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卫群
(湖南科技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
按专业设置学生党支部以党建促学风的探索与实践
康卫群
(湖南科技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
高校合理设置学生党支部,是保障学生党建工作的前提。通过对比以往学院支部设置模式存在不足的实际情况,找准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按专业设置学生支部,将支部与专业学科对接,以提升党员专业水平促进全院学风的科学支部构建格局。
专业设置党支部;探索与优势;实践成效
大学生党支部是党的基层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设置学生党支部是保障学生党建工作的前提。引导本科生党支部科学、合理的设置,将学生党建工作与学风建设结合起来,以党建促学风,对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学生党员发展教育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湖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原有设置模式为按年级班级设置党支部,即每个年级1个大党支部,共设置4个年级党支部,4个年级的党务工作分奇、偶数年级由两位辅导员指导管理,在大党支部下根据人数逐增再以班级细分。这种按年级班级设置党支部的模式存在一些不足。一是支部规模大、发展不均衡,不利于党员的发展和教育管理。2011年,笔者负责外国语学院2007级、2009级的党务工作,2007级党员(预备党员)人数为107人,2009级才24人,2个年级共131人,下分7个小支部管理,一个年级大支部至少管辖着10个班级,支部联系学生数动辄一两百人,成为典型的大支部模式[1]。 由于支部人数多,不同专业的党员之间接触少、相互了解不深,组织生活会上党员交流甚少,民主评议流于形式,批评与自我批评也成为空谈,发展党员成为组织生活的主要内容,这样也造成了支部活动开展困难重重。人数偏多的大支部模式也使得党员的发展、教育管理难度颇大,效果不理想[2]。此外,一、四年级发展任务较轻,而二、三年级的发展任务重,发展任务的不平衡导致了低年级党员人数少,而高年级的党员人数又偏多,这样在低年级按年级设置党支部实际上是“名存实亡”,一年级支部正式党员极少,往往无法组建支部,在操作过程中往往是把这少数的几个人凑排在人数相对较少的高年级支部,高年级支部对新生党员的情况完全不了解,这样也就导致低年级党员尤其一年级党员没有归属感,党员意识薄弱,甚至出现只有参加支部大会时才知道自己所属支部的情况,从而大大削减了低年级党员创先争优的先锋作用,无法引领班级优秀分子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不利于党员的发展。二是党支部稳定性弱,不利于支部工作的延续和传承。按年级班级建立党支部,虽然也有其优点,但它不具有稳定性。根据一年发展两次党员人数的变化情况,支部的设置情况及支委也随之调整,难以继承和发扬好的做法和传统,许多支委由高年级的党员担任,当支部各项工作走上正轨,却往往因为学生毕业而自然解散,流动性较大,不利于支部开展正常的组织生活,支部优良传统难以延续和传承[3]。此外,往往还出现因为毕业生党员的毕业,低年级正式党员不足3人无法组建支部的情况。三是支部建设与学习内容相脱节,不利于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支部建立在多个专业之上,不同专业的党员,一起开展组织活动,难以找到共同的兴趣点和共鸣点,确定专业性较强的主题比较困难,这势必影响深入的专业性学习交流,不利于学风建设的促成,组织生活的内涵和效果也大打折扣,战斗堡垒的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四是与思想政治工作脱离,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明显。建立在多个专业之上的年级大支部,较少开展以围绕专业学习、党性教育、批评与自我批评等内容为主的组织生活会,会议主要是讨论党员发展与转正,专题教育活动太少,党员的党性修养难以得到提升;部分学生党员入党前后表现不一,在学生群体中难以树立典型、难以体现党员的先进性,在思想政治工作中难以发挥党员应有的作用。五是党支部覆盖面窄,不利于党员的培养和发展。一般情况下,一年级无党员,二年级有预备党员无正式党员,按年级建立学生党支部,会出现一、二年级没有学生党支部的格局,学生党支部不能全覆盖,这样势必影响对低年级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和党员发展。
