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敏
唤醒儿童成长内驱力的实践探索
戎敏
内驱力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内部唤醒状态。儿童成长内驱力是在其成长中唤醒生命内力,激发成长动力,焕发成长活力。儿童的生命内力一旦觉醒,在学习、生活上就会产生巨大的力量。唤醒内驱力的实施路径主要有诗意浸润,心灵影响和自我驱动。
内驱力;儿童;自我驱动;人本主义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大家都知道“乐学”是最高层次,因为它能产生最大的内驱力,推动儿童快乐成长且不遗余力。每一个儿童心中都有许多个自我,或规矩,或顽皮……教育的艺术不在于单纯地传授本领,而在激励、唤醒和鼓舞。儿童的成长,外因只是变化的条件,内因(内驱力)才是变化的根本,是决定性因素。班主任工作如果能唤醒埋藏在儿童心底的内驱力,他们就会使出“洪荒之力”,展示最好的自己。
内驱力,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内部唤醒状态。儿童成长内驱力的目标就是在成长过程中唤醒其生命内力,激发成长动力,焕发成长活力。一旦儿童的生命内力觉醒了,在学习、生活上就有使不完的巨大力量。
这完全符合人本主义心理学理念。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人的尊严、价值、创造力和自我实现,认为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自我成长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它在教育上的体现就是努力激发学生内在的动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有成功体验等。总之,依靠内部驱动,而不是外力驱动,如管教等,让学生处于“不用扬鞭自奋蹄”的积极状态,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正唤醒心灵的教育。笔者以唤醒 “儿童成长内驱力”为目的,进行了一系列教育实践探索。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就是从培养真诚的关切之情——即对周围世界所发生的一切都会由衷地做出思想和情感上的反响——开始的。”儿童诗是最能陶冶儿童感情的文学样式。儿童诗里纯真质朴、以爱为核心的情感将会为儿童的生命染上丰富的底色。
每天上午做完操后的十分钟空余时间,这一时间大多数班主任是用来讲班级事务的。儿童是了不起的创造者,为什么每天的这十分钟班主任不用来让他们做一些创造性的事情呢?比如阅读童诗,许多儿童研究专家和学者告诉我们,童诗是儿童成长不可缺少的,是他们成长的真正需要,诗意的人生应该从大量阅读童诗开始。班主任只要每天用这十分钟来读读童诗,儿童就会有意想不到的巨变。
坚持做这件事,其实是在用神奇的童诗课程,引导每位儿童拥抱创造。按照主题分类,结合儿童年龄特点,按年级归类,班主任很快就能构建属于自己的童诗课程。班主任每天带领儿童诵读,读后再引导儿童写一写,儿童肯定喜欢。台湾作家林世仁创作的非常好玩的像伞、像虫、像笑脸、像火车等诗,完全可以带领儿童读一个学期,让儿童在诗一样的年华,徜徉在诗歌的海洋里,让诗意和浪漫伴随儿童成长。长期诵读,儿童诗意的内驱力就会全面延展。
如今提起班主任,大家都会立刻联想到这些词语:忙碌、琐碎、繁杂、疲惫……这些都充分说明了班主任工作的难为。那么,这个“难”到底表现在哪些方面?首先,儿童难管,班级管理难度较大。因为儿童接受信息、新知识很快,如果班主任没有一定量的知识储备,很难在班级立足。其次,儿童难教。国家督学李希贵在今年的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中说:“过去教材是学生的世界,今天世界是学生的教材。”面对这样的儿童,如果仅仅采取严厉的措施,或是简单地说教,根本不能让他们信服,更不能撼动他们的内心,达到真正的教育效果。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为了更好地了解儿童内心的真实想法,增强教育的针对性,笔者坚持给儿童写信,同时也要求儿童回信。一个人在写作前,必然要思考,所以笔者不规定儿童的写作主题,只是要求他们倾诉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并向班主任提了一些建议。这些都极大地避免了班主任工作的盲目性,而且无形中提高了儿童的习作水平。这种书信交流,对儿童的心灵震撼和影响是任何说教都不能比拟的。所以,真正的教育不是说教,而是影响,直至唤醒内驱力。
记得有一年,班里转来了一个男孩,进班没几天,就已经“劣迹斑斑”。尽管笔者多次对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但他始终无动于衷。后来笔者了解到该生的父亲正在服刑,于是对他的所作所为换了一种看法并将之写进教育日记:我相信他其实是个好孩子,这样做也许不是他的本意,我要帮助他。无意中他看到了我摆放在课桌上的日记本,读到了班主任对他的关怀和信心,后来学生开始慢慢改变。
这件事让笔者的教育观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促使笔者开始探索儿童心灵世界的历程。几年坚持不懈地实践,我积累了近300个儿童的成长故事,并出版一本班主任专著,我深刻地感受到:当我们用研究的目光去看待儿童身上存在的问题,我不再为班里顽劣的儿童伤神纠结,因为儿童身上的每一个新问题,都能促使自己更新教育观念、生成教育智慧,最后定格为打动自己、影响其他儿童的故事。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自我教育是教育的真谛和核心。班主任工作中引导儿童进行自我教育,促使儿童养成良好习惯的内在动力,是让儿童的道德认识内化为精神财富的一剂良方。
《班主任兵法》作者万玮校长在《“看见”教育的未来》一文中说,“我们的学生终将离我们而去,独自面对这个世界,好的教育一定是以培养学生自主能力为核心的,而非灌输与塑造。”是的,教育在本质上是一场自我修行。
笔者曾经接触到一个“特殊儿童”H,他的特殊在于行为习惯极不规范,攻击性强,在班级属于非常不受欢迎那种类型。笔者特地为他在“班主任论坛”开了专题贴,针对这个儿童的特殊情况,笔者写了三万余字的专题贴。
笔者在H的专题帖前附了一首小诗:
如何让你遇见我/在你最美丽的时刻/当你走近/教室内外的每一个角落/请你细听/那或重或轻的声音/是我等待你开花的热情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在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与激励下,班级风气开始好转,同学们看待H的眼光也友善了,最可喜的是,儿童们在我的影响下也开始拿笔记录。于是,笔者在江苏凤凰语文网的 “才艺展示厅”“五年级的皮皮鱼”“六年级的星星蝶”等论坛为他们申请专题贴,定期上传他们的习作。那年我们的五(2)班用文字尽情描述自己的发现,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一学期上传了400多篇习作。他们的习作获得过省级“习作之星”荣誉称号,专题贴被评为“十佳主题帖”“最佳地图”……他们的作品在国家级、省市级作文竞赛获奖,在《靖江日报》《扬子晚报》《我爱写作文》《江苏科技报》《习作》等报纸杂志发表。
苏格兰著名诗人斯蒂文森说,“每天太阳落下后,把街灯点亮,一天的生活就有了完美的心情。”班主任教师应该给儿童点燃一盏灯,一盏温暖的、光明的心灯,引导儿童记录生活在他们心中就是一个世界,也宛如一盏心灯,点亮了儿童前进的道路。
真正的教育是用一个灵魂去唤醒另一个灵魂。智慧型班主任不仅自己爱儿童,而且要让更多的儿童学会关爱。因为,我们的爱只是一缕阳光,营造班级生态成长环境需要一片绿荫,这份师爱才会变得更加热烈与温馨。而这样的过程,唤醒的已不仅仅是一个儿童,而是所有儿童对爱的理解,以及他们内心深处“做最好的自己”的人生信念。
G635.1
A
1005-6009(2016)58-0010-02
戎敏,江苏省靖江外国语学校(江苏泰州,225300)教师,高级教师,泰州市优秀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