MTI)为例[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6):138-142.

[4] 苗菊,王少爽.翻译行业的职业趋向对翻译硕士专业(MTI)教育的启示[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0(3):63-67.

[5] 韩晓.从翻译能力到职业能力:译员从业能力再思考[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4):48-51.

[6] 刘宏伟.产业化背景下的专业翻译人才培养探析[J].新余学院学报,2014(3):113-115.

[7] 穆雷,杨冬敏.从翻译企事业员工的现状和市场需求看专业翻译人才的培养[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2(3):57-60.

[8] 卢卫中,陈慧.翻译技术与专业翻译人才培养[J].外语电化教学,2014(157):62-67.

(责任校对龙四清)

10.13582/j.cnki.1674-5884.2016.10.001

20160512

2014年度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研究项目(MTIJEW201417)

胡梦诗(1994-),女,湖南永州人,硕士生,主要从事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

G40-01

A

1674-5884(2016)10-0155-03

猜你喜欢
服务行业译者人才
人才云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译者的适应与选择
语言服务行业的本地化专业建设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汽车维修服务行业经营管理研究
2016年《黄金》 传播信息 传递经验 促进创新 服务行业
元话语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