鉴于原有以年级班级设置党支部模式存在弊端,2013年外国语学院开始探索新的支部设置模式,尝试实行按专业纵向设置本科生支部模式;2015年形成了以专业纵向设置为主,以横向班级设置为辅,将支部与专业学科对接的构建格局。这种模式优势在于:一是解决了支部规模大、不稳定等问题,确保了学生党支部全覆盖。十八大以来,各地各部门紧密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中组部党员发展要求“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在目前党员发展数量大减的前提下,按专业纵向设置党支部十分切合实际,一个专业一个支部,每个支部包括同专业纵向四个年级的本科生,党支部在新生入学以及毕业生离校时也能通过灵活的搭配使党员的流入流出保持动态平衡,党支部人数及规模也能够基本保持稳定。这种设置模式既确保了学生党支部的全覆盖,在管理上具有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性,有利于支部书记与专业主管党务老师对支部的管理。同时,稳定的党支部规模及结构也是各项规章制度得到贯彻实施、优良传统作风得到持续的有力保障。二是有利于发挥传帮带作用,以党建促推学风建设。高年级党员数量多且专业功底强、党性修养高,能够较好地发挥传帮带作用,在专业学习、综合能力提升等方面都能给予低年级入党积极分子或党员有效指导;开展支部活动时高年级党员有经验、低年级党员有热情,支部活动将更具特色和活力,确保了支部生活的质量。此外,专业统一,可以促成不同年级党员之间的交流,有利于支部间的比、学、赶、帮、超,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进而带动整个学院的学风建设[4]。三是与教师党支部、学科专业相对接,提升支部成员专业水平。选择专业为设置点,把学生党支部建在专业上,引导本科生支部与专业教师支部结对共建,通过专业基础上的结对共建活动,提升支部党员的专业素养,同时也通过优秀教师老党员的人格、学识等全方位熏陶,达到全面提高学生党员的综合素质。按专业设置党支部符合专业性要求和人才培养的目标性要求,有利于学生党支部成为各年级各专业的核心,有利于院(系)人才培养工作,促进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四是有利于发挥学生党支部的积极作用,整体推进思想政治工作。党员是学生中的优秀成员和先进分子,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按专业纵向设置党支部,用支部的力量凝聚所有党员,充分发挥党员在本年级、本专业学生群体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从而以点带面,促进思想政治工作[5]。五是党建、就业结合工作模式,助推考研、就业、过级率的提升。本科生的专业性均很强,按专业设置的支部不仅能在学业、学风上起到促进作用,在过级、毕业生考研、就业等方面也能进行推动,毕业生党员对低年级党员进行专业过级、考研、就业技巧及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以及考研就业信息的提供,有助于提高专业党员的过级率、考研率和就业率[6-7]。
2013年下半年,外国语学院在部分专业开展专业教师支部与学生支部结对共建活动,尝试按专业纵向设置学生党支部的构想。其中学生第13支部(2011级对外汉语专业)与对外汉语系教师结对共建,成绩显著。该支部共14人,所有党员积极向上,专业素养能力强,被评为优秀党支部,毕业时,6人考上研究生,2人赴泰支教,1人考上公务员,其余均找到理想工作。学生支部与专业学科对接、结对共建的成功经验,为按以专业纵向设置学生党支部的可行性提供了实践依据。2015年3月,外国语学院全面调整学生支部设置,以专业为设置点设置学生党支部,分为教育英语、商务英语、翻译、对外汉语和日语5个学生支部,支部涵盖了学院所有专业,每个支部涵盖了该专业4个年级的学生党员,每个支部人数基本均衡,5个支部由2位思政教师进行指导与管理。通过实践,取得了一些成效。
