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鹤壁市淇滨区福源小学 闫育珍
浅谈小学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河南鹤壁市淇滨区福源小学闫育珍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教科书是供教学利用和加工的资源,教科书是重要的但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材编写者、教学研究人员、教师和有关人员应依据本标准,有意识、有目的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数学教学过程中恰当地使用数学课程资源,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从事数学活动的水平和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师的专业成长。
在二十五年的小学数学教学当中,综观周围的同行,对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存在以下误区:一是唯教材论,把数学教材当作唯一的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把教好教材作为最终教学目的;二是迷信教参论,不深入研究教材,把现成的教参当成圣典,教学中没有自己的思想,完全照搬教参;三是天马行空论,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的道理,使劲挖掘生活中的数学资源,忽视了教材的系统性、逻辑性;更多的是不知如何有效开发、利用数学课程资源,重视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忽视了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高。如何才能把枯燥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易于理解,让学生活学、活用,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呢?我在理论学习与实践积累的基础上,对小学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进行了研究,认为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在教学中做有心人,重视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把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构建一个充满生机的、丰富多彩的、高效的数学课堂。
教材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重要依据,它虽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但仍是主要的课程资源,教材对于每一位教师都不陌生,2001年实施新课程以后,教材作为实现课程目标的教学资源的地位越来越明显。课标指出:数学教材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提供了学习主题、基本线索和认知结构,是实现数学课程目标、实施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因而,小学数学教学需要立足教材,充分开发并创造性使用教材。
著名特级教师徐斌指出,对于教材应该做到“学习与尊重教材”“领悟与理解教材”“处理与创生教材”。
我的具体做法是:一是研读课程标准,明确课程标准的要求;二是充分吃透教材,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教学条件对教材进行适度增添、删减、调整、置换;三是参考教师用书及教学辅助用书,结合学情,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四是整合文本资源,精心设计教案。
例如,教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一数”时,教材上的主题图对于学生来说不太好理解,我在教学当中利用学生身边的资源进行教学——“一本数学书的厚度约是100页,10本数学书大约是多少页?用你的手比一比。100本数学书又是多少页,有多厚?用两只手比一比。”我还利用多媒体播放了学校周一升旗时的情境,告诉学生我校大约有学生2000名,让学生想象万人体育场有多大,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加强其与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共同开展的活动,难以预先筹划好所有可能的目标与方向,教学过程会随时出现多样、丰富的情境与问题。由于生成性资源往往是以一种“突发”的情形出现,是在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如何抓住并有效利用生成性资源就成了问题的关键。叶澜教授认为:“教师只要思想上真正顾及了学生多方面成长、顾及生命活动的多面性和师生共同活动中多种组合和发展方式的可能,就能发现课堂教学具有生成性的特征。”
1.智对课堂意外
数学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作用的过程。受多种因素影响,学生不同的思维方式经常产生许多预想不到的意外。教师要善于从这些意外中学会分析,并加以利用,以促进学生的不同发展。
例如,一位老师在教学北师大版教材一年级上册“9加几”时,先放手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探讨出多种计算方法。经过对多种算法的分析和讨论,很多学生都认同用“凑10法”是最方便的方法,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教师期望的结果。可就在教师准备“鸣金收兵”时,一位学生举手提出还有更方便的算法,他说计算时,他看到“9”,心里已想成“10”,加几时只要少加“1”,比如9+6,就是10+5=15,算起来很快。教师肯定了这个学生的想法,并讲述了这一想法和“凑10法”本质上的联系,加强了学生对“凑10法”的认识。尽管这一意外影响了教师教学设计的继续,延迟了教学进程,但却会激发那个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无形中提升了全体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2.善待错误生成
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出错、不断改进、不断提高的过程。有些老师不能容忍学生犯错,特别是讲授公开课时更不允许出错,就连提问时也只挑好学生、挑不会出错的学生,对可能会冒出思维“火花”的学生则不予理睬。殊不知长此以往会大大限制学生的思维,打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一位教师在教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小蝌蚪的成长”时,在试一试中,没有直接进行讲解,而是让学生先独立在练习本上进行竖式计算。该教师在巡视中发现有的学生在算到十位时,没有把借的“1”还上,而是直接拿10去减7得3;有的学生没有把百位上借的位去掉。教师就让写对和写错的学生同时把竖式写到黑板上,让学生进行诊断,使学生明确了整百数减三位数或两位数连续退位减应注意的问题。教师机智地把握住这一教学时机,让学生的偶发错误成为教学资源,使学生对问题的认识更加透彻,思维得到了训练。
课堂中,我们要允许学生出现错误,要善待学生的出错,更要有效利用错误资源为教学服务,为学生的发展服务,要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讨论、反驳评价、补充完善等学习途径来发掘错误根源,生成新意思维,使数学学习在“曲折”中走向“深刻”!
随着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中的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在教学实践中表现出无可比拟的优势,并正在深刻影响着小学的数学的现状。在数学新课标的“实施意见”中强调:积极开发和有效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合理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注重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使抽象枯燥的学习内容变得形象有趣,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效率。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信息技术向学生灵活呈现文字、声音、图像等资料,创设、模拟多种与教学内容适应的情境,为学生从事数学探究提供重要的工具等,将抽象的知识动态化、形象化、直观化,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使教学效果得到了最优化。
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知识是为生活服务的。课标中强调“在教学中,要加强数学课堂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富有生命活力”。数学教学应着力体现“小课堂、大社会”的理念,把学生熟知的生活情境引入课堂,让学生凭借生活经验主动地探索数学知识,学会用具体的生活经验形象地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实现数学学习生活化。
教学了六年级“圆的周长和面积”内容后,结合学校准备给篮球场安装塑胶地板的情况,我设计了“为学校建设出把力”的数学实践活动,要求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先拟定活动方案,进行人员分工;然后实地测量学校篮球场地的数据,计算出篮球场周长、面积等;再到建材市场进行调查,了解塑胶地板的行情和安装地板的施工费用;最后写出“学校篮球场安装塑胶地板实施方案”。收缴上各小组方案后,又安排各小组分别汇报,比较各组数据的差异,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评判方案的好坏,选出最佳方案提交给学校。通过实践活动,不仅让学生学到的数学知识得到了运用,还从生活中学到了新的数学知识,掌握了课本上学不到的内容,真正体现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数学学习原则。
小学数学有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它以不同的形式和面貌呈现在教材、课堂、生活中。只要我们不断提高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意识,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念,积极地从教和学的实际出发,开发和利用好课内外的数学课程资源,我们的数学课堂将会真正成为学生求知的乐园,数学的光芒将会照亮学生灿烂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