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玉山县瑾山小学 陈卫仙
如何在数学活动课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江西玉山县瑾山小学陈卫仙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和经验出发,使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由此可见,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新教材安排的数学活动课是培养学生能力和思维训练的有效途径。需要教师在钻研教材的过程中去利用,设计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课,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发现问题,积极地思考,大胆猜测,挖掘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使其思维能力得到充分发展。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数学活动课中培养思维能力的几点看法:
1.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会去积极思考,才能引发思维、激发求知欲望。数学活动课要结合教材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感兴趣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上数学活动课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同时在愉悦和谐的情境中设置适当的“难题”,暴露学生思维的弱点,促使学生去想一想、议一议,把生动的讨论纳入活动之中,通过动手动脑逐步发现规律,总结规律。
如三年级学习了《直线和线段》后,在“变线段”的活动课中,创设如下问题情景:先出示线段后在A1—B之间加一点A2变线段为问:共有几条线段?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后得出三条线段。再问:如果在线段上点2个点、3个点……共有几条线段,随着点数增多,难度加大。学生通过多次思考,反复探讨,得出两种较好的方法:一是以线段的端点为顺序数;二是以“短线段”(基本线段)的数量为顺序数。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所列加法算式中各加数有什么特点,与线段的点有什么关系,并总结数线段的基本方法:若组成线段的点有n个,则线段数就有(n-1)+(n-2)+(n-3)+...+1条。然后出示一个长方形,让学生在这个长方形中添上线段变为图1、图2……教师很快说出有几个长方形。
图1
图2
接着教师添线段要求学生说出有几个长方形,这时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处于兴奋状态,求知欲望极强烈。然后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些图形,适时点拨,使学生明白与上面数线段相似,先算出长边有几条线段,再算出短边有几条线段,它们的乘积就是长方形的个数。在这节活动课中,所创设的问题情境环环相扣,学生通过积极思维,尝到成功的喜悦,提升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了学好数学的信心,思维能力也得到锻炼。
2.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
数学问题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数学活动课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生活化问题情境,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以此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生活经验来解决问题。如在《有趣的排列》这课中,出示这样的问题情境:小红有红、黄、黑3顶帽子,红、黄2件上衣和红、黑2双鞋子。让学生做一回设计师,想一想共有几种不同的穿法。学生在愉悦的问题情境中,开启了思维的大门,认识到数学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认识到数学的价值和数学的力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
3.创设开放性问题情境
儿童与生俱来就有一种探索的欲望,他们常把自己当作一个探索者、发现者和研究者。而开放性问题答案不是唯一的,不同的学生常常得到不完全相同的结果,为课堂的多问互动提供了更大的思维空间。因此在数学活动课中提供的问题情境应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不仅可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而且可使课堂真正“活”起来。如在《购买水果方案设计》一课中,可出示这样的问题:某班举行国庆联欢会,现拿出200元买水果,有西瓜、葡萄、苹果、梨四个品种的水果,怎样买比较合适?这样一个开放式的问题情景,有利于学生自己去提取信息,搜集材料,经历估计、猜想、调整、推理等数学思维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创新是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想象是对过去经验和已有记忆表象的加工改造,并构成新形式或新观念的心理过程。想象能帮助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进行开拓创新,所以创新离不开想象,创新必须打破思维定式的消极影响。在数学活动课中鼓励学生张开想象翅膀,敢于想他人不敢想,言他人不敢言,标新立异,开拓创新。如在《摆一摆、想一想》这课中,出示如下问题:在公园里要把16课树苗,平均分成4行,每行种5棵,你会种吗?按常规,每行种5棵,种4行,应该需要20棵树,但现在只有16棵树苗,怎么办呢?这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打破常规,给学生留下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学生发挥各自的想象,解决了问题,摆出了多种图案。这样,学生突破思维定式,尝到自主探索,想象求异的乐趣,促进了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使学生从小树立“探索未知,追求创新”的精神。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作为教师,要尽量为学生创造和提供参与活动的机会和条件,重视通过操作、讨论等实践活动,使“学生从数学现实”出发。在教师帮助下,自己动手动脑“做数学”,用观察、模仿、实验、猜想等手段解决问题,在自主参与中锻炼独立思考意识和创新意识。如在《一根铁丝折奇趣》这节活动课中,先让学生用铁丝折出学过的图形,说出自己所折图形的特征,并计算它们的周长和面积。然后讨论:哪种图形面积最大?为什么?这些知识对我们有什么用?然后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自己动手操作,用这根铁丝折出自己喜欢的各种美丽图案,比一比,看谁折出的作品创意新、结构好、最漂亮。通过这节活动课,学生不仅对学过的各种图形的知识运用自如,创造力也得到培养。有的学生折出蜻蜓、蝴蝶等动物,形态各异,有的同学折出各种花卉,千姿百态,颇具创意。
总之,数学活动课就是要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乐趣,释放创新激情,使学生真正“卷入”学习活动之中,达到发展思维、培养能力的目的。♪