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显明
(湖南科技学院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湖南 永州 425199)
网络时代背景下高校写作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谷显明
(湖南科技学院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湖南 永州 425199)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正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并在无形中改变和影响着人们的阅读和写作习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给大学生写作带来了不少积极影响,与此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如何提高我们大学生的写作能力已成为高校写作课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网络;大学生写作;教学改革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走进寻常百姓家,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正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甚至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发展进程。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88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0.3%,半数中国人已接入互联网[1]。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无形中改变和影响着人们的读写习惯,使生活在21世纪的我们日渐依赖网络,这在当代90后大学生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诸如微信、QQ、微博、论坛等新媒体成为年轻人的生活必修课。那么,网络究竟对大学生写作行为产生哪些影响?网络给高校写作教学带来哪些挑战与机遇?网络时代高校写作课教学该如何推进改革?这些问题已成为高校写作课教学一个亟待认真思考和探讨的课题。
1.1积极影响
第一,素材获取更加便捷。随着互联网平台的发展,人们通过网站几乎可以查到自己所需要的任何信息,这客观上为写作提供了大量的写作素材和参考资料。不仅如此,网络突破了时空限制,实现了资源共享,使写作者接受信息的渠道大大拓宽。这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写作素材,开阔了写作视野占有资料变得轻而易举。由此可见,网络平台上海量的图书资料、网页信息、数据资料,不仅为大学生写作素材的获取提供了便捷条件,还大大地缩短了查找写作素材的时间,客观上提高了大学生写作的效率[2]。
第二,作品发表更为容易。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与普及,人们习惯于将自己生活中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随时随地地呈现在网络虚拟空间,像博客、微博、微信、QQ空间、贴吧、论坛等,成为个体网络写作的主要平台。这不仅使写作素材获取途径变得更加便捷,还可以使写作者在网络上发表文章变得非常容易。在网络新媒体时代,人们不再需要像传统写作那样,所撰写文章需经报刊杂志刊发,而是有话就说、有话就写、随写随发,这给写作者一个充分展现自我的舞台。因此,网络的开放性让文学创作步入了“草根”时代,从文学网站、BBS到博客,写作、发表作品愈发趋于便捷化[3]。
第三,写作形式更加自由。传统写作一般通过报纸、期刊等媒介发布,无论主题的确定、材料的选用,还是结构的安排、语言的运用,都遵循严格的写作规范、逻辑结构和格式要求。但在新媒体时代下,每个写作者不必考虑诸如报纸、期刊等传统媒体的格式规范,也不受传统写作规则的约束,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需要将自己的兴趣、情感、爱好等在网上尽情倾诉。同时,还可以将文本、图片、动画、音频和视频等各种细腻形态结合起来,使单一的文本变成包含多媒体在内的超级文本。新媒体写作迎来泛话语权时代,任何一个参与新媒体者,既是一名旁观者,又是一名介入者,既是一名新媒体生产者,又是一名新媒体消费者,这为写作开辟了一条崭新渠道。
1.2消极影响
第一,写作思维的碎片化。在传统的纸媒时代,无论是书籍,还是报刊、杂志,其文本都具有完整性、统一性和连贯性,并且人们阅读书籍、报刊、杂志,其思维是线性的、持续的、具有逻辑性的。但在这种网络环境下,阅读者每天接受大量不同的碎片化信息,内容浅显、论证简单、逻辑无序,在结构上呈现碎片化和零散化特征。像最常见的微博、微信短文,这些文本没有主旨标题,没有固定结构,所闲聊的内容杂乱无章、琐碎凌乱。同时,读者阅读方式是浏览式、随意性、跳跃式的,时间一久便会弱化自己的线性思维,进而导致思维呈现碎片化特征。
第二,写作抄袭的严重性。当前,在网络空间里建有大量的写作资料网站,并存储着数以亿计的写作资料信息。这一方面使人们接受外部信息变得更为便捷,只要利用搜索引擎搜索就能迅速获得大量所需要的信息,从而在网上找到所需的资料;另一方面,导致网络写作抄袭现象严重,很多学生不愿去学习文章的构思、材料的积累、语言的锤炼,而是将网络上搜到的相似范文进行拷贝,从而使学生在很短时间内就完成教师布置的写作任务。这种“复制+粘贴”的快捷作文方式,对大学生写作素质形成严重消蚀,使很多学生疏于或懒于自己思考动笔,长期以往这样势必会使学生的调查能力、分析能力、观察能力以及构思能力退化。
第三,写作积累的漠视化。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写作积累是一个复杂而长久的过程,只有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才能文思如泉涌,笔下生花。否则,纵有思绪万千,笔下也难有片言只语。当前,网络可以为人们的写作提供一定的素材,但情感积累、经验积累却是自身写作技能最真实的反映,这是网络所无法复制的。然而,在当今网络环境下,大量的写作资料只需要进行网络搜索就唾手可得,使得许多学生漠视平日写作素材的积累,因而在他们眼里写作无疑就是文字的拼凑和组合,而忽略了材料积累、信息筛选、社会观察、布局谋篇等基本功训练,长期以往则导致其写作能力得不到提高甚至出现下滑态势[4]。