第一,支部结构合理,传帮带作用明显。按专业纵向设置党支部的模式解决了传统的以“年级构建模式”的弊端,党员分布更加合理,学生党支部确保全覆盖。目前,支部党员除了在组织生活会上有深入的交流外,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高年级党员也能自觉地对低年级党员进行学业、职业生涯规划、综合能力提升、党性修养等多方面的指导,优秀党员的典范作用引领着支部成员积极上进,支部内传帮带的功能初见成效。如高年级党员带领低年级党员组建团队申报大学生科研创新项目研究的人数逐年提升,2016年申报的人数比2015年提高了50%。
第二,与专业对接,学习氛围浓厚。按专业纵向设置党支部既发挥了学院同专业教师党员的教育引导作用,也为同专业的学生党员提供了专业学习和交流的平台。专业统一,支部内学生党员之间确定专业性较强的探讨主题比较容易。目前,各支部组织生活会除了开展常规活动外,更多的是促成高中低年级学生党员间深入的专业性学习交流,支部内党员及支部间比、学、赶、帮、超的氛围浓厚,促推了整个学院的学风建设。此外,支部成员参加专业技能竞赛获奖及专业课题研究的比例明显提升,5个专业支部的学生党员参加各类专业技能竞赛或考取技能资格证的比例均达到了60%,尤其翻译支部共9人,7人均获得过专业技能竞赛奖励,比例达到78%,所有支部党员获得校级及以上奖励的比例达到100%。
第三,带动考研与就业,三率得到大幅提升。同专业的党员有相同的专业背景,在支部里可分享学习经验、探讨考研与就业面试技巧,党员之间相互鼓励帮助,毕业生党员为非毕业生党员提供考研信息、实践机会以及就业信息,从而大大推动整个支部甚至引领整个专业的过级率、考研率和就业率进一步攀升。目前,我们已在每个支部内安排一名责任心强的党员与学院学生就业服务部对接,担任本专业毕业班级的就业小组成员,通过搜集就业信息及信息共享、联系专业教师及校友资源、及时汇总毕业生就业去向,形成动态数据库,供低年级同专业党员学生参考,从而达到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就业率的目的。以翻译支部为例,2016年,支部党员专八通过率比例达到100%,整个翻译专业的比例达到91%,比2015年提高了8.9%,比2014年提高了24.3%;2016年,该支部毕业生党员6人,6人毕业前均已就业或考取研究生,与2015年相比,就业+考研率提高了44%。该专业2015届毕业生党员多人为2016届毕业生提供考研信息和求职信息。
按专业纵向设置学生党支部是一种科学、规范、合理的学生党支部设置模式,在支部优化调整的过程中,需要有前期的调研准备工作以及专业教师党支部的支持,学院党委必须加强宏观调控和指导,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调整优化,保证本科生党支部建设的稳步推进,培养高素质的本科生党员,开展高质量的党员活动,真正实现本科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达到以党建带团建、以党建促学风的目的。
[1] 许伟通.高校学生党支部设置模式比较研究[J].高教与经济,2006(4):43-45.
[2] 徐煜丹,陈芳,袁旦.高校新的支部设置模式下学生党建工作研究[J].高教与经济,2007(2):39-41.
[3] 何玉初,聂平莉.高职院校学生党支部设置问题研究[J].科技信息,2012(24):261-263.
[4] 陆勇.创新高校大学生党支部的思考与实践[J].校园之声,2011(11):110-111.
[5] 邬丹盛.大学生党支部纵向设置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2(32):233-234.
[6] 孙玉兰.学生党支部建立“1带2”接力式就业指导工作模式可行性研究[J].学理论,2011(1):145-147.
[7] 余秋兰,聂永江.高校学生党支部模式研究和探讨[J].中国水运,2007(1):243-244.
(责任校对晏小敏)
10.13582/j.cnki.1674-5884.2016.10.001
20160705
2015年湖南科技大学基层党建创新重点项目研究课题
康卫群(1977 -),女,湖南娄底人,讲师,主要从事党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
G641
A
1674-5884(2016)10-013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