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观点一:礼仪是一种尊重
礼仪作为人际交往的一项重要技能,对于人一生的发展来说都是很重要的,而礼仪最重要的内涵则是尊重。礼仪是对自己的尊重,对身边人的尊重,对生命的尊重。而礼仪的最高境界就是尊重生命,因为相互的尊重来自对方的一种情、一种意。日本人对礼节很在意,所以他们时常会鞠躬、微笑。其实鞠躬很累,你鞠过躬之后你就知道什么是尊敬。正是你对别人的尊敬,才让你有了这种行为。而微笑则是一种礼仪的表现,表达你对他人的友好和尊重。礼仪在内是思想道德,是对他人的尊敬;在外是指行为规范,仪表。于是,礼仪就成为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一种敬重他人、美化自身的行为规范、准则及程序。
观点二:礼仪应作为生涯规划课程的一个部分
生涯规划的目的是唤醒学生对于人生的一种控制,将人生发展轨迹永远掌控在你自己手中。从而有能力去提升自己、改变自己。礼仪是学生毕生都会用到的素质,因此,对礼仪的学习应是非常直接的学习,并要引起直接的行为改变。对于礼仪规范,学生们并不陌生,但是在现实生活当中却很难做到,因为他总觉得那是学校、社会强加给他的一些附属品。因此要让学生明白,礼仪其实就是人性的一种表达方式,一种非常自然的内化的过程,也是人与野兽的一个本质区别,从而让学生明白礼仪的重要性。
观点一:以礼仪去教育、感化学生
在学生交往出现问题时,教师应该用礼仪去弥补。比如说,下课后男生之间会起哄,甚至动手打起架来,事后,教师应找这些同学单独去交流,让他们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以及人与人之间交流的重要性,并且对事件进行剖析,以一个小事情作为契机,然后让全班同学受到教育;或者对喜欢说脏话的男生采取一些措施,比如让其他同学去提醒他、感染他,或者教师亲自去陪伴他,让他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同时用班集体的这种氛围去影响、约束学生的行为,从而让他们逐渐地习得礼仪。
观点二:学校文化首先要对学生有礼仪,然后才能要求学生有礼仪
学校应用一种文化的氛围来影响学生,感染学生。因此,学校首先要对学生有礼仪,尊重学生,从而引起学生内心的变化。如在洗手间放一些公用的手纸,在餐厅设置“一米线”,让学生感受到来自学校的尊重,从而慢慢习得“礼仪”的概念。有人认为,在洗手间放公用手纸,学生会不珍惜,会乱拿乱用,在餐厅设置“一米线”,学生很难去遵守,其实不然。只要学校给予学生一定的信任,学生也一定会给予我们回报。在此过程中,学生会慢慢养成这些礼仪习惯。
观点三:礼仪教育要与时俱进
礼仪活动还要有真实感和美感,要唤起学生对美的向往,对美的追求;还要有认同感与时代感,解决礼仪教育与时俱进的问题。教师们认为礼仪教育非常重要,但是学生也许并不那么认为,他们认为这是繁文缛节。因此,学校应积极思考,哪些礼节更贴近时代和生活,哪些是今天生活所需要的,进而去发扬这些礼仪文化,这样也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学校可以通过心理课、班会课、晨会等活动,消除学生心理上的误解,并给予他们一定的方法指导。
观点四:礼仪教育应注重实践
学生的礼仪是在日常生活的细节中来完成的,而礼仪教育不应该死盯着未成年人,更重要的是教师和学校。尤其是有些教师常常会忽略某些礼仪细节,更忽略了对礼仪的实践。因此,教师应以身作则,将礼仪落实在实践的过程中,做到礼仪 “来源于生活,立足于细节,落实于实践”。同时,教师要创造一种宽松、民主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中更好地展现自己、实践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