第四,写作语言的网络化。当前,网络语言具有浓郁的娱乐游戏色彩,带有戏谑的风格,这种活泼可爱的表达方式拉近了交流者之间的距离,是年轻群体常用来表情达意的语言。但在网络社会语言环境下,无论是微信、微博,还是QQ、论坛,这些新媒体充斥着不合汉语语法规范的网络化词语,有些甚至在经济利益驱动下将经典成语篡改得面目全非,一些文法不通、粗制滥造、句意晦涩的短信处处流传,一些不负责任的网络论坛不仅格调低俗而且极不严肃地乱用同音字、生造词、字母替代词等现象屡见不鲜,这些现象所形成的网络语言污染直接影响了广大青年学生对母语纯洁性的自觉维护。有些学生习惯运用网络“写作”手段,在进行写作时经常将语言随意、汉语与外语不伦不类的嫁接渗杂等失范现象视为时髦,从而导致大学生群体写作水平的下降甚至退化[5]。
美国人卡尔·纽坡在《如何在大学里脱颖而出》一书中指出,作为当代的大学生,第一重要的技能是写作;第二重要的技能是写作;第三重要的技能,如你所料还是写作。那么,如何通过高校写作课来提高现在大学生的写作能力呢?笔者认为,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推进写作课程教学改革,提升学生的写作技能和水平。
2.1加强写作训练
文章非天成,妙手靠实践。“文贵于精,精在于练。”写作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的过程,没有“一劳永逸”的捷径,也没有“点石成金”的秘方[6]。因此,加强写作训练是网络时代下必不可少的功课。因此,在写作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加强写作训练,从写“火柴盒”“豆腐块”开始,建立由易到难的写作实训体系,分类型分文种突出写作基本功训练。如在基础写作课程教学中,可分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类型,成立若干写作兴趣小组,由教师指导学生开展写作实训,然后分小组进行自评和互评,最后由教师进行分组总体点评。在应用写作教学中,可根据学生今后的就业初步去向成立不同的应用写作训练小组,今后从事公务员工作的可以侧重党政公文写作训练,进公司企业工作的可以侧重财经公文写作训练。通过因材施教、加强分类指导、强化个性训练,提升学生的写作技能和水平。
2.2规范写作行为
当前,网络为大学生写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资源,同时也导致学生网络抄袭行为。为此,高校写作课程教学中,既要激发学生的网络写作兴趣,又要规范学生的网络写作行为,尤其是杜绝学生网络抄袭行为。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说:“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之既久,自然纯熟。”当代著名作家茅盾认为:“模仿是学习的最初形式。”在学习绘画初期时要求临摹,在学习书法初期时要求临帖,同样,在学生初学写作时自然也离不开仿写。但是,模仿不等于抄袭,而是一种借鉴。因此,在写作课程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模仿,学会借鉴,而不是不动脑筋地“复制+粘贴”的抄袭。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精读一些经典范文,并用心揣摩作者的写作思路和语言风格,细心体会整篇文章的布局、形式特征,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借鉴他人的写作技巧,一次次地模仿写作并认真揣摩、领悟,通过这样一个过程不断熟悉、掌握写作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同时,在写作课程教学中,要指导学生规范网络语言,杜绝生造非中非外、含义不清的词语,杜绝任意增减外文字母、颠倒词序等违反语言规范的现象。
2.3加强写作积累
众所周知,积累是写作的基础。写作中的积累包括构思、素材和语言等方面。首先,是构思的积累。在写作过程中,构思是最难积累的,需要有人不断地进行指点和引领,同时也需要写作者能用心分析,经过大量的实践操作。在写作课程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会各类文种的文章结构,包括立意构思、谋篇布局、段落结构、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方面,尤其是应用写作教学中不同的文种有着不同的约定俗成的写法,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学会不同文种的布局谋篇。其次,是素材的积累。俗话说得好,“手中有粮,心里不慌”,素材的积累在写作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多阅读、多调查,学会材料的搜集、整理和筛选,努力建好自己丰富的“材料库”。尤其是应用写作,“上要着天,下要着地”。着天就是知上晓上,着地就是掌握当前信息、立足现实。只有充分地掌握了材料,才能写出有血有肉的文章。再次,就是语言的积累。无论是文学写作,还是应用写作,语言的积累很重要。尤其是应用写作课程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文种格式使用不同的语言,因而只有经过长期的训练才能形成一定的语感。
[1] 仲晖东.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概述[J].民营科技,2011(2):46-46.
[2] 石静.试论网络新闻的写作[J].新闻爱好者,2011(2):102-104.
[3] 叶澜涛.现代网络写作[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
[4] 毛克强.网络时代:写作的广阔空间和写作面临的困境[J].宜宾学院学报,2002(5):69-71.
[5] 王建文.网络语言的现状、分类、流行及发展趋势探析[J].怀化学院学报,2007(9):62-64.
[6] 任遂虎.加强大学生常用文书写作能力的教学训练[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104-106.
(责任校对王小飞)
10.13582/j.cnki.1674-5884.2016.10.001
20160711
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湘教通[2013]223号,序号433)
谷显明(1976-),男,湖南永州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写作学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G642.0
A
1674-5884(2016)10-